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

抗疫政治操弄 台灣神話破滅

<轉載自2021516 明報 社評>

被視作全球抗疫典範的台灣,最近防疫神話破滅,上周二,兼任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的衛福部長陳時中宣布,台灣防疫作戰已進入社區感染階段。截至前日,台灣一天新增180例本土確診,台北、新北兩大都市升級至第三級警戒,停止室內5人、戶外10人以上的家庭及社交聚會,全台中小學校園關閉。台灣防疫神話破滅的啟示是,政治凌駕專業,對新冠病毒實行鴕鳥政策,可能一時確診數字很低,爆發後又堵截不力,終至一發不可收拾。

鴕鳥政策惜篩如金 逢中必反凌駕專業

自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以來,台灣防疫成績在多個國際評比中名列前茅,獲讚「近乎完美」,美國前衛生部長阿札(Alex Azar)去年8月還訪台「取經」,蔡英文政府甚至打出「Taiwan can help」口號,捐贈多國醫療口罩,更特別介紹台灣防疫經驗的成功,關鍵就在「審慎以對」、「迅速應變」、「超前部署」,稱這是台灣免於封城的原因,陳時中亦被吹捧成台灣抗疫英雄。然而,任何事物一旦成為神話,陰影和危機也就隨着出現。

在台灣亮麗「防疫成績」的背後,事實卻是台灣從未實施新冠病毒「普篩」(重點人群全面核酸檢測)。去年國民黨執政的彰化縣主動檢測居家檢疫者,並查出確診個案,陳時中竟以違反中央檢疫規定為由,要將該縣衛生局長葉彥伯「移送政風」(查辦),直至日前,陳時中仍堅稱,無目的的普篩會削弱對疫情的防堵,網上甚至有主張快速檢測是「親中」的荒唐指摘。

去年以來,儘管接連有比利時工程師、日本留學生、日本工程師在台灣長期逗留後,返國後確診的個案,疫情指揮中心一概聲稱,這些病例感染源都不在台灣。正是台灣長期以來的這種「惜篩(查)如金」的鴕鳥政策,令台灣快速檢測工具未能普及化,檢測費用高達5000元新台幣(約1380港元),在全台灣長期零確診的虛幻安全感下,隱形傳播鏈早已多線發展,埋藏了不少染疫暗角,只是因台灣民眾自我衛生習慣良好,戴口罩、勤洗手,才延緩了疫情的大爆發。

台灣標榜民主人權和防疫成就,以作為要求出席世衛大會(WHA)的理據,但防疫卻服務於民進黨政府的大內宣與外交,「逢中必反」。從抗疫之初嚴禁向大陸出口口罩,卻向外國捐贈口罩,到長期不准大陸配偶子女(在台灣被稱為「小明」)返台;在疫苗採購方面,為迴避與代理商上海復星洽商,以致錯過BioNTech疫苗的採購時機,令台灣僅有小量阿斯利康疫苗供接種,目前接種率僅1%,遠低於全球16.6%的平均水平;台灣至今仍堅持使用「武漢肺炎」來稱呼新冠病毒(COVID-19),遑論與近在咫尺的大陸分享經驗,展開防疫合作。種種表現,都證明台灣抗疫的政治操弄,既不民主,也不人道。

正是因為政治凌駕專業,4月中旬將華航機師檢疫從「5+9」放寬為「3+11」(居家檢疫3天檢測陰性後再自主健康管理11天)的決策,既無科學根據,也沒有任何配套。華航—諾富特酒店群組感染在420日陸續爆發確診病例後,仍不見指揮中心有超前防堵的作為,直到510日才啟動華航「清零專案2.0」,511日之前,台灣疫情狀態一直被定調為「社區感染邊緣」,11日才承認是「社區感染」(社區爆發),昨日才關閉校園,猶如去年初世衛組織(WHO)延遲宣布「全球大流行」(Pandemic)一樣,這種嚴重誤判,終導致台灣疫情擴大,加速本土蔓延。

誤判疫情防堵不力 信息混亂主帥疲勞

面對洶湧的疫情爆發,當局似乎只會玩弄辭藻,以安定民心,傳達的信息卻混亂矛盾,主管官員又陷入「抗疫疲勞」,六神無主。如總統蔡英文說,防疫物資、醫療系統充足,「請大家放心」;行政院長蘇貞昌卻說,「民眾開始鬆懈、大意,該收心了」;陳時中則說,「大家要緊張」,把防疫做好,令民眾不知到底該「放心」、「收心」還是「緊張」。對於確診者的行蹤等防疫資訊卻不第一時間公布,供民眾參考,指揮中心每日只是唧牙膏般地釋放零碎信息。令人驚訝的是,日前當記者會上被追問一名10多歲的確診者是否學生,是否涉足校園時,身為指揮官的陳時中居然回應,「你沒講我都沒想到」,被質疑「還能繼續指揮嗎?」正如蔡英文曾說的,「一個無法讓人民安心的政府,卻經常誇言政績,自我感覺良好,可見執政者跟人民的距離有多麼遙遠。」

近期全球疫情中心有向亞太區蔓延之勢,除台灣外,香港周邊的新加坡、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確診個案都有上升之勢,香港必須居安思危,提高警惕,推遲與星洲的旅遊氣泡、增加對台灣旅客的檢疫時間都屬必要。同時,對於毗鄰地區的防疫經驗和教訓,都應引以為鑑,戒慎恐懼,才能確保得來不易的本地抗疫成績,配以擴大疫苗接種,最終築成全民免疫的堅實防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