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前水警﹕沒遇反抗 不可動武

<轉載自 2011523 明報 要聞版>

詹其雄聲稱,日本海上保安廳強行登上「閩晉漁5179」,向他棒打腳踢,有本港資深退役警官表示,如果執法人員登船後,沒有遇到反抗或暴力襲擊,毆打拘捕是文明國度不能接受的過分武力。

在香港水警服役30多年,曾經歷1970年代偷渡潮、80年代越南難民潮、大陸走私潮,並參與無數海上攔截任務的前水警總區警署警長劉容根說,釣魚島領土糾紛令日方的「執法」合法性成爭議核心,「若那裏是日本水域,海上保安廳有權執法,但如果是中國水域,那麼日本艦艇只有救援的權利,除非獲主權國授權,否則任何拘捕都是違反國際法,被攔截的船可完全不理會,繼續開船」。

海上執法者 鞋頭鑲鋼板

劉容根說,一般境內海上攔截執法,執法船會採取逐步收窄距離的夾逼戰術,「晚上會發射曳光彈,日間會發出警號,所有受過海事訓練的船長都必須停船,射水炮則是最低武力。執法者可出動橡皮艇逼近船尾,保持與對方相同的速度,然後登船。有時也會直接跳過去,但非常危險和恐怖,一跌落海,很可能會被撞死或被船槳分屍」。

至於登船後的拘捕行動,劉容根說,如果有人反抗,執法者可以用棍棒拳腳等武力,「一般海上執法人員穿的鞋都在鞋頭鑲有鋼板,可輕易將對方踢至重傷;如果對方持有攻擊性武器如刀劍,執法者甚至可以開槍」。他強調﹕「如果登船後沒有遇到武力反抗,就算在本國水域,執法者動用任何武力也是不恰當的。」

因領館一句話豁出去 「釣島屬日本」文件 死也不蓋手印

<轉載自 2011523 明報 要聞版>

詹其雄在日本被拘留17日,無數次被要求承認「釣魚台是日本的」,他稱可以挺過來,除了因為外交部、駐日本領事館的大力鼓勵和支持,也因為經歷過更慘的牢獄之災,「2000年去台灣捕魚,被關了整整8個月,手都被打斷了!」

41歲的詹其雄自稱只是目不識丁的漁民,在日本拘留期間,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和駐福岡總領事館派員前往沖繩縣石垣島探望他。

被捕經驗多 曾遭台打斷手

「我跟他們說,日本人要我蓋手印,承認釣魚台是日本的。領事館說﹕你千萬不要蓋!……我就跟他說,我家裏就我一個掙錢,我老婆,我兒子年紀這麼小,我媽媽眼睛看不到,我的生活條件就這樣,我這條船300多萬,我只佔部分股份,而這些都是我向人家借的錢,要付利息給人的。我說船、人、錢這些事情怎麼辦?中國領事館的頭領跟我說﹕放心,國家會處理!你最少也要為國家做一點事!」

詹其雄說,領事館官員的話,給他打了強心針,「他們每個人都很關心我,我說我死也不會簽!他們就在胸前豎起拇指稱讚說,你只要說釣魚台是中國的就ok了!」談及撞船經過,領事問﹕「這麼多條船叫你停,你也不停?」詹其雄說﹕「我經驗太多了。我有太多(被捕的)經驗!2000年去台灣,我去淡水港抓魚,他們抓了我,關了整整8個月。很兇,左手都被打斷了!」

「要為國家做點事!」

有沒有想過簽認罪書?「比如說,他們放我出來了,然後跟世界說﹕你們船長承認釣魚台是日本的,那以後外交部還可以說什麼?以後你們(中國人)就不要來了,國家還有面子嗎?還會對我這麼好嗎?回去人人都會罵賣國賊!所以日本怎麼逼我,我不怕。有了領事館官員這句話,一定要為國家做點事!」

被譽民族英雄 「國家會照顧你」

<轉載自 2011523日 明報 要聞版>

日本被拘留期間拒絕認罪的詹其雄獲釋後,被不少國人視為國家英雄,中國外交部、領事館甚至派專機接他回鄉,並對他保證「國家會好好照顧你的生活」。詹其雄說,外交部官員對待他非常熱情,回鄉後又獲省市鎮各級領導接見,許多不認識的普通人都向他送禮,包括寫着「民族英雄」的錦旗、舵盤形狀的工藝品等等。詹其雄多次感謝政府和各界的關心,又相信自己的生活「應該由國家安排,一切聽共產黨的」。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越南國會直選 執政黨可控民主實驗

<轉載自201152221世紀經濟報道 國際  作者:江瑋>
522日,越南第十三屆國會代表選舉落幕。在827名國會代表候選人中,6000多萬選民將通過手中的選票決定其中500人進入國會。當選的國會代表將在今年7月選舉產生新任越南國會主席、國家主席、政府總理等重要領導人。

越南的直選和差額選舉並非始於今日,但在經歷去年國會否決政府高鐵方案之後,選民對他們選舉出來的國會代表有了更多期待。

1986年革新開放以來,越南首先推進了經濟改革。胡志明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黨報人士對本報分析說,越南中央領導層已經深刻意識到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必須同步進行,即使不同步,相距的步伐也不能太遠。

適當的實行民主以及循序漸進式的民主,對執政黨的地位以及取得民心更加有利。這是越南進行國會直選的動力。上述人士說。

事實上,國會選舉已經成為越南政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控的民主:候選人經過重重考驗鼓勵非共產黨員參選成為此次國會選舉的一大亮點。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越南問題專家儲浩對本報記者說。

越南中央選舉委員會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共有117名黨外人士參與國會代表選舉,這一比例從過去的不足10%提高到14%,為歷屆最多。在上屆493名國會代表中,黨外人士只有43人。

進入最後投票選舉的827名候選人經過了重重考驗。候選人首先要經過四月份的基層選舉,要經過工作單位和居住地選民的認可,得不到50%以上民意支持的參選人將無法成為正式候選人。

經過兩道民意考驗進入下一輪的候選人,需要直接同選民見面,陳述自己當選後的工作計劃,回答選民的問題。此外,他們還需要公示個人情況,其中包括基本信息和財產狀況。儲浩對本報記者說:這一環節還會篩下一部分人。最後,無論是中央、地方推薦的候選人,還是自薦者,都需要經過越南統一戰線組織祖國陣線的三輪協商。分析人士對本報說,這保證了進入最後名單的候選人不論是否黨員,都會擁護越南共產黨的領導。

近年來,迫于社會經濟壓力,越南放大了政治改革步伐。儲浩對記者說。但無論越南政治改革如何進行,有一些底線不能觸及。

越南的民主是一種可控的民主。一位越南政治分析人士對本報表示。這具體體現為,在體制上堅持一黨專政。在今年1月越南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前,越南共產黨已經明確表示,越南不需要而且決定不搞多黨制。

其次,在意識形態上,堅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以胡志明思想為指導。第三,保證軍隊和安全部門為受改革影響最小的強力部門。在新一屆越共中央委員會200人中,來自軍隊和公安的代表達到25人。

前述分析人士說,通過這種可控的民主,越共在保持黨的執政地位與發揮民主之間取得了一種平衡。

國會否決高鐵案:越南政治正在起變化越南此次直選也引起了西方媒體的關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的亞當?福德在接受澳大利亞媒體採訪時表示,越南政治正在發生變化。

雖然正式的政治體制沒有發生太多改變,但其中公民社會組織在其中得到了發展。人們在為自己做一些事情,給執政黨構成了一些問題,也發掘了不少政治機會。他說。

在上屆國會選舉中,越共中央推薦的165位候選人中,有12人落選,其中包括政府重要部門的官員。

越南國會也在更多發揮監督政府的作用。去年619日,越南國會否決了由總理阮晉勇牽頭的高鐵項目。這條高鐵預計耗資560億美元,將把越南首都河內與第一大城市胡志明市連接起來。

雖然越南政府迫切想推進這一項目,但出于對能否籌集巨額經費以及能否盈利的擔心,國會還是對政府說了

鑒於越共黨員占據國會91.1%比例的事實,這樣的決定並不多見。當時亞洲開發銀行越南代表處首席代表小西步說:這是具有里程碑的時刻,無論其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權謀與紛爭,但就從國會否決而言,意味著越南民主化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上述越南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經此一役,民衆對所選的代表有了更多的期望。人民不再認為選出來的代表只是花瓶。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陳炳德抨美干涉內政太霸氣 指對台售武必影響兩國兩軍關係

<轉載自 2011520日 經濟日報 中國要聞版>
中美軍事對話不同調,中方軟硬兼施。正在美國訪問的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批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太霸氣,指對台售武肯定影響中美兩軍關係,而反恐亦不能持雙重標準。他又指中美軍力相差20年,從無主動挑戰美國意圖。美國國防部長蓋茨稱,雙方需要加強對話與協商,同時有效控制分歧和矛盾。
 
陳炳德昨日與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Mike Mullen)會談後,在五角大樓舉行聯合記者會。陳炳德在台灣問題上語氣強硬,指美國制定的《與台灣關係法》干涉中國內政,美國用國內法管理他國內政,「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太霸氣」
 
讚殺拉登 籲反恐勿雙重標準
 
陳炳德指,台灣是中國領土,「為甚麼中國人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需要美國來賣武器裝備給他們?」美國對台售武肯定會影響兩國兩軍關係,嚴重程度將視出售武器的性質,用台灣問題遏制中國發展和建設是無濟於事的。
 
他又說,在反恐問題上不能持雙重標準;指美軍擊斃拉登是國際反恐的一大進展,但反恐任務是長期和艱巨的。「恐怖分子是全世界人民的公敵,因此在反恐上不能於我有利就反,於我不利就不反」,否則將「愈反愈恐」。針對美國軍方指中國試飛新型殲20戰機針對美國,陳炳德反問:「為甚麼中國搞一個新型武器卻對美國構成了威脅和挑戰呢?難道只允許你們幹,卻不允許中國幹?」他指美對華封鎖高科技,反激發中國人的鬥志
 
軟硬兼施 稱華無意挑戰美國
 
不過,陳炳德也以柔軟姿態減低美方對中國軍力發展的憂慮。他指,中國搞經濟建設是為解決13億人生活,而不是拿錢去搞武器裝備挑戰美國。「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級大國,中國要挑戰美國談何容易?」中國沒這個文化,也沒這個能力
 
陳炳德早前在美國國防大學演講時,也指中國軍隊整體武器裝備落後美國20多年,中國亦從來沒有主動挑戰美國意圖。
 
陳炳德又分別與蓋茨和美國國務卿希拉莉會晤,指中方願在反海盜、救災等領域加強與美合作。希望雙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妥善處理分歧。希拉莉稱,兩軍加強合作交流,可減少誤解。

台問題各說各話 中美分歧大

<轉載自 2011520日 經濟日報 中國要聞版>

台灣問題向來是中國核心利益。在中美軍方高層對話中,雙方在台灣問題上各說各話,顯示其仍是引發中美關係緊張的根源。

華府「堅持一中」 繼續售武

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在訪美前曾指,中美關係三大障礙之一,就是美對台軍售。他與美軍高層對話時,重點仍是台灣問題。他指,中國大陸在沿海沒有對針對台灣部署導彈,軍事發展也是為防台灣分裂。而美國卻對台售武,干涉中國內政。

他揶揄美國國務卿希拉莉一再強調,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會改變,並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指「自己很早的時候就聽到這句話,現在都快要退休了,還是這句話,甚麼時候能使中國實現統一,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國?

美方則在台灣問題上唱老調,稱將繼續遵守「與台灣關係法」。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原本在昨日記者會上稱,美中同樣支持兩岸和平統一,在場記者質疑美國政策是否改變。會後美國國防部立即澄清,馬倫所言為口誤,美國立場不變。

世衛稱「台灣省」 美不苟同
 
事實上,除軍售外,台灣「主權」定位也經常牽動中美敏感神經。近日媒體披露,世界生組織(WHO)在內部文件中,將「中華台北」稱為「中國台灣省」,引發台灣強烈反彈,美國則力挺台灣,指無任何國際組織可片面決定台灣地位。北京涉台智囊指,美國在插手台灣問題的立場上沒有絲毫鬆動

2011年5月12日 星期四

北京為何否定「澳門模式」

<轉載自 2011512 明報中國版 中國評論 作者:孫嘉業>

北京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昨日在記者會上,回應台灣民進黨籍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提出希望以「澳門模式」取代「九二共識」一事時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開展協商談判的重要基礎。迴避或否認這一基礎,兩岸協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無從談起。這是北京方面兩日內對兩岸關係的倒退敲響警鐘。

民進黨欲取代「九二共識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前日與訪京的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會面時也提到,鞏固「九二共識」這一共同政治基礎,兩岸就可繼續營造交流合作、協商談判的「必要環境」云云,與范麗青的話可謂異曲同工。

所謂「澳門模式」,是指 20051月兩岸在澳門協商達成了春節直航包機的協議,打破了兩岸56年的僵局。由於當時台灣是民進黨執政,海協、海基兩會對話中斷,澳門協商由兩岸業界在當局授權下對談,雙方官員以顧問身分參與。達成共識後,不簽協議,各自帶回備忘錄交當局批准執行。台官方對「澳門模式」的定義是「擱置爭議、不設前提;相互尊重、實事求是」。學界的總結則是「政府授權、民間名義、官員主談、公權力落實」。

模式屬「應急」 迴避「一中」

不過,對民進黨時代的這種「應急」模式,北京並不滿意,主要的原因是這一模式迴避了「一中原則」。國民黨對「澳門模式」也嗤之以鼻,但理由恰恰相反,是指此模式「矮化」了台灣。
 
距台灣總統大選僅有半年多時間,馬英九對壘蔡英文,並無必勝把握,因此,最近馬英九的多項表態,從批評大陸人權到怒斥世衛矮化台灣,都可視為拉票動作,北京應能理解,但胡錦濤前日對吳伯雄也發出應「更多發出積極正面信息」的溫和告誡。北京近期的連串警語,既是說給民進黨聽的﹕拋棄「一中」休想維持兩岸現狀!也是說給馬英九聽的﹕別玩過火弄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