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0日 星期四

台灣解禁福島食品 國民黨反對未必有效

<轉載自2022211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關仲然 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師>

台灣行政院最近宣布「有條件」解禁進口來自日本福島的食品,引起不少討論。執政的民進黨,以此舉動作為籌碼,爭取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而在野的國民黨則繼續以「逢民進黨必反」為原則,大力反對鬆綁進口福島食品,認為這是罔顧人民健康。

今次進口政策的修改,台灣行政院提出了所謂「3原則、3配套」的措施,簡單說,即從以往完全禁止進口來自福島5縣(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的所有食品,改為只是禁止進口特定食品(例如菇類);其他來自福島5縣而又不在特定食品之列的,則需要附上輻射檢驗證明,並必須在台灣邊境進行輻射檢驗,只有符合所有標準才能進口。

日本災難事過十年 全球陸續解禁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之後,因着福島核電廠事故,全世界不同地方都對來自福島的食品施加進口限制,嚴防受到核污染的食品流入。然而,隨着距離當年災難已超過10年,很多政府都開始不同程度地解除相關限制(當中所有已加入CPTPP的國家,都已經完全解除相關管制)。而香港也自20187月起,放寬部分措施,容許來自當中4縣(除福島縣外)的水果、蔬菜、奶等食品,在附有出口證明書及輻射證明書的前提下,並通過進口檢測,就可輸入香港。按特區政府的食物安全中心網頁所寫:「根據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若食品的輻射水平不超出其指引限值,便可供人安全食用。」

在民進黨政府決定鬆綁之前,兩岸無獨有偶地都一致嚴格管制進口福島食品,完全禁止該地區所有食品入口(而相較之下,大陸的管制比台灣更嚴格,禁令覆蓋福島周邊10縣)。台灣今次調整政策,重新接納「福食」,民進黨已明言「對日本食品的調整方案,有助於台灣加入CPTPP」,可增加台灣參與國際貿易互通的本錢。

這裏值得指出,關於CPTPP,大陸和台灣都已經申請加入,而台灣是依循「世貿模式」作申請,即希望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區」的名義加入。蔡英文亦說,在「台灣不會進口核食」的前提之下,今次的改變是要「讓台灣走向世界」。

指「核食」長驅直入 恐言過其實

正當民進黨堅持所進口的是「福食」的時候,在野國民黨則堅決反對今次改變,高舉食物安全、人民健康的重要,反對進口「核食」。國民黨認為台灣現在所定下的食安標準,比某些國家(例如俄羅斯、烏克蘭等)為低。國民黨又指出,在2018年所舉行的一系列公投中,當時其中一項是關於「維持禁止進口日本核災地區食品」,當年公投有779萬人投票反對核食,公投獲得通過。現在民進黨是公然違反民意(根據台灣法例,公投通過後只有兩年約束力,意味2018年的公投結果,現在已無效,民進黨並無違法)。

不過如果再仔細看,民進黨所提對核食品的標準,跟大部分西方國家、或跟CODEX的標準比較,無論是碘-131、銫-134和銫-137,台灣都訂下更低的上限,即比很多地方的標準都更嚴格。

國民黨大力指控民進黨今次開放進口福島食品,是讓日本「核食」長驅直入,恐怕是言過其實。國民黨在2018年的公投和地方選舉,是近年難得的一次選舉勝利,當時公投案的確清楚反映民意。但我們必須理解政策的實際意思,現在民進黨亦不是提出無條件開放進口福島食品,要成功進口就先要「過關斬將」,邏輯上,如果能夠通過檢測、進口到台灣銷售,就不是「核食」了;如果是輻射超標的「核食」,政策修改以後亦不能進口到台灣,這個邏輯其實不難理解。

國民黨以食物安全這個所有人民都關心的議題,攻擊民進黨,看似站在高地、能得民心,但大家都仍然記得,去年年底的一場有關食安公投,國民黨已經慘敗一次。當時就着「反萊豬進口」作公投,國民黨同樣以為可以十拿九穩,能得到民眾支持,畢竟瘦肉精這化學品,就算對人體無害,也必定對人體無益,人民理應支持國民黨提出的反對提案,但最終公投案都不獲通過,敗陣收場,對當時就任黨主席不久的朱立倫造成一定打擊。

食安議題剛敗陣 國民黨策略奏效否?

今次國民黨就着進口福島食品,又一次暴跳如雷,看來朱立倫所帶領的國民黨,是打算延續「逢民進黨必反」的策略。這個做法,到底是否可以得到民眾支持,為今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做好熱身?還是將自己推向深淵,令人覺得在野國民黨是盲目「為反而反」?箇中計算,國民黨是否真的算得準?剛剛才在食安議題敗陣一次,再選擇性質相近的戰場再戰一次,是否真的可以贏回民意?

台灣的政黨制度雖以民進黨和國民黨兩大黨所霸佔,但國民黨的持續不振,無疑是為其支持者增加「轉會」的理由,特別是柯文哲所帶領的台灣民眾黨,主張「藍」、「綠」以外的政治,這次就對進口福島食品一事表示「不反對開放」,其政治取向,或許比國民黨更貼近「淺藍」選民。

最後,有關福島食品進口台灣所引起的爭議,內地也有發表意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中,就着今次台灣開放輸入福島食品回應:「民進黨當局在事關台灣同胞生命和健康安全問題上的所作所為,相信廣大台灣同胞的眼睛是雪亮的。」趙立堅的說法非常中肯,因為食品就算能夠進口,台灣同胞眼睛還是雪亮的——買跟不買,不是政府說了算;同時,台灣同胞也用雪亮的眼睛,將民進黨、國民黨所做的一切看在眼裏,然後在之後的選舉中,通過選票把意見表達出來。

2022年2月9日 星期三

港抗疫未考慮經濟 恐失地區優勢

<轉載自2022210 經濟日報 評論版 撰文:李兆波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中大(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客座講師>

不少人時常比較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的經濟數據,兩地處理疫情上又有甚麼差異呢?

截至昨日(9日),新加坡有超過84%人口接種了兩劑疫苗,香港只有73%;感染人數方面,新加坡約418,640宗,有877人死亡,香港則有17,808宗,215人死亡。由個案數字來看,香港的表現暫時較佳,但如果再看一看經濟數字,便可知道方向的不同。

GDP增長方面,新加坡在2020年及2021年分別為-5.4%7.2%,香港則分別為-6.5%6.4%;至於失業率方面,新加坡在2020年及2021年分別為3%2.6%,香港則分別為5.8%及約4%,似乎新加坡在經濟數字上佔優。

星補助得宜 疫下經濟勝港

新加坡在經濟上的數字較亮麗,多少與其經濟支援有關。在其「COVID-19 Recovery Grant」下,任何因為疫情而失去工作、要放3個月以上無薪假、連續3個月薪金少了50%的人士,便可以領取每月最多500700坡元(約2,9004,000港元),為期3個月;另一項補助是針對受疫情影響的低收入家庭,如有家庭成員染疫或需要隔離,每個家庭最多可以獲發1,000坡元(約5,800港元)。

至於補助企業,新加坡的「Jobs Support Scheme」(JSS)在2020年已把企業分成數類,補助的百分比不同,受疫情影響較深的如旅遊業,最高得60%,而這個百分比也並非不變,會隨疫情改善而減少至10%,補助的時間則由20202月到202112月;相反,香港的「保就業」計劃為期半年,由20206月至11月,是不論行業「一刀切」補助50%,最多每月9,000元,於是出現疫下受惠的超市被補助之現象。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一直反對失業援助金,說怕被濫用,但觀乎新加坡在很多國際排名上優於香港,其做法自然有值得參考的地方,如果兩次的「保就業」計劃如新加坡般於不同的行業用上不同百分比,相信會有最少100200億元可以用於短期的失業援助金。

港府的防疫政策表面上是以通關為首,但付出了相當大代價仍然不到位,通關條件、日子到現在仍然未明。抗疫應該是以恢復經濟為先,而不只是着眼於通關,而對於任何人或企業來說,兩年沒有收入根本難以生存。

排隊強檢 反增染疫風險

內地有龐大的市場支持消費,我有不少在內地的朋友也到處走、回鄉度歲;當然,在內地只要一聲令下便進行檢測,這點香港做不到,核心問題是,究竟本港防疫政疫、防疫路是怎樣?要鼓勵市民打疫苗,那為甚麼要關掉一些疫苗中心?另一方面,無論是早前在屯門,或是現時大埔、元朗、沙田一帶,大量居民要進行強制檢測,在10多度寒冷天氣下輪候數小時,部分更要大清早便去排隊,這點又和減少人群聚集背道而馳,反增市民染疫風險。相比起Omicron變種病毒,很多市民更怕花數小時排隊進行檢測,因為明明是可以不用浪費這些排隊時間,也怕被捉去竹篙灣檢疫23星期。

抗疫不可能不考慮對經濟的影響,香港在這方面可謂毫無章法,沒有一個適合香港的方案。現時通不了關、清不了零、要回港的人回不了,再看鄰近地區如東京、首爾、台北、新加坡等,可以連繫很多大城市,作為政府常常說的「連接全球的超級聯繫人」,聯繫了甚麼呢?現時不倫不類的安排,恐怕令香港多年建立的網絡,被新加坡、東京等鄰近地區搶佔,要奪回恐怕要相當時間,甚至將永久失去部分優勢。

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

索馬利蘭外長訪台 商討兩地合作

<轉載自20222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非洲國家索馬利蘭共和國外交及國際合作部長馬哈茂德(Essa Kayd Mohamoud)於周二(8)抵達台灣訪問,將與蔡英文及外交部長吳釗燮等官員會面,就兩地合作領域交換意見。

馬哈茂德率領訪問團,周二乘坐阿聯酋航空公司EK366航班於晚上1011分降落在桃園國際機場,台外交部政務次長曾厚仁到場接機。兩人以互碰手肘的方式取代握手致意,馬哈茂德以英文表示「很高興來到台灣」,並向現場記者揮手打招呼。

雙方官員合照後,馬哈茂德等人便由台外交部工作人員引導,完成核酸採檢後離去。

台外交部於周一(7)發新聞稿表示,馬哈茂德應台灣政府邀請,於周二至周六(12)訪問台灣。這次也是他自去年9月出任外長以來,首度到訪當地。




















2022
28日馬哈茂德(中)與曾厚仁(右)以互碰手肘取代握手。雙方官員在場合照。

台解禁福島食品 入CPTPP第一步 蔡英文承諾不進「核食」 學者:兩岸同申請 台沒鬆懈本錢

<轉載自20222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行政院昨日宣布,有條件開放進口日本福島5縣食品,所有產品須附產地和輻射證明,即日起10天內為預告期,預計本月下旬完成公告生效程序。蔡英文強調不會進口「核食」,日方對此表示歡迎。此舉被認為是台灣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的重要「敲門磚」,但有學者認為,大陸也申請加入且擁有龐大市場,台灣沒有鬆懈本錢,必須加快自由化、開放的腳步。

港澳早放寬 現剩大陸全禁福島食品

中央社報道,2011311日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泄事故,半個月後台灣禁止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5縣食品進口。昨在「日本食品輸入管制措施」記者會上,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指出,11年來日本採取比國際標準更嚴的措施,相關產品風險趨降,目前CPTPP及美國、以色列等40多國已完全解除管制,港澳也放寬入口,全世界只剩台灣與中國大陸完全禁止福島5縣食品。

台行政院:標準比歐美更嚴格

羅秉成強調,非完全解除管制,而是「以新代舊」調整,從「禁止特定地區進口」改為「禁止特定產品進口」。不過,福島5縣的野生鳥獸肉、菇類、漉油菜及日本本地限制流通的品項仍禁止進口。行政院食安辦主任許輔指出,台灣不會進口「核食」,且相關檢驗標準比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歐盟、美國更嚴格,以銫為例,CODEX和美加標準皆為每公斤1000貝克或以上,台灣則為100貝克。

日本歡迎 稱期待深化日台關係

日本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記者會對此表示歡迎,認為有助災區重建,並期待進一步深化日台經濟關係與友好關係,也將強烈要求中國內地早日解禁。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重申,311事件後對日本進口食品加強監管,並持續評估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風險,防範不符要求的食品輸入。

蔡英文在facebook表示,在嚴格把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要充滿自信,進一步參與CPTPP等高標準的國際經貿體制,把握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契機,讓台灣走向世界、立足世界,創造更多機會和繁榮發展。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在facebook稱,台灣要加入CPTPP等國際貿易體系,不該用毫無科學根據的作法,歧視任何國家,包括日本食品。台外交部表示,此舉有助台灣取得世界各國信賴,有信心爭取迎向CPTPP,台日也將簽署食品安全合作備忘錄,加強資訊交換。

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事務處研究員邱達生指出,這是加入CPTPP必須走的路。兩岸去年9月申請加入CPTPP,雖然大陸經濟開放程度不如台灣,但優勢是市場非常大,意味與11成員國談判時擁有較大議價權,相較之下台灣自由化程度高,但屬於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純粹是供給方,「我們沒有本錢鬆懈」。

事件在台灣引發爭議和藍綠爭拗。綠營以「福食」形容福島食品,藍營則仍稱「核食」。聯合報報道,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評,民進黨草率突襲,毫不在乎台灣人民健康,就要付出代價。

2022年2月6日 星期日

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 料成台北「反省威權公園」

<轉載自2022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促轉會任期今年5月將屆滿,對於台北地標「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表示,已邀請數組建築設計團隊做出視覺化的方案,預計34月向外界報告,希望可以激盪討論,打開大家的想像力。

中正紀念堂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為紀念已故前總統兼國民黨總裁蔣中正(蔣介石)而興建,自落成以來即成為台北重要地標與觀光景點之一。由於隱含昔日國民黨的意識形態,近年反威權運動人士不斷要求拆除。去年9月,促轉會提出轉型方案,預計將中正紀念堂改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

中央社報道,葉虹靈表示,中正紀念堂轉型不是只有銅像拆不拆除的問題,而是要放在整體框架思考,這個25公頃、僅次大安森林公園的公共空間,如何更好地利用。葉指出,促轉會統計顯示,全台兩蔣塑像及遺像、命名空間總計1544處,已移除以及同意處置比例為32.9%。不過,台國防部、教育部、退輔會轄下的兩蔣塑像及遺像等處置,進度仍緩慢。有台灣國防部官員則表示,蔣中正為陸軍官校創校校長、國民革命軍之父,與台軍有密不可分的淵源,且台軍營區非屬公共建築或場所範疇,國防部秉持尊重歷史及遵守軍隊國家化立場。

2022年2月4日 星期五

羅智強不選台北市議員 藍營3階段找最強人選

<轉載自20222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國民黨備戰年底地方選舉,規劃在農曆年後啟動提名作業。面對基層反映應盡快整合推出最強「母雞」打選戰,黨內人士表示,相關協調工作持續進行中,將優先針對高雄、台南、嘉義縣、屏東等艱困選區展開佈局,而有望挑戰成功的縣市,包含基隆、桃園、台北、新竹市等,會在第2階段盤點人選,穩定連任的縣市則是第3階段處理。

歷經四大公投、中二補選、罷昶案失利的國民黨,士氣相當低迷,不少基層反映,黨中央應盡快佈局2022,在各縣市推出最強「母雞」,帶領議員打選戰。朱立倫要達到6都拚過半目標,除了要守住新北、台中,更要搶攻台北或桃園。國民黨中央年後將啟動全國各縣市提名佈局,並分成3階段進行,第1階段先從南部艱困選區佈局人選,第2階段則盤點可望拿下的縣市如基隆、桃園、台北、新竹市等,最後第3階段再處理要爭取連任的縣市。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去年參選黨魁,曾承諾2022目標16席、6都贏過半,否則就下台負責,藍營人士形容,年底地方選舉是朱立倫的「期末考」,因為後面沒得補考,若考不好就直接「掰掰」。

台北市長部分,在黨內呼聲高的立委蔣萬安,自去年疫情爆發至今,持續推廣愛心待用餐,近來更密集拜會地方議員與藍營名嘴,他將在農曆年後,以「後疫情時代」、「氣候變遷」為主軸,提出各項市政願景,被視為參選起手式。

同樣被看好參選的台北市議員羅智強,坐穩藍營聲量王寶座,他將在28日展開400公里徒步謝票,從台北出發,抵達高雄後將有重大宣布,羅智強曾屢被點名征戰高雄,昨天突然宣布不再競選連任台北市議員,將來動向備受關注。

至於艱困選區台南市,國民黨不分區立委陳以信近來陸續在臉書貼出「老照片」,揭露自己和台南的淵源,對於是否表態參選,他大方表示,光復台南是大家共同的責任,無論扮演什麼角色,都會全力以赴、勇於承擔。

2022年2月3日 星期四

美國關注台邦交 盼在西半球扮演重要角色

<轉載自20222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與台灣副總統賴清德於上月底一同出席洪都拉斯總統就職禮。美國國務院主管西半球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尼科爾斯周四(3)表示,賀錦麗當時親自向洪國總統卡斯特羅關切該國與台灣的邦交關係。

在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周四召開的聽證會上,尼科爾斯回應美國在西半球的優先事項、機會與挑戰時指出,卡斯特羅重申洪國政府會致力維繫與台灣的關係。尼科爾斯又指,除洪都拉斯外,美方與台灣目前在西半球的8個友邦均談及邦交議題。

他表示,台灣所信奉尊重民主與人權的共享價值,以及台灣在西半球扮演積極角色,為所有人帶來好處。

台灣目前共有14個友邦分佈於亞太地區、非洲、歐洲、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分別是馬紹爾群島、瑙魯共和國、帛琉、圖瓦盧、伊斯瓦蒂尼、梵蒂岡、伯利茲、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巴拉圭、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另伯利茲總理布里塞尼奧傳出確診新冠肺炎,賴清德出訪洪都拉斯時兩人曾舉行雙邊會談。台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周四表示,賴清德健康良好,周三(2)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無感染。蔡英文已請外交部長吳釗燮及駐伯利茲大使錢冠州,第一時間慰問布里塞尼奧並祝其早日康復。


 










2022128日賀錦麗(前排左二)和賴清德(前排右二)一同出席洪都拉斯總統就職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