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1年8月21日 明報 社評>
阿富汗變天震動國際,政治衝擊波撲向台海。美國總統拜登強調,阿富汗跟台灣、韓國、日本和北約成員有根本不同,若這些地方遭「入侵」,美方將「信守承諾」作出回應。有別於北約的白紙黑字軍事協防條文,美國一直沒有明言,倘若台海發生戰事,美軍會否介入,拜登的說法,偏離華府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方針,然而美國國務院迅即澄清美國對台政策沒變,就連中國外交部也提及「口誤」的可能性。塔利班回朝,對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構成意料之外的巨大衝擊,日韓台等地都有人談論美軍支持是否靠得住,「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等說法不脛而走。拜登急於安撫,將話說盡,只反映華府外交亂了套,盟友的疑慮,不易徹底抹除。
安撫盟友橫生枝節 拜登受訪講多錯多
華府強調,近廿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支持阿富汗原政權,「仁至義盡」,撤軍是「正確決定」,符合美國利益,可是看在其他國家眼裏,阿富汗原政權極速崩潰,完全是美國背棄所致。對華府來說,發動九一一襲擊的恐怖組織蓋達已經星散,不再對美國本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阿富汗失去利用價值,反而成為美國包袱,結果被一腳踢開。半世紀前美軍介入越戰,最終失敗而回,對美國民心帶來很深遠的打擊;現在塔利班回朝,重演「西貢時刻」,美國民意認為拜登政府處理拙劣,惟大方向仍認同撤軍,事件對民心士氣打擊有限,相比之下,阿富汗變天對美國盟友的心理衝擊就大得多。
二戰結束後,美國主導所謂「自由世界」的和平秩序,為盟友提供軍事保護,形成美利堅治世。冷戰結束,蘇聯解體,美利堅治世更彷彿牢不可破。阿富汗變天,除了掀動歐亞大陸「大棋局」,也衝擊了美利堅治世,美國支持、保護盟友的決心和能力受到正面質疑,台灣、日本、韓國、東南亞、中東、歐洲、拉美等地,不少輿論都在談論,美國的安全承諾是否靠得住,聲音交疊形成強烈共振,華府不得不連日開腔回應,以免美國領導權威受到更多折損。拜登親自談及美國對台日韓的承諾,本意明顯是要安撫盟友,橫生枝節多少有些始料不及。
阿富汗變天後,無論大陸媒體還是台灣社會都在談美國棄台論,「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等說法,確實觸動了一些台灣民眾的內心,不能簡單視為大陸文宣攻勢。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周二重申,美國對台承諾「一如既往堅實」,台北當局表示由衷感謝,然而值得留意是,民進黨和國民黨高層亦不約而同強調,「自助才能人助」,「靠自己最重要」。台灣當然不是阿富汗,可是綠營和藍營亦深知,華府對台奉行「模糊政策」,儘管近年美國不斷加強對台軍售,屢派軍艦穿越台海,可是美國官方從來沒白紙黑字,承諾過在台海有事時出兵。
近年美國一些學者主張,華府應該對台灣做出「更明確」的安全保證。拜登周四受訪,強調美國「一向信守承諾」,必定會根據北約協防條款,就任何成員國遭入侵作出反應,「對日韓台也一樣」,有關說法在台灣社會即時引起甚大迴響,原因正是跟美國一直以來的「模糊政策」口徑明顯有別。只是華府高層和國務院很快已出來吹風「撲火」,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美國台灣問題專家葛來儀形容拜登的「錯誤描述」,令外界對美國政策產生混亂,實屬「不幸」,就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事件時,亦說注意到有媒體稱這也許是拜登的口誤。
拜登的說法,將美國對台承諾,與受到正式軍事協議約束的北約同盟、美日及美韓軍事同盟等同,倘若華府真的朝這個方向走,就是挑戰一中原則,絕對有可能把兩岸推向戰爭。正如葛來儀所言,事關重大外交政策的聲明,應該準確且慎重,拜登急於安撫盟友,不假思索,將話說盡,反而講多錯多。阿富汗變天,華府無論在軍事還是外交方面的應對,都亂作一團,拜登是外交老手,出現如此嚴重「口誤」,反映華府亂了套。
華府外交亂了套 盟友憂安全承諾
國際政治,沒有永遠的敵人或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美國捨棄阿富汗原政權,說明美國的軍事保護,視乎華府對自身國家利益的研判,國際形勢演化、駐軍地內部政局發展,都是影響判斷的變數。當年美國有反恐需要,所以支持阿富汗政權,廿年後形勢變了,美國嫌麻煩,誰也留不住。現在美國為了全力制衡中國,積極在印太地區拉攏其他國家,倘若十年八載後形勢有變,華府有何新考量,誰也說不準。
美利堅治世下,由歐洲、中東到亞洲,很多國家都習慣依靠美國的安全保護,經此一役,不少國家及地區,相信都會重新審視自身的安全防衛策略。舉例說,東南亞國家多年來已習慣「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然而「阿富汗經驗」難免令到區內一些國家關注,一旦有事美國會否真的出手。即使是日韓等與美國有軍事協議的國家,最近亦意識到必須要加強軍事上的自主。這些源自阿富汗變天的衝擊,影響可以相當深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