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派糖成為施政常態 這個社會就有問題

<轉載自201022日 明報 社評>

如果說行政長官曾蔭權的領導予人印象較深刻者,「派糖」肯定是其中之一。本月24日財政司長曾俊華公布2010/11年度財政預算案,可以斷言肯定有糖派,問題只是曾蔭權和政府要得到多少掌聲而已。

本財政年度原本預計的赤字399億元,但因為土地收入和印花稅較預期多,赤字肯定大幅減少;政府最新估算本財政年度財政收支不但沒有赤字,還可能有盈餘。不過,無論盈餘或赤字,政府派糖心志已決,因為上月中旬,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時已承諾今年推出措施,紓解低收入人士困境。

兩年大小5次「派糖」 政府與政客齊玩「抽水政治」

本來,曾蔭權去年10月就施政報告諮詢意見時,一開始就操作「管理預期」,表示由前年財政預算案以來,政府已經花費800多億元利民紓困,又說國際評級公司對政府財政赤字有意見等,藉此化解政黨要求派糖的壓力。但是兩個月之後,曾蔭權反口,拍板派糖。正在為下年度預算案諮詢意見的曾俊華本來也做「管理預期」,搶先「嗌窮」,表示本年度印花稅及土地收入雖較預期多,但是仍有赤字。從曾蔭權和曾俊華原先取態,有理由相信政府原定不派糖,但曾蔭權上月改調子之後,就算政府財政狀况欠佳,也要派糖,何况還有盈餘。

政府有錢,市民在特定經濟周期,工作和生活受到衝擊,政府推出利民紓困措施是應有之義。不過,檢視由2008/09年度財政預算案起,迄今不到兩年之內,政府大大小小派糖5次,包括前年和去年兩個財政預算案的例行派糖,另外做了兩次利民紓困措施和增加生果金的例外派糖。在財政預算案派糖,可視為整體財政考慮,還算合理,不過,連施政報告也派糖(例如前年施政報告提出增加生果金),則是曾蔭權籠絡市民、提高民望、爭取支持的手段。

特別是那兩次耗費約300億元的利民紓困措施,前年的一次是在招聘副局長及政治助理風波等政府連串施政失誤之後;去年的一次則是曾蔭權評論六四事件失言,導致出席燭光晚會市民萬人空巷之後和7‧1大遊行之前。這兩次派糖,隱約之間有政治目的,已非純粹一般的紓解民困。

以往政客和政黨打着為民請命旗號,向政府「抽水」,但是近年政府也加入了「抽水政治」行列。現實上,由於民粹當道,政客和政黨向政府施壓派糖,藉此向市民邀功,爭取選票,因此,立法會議員不管是建制陣營抑或泛民陣營,不分政治立場,都要求政府派糖,政府若未能總體滿足,則預算案能否過關也成問題。這是目前本港畸形政治體制所決定了的,政府不尋思從根本上解決困局,反而加入走民粹之路,使「抽水政治」變本加厲,長此下去,這樣的社會能不衰敗者,稀矣!

派糖不可能解決社會問題,也不可能紓解深層次矛盾。例如貧窮問題,派糖只會起到些微刺激消費效用,就像石頭拋進大海,雖有漣漪,過後會回復舊貌。過去15年,香港人均GDP實質增長超過五成,但是收入最低的三成人(即100多萬),過去10年實質工資不升反跌。香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現象,並非單靠派糖可以解決,而是政府一貫依賴的「滴漏效應」失效,中下階層不能再因為香港經濟的餅做大了,就可以分享到相對合理的份額。這是香港財富分配制度有必要改變之處,社會階層狀况才可以較為合理。

配對處理「真正需要」 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途

這些年來,政府和官員於派糖操作,愈益嫻熟,他們以派糖只是「一次過」,並不會對政府財政構成長遠負擔,「應使則使」等說法,為短視的派糖找尋合理依據。但是不到兩年之內,派糖已經耗費800多億元,社會改變了什麼?一點也沒有改變。無論再多派幾次糖,社會問題都不會改變。要改變,只有找出真正需要之處,然後以公共資源協助和推動滿足真正的需要。

例如香港人口老化,對於不願在安老院終老的長者,他們的生活起居需要一些服務,這是一個需求龐大的人力市場。政府若把已經派出去的800億元,撥出部分給志願組織及團體,全面地開展這方面工作,包括培訓因為經濟轉型後失業的婦女,授以照顧長者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同時以組織力量,分區安排婦女登門為長老提供服務。這樣,真正有需要的長者得到服務,大批婦女也可以掙取金錢,幫補家計。類似這樣的做法,才可以真正解決社會問題。
 
上述例子,只屬其中之一,香港社會肯定還有許多的真正需要,政府和官員們只要肯動腦筋,把需要找出來,然後配對解決,以政府的資源和財力,只要肯面對問題,效益肯定較派糖高,而問題逐步解決,香港社會就更合理化。當局不要繼續挖空心思派糖了,開動腦筋做實事,才是爭取市民支持的不二法門。若只懂派糖籠絡民心,不但無法解決社會問題,而派糖淪為施政問題之一,則香港前景就難以樂觀。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健康新玩具

今年八月初,我從台北買了一部「20吋6速折疊單車」回港。先讓大家看看相片:
再看看單車對店單車性能的簡介: 1 日本原裝2009年最新視窗型SHIMANO-TZ 六段定位握把式變速系統。 2 前V型、後鼓式煞車、摺疊式踏板 3 後避震裝置,適應各種路況。 4 G高碳鋼車架,汽車等級珠光烤漆! 5 台灣知名上市公司建大-大胎紋。 6 20吋鋁合金輪圈,44T大盤,騎起來輕鬆又省力。 7 前後擋泥板,不弄髒衣褲。 8 超高質感蛇皮紋舒適座墊,長時間騎乘也舒服。 9 椅座、手把可輕鬆快速調整高低。 10 獨家快拆式折疊裝置,2秒輕輕鬆鬆快速折疊。 11 整車尺寸: 車身長 155cm / 坐墊最低高度最低67 cm / 手把最低高度95 cm/車重約14公斤 12 折疊尺寸: 約長84 cm×高61 cm× 寬28cm

自從搬進現居後,我經常看見有人在屋苑附近踏單車,令我也想買一部單車於放假時用來做運動。由於我不想在街頭「非法泊車」,更不想單車日曬雨淋,最終選擇買了一部20吋的折疊單車,方便放在家中書房。

我先在屋苑附近的單車舖看過,一部大陸制的「6波」單車車價$850,連前後燈、鈴鐺及攜車袋要$1,000,但變速器卻不是最新款。因此,我轉向考慮到台灣買"大陸生產+台灣組裝"的單車。幸運地在七月到台北旅行時買到心頭好,殷勤的男店員還替我組裝入箱,而飯店職員則替我加上索帶,方便我親自把它帶回香港。

我還在台北的"NT$39店"買下前後燈及鈴鐺。

在跟店員閒談時發現原來此單車除了在台灣內銷外還有出口日本,兩岸龍的傳人合作賺日本人錢真的很棒,而在坐的士時司機說他已不是第一次遇到香港人在台灣買單車回香港。看來台灣單車有一批固定的香港Fans。

由於飛女與我沒有太多行李,車重14公斤的單車便順利地不需額外運費下當作寄艙行李來處理。回家後的第二天,我便把單車推到屋苑附近踏了一小時,出一身汗真的很舒服。

雖然單車操作正常,但折疊車始終有它的缺點,例如龍頭容易走位及車架堅固度較低。購買時店員說這「Shimano 6波」單車夠力上台北「中正橋」,但我上鈄路時還是較吃力,而車重14公斤在搬運時也太重。縱使折疊車不是十全十美,但它仍然較合適香港細小的居住環境。將來到台灣旅行,我仍會考慮物色多一部更好力"Shimano 21/24波"及更輕身"11公斤鋁合金"的台灣折疊單車。

現在放假時便多了一個健康活動。期待下一次到高雄旗津島踏單車時,不需再落後於踏單車技術高超的飛女。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結婚一週年 悠閒曼谷遊

12月2日是飛女與我的結婚一週年紀念,幸運地大家能夾到假期來過短線遊,我們選擇了用FOC ticket到曼谷過了三日兩夜的二人世界。

泰國是飛女與我在台灣外另一個的favourite travel place。我們在拍拖時第一次旅行便是到泰國,一年前的Honey moon亦是泰國的蘇梅島,這次結婚一週年紀念亦選擇到曼谷享受美食、Shopping及Spa。

Picture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讓我透過相片跟大家分享行程。

我們順利地搭乘當日第一班機到達曼谷開始旅程,完成入境手續便到酒店Check In。我們決定今次豪一次入住Four Seasons,酒店門口有可愛的小象擺設歡迎遊客。

酒店大堂設計令人感到優雅舒適,還有巨型聖誕樹。


雖然只是普通的Deluxe Room,房間面積仍非常寬敞。


酒店的設計充滿空間感,太陽可直照走廊


食早餐的餐廳更充滿渡假感覺,早餐有齊中、西、日式。





最吸引我的便是很有Resort Feel的泳池,第一天不單只有我一個人獨自在泳池游泳,更只得飛女與我兩個亞洲人遊客,其他全是在享受日光浴的西洋人。


正在池邊看雜誌的飛女

雖然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但在曼谷街頭及商場不分日夜均看見聖誕佈置。




繁華的曼谷街頭

是否有點像胡杏兒?

想不到第一天便遇見「泰國通」胡慧沖

第一晚的晚餐: Oishi Grand 自助餐,真的好好味。


第二晚的晚餐: 唐人街大排檔。 

每次旅行,飛女與我在吃飯時均有驚人的戰鬥力,旁邊的日本遊客看得目瞪口呆!

今次點了: 蝦肉炒飯

咖哩炒蟹

煎蠔餅

蟹肉翅

蠔油芥蘭

生蝦刺生

冬蔭公湯

第二日的午餐: 泰式湯米+泰式豬手飯。



Centre Point Massage & Spa: 買一送一的3.5小時Spa Treatment

轉眼便在曼谷過了三日兩夜的二人世界。




在此預祝各位Blog友Happy New Year! 新年進步!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空服員工會換班 盼與國泰破冰

<轉載自20091116 明報 港聞版>

19931月,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發起香港工運史上罕見的17日大罷工,想不到這造就了當時只是普通會員的關笑華走上台前,日後更領導這個「最美麗工會」超過10年。這名極具象徵性的工會領袖,兩年後將退休,近日亦已覓得接班人,她希望在此契機下,可改善工會與公司日益緊張的關係。

 關笑華在今年9月退居副主席,新主席是加入國泰23年的黎玉嬋(Dora)。關笑華坦言,與公司交手多年,由她繼續當主席,不利改善與公司關係,故希望在新主席帶領下,雙方關係可回復到1993年前「有商有量」的情况。將於2011年退休的關笑華,近年積極尋找接班人,雖然Dora沒工會經驗,但關笑華指Dora形象性格較好,故在她積極游說下,終答應接任主席一職。

新主席﹕首務團結員工

與關笑華的強悍形象相比,Dora顯得溫柔多了。Dora表示,這是學習工會運作的好機會,她最關心是員工團結問題。在80年代,是工會高峰期,會員達3000多人,佔員工數目90%;最新工會會員人數雖達5214人,但只佔員工總數約70%,故首要工作目標是加強員工團結。

退休在即,關笑華最難忘是93年大罷工一役,工會當年正向公司爭取改善超時工作問題,但國泰解僱了3名拒絕擔任額外工作的空姐,觸發工會在當年113日發動罷工,至17日,大批空姐遊行,並在當時港督府門外靜坐露宿,立法局議員其後亦介入。

關笑華憶起當日情况仍甚激動,她當時與10多名機組人員身在大阪,管理層要求她們簽署妥協書,答應回港後不參加罷工,否則不肯安排飛機讓她們回港,最後她們求助日本的空中服務員工會,糾纏6日後才安然回港。其間關笑華承受沉重精神壓力,回港後因懷疑遭同事「出賣」,甚至一度崩潰嚎哭。

罷工期間,不時出現公司搶人開工,工會則拉人罷工情况。關笑華最感謝的是時任立法局議員李柱銘,因為他不單關心罷工進展,甚至游說國泰管理層不可秋後算帳,亦是在立法局介入後,工潮方在129日結束。

屢助工會 李柱銘成守護神

關笑華笑言,李柱銘之後多次協助工會,可說是工會的守護神。關笑華在94年後正式參選成為工會幹事,造就她領導這「最美麗工會」十多年之路。


關笑華(右)兩年後正式退休,主席一職由黎玉嬋(左)接替。關笑華笑言:「公司知道我退下來肯定開心死」,兩人最希望可改善與公司的緊張關係。


國泰空 中服務員工會1993年發起大罷工,甚至在寒冷天氣下在當時港督府外露宿,這次罷工是關笑華日後全身投入工會運動的轉捩點。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陳水扁倒下後仍待清算的法治爛帳

<轉載自2009917日 明報 筆陣版 撰文:馬家輝 資深傳媒人>

陳水扁於1979年以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之身開展政治步伐,復於2009年以貪污及洗錢罪犯之名結束政治生涯,整整30年了,「彼蒼若有知,白日下清霜,今朝始驚嘆,碧落空茫茫」,阿扁以充滿戲劇張力的曲折起伏為中國現代民主政治史寫下一闕荒唐怨曲。

上周判刑前夕,有年輕的電視台記者前來訪談,向我提出一個頗帶傷感的問題﹕你年輕時在台灣讀書,曾經支持陳水扁,他當年的形象非常清廉,今天看見他有此下場,有沒有後悔?是否驚訝於他的重大變化?

成也勇氣權謀 敗也勇氣權謀

想了一下,我搖頭回答﹕不是的,陳水扁當年之所以獲得支持,從來不是因為他形象清廉,理由很簡單,他當時手裏根本沒有權力,一個無權無勢的人,沒經過考驗與挑戰,沒什麼清廉可言。當年的年輕人支持他,至少就我個人而言,主要因為他擁有「勇氣」和「權謀」。

別忘了那年頭仍是國民黨專斷獨裁的白色高壓年代啊,以陳水扁之精英才俊背景,欲求榮華富貴,只要願意低頭即可被蔣經國延攬招安,但他和謝長廷等人偏偏說不;當宋楚瑜馬英九趙少康之流猶在彎腰鞠躬助紂為虐,陳水扁和謝長廷等人堅持冒險犯難替遭受政治逼害的黨外同志挺身抗辯,這若不是「勇氣」,又是什麼?

也別忘了那年頭國民黨壟斷了所有政治和經濟資源,更有軍警系統和情治單位滿佈全台,任何人稍圖叛逆即易墮陷網羅,此之所以異見分子下獄的下獄、逃亡的逃亡、噤聲的噤聲,長時間備受摧殘與蹂躪,然而陳水扁和謝長廷等人偏偏不信邪地向蔣氏政權要求民主,先是合縱,再是連橫,終而把黨外變成了民進黨、再令民進黨變成了執政黨,這若不是「權謀」,又是什麼?

正是陳水扁和謝長廷等人的「勇氣」和「權謀」——而不是宋楚瑜馬英九趙少康等人的卑躬和屈膝——把台灣快速推向民主和法治,儘管阿扁今天墮落成魔,當年的功勞卻仍不應抹殺。當然,可悲的是,在陳水扁獲得權力以後,亦正是「勇氣」和「權謀」令其走上貪污之路,他敢同時對國庫和民財狂掠豪奪,不可謂不膽大包天;他竟動員家族洗錢知法玩法,不可謂不老謀深算。成也勇氣,敗也勇氣;成也權謀,敗亦權謀,相同的人格特質把陳水扁抬上半空也壓在地下,生命道路之矛盾莫測,難免令人隱隱覺得詭異。

陳水扁被判終身監禁後,部分綠營人士上街吶喊,抗議「判刑過重」和「審訊不公」云云,台灣媒體亦指阿扁已作「積極準備」,打算在二審期間就程序問題進行抗辯以求翻案。乍看之下,這只是阿扁和他的死忠紛絲的政治語言,純屬另一場政治遊戲,不必當真,但若稍為思考這些聲音,卻必同意這樁世紀大案的終極意義應該不止於把一個貪瀆家族拉下馬和關入牢,而更該促使台灣社會對未來的法治根基有更認真和崇高的期盼。具體言之,在一審宣判以後,最少有四組跟法治直接相關的議題仍然有待反省和跟進﹕

首先是偵察期間的諸種漏洞和缺失。回想昔日漫長的調查過程,確有許多令人搖頭苦笑和低頭失笑的地方,包括對於偵察材料的不合理透露(台灣法規明訂「偵察不公開」,但不知何故偵察官幾乎每天例必對媒體發言,泄露了令人或吃驚或嘩然的案情,甚至連口供筆錄和攝像亦被傳媒取得!)、調查人員的失格言行(曾有人在偵察期間跟阿扁私下見面並稱兄道弟,亦有人用威迫利誘之法套取口供!)、主審法官與被告之間的情緒對決(竟在庭上破口互罵有如流氓罵街!)、扣押和保釋之猶豫未決和反應遲緩(所以有洗錢涉案關鍵人物仍然留美不歸!)……這統統是不應有的瑕疵,後果可大可小,如果發生在香港,隨時可令案件沒法審至終結。把貪污的前領導人關進牢裏固是法治表現,但法治的最高理想是同時追求結局和程序正義,缺一不可,若以此作為標準,福爾摩莎的法治精神其實尚在起步階段。

四組法治議題 有待反省跟進

其次,如果認真對待談法治,台灣政府恐有必要重新審視某些跟維繫法治直接相關的法規條文,例如所謂「偽證罪」,應該等同香港的「妨礙司法公正」,事關重大,絕不應有輕判的空間,更不可有緩刑的機會,尤其此案涉及金額龐大的集體貪瀆,被告如陳幸妤犯的明明是偽證罪,便絕無理由只判監半年並且不必入獄服刑。陳幸妤如今是作偽證失敗了才獲判刑,試想萬一她僥倖成功了,豈不極有可能為陳水扁和吳淑珍開脫了洗錢罪名?甚至頗有可能影響其他相關案件和涉案者的偵察結果?在所有崇尚法治的文明社會,「妨礙司法公正」皆屬嚴重罪行,不重罰即難警眾,福爾摩莎在這方面的觀念和法規極須趕上時勢。

第三,台灣特偵組仍在針對「二次金改」和「機密外交」進行調查,案情涉及大規模的官商勾結和公權濫用,但目前的相關被告僅有中信金控副董事長辜仲諒、元大金控前總經理馬維建、前營運長馬維辰等少數人士,他們不僅不必像陳水扁般被押助查,反仍明目張膽地繼續在金融市場活動頻繁,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偏袒」二字,遂也令人預先懷疑他日到了正式起訴,審訴會否公平。更重要的是,猶記吳淑珍在調查期間曾經開列了一張「獻金名單」,幾乎所有大企業老闆皆曾向陳氏家族送錢獻媚,故台灣傳媒曾經爆出「馬英九擔心查下去便會動搖國本」的小道消息。因此,是否查下去、如何查下去,絕對值得關心法治公道和政治清廉的人密切注視,說到底,必須有人甘願行賄,陳氏夫婦才有機會受賄啊,豈不只重罰受賄之人而寬待行賄之徒?

最後,且讓我們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查完了也審完了陳水扁,會否回過頭來,看看阿扁政府年代的其他政要人物是否亦曾不乾不淨?甚至,在陳水扁以前的李登輝政府呢?那些關乎李登輝以至宋楚瑜以至連戰以至郝伯村的種種貪瀆傳聞,是否統統只屬子虛烏有?別忘了僅是「拉法葉軍購弊案」已經涉及三四條死得不明不白的人命,但事隔廿年了,仍未能清楚交代一個讓人信服的調查和司法真相。這筆法治爛帳,馬英九又敢不敢去算?
陳水扁貪腐家族之受刑,罪有應得,亦是台灣法治的一大勝利,然而法治精神乃百年大業及共業,不會因為一人而建,更不應止於一人或一家之受刑。台灣這條法治長路還遠得很、還有得走呢。在法治上贏了中國大陸不算是真贏,必須一再超越自己才算是真的勝利,快馬加鞭,我們期待馬英九法治不停蹄。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兩岸關係宜慢不宜急 北京展胸襟可贏民心

<轉載自2009614日 明報 社評>

上台剛一年的台灣總統馬英九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現任黨主席吳伯雄以「我無所求,我無所爭,只要對大局有利都會配合」姿態讓出其位。看來,馬英九勢將在下月的投票順利勝出,9月就任並接管黨務,從此身兼執政黨統帥和行政首長兩職,台灣也正式進入馬英九時代。

馬英九兼黨主席 胡馬會成未來焦點

馬英九參選國民黨主席,早在他正式宣布前已傳出風聲,消息隨即引發島內議論﹕人們再要等多久,才可看到「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這一幕。20054月,連戰以國民黨主席身分訪問大陸,這場破冰之旅的最高潮是連戰與胡錦濤兩手相握泯恩仇,冰凍一甲子的兩黨關係從此常態化。自此之後,國民黨要員訪問大陸日益常見,現任黨主席吳伯雄上月亦曾訪問北京,因此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後,下一個焦點便是「胡馬會」,一旦成事,這將是海峽兩個執政黨的領袖兼政府最高領導人60年來的第一次握手,極具象徵意義,也為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變相政府直接對話」空間。

今天國共正面互動頻繁,這是去年台灣大選前難以想像的;馬英九上台,兩岸交流範疇愈趨廣泛,既有兩岸直航,亦有開放大陸旅客赴台旅遊http://www.mingpaonews.com/image/shim.gif,甚至一度傳出大陸資金可以進入台灣,令當地股巿熱炒多天。最新的熱話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這個類似「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架構,目前仍在磋議具體內容,但總其而言,簽署ECFA,必定有助促進兩岸經貿關係。

但是,誰都能看出,兩岸經貿關係是在大陸主導之下發展,這是經濟實力強弱懸殊的必然,如今連美國高官也得去中國推銷債券,台北很難抵擋北京的經濟攻勢,况且台灣經濟長年凋敝,北京之水越海來正是求之不得。然而,經濟攻勢有其客觀局限,不可能長年累月都有新政策,一般估計,到明年,首階段兩岸經貿交流已出台得七七八八,到時很可能便是政治階段的來臨。

事實上,一年來兩岸關係的階段性轉變甚速。去年底,台灣民眾眼中的兩岸關係焦點仍是直航細節,但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30周年大會發表的講話,通篇多講政治少談經濟。胡錦濤的講話和《告台灣同胞書》一脈相承,俱是強調「先政治,後經濟」,北京認為目前大陸與台灣的經濟及民間交流走在前頭,政治嚴重滯後,因此最近的連串舉措,看到的是北京急於在兩岸政治交往加把勁。上月,胡錦濤在北京會晤吳伯雄時再談到兩岸政治,並引用唐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呼籲緊握歷史機遇,採取措施推動兩岸關係取得進展。胡錦濤的話講得很清楚,兩岸關係的論述,至此已經不可能脫離政治。

撤導彈允擴空間 大陸應讓小弟台灣

可是,台灣對大陸急於把政治放到兩岸關係日程,現階段未必完全受落。先不說綠營人士抗拒甚力,連藍營也沒有作好準備。兩岸在過去60年的相當長時間內大軍對峙,如今只是冰釋前嫌,但要台灣此時放下幾十年的敵我意識,敞開心胸全面擁抱中國大陸,此舉並不現實。不錯,台峽兩岸再也不是炮來槍往,但台灣民眾的心障卻遠遠未放下。從台灣目前的選舉政治來看,中國大陸因素是毒藥多於靈藥。去年總統大選,最後雖是馬英九勝出,但綠營得票亦逾四成,今年底台灣舉行縣巿長選舉,馬英九肯定不會讓中國大陸成為國民黨被指「賣台」的彈藥。北京此時若想力推兩岸關係,從經濟層面轉入政治層面,說不定會在選戰中幫國民黨一個倒忙。

毛澤東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在兩岸關係裏並不合用,姑勿論北京急於與台灣討論政治關係的出發點為何,但欲速則不達應是北京對台工作負責人的座右銘。北京要贏得台灣民心,更多的善意和誠意是必須的,例如朝向台灣的眾多導彈,是不是可以單方面宣布不再以台灣為目標,就像30年前《告台灣同胞書》發表時,時任國防部長徐向前宣布解放軍停止向大小金門等島嶼炮擊;在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基礎上,允讓台灣有更大的國際空間。台灣方面近年來與大陸的爭吵,離不開導彈和國際空間這兩條,於日益強大的中國大陸而言,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讓步,換來的極可能是台灣島上的千百萬人心。
 
中共在大陸建政60年,今天的中國大陸從國力到軍力絕非吳下阿蒙。大國崛起已是世所公認,也由於此,對於人口只2300萬的台灣,毋須走上以利逼和這一步,反而應當展示泱泱大度,或許可以贏得更大的政治迴旋空間,令兩岸關係真的出現突破。民間流傳晚清名臣曾國藩在給家鄉親人的信中撰詩,教導他們在與鄰里之爭中寬大忍讓,其中一句「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或可以作為大陸對台灣政策的一道良方,令炎黃子孫有望一圓期盼多時的統一大業。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人情味車仔麵

星期日飛女夜航. 她在下午先行準備,然後小睡片刻.晚飯便由我到居所附近的食店買外賣.我選擇了食車仔麵.

這檔車仔麵開業快約一年,每天朝九晚十一,中午,晚飯和宵夜的時間最忙. 有一次飛女夜航回家,我與她一起拖著喼到店內食車仔麵時全店爆滿. 那次碰巧是節日,店員和老闆一家正一起吃晚飯,餸菜豐富之餘還飲紅酒. 看來勞資關係非常融洽.

由於未到晚飯的時間,我到達時店內只有兩枱食客. 我下了Order後便跟店員和正在廚房工作的老闆閒談. 談到上次做節時,老闆告訴我店員每日的午餐和晚飯均在店內解決. 我笑說店員在這裡工作真的是名副其實的"搵兩餐". 老闆說工作的時候無分店員和老闆. 他自己見店員的時間比家人還多,大家一起工作,最重要是開心. 在金融海嘯下,他的生意也受到影響. 幸好店舖是自置物業而沒有租金壓力. 經濟不景是大圍的問題,唯有自己加把勁. 他的店員從開業至今都是原班人馬. 大家一起拼搏.

十分鐘後我拿著外賣離開.那時店內已有四枱食客.老闆跟我說: "拜拜". 我也跟老闆說:"好生意".

從2008年9月15日起,由雷曼兄弟爆煲而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便拉開序幕. 其實2008年並不是全年均環境惡劣,只是最後的三個月較差. 那一間公司乘機借金融海嘯"抽水"來裁員減薪?那一間公司願與員工共渡時艱? 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金融海嘯已發生8個多月,近日股樓齊升,市面氣氛好轉. 我不會盲目相信海嘯已成過去,亦不想猜測近日股樓齊升會否最終變成另一泡沫. 我只是相信有質素的管理層現應著手為經濟復甦作準備,否則員工與顧客在大環境穩定後便會流失.

期望經濟復甦,人人有工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