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台通過「國務機要費」除罪 陳水扁子:盼16年風雨告一段落

<轉載自20225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立法院昨(30)三讀通過「國務機要費」除罪化的《會計法》修正草案。前總統陳水扁之子、高雄市議員陳致中表示,盼扁案造成的風風雨雨真正告一段落。

台灣前總統陳水扁涉及的「國務機要費」案纏訟多年。陳水扁上月召開記者會,首度公布在他執政期間「國務機要費」金流細節,並強調自己「因公支出大於因公收入,沒有不法所得」,為自己翻案。對此,台灣社會也掀起「國務機要費」應否除罪化的討論。

台灣立法院會昨處理「國務機要費」除罪化的《會計法》第99條之1條文修正草案,在國民黨、民進黨立委爆發數波衝突下,表決通過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修正動議,三讀修正通過,將「國務機要費」除罪化。

據中央社報道,陳致中昨表示,總統的「國務機要費」就是特別費,跟全台數千名行政首長特別費的性質一樣,這是歷史共業的問題,當年前總統馬英九政府時代立法院修法除罪,唯一排除「國務機要費」,在法理上其實不公平,也沒有道理。陳又指,由衷盼望扁案所造成台灣社會16年來風風雨雨可真正告一段落,還給大家一個寧靜的空間,公道自在人心,是非功過交由歷史評斷,或許是最好的方式。

案件原定7月宣判 台高院:待新法公布再審酌

台灣高等法院審理「國務機要費」案更二審,原定715日宣判,但立法院昨三讀通過《會計法》修正草案,使「國務機要費」除罪化。台高院昨表示,因不知道法律修正內容,待修正的法律經總統公布生效後,合議庭會審酌相關事實與法律之適用,依法審理。台司法院則表示,尊重立法院職權,相關案件的後續審理,將由繫屬法院依法處理,司法院基於維護審判獨立,不便表示意見。

2022年5月26日 星期四

從「印太經濟框架」看美國的迷失與再定位

<轉載自2021527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李克賢 東京國際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教授>

美國總統拜登旋風式訪問南韓、日本,短短5日間,與韓日商討朝鮮核問題、核保護傘,以及藉機警告中國大陸切勿對台灣動武。重頭戲落在由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及最新公布的「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拜登針對中國的意圖似是清晰無誤,多方評論斷定美國是加強圍堵中國,除了鞏固既有軍事同盟之外,華府亦尋求在經濟方面,遏制中國於亞太地區與日俱增的影響力。中國早已對號入座,批評美國於區內搞「小圈子」,印太戰略注定不會成功。

但印太戰略早於201710月由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提出,何以美國過去4年多都無相應政策?另外,新出爐的「印太經濟框架」組織性有限,亦不牽涉開放美國市場,或向貿易伙伴削減關稅,新措施有多大程度可拉攏其他12個成員國,或招攬其他國家將來加入呢?

中國迅速崛起 華府患得患失

過去10年間,美國面對中國迅速崛起顯得患得患失。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2年習近平上台之後,中國外交自信滿滿,先後倡導「一帶一路」及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上既有的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及擴充了經濟合作的上海合作組織,中國一時間成為多個國家於美國之外的「另類選擇」,特別是與中國打交道不論貿易或借貸,都比歐美國家容易,沒有附帶條件(與台灣有邦交者例外)。

華府急忙應對,彷彿美國於二戰後透過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貿易組織等以美歐為主的體系不再,當中不少發展中國家,都遭受過西方的「市場原教旨主義」威迫。於2015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倡「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開宗明義指世界經濟秩序應該由美國主導,而非中國。

2017年繼任的特朗普依然針對中國,但政策來得更直接。與其再搞要求更高的經濟組織對抗中國,開打貿易戰更快捷便利。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批評經濟全球化近年只為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帶來利益,反而不利於美國的經濟。

此後美國經濟保護主義抬頭,華府再難以自由貿易或市場經濟領導者自居,反而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8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以及2019年的G2020國集團)峰會上,公開支持經濟全球化,高調反對保護主義。北京亦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該組織今年起正式運作,除了中國對大部分外國進口產品實施零關稅之外,「原產地累計規則」讓其15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更易達到關稅優惠門檻,進一步促進區內自由貿易。

美要重建國際經濟價值觀 難上加難

此消彼長下,美國需要尋找其他經濟名目以抗衡中國。2017年橫空面世的「自由開放印太戰略」,在經濟方面本來就空洞無物;至20182月,才傳出美國、日本、印度、澳洲會創建一個「一帶一路」的「另外選項」,但無具體內容。同年8月華府公布「印太經濟倡議」,與日澳承諾在區內將會投資1.13億美元,換來中國外長王毅半開玩笑以為自己聽錯,畢竟3國的投資金額實在太少。

201811月,美國加大投資額度至600億美元,以支持印太國家發展世界一流基建,可見美國在沒有其他板斧下,只能同樣以基建投資應對中國的「一帶一路」。2019年美國試驗「藍點網絡」(Blue Dot Network)計劃,因應「一帶一路」的「債務陷阱」,美日澳嘗試於區內建立認證制度,希望樹立市場主導、透明化及財務上可持續發展的國際規範。

現時的「印太經濟框架」已不復見上述的政策,美國失去了自由貿易和市場經濟的話語權,其影響力及號召力亦大減。論基建投資,先把投資金額放在一旁,華府能否像中國一樣承受高風險、長年期但低回報的投資,已是一大問題。而美國為了保障自身經濟,而削弱自己過去一手建立的國際經濟秩序及規範,又要重新建立新的國際經濟價值觀,更是難上加難。印太地區中不乏發展中國家,看在眼裏少不免對美國的偽善有所怨言。

框架影響力 視乎成員國會否依舊偽善

現時拜登嘗試為美國重新定位,「印太經濟框架」的四大主軸都帶有美國的價值觀——貿易是非排他性、自由與公正;供應鏈需要改善透明度、多元化、安全性及可持續發展;環境方面主要是潔淨能源、去碳化及可靠的基建;最後是稅務規則及反貪污,針對洗黑錢及逃稅等。

「印太經濟框架」的正當性似乎是無可挑剔,但其影響力有多大、可否再吸納更多區內國家,就需要看美國及其他成員國會否依舊偽善。

例如框架指貿易要建基於非排他性,但華府卻以非傳統經濟合作將開放市場排除於協議外,這豈非自相矛盾?

又例如,框架指成員國之間應保持供應鏈順暢,特別是關鍵原材料及半導體,去年3月印度藥廠就指摘美國運用《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阻止新冠疫苗原材料出口;印度現成為「印太經濟框架」成員國,是否就能確保同類事件不再發生?框架另一成員國澳洲,過去亦被南太平洋島國指摘應對氣候變化不力,現在又會否犧牲自己的經濟去減產,或長遠而言停產煤炭?

美外交不可能忽視價值觀

類似的國際經濟框架或協議,通常被人詬病的是本身組織鬆散、沒有監管制度,更加不要說嚴格的執行機制。美國為了拉攏印度、印尼及越南等發展中國家,亦刻意讓「印太經濟框架」變得更靈活,這亦意味着框架是形大於實。日後框架要深化成類近《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都有相當難度,印度於2019年就擔心受制於RCEP,在最後一刻宣布退出。

現在印太地區的經濟組織已經太多,大部分國家可能樂見美中角力,畢竟多加入一個經濟框架或組織,渾水摸魚、撈取最大利益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很多國家都是一邊叫嚷不會在美中之間選邊,而又同時一腳踏兩船,甚至是幾船。

以拜登的資歷,他應該深明「印太經濟框架」不可能抗衡中國的經濟影響力,但至少美國不再迷失,不論偽善與否,美國的外交不可能只講利益而忽視價值觀。

美國打「台灣牌」還能打多久?

<轉載自2022527 大公報 論壇版 撰文:宋魯鄭 旅法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年邁的美國總統拜登只要出訪,必然會出現「口誤」。他的首次東亞行也不例外:在日本回答記者提問時,第三次就兩岸議題走火,聲稱將「武力保護台灣」。與過往不同的是,不僅白宮和國防部迅速表態澄清,隔天他本人也首次親自自我否定。然而,這到底這是真的「口誤」,抑或是一種策略性試探?

拜登「口誤」抑或「試探」?

首先,拜登的「口誤」已非一兩次。他執政後,在國際國內事務出現口誤隨後再被修正的事情已經多次。比如他在波蘭公開演講說普京不能再掌權,還稱美國「要確保『俄羅斯』擁有標槍導彈」,而「匈牙利」成功抵抗了俄羅斯的「入侵」。他在國內甚至忘記了自己提名的國防部長的名字。不過,下級修正上級在任何國家都是不正常的嚴重政治事件,都會挑戰國家領導人權威。這也從一方面看到美國制度的問題:下級管不了總統「口誤」,總統也管不了下級修正他。這會影響到拜登和這個制度在任何問題上所做承諾的可信度。

其次,中美當下還沒有攤牌的惡性突發事件,從美國的角度講,戰略模糊符合它的利益。軍事保護台灣是美國最大的一張牌,它具有威懾和交易兩大效果。只有威懾和交易失效後才會打出來。比如中國破壞美國對某個重要國家的制裁。而且這樣重大的政策變化,不可能在出訪他國時以回答記者提問的方式講出來。更何況,美國要達到通過台灣遏制中國大陸的目的,一定是要有道德高地,不能是它先出手挑釁。就如同這次俄烏衝突,否則它很難要求歐洲盟友一起參與。

第三,中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國家,如果攤牌,將導致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的癱瘓。目前拜登外部有俄烏衝突,內部則面臨中期選舉和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兩大挑戰,所以除非美國面臨霸權立即喪失的危險,否則這個後果也是美國不願看到和承受的。

不管拜登是不是「口誤」,上述因素決定了美國目前難以改變一個中國政策。但他老是「狼來了」的表現,會增加兩岸誤判風險。

但不管如何,有兩點是很清楚的:

第一,美國打「台灣牌」的實質沒有變,而且打的是組合拳,包括政治、經濟、外交、軍事、輿論、科技等。「台灣牌」只是其中一部分,但對美國而言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

第二,目前大陸沒有放棄和平統一,台灣當局沒有宣布「法理『台獨』」,美國沒有改變一個中國政策,這也是兩岸和中美之間仍然鬥而未破的原因。從中華民族的角度,兩岸統一並不僅僅是主權和治權完整問題,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中美實力消長的角度看,未來的時間站在中國一邊,所以要有足夠的戰略定力,盡量推遲或者避免中美攤牌,最終實現和平統一。

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角度,除非台灣當局越過紅線或者美國改變一個中國政策,大陸都不會改變和平統一的方針。因為統一的目的是要「一加一大於二」,而不是相反。兩岸的中國人通過各自艱苦努力,今天都實現了富裕,可以說這都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寶貴財富,自然無比珍惜。這也是為什麼202111月,習近平主席在和拜登總統舉行的首次視頻會晤上再次重申:「中國實現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我們是有耐心的,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沒有任何人能阻擋中國統一

其次,兩岸統一真正的阻力在於美國。目前全球所有大國都深陷各種危機,而且都非常難以化解。東西方實力對比正日益向中國傾斜。但與此同時,西方國家根基還在,仍然具備相當的實力,在許多領域也仍然領先中國。客觀而言,東升西降是事實,西方實力仍然在我們之上也是事實。尤其重要的是,當下日趨衰退的西方正利用它最後的實力,增大中國統一的成本,阻撓統一。

正如美國國防戰略智庫的學者埃爾布里奇·科爾比在他的新書《否定戰略》所公開提出的:製造台海動盪、迫使中國動武,阻止中國崛起,繼續稱霸世界,符合美國最大利益。代價只不過是犧牲台灣人的生命,換取美國再次偉大的機會是絕對值得的。

既然時間在中國一邊,一方面要做好統一的各項準備,另一方面我們完全可以耐心等待挑選最有利的時機。

其三,和平統一最有效的方式還是靠經濟融合。德國統一模式值得中國借鑒。西德一直利用自己的經濟優勢敞開接納離開東德的民眾,從1948年到1960年就接納了260萬人(後被柏林牆阻止),相當於其總人口的4.3%。最後雙方統一時,西德承擔了全部成本,像東德重建、福利投入等,也包括違背市場原則以一比一的比率進行雙方貨幣兌換。目前台灣出口對大陸依存度高達42%,經濟總量僅為大陸的4%左右。今天如果大陸以優惠政策放開接納台灣民眾,台灣當局根本無法阻擋。除了和大陸統一,別無選擇。這種方式,西方也很難介入和反對。

總之,兩岸統一從來不是問題,如何實現統一的低成本、利益最大化和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是我們所真正追求的。而這一過程,要高度警惕美國的破壞。拜登可以用「口誤」來否認,但美國當局對華政策面臨挑戰卻是不爭的事實。

2022年5月23日 星期一

亞洲未來的弈棋者應是亞洲

<轉載自2022524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時事評論員>

俄烏戰事仍酣,拜登卻終於抽身進行就任美國總統後的首次亞洲行。這是一次事先張揚的出訪,既突顯美國對亞太地區的重視不減,亦將把中國作為靶向之意展露無遺。

拜登此行之「重頭戲」,當屬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IPEF實質是美國「印太戰略」在經濟領域的延伸,它與政治軍事領域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一道,構成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架構。

然而,在美國國內經濟保守勢力持續崛起的背景下,IPEF已不敢如當年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那般,奢談降低關稅與市場開放。空有構想而無實質利益交換,IPEF無疑難以調動多數亞洲國家的興趣。

美國想在亞洲拉幫結派、製造分裂,實則分身乏術。國內經濟通脹高企,美股創兩年來最大跌幅,財長耶倫甚至呼籲取消部分對華關稅;治安、社會撕裂等問題不斷,拜登支持率見新低,就連特斯拉行政總裁馬斯克近日亦公開轉向支持共和黨,似乎「特朗普之風」再起已不意外。而放眼全球,俄烏戰事未停,新冠病毒仍在變異,經濟、糧食、環境等危機迫在眉睫。

誠如中國外長王毅日前所言,「小圈子」解決不了全球面臨的「大挑戰」,「小集團」適應不了當今世界的「大變局」。

美自視主宰棋局 必衝擊區域自主框架

其實,美國的問題在於將亞洲視為自己主宰的棋局。中國被其視為危險棋子,而其他亞洲國家同樣被視為棋子,只不過功能是牽制中國。正因如此,美國力推的新印太戰略,無非是重塑「以美國為中心」的區域架構;而諸如東盟等亞洲自主建設的區域框架,勢必遭受美國弈棋的衝擊。

近日,美國《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刊載新加坡駐聯合國前代表比拉哈里.考西坎(Bilahari Kausikan)的文章。他指出,拜登政府對東南亞地區的方針不一定是優先考慮東盟,而是專注於所謂「四方機制」。那麼,亞洲究竟是誰的亞洲?這一問題已不容迴避。

比拉哈里.考西坎在文中道出一個事實,即不少東南亞國家反感美國近年推廣的「民主—專制」二元對立意識形態,尤以去年的民主峰會為代表。筆者以為,一方面,部分亞洲國家抗拒美國區分敵我、分裂世界之舉,不願被迫選邊站;另一方面,亞洲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區域,一定有不同於西方的價值譜系。

雖然,亞洲經歷了被西方侵略、殖民的近代史後,仍選擇走上西方開啟的現代化道路,並在近幾十年成就了「亞洲奇蹟」,但亞洲的現代化絕不等同西化。更何况,亞洲曾在上世紀創造性地舉辦了萬隆會議,亞非等地的第三世界國家,共同為世界和平貢獻了獨立自主、團結合作、求同存異的國際關係精神,而這亦涵蓋了亞洲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期許。

冷戰形態 不合時宜

着眼未來,亞洲的弈棋者應是亞洲自身。這是百年大變局之下,亞洲自主力量生長的歷史趨勢。亞洲國家不應是被控制的棋子,而要在平等、獨立、開放、共建的多邊主義原則下,建構融通歷史與現代的新亞洲。所謂「亞洲版北約」等「冷戰」式舊形態,實在已不合時宜。

「戰略模糊」愈見清晰 備戰舉動愈見具體

<轉載自202252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總統拜登再次在防衛台灣的議題上作出偏離既有政策的言論,儘管官方隨即重申對台政策不變,仍不免令外界揣測華府是否進一步扭轉多年來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政策。

「戰略模糊」是指1979年美台斷交後歷屆華府在協防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刻意拒絕表態說明台灣如面對大陸動武時,會否得到美國支援防衛。這構想的背後邏輯是「雙重威懾」(double deterrence),即北京難以確定華府會否袖手旁觀而不敢攻台,台北則憂慮美軍拒絕支援而不敢單方面宣布獨立(符合美國「一中政策」)

隨着北京的軍事力量不斷上升,美國戰略決策圈對「戰略模糊」漸有質疑,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2020年《外交事務》合著文章建議改採「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激發不少爭論。《金融時報》同年曾報道,特朗普政府內部有過相關討論,結論是更清晰強調對台承諾,但仍會避免任何可被詮釋為攻台藉口的動作。

拜登去年10月也曾惹起類似爭議,他在答問節目被問及會否「承諾保護台灣」時答「會」,其後被主持追問一旦北京攻台,美國會否協防台灣,他再次答道:「會,我們有這樣做的承諾。」說法惹來偏離「戰略模糊」的爭議後,白宮發言人澄清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但隔約7個月,拜登的發言再掀類似風波。

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專家克洛寧(Matthew Kroenig)與一些美國學者認為,華府早已逐漸走近「戰略清晰」,他接受半島電視台訪問時表示,拜登的說法是否失言並不重要,畢竟一旦戰爭發生,華府會否決定介入跟既有的正式政策不會有太大關係,但拜登的說法足以助外界釐清他對台灣的想法。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則向中央社稱,「極重大的政策變更只講一次不算數」。他認為美國對台基本政策還是戰略模糊,但美國以至其他區內國家的動作(例如美英澳的AUKUS同盟)針對台海萬一爆發戰爭所做的備戰舉動愈見具體,目的就是威懾,若威懾不成則是備戰。他說:「(美國)還沒決定一旦台海戰爭去不去打仗,但準備總是要做的。也不是戰略模糊『就永遠模糊』。」

拜登稱願武力衛台 京警告勿低估決心 白宮澄清政策沒變 台:感謝堅若磐石承諾

<轉載自202252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總統拜登昨(23)在東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峰會,之後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在俄軍侵烏後,保護台灣的擔子「更沉重」,若北京攻台,美國「願意」武力捍衛台灣。這番話被視為背離華府長年在協防台灣上採取的「戰略模糊」政策,是拜登迄今對有關問題最強烈的言論。白宮官員其後申明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中國外交部昨強烈反對拜登言論,警告勿低估中國的決心和能力,強調中方將採取堅定行動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利益,台北外交部則感謝美方「堅若磐石的承諾」。

指大陸軍機擾台「玩火」

拜登昨在記者會上,被問到若中國大陸攻台,美國「是否願意(willing)武力介入捍衛台灣」,拜登回答:「是」(Yes),「那是我們已作出的承諾」,他表示,美國認同「一中」政策,但認為「動武奪取的想法確實不適當」,會擾亂整個地區,一如發生在烏克蘭的行動。拜登還就中國近年軍機飛近台島及軍演等的軍事挑釁作出警告,說中國「已經在玩火」。他表示預期中國不會試圖武力奪取台灣,但取決於國際社會有多大反對,使中國等不會誤會容許如俄軍攻烏的侵略行為。

一如去年8月和10月的類似情况,白宮官員隨即強調美國對台政策無變,稱總統重申一中政策和按《台灣關係法》承諾供應武備給台灣自衛,而非派兵。白宮昨發表的美日峰會聯合聲明亦表示,美日領袖對台「基本立場不變」,「重申台灣海峽安全穩定的重要」是國際社會安定繁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兩人鼓勵和平化解台海問題。但分析質疑,美國實際上已逐漸偏離「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見另稿)

美日峰會聲明:對台立場基本不變

台北外交部歡迎感謝拜登和華府「重申堅守對台灣堅若磐石的承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中方對美方言論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強調在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等核心利益問題上,中方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任何人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中方將採取堅定行動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利益,我們說到做到」。一名日本官員向《金融時報》表示,不清楚拜登說法是否刻意,但如果信息能威懾中國,日方會正面看待。

不同於中方堅持的「一中原則」,美國在對台問題上奉行「一中政策」,據美國國會研究處(CRS)報告,其指引規範包括1979年《台灣關係法》、中美三項聯合公報以及列根政府1982年向台灣作出的「六項保證」。

儘管美國在1979年《中美建交公報》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仍保留與台灣的非官方往來。按美方一中政策的詮釋,美方只稱「認識到」(acknowledge)陸台各自的「一中」 立場,但沒有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權,同時沒有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而是認為台灣地位「未定」(undetermined)

CRS報告指出,《台灣關係法》並無要求美國在台灣受大陸侵略時出兵,表明美方政策是維持這樣做的能力,以營造對台政策上的戰略模糊。美國在1980年終止與台灣的共同防禦條約,但維持與台灣的安全合作,最主要是通過軍售。

美支持日本安理會入常

分析認為,拜登此行重點繫於與盟友協力遏止中國在印太的影響力,包括中國在台灣附近和日本控制的東海島鏈附近的活動。美日領袖昨稱,中國「愈來愈多違反國際法的強制行為」,同意監視中國海軍活動及中俄軍演,強烈反對「嘗試憑藉實力改變在東海和南海現狀」。岸田獲美國支持加強防衛能力,兩國確認「有必要盡快加強日美同盟的威懾力和應對能力」。日本另獲美國支持在聯合國改革下,與中俄美法英同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2022年5月16日 星期一

放寬港澳生惹國安疑慮 陳明通:要對自由民主有信心

 <轉載自202251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教育部公告修正「香港澳門居民來台就學辦法」,放寬港澳生以就學名義赴台就讀「高級中等學校」(高中職),外界擔心有國安問題。台國安局長陳明通昨表示,要對台灣自由民主有信心,且學生到台灣後思想就開放了。

中央社報道,台教育部於4月公告修正「香港澳門居民來台就學辦法」,放寬港澳生赴台就讀高中職。民進黨立委林靜儀質詢,眼下中國大陸在香港推動國安法,要求全港中小學懸掛五星旗、讚揚共產黨,以及修讀民族主義歷史,對於開放港澳學生到台就讀高中,會否存有國安疑慮。

稱很多陸生來台思想開放了

陳明通昨在台國防委員會專案報告上備詢時回應,他知道有很多陸生,來到台灣後思想就開放了。所以中國大陸有一陣子停止學生來台,就是擔憂大陸學生抵台以後想法會不一樣。陳明通強調,台灣要對自由民主有信心,因為這是基於人性的,大陸學生來到了台灣後,就會看到「人的生活」要怎麼過。這些人在台接受自由民主教育,他們就會反思,反思後就有機會重新「再社會化」,但國安單位會負起查核責任。

「陸倘攻台也包括釣魚島」 台國安局:日本同為當事者

<轉載自202251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國安局長陳明通昨(16)在台立法院備詢表示,中國的「完全統一」是包括拿下釣魚島,因此若大陸攻打台灣也會包括釣魚島,所以日本在區域安全議題上是當事者,不是旁觀者,必須大聲表達立場。另外,以大陸解放軍為假想敵的台軍漢光38號演習「圖上兵棋推演」昨日正式展開,一連舉行5天。

立委指日本戰略外交動作頻

中央社報道,台國家安全局、台外交部昨上午以「印太最新情勢發展與未來動向」為題,赴台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專案報告、備質詢。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詢問,日本近期戰略和外交動作頻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提到必須防止印太地區被武力片面改變,日本過去都是局勢的「觀察者」,因此詢問日本對印太地區戰略,還有地區自我定位、角色,是否開始改變。

陳明通:日在烏俄戰爭有大領悟

陳明通指出,中國大陸近年崛起,尤其在台海周邊不斷實戰化演練,不止全世界看到,日本也感受深切,因為中國所謂的「完全統一」,不止攻打台灣,也包括拿下釣魚島,並將其軍事化,將直接威脅到日本。

陳明通表示,日本在這次烏俄戰爭有相當大領悟,與俄羅斯的北方四島爭議讓日本感受威脅,且日本受中國、俄羅斯、朝鮮三個擁有核武的國家威脅,所以日本「本身就是當事者,不是旁觀者」,這種戰略改變,觸發日本這麼積極在安全議題,因此必須大聲表達立場。

另外,台軍漢光38號演習「圖上兵棋推演」昨日展開。台國防部稱,此次兵棋推演在考量新冠病毒防疫的前提下,採圖上兵棋推演方式實施;推演假定內容納入近期敵情、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啟示等。

台展開兵棋推演 納烏俄戰考量

台軍將領解釋,電腦兵推藉由電腦系統模擬攻防兩軍行動,同時具備戰術裁定功能。

例如攻擊是否達到效果等,因此需要設定戰機飛行方向、發射飛彈時間點等多項參數;圖上兵推則着重「研討」,雖無電腦輔助,但同樣會有狀况及假定,參與人員主要負責作戰指揮的參謀本部重要將領與各作戰區指揮官。

「中時新聞網」引述台灣軍方人士表示,圖上兵推沒有勝負,不像以前電腦兵推,由於解放軍的軍力與台軍日漸拉大,幾乎每次兵推到最後,都是解放軍勝利,只有少數一、兩次,是台軍在電腦兵推得勝。以俄烏戰事為例,若是電腦兵推,永遠也是俄方得勝,也不會打成今天這個局面。

2022年5月13日 星期五

美:不撐台獨 對台政策一中政策俱無變

<轉載自202251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國務院上周更新網站上的美台關係「事實清單」(Fact Sheet),移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不支持台獨」等字句,引發外界揣測。美方周三(11日)表示,「一個中國」政策未變。中國外交部昨表示,美方應停止藉涉台問題搞政治操弄,搞「以台制華」。

美國國務院上周更新官網有關「美台關係」內容,刪除「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美國不支持台獨」等表述。美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周三在記者會表示,美國對台政策不變,仍致力謹守(remains committed)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個聯合公報與「六項保證」的長年「一中政策」;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美方已多次公開與私下表明。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美方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恪守在台灣問題上向中方作出的政治承諾。

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台是中國一部分」 美國務院官網刪去 北京:掏空「一中原則」小動作

<轉載自202251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國務院日前更新網站上的美台關係現况,刪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及「美國不支持台獨」等字句,並且在有關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闡述中將《台灣關係法》置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之前。中國外交部指這是虛化掏空「一中原則」的小動作。

刪「不支持台獨」 納台「六項保證」

美國之音報道,美國務院官網上,主要更改部分在台灣網頁的「事實情况」首兩段。新版首段刪除對「一中政策」的解釋,包括「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更新為「作為一個領先民主及科技重鎮,台灣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要伙伴,美國與台灣共享相似的價值、深厚的商業及經濟連結與堅實的民間關係,這形成了我們之間友誼的基石,也是擴大美國與台灣接觸的動力」。

第二段刪除「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及「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提供美台灣非官方關係的法律基礎,並銘記了美國協助台灣維持防衛能力的承諾」。改為「美國長期以來有一個中國政策,這是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及六項保證為指引」,新版本將《台灣關係法》置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之前,並納入涉及對台軍售的「六項保證」。

美稱「一中政策」沒改變

對於有關更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回應說,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40多年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受到《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及六項保證的指引。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如磐石,並且有助於台海及地區的和平穩定。台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亦指出,美國相關政策沒有改變。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日回應稱,歷史不可篡改,事實不容否認,是非不能歪曲。美方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就台灣問題和一中原則作出了鄭重承諾。現在美方修改「美台關係事實清單」,這是虛化掏空一中原則的小動作,這種在台灣問題上搞政治操弄,試圖改變台海現狀的做法,必將引火燒身。

《環球時報》引述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表示,美國政策表述上的變化,意味着美國未來會在不支持「台獨」上繼續弱化,甚至不會再公開強調這一立場,更不會在實際政策層面上體現出來。他並預測,美國未來還會進一步提高美台實質關係,例如官員互訪或者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系統」,另外可能加大對台軍售或者加強情報共享等,「將愈來愈鮮明地扶持民進黨政府抵抗來自大陸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