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習提探索「兩制台灣方案」 稱「必須必然統一」 倡各推代表民主協商

<轉載自201913 明報 中國版>

《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昨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講話稱,「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並提出「習五點」,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人物,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更首度提出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台灣總統蔡英文下午回應稱不會接受一國兩制。

台方分析:習彰顯未來10年對台目標

中通社引述台灣陸委會前副主委、台灣兩岸圓桌論壇協會理事長張顯耀說,習近平講話明確彰顯了北京未來510年對台政策的目標、方向、條件、底線等;至於「民主協商」,預計在2020年台灣大選前,民進黨都不會允許任何組織代表台灣和大陸作任何對話,「兩岸能不能重回良好的溝通狀態,尚看2020大選結果」,任何有意角逐台灣總統的候選人都不能迴避這問題,必須提出解決方案。

這次紀念會是為紀念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當時是大陸首度宣示和平統一方針,提出結束軍事對峙、「三通」(通航通郵通商)和經濟文化交流等。《同胞書》發表102030周年時,北京均舉行座談會,前兩次由時任副總理、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吳學謙、錢其琛講話,30周年時由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講話,而習近平則將座談會改為「紀念會」。

全文46次提統一 5點主張

習近平約4200字的講話中提到46次「統一」,當中有18次為「和平統一」,這是他自2012年接任中共總書記以來,首次完整、全面闡述對台政策。他以「8個任何」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走向統一的歷史大勢,任何人都無法改變及無法阻擋。他每說一句,現場都響起掌聲。習近平還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提出5項主張,強調「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雖然他沒有明確給出統一時間表,但根據他過往講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個一百年」目標(首個百年是2021年中共成立百年)一樣,將在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前後實現。

要台灣人「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稱統一後充分保障台胞私產信仰權益

他提到,兩岸中國人應該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撫平歷史留下的創傷,廣大台灣同胞「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首度倡議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稱「一國兩制」本來就是為了照顧台灣現實情况,而「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他承諾,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習近平說,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台灣任何政黨、團體與大陸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礙,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習一改以往「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寄希望於台灣當局」的論述,只「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他還首次在兩岸關係中提到港澳,希望香港澳門同胞和海外僑胞一如既往,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再立新功。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認為,《同胞書》使大陸從武力解放台灣轉向採取和平統一方式,現在更進一步提出「兩岸協商統一」,「就兩岸關係而言,和平統一對雙方傷害最小,亦是大陸努力爭取的方向。但針對島內台獨勢力及外界干預因素,大陸也有底線思維,即不放棄使用武力」。他認為習對以和平方式推進統一,具體怎麼走已提出具體建議。

《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講話。出席的領導人包括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前排左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晨、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國家主席習近平、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副總理劉鶴、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等。



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習近平講話全文

<轉載自20191213:59 明報新聞網 兩岸即時新聞>

北京今(12日)隆重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講話,以下為發言全文:

同志們,同胞們,朋友們: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集會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值此新年之際,我代表祖國大陸人民,向廣大台灣同胞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祝福!

海峽兩岸分隔已屆70年,台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陷入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慘境地,台灣更是被外族侵佔長達半個世紀。為戰勝外來侵略、爭取民族解放、實現國家統一,中華兒女前仆後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台灣同胞在這場鬥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1945年,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台灣隨之光復,重回祖國懷抱。其後不久,由於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干涉,海峽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

1949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中國人民始終把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為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我們團結台灣同胞,推動台海形勢從緊張對峙走向緩和改善、進而走上和平發展道路,兩岸關係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

70年來,我們順應兩岸同胞共同願望,推動打破兩岸隔絕狀態,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啟兩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兩岸交流合作日益廣泛,相互往來日益密切,彼此心靈日益契合。台灣同胞為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作出重大貢獻,也分享了大陸發展機遇。

70年來,我們秉持求同存異精神,推動兩岸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開啟兩岸協商談判,推進兩岸政黨黨際交流,開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實現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使兩岸政治互動達到新高度。

70年來,我們把握兩岸關係發展時代變化,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主張和「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進而形成了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時代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團結台灣同胞共同致力於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和祖國和平統一的時代命題。

70年來,我們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鞏固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格局,愈來愈多國家和人民理解和支持中國統一事業。

70年來,我們始終着眼於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團結全體中華兒女,堅決挫敗各種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的圖謀,取得一系列反「台獨」、反分裂鬥爭的重大勝利。

兩岸關係發展歷程證明: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血濃於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認同,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台海形勢走向和平穩定、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更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同志們、同胞們、朋友們!回顧歷史,是為了啟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兩岸中國人、海內外中華兒女理應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第一,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兩岸中國人應該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撫平歷史創傷。廣大台灣同胞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認真思考台灣在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促進國家完全統一、共謀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無上光榮的事業。

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兩岸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兩岸同胞共同推動,靠兩岸同胞共同維護,由兩岸同胞共同分享。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兩岸中國人才能過上富足美好的生活。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台灣同胞定然不會缺席。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圓中國夢,共擔民族復興的責任,共享民族復興的榮耀。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着民族復興而終結!

第二,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華智慧,既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又有利於統一後台灣長治久安。

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一國兩制」的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照顧台灣現實情況,維護台灣同胞利益福祉。「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裏事,當然也應該由家裏人商量着辦。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兩岸雙方應該本着對民族、對後世負責的態度,凝聚智慧,發揮創意,聚同化異,爭取早日解決政治對立,實現台海持久和平,達成國家統一願景,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在祥和、安寧、繁榮、尊嚴的共同家園中生活成長。

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台灣任何政黨、團體同我們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礙。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合作取代爭鬥、以雙贏取代零和,兩岸關係才能行穩致遠。我們願意同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政治問題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有關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

我們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第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儘管海峽兩岸尚未完全統一,但中國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能改善和發展,台灣同胞就能受益。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就會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動盪,損害台灣同胞切身利益。

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廣大台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是我們的骨肉天親。我們堅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一如既往尊重台灣同胞、關愛台灣同胞、團結台灣同胞、依靠台灣同胞,全心全意為台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廣大台灣同胞不分黨派、不分宗教、不分階層、不分軍民、不分地域,都要認清「台獨」只會給台灣帶來深重禍害,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兩岸同胞要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

第四,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我們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和平統一之後,台灣將永保太平,民眾將安居樂業。有強大祖國做依靠,台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在國際上腰桿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

我們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要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享,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第五,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人之相交,貴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

兩岸同胞要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兩岸同胞要交流互鑑、對話包容,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後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久久為功,必定能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支持和追求國家統一是民族大義,應該得到全民族肯定。偉大祖國永遠是所有愛國統一力量的堅強後盾!我們真誠希望所有台灣同胞,像珍視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樣追求統一,積極參與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正義事業中來。

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兩岸青年要勇擔重任、團結友愛、攜手打拼。我們熱忱歡迎台灣青年來祖國大陸追夢、築夢、圓夢。兩岸中國人要精誠團結,攜手同心,為同胞謀福祉,為民族創未來!

同志們、同胞們、朋友們!長期以來,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和海外僑胞關心支持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積極貢獻。希望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和海外僑胞一如既往,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再立新功。

同志們、同胞們、朋友們!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國際社會廣泛理解和支持中國人民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爭取完成國家統一的正義事業。中國政府對此表示讚賞和感謝。中國人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來干涉。

中國的統一,不會損害任何國家的正當利益包括其在台灣的經濟利益,只會給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只會給亞太地區和世界繁榮穩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同志們、同胞們、朋友們!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也是兩岸同胞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只要我們和衷共濟、共同奮鬥,就一定能夠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就一定能夠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北京今(201912日)隆重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講話。

播「告台胞書」後 隔海喊話加稱「親愛的」

<轉載自20191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廈門胡里山炮台自1958年「八·二三」金門炮戰爆發之後,成了解放軍福建前線廣播站。時年19歲的陳斐斐調入福建前線廣播站,成為第一名播報閩南語、普通話的雙語播音員,1979年《告台灣同胞書》也是由她首播。

中新社報道,現已年逾八旬的老播音員陳斐斐表示,「兩岸之前對峙,槍對槍、炮對炮、廣播站對廣播站;1979年以後,都發生改變了。」陳斐斐稱,「從1979年《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以後,我們在播音時,稱呼前要加一個『親愛的』」——「親愛的台灣同胞們,親愛的國民黨軍官兵弟兄,親愛的金門同胞們」。

從《告台灣同胞書》播發後,廈門環島路的對台廣播喇叭堡前,還掛上了「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標語。陳斐斐憶述,後來開始有愈來愈多的台灣同胞到大陸探親訪友,直至實現兩岸「三通」。當年與陳斐斐「隔海喊話」的台灣金門廣播員許冰瑩,也因此有機會在廈門與陳見面。陳斐斐稱,「許冰瑩也講閩南話、普通話,我們兩個語言相同,脾氣相近,她喊我『大姐』。」


































廈門胡里山炮台自1958年「八·二三」金門炮戰爆發之後,成了解放軍福建前線廣播站。時年19歲的陳斐斐調入福建前線廣播站,成為第一名播報閩南語、普通話的雙語播音員,1979年《告台灣同胞書》也是由她首播。

學者:大陸現不會與台當局實質交流

<轉載自20191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內地學者指,蔡英文談話並未提及要推進兩岸城市、民間交流及經濟合作的具體方向,反而把「防衛」與「防範」作為主要思考原則,在此情況下,大陸不會和台灣當局做實質交流,而期待與台灣民眾或藍、白縣市首長推動兩岸交流發展。

台灣學者則認為,台灣也有台灣的底線,蔡英文說要建立「民主防護網」,就是為了預防未來兩岸城市交流或政黨交流侵蝕主權。

綠營智庫:防範「侵蝕主權」

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指出,雖然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並不一定直接代表台灣民眾接受「九二共識」,但一定程度反映出民眾希望兩岸交流,不期望在政治問題上走向尖銳,這是台灣民眾展現出來的態度。

他表示,大陸目前對台灣、對民進黨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夠盡早回到「九二共識」基礎上溝通交談,包括蔡英文所提到的、以及兩岸間所有的問題,都將歸納到「一個中國」議題能否得到「清晰的回答」。

綠營智庫台灣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王智盛認為,蔡英文談話重點之一是強調涉及兩岸公權力談判與執行,仍是中央政府說了算。

他分析,蔡的「四個必須」,對內是設法凝聚國人國家定位認知;對北京則強調,這個定位是建立於「中華民國台灣」的最大公約數基礎上。

而建立「民主防護網」,則是為了預防未來兩岸城市交流或政黨交流「侵蝕主權」。王智盛認為,這是蔡英文對九合一選舉過後,許多地方首長對赴陸躍躍欲試作出的回應。

《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 習近平: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轉載自20191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第一,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第二,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第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第四,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第五,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習近平指出,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習近平強調,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選項。

習近平指,「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稱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前景,更指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是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

不過他表示,大陸當局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會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但強調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而非台灣同胞。
習近平更將「台獨」形容為歷史逆流和絕路,指所有台灣同胞應認清「台獨」禍害,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

習近平指出,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兩岸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兩岸同胞共同推動和維護,由兩岸同胞共同分享。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兩岸中國人才能過上富足美好的生活。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台灣同胞定然不會缺席。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圓中國夢,共擔民族復興的責任,共享民族復興的榮耀。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

習近平續指,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內地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習近平表示,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准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要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享,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2019年1月1日 星期二

南海行為準則草案 越南加條款針對中國

<轉載自20191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與東盟(ASEAN)就「南海行為準則」(COC)的磋商,或因越南推動加入包括禁建人工島、禁止部署導彈等可能令北京不滿的條款而受阻。

倡禁設新防空識別區禁建人工島

路透社報道,東盟與中國的「南海行為準則」草案已出爐,越南在草案中推動加入禁止設立新的防空識別區條款,被指針對中國,因北京政府2013年曾單方面宣布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另外越南還要求加入禁建人工島、禁止部署導彈、根據國際法釐清南海「九段線」等條款,這些很可能都不為中國所接受,未來中國與東盟,尤其是與越南之間,勢必有一番艱困談判。新加坡南海問題專家史托瑞(Ian Storey)說,「展望未來,就此準則的條文而言,尤其是越南和中國之間,將有一番相當激烈的交手」。
這份草案也證實,中國希望在準則中排除域外國家在南海舉行軍演,除非全體簽約國同意。此外,北京還希望南海的開發僅由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合作。

中國與東盟各國自2002年起商討制訂「南海行為準則」,並在2017年通過框架建議,但詳細內容仍有待協商。

40年前今天 兩岸靠默契停火

<轉載自20191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1979年元旦,大陸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宣布兩岸和平統一的方針,並停止炮轟金門。大陸國防部長徐向前也發表一篇對金門停止炮擊聲明,兩岸才真正停火。然而,兩岸停火並未簽署任何文件或停戰協議,只是靠雙方默契,說停就停了,延續至今日,是歷史上罕見之事。

徐向前發表聲明 就此停止

1958823日下午1730分爆發八二三炮戰之後,同年105日,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宣布,「基於人道立場,對金門停止炮擊7天」;1025日,彭德懷再發布《再告台灣同胞書》,宣布「雙日停火」且單日也不一定炮擊,即進入所謂的「單打雙不打」時代。

一直到197911日,中共與美國建交,徐向前發表《國防部關於停止對大金門等島嶼炮擊的聲明》,宣布「從今日起停止對大金門、小金門、大膽、二膽等島嶼的炮擊。」兩岸才真正停火。

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曾說過,1979兩岸停火,是靠共識,台灣在「三不政策」下,不接觸不談判,雙方並未簽停火協議,只是對岸停了,台灣於是下令不打,就在沒簽署的情況下,因共識而停火。

事實上,兩岸停火共識不僅是單打雙不打,還很有默契地探索出一條既不涉及主權,又不受法律約束的軍事對峙默契,包括大陸不干擾金馬地區的軍事運補,以及戰機不飛越海峽中線。台灣除運輸機外,戰機不降落金馬地區,空降和陸戰等攻勢部隊不部署金馬前線等回應。這些沒有白紙黑字簽訂的停火協議,一直延續到今天。

八二三炮戰 陸自認已有收穫

大陸自認在八二三炮戰政治上已有收穫,又不願衝突升高引發美、蘇介入,接連宣布「停火一周」、「停火兩周」,然後是「單打雙不打」,先打小村落或無人地帶,最後連單日也常不打,後來又改為文宣炮彈。兩岸炮火漸歇,197911日,中共與美國正式建交,中方正式宣布停止炮擊,結束了歷時21年的金門炮擊。

大陸國家主席毛澤東發動炮戰其實並不是真要奪取金、馬,因為沒有動員兵力進攻,炮擊只是威嚇,其用意可能在試探美國的決心、分化台美關係,也打擊台灣民心,並誇耀中方的軍事力量。1979年兩岸停火後,雖軍事對峙迄今,唯自此即未再見烽火。
























































195897日,軍隊運輸機在金門尚義機場被共軍炮火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