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日 星期一

定時來電

今日午飯後收到一位舊同事S小姐的電話. 我與她於獅子銀行工作時認識. 她在對話中告訴我剛轉了職位並在中環分行上班. 由於我正在工作,在怱怱說了幾句後便掛線.

認識S小姐是在2004年6月.當時我在銀行綜合理財中心工作而她則是北角區的財務策劃經理. 她跟隨上司I小姐到毛里裘斯出席獅子銀行集團週年全球會議. 我和I小姐及其他香港同事合力完成了一個Presentation. 三個月後,我便離開了銀行.

後來我找她買了一份保險,另外也介紹了兩位有保險需要的親人給她. 由於工作的轉變,我很少主動聯絡她.期間她官運亨通,升至區域理財經理.

在她升職後,她的來電便增多. 大部份在寒暄後便介紹新的保險產品. 有一次更說預留了退休計劃的迎新禮物給我,好讓我在登記後能確保收到禮物. 同一時間我的一位親人也收到她的推銷電話.

明白到公司給她捽數的壓力,也理解她升職後有更大的目標. 沒有責怪她的舉動,更不想標籤金融保險業的推銷員. 只是她的行為告訴我她如何看待彼此的關係.

自己做Sales時堅守一項原則:永不向親人及朋友推銷自己的產品.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還是沒有利益關係好.我不願把業績建基於友誼上.

我在綜合理財中心的其中一項工作是幫財務策劃經理聯絡銀行客戶,安排理財分析來爭取銷售機會.因此很多財務策劃經理會主動聯絡我.

當他們知道我離開銀行後便再也沒有跟我聯絡.

我祝福S小姐能盡快適應新職位.也希望她明白我暫時沒有餘錢購買新保險.至於退休計劃,我早已想好,那便是與空中飛女環遊世界.

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獅子銀行

今日午飯時間到獅子銀行處理賬務.

早已有心理準備大排長龍. 當我到達時竟幸運地只有十多人在排隊. 不用等多久便完成了交易.

曾經是獅子銀行的前僱員,現在只是普通客戶,換成另一角度看獅子銀行.

獅子銀行的優點是可靠及制度化. 大學時代曾當兼職櫃員,在幾十對客人眼睛注視下按部就班完成交易,絕少出亂子. 客人可安心把血汗錢存在銀行. 

在追求利潤的前提下,獅子銀行不斷地削減分行及增加收費. 在市場經濟下是無可厚非. 問題是當一間銀行佔據大部份的市場而成為行內支配者時,它的任何一個決定便足以影響整個行業,以至產生骨牌效應. 我贊成銀行以實際服務來承擔社會責任而不是本末倒置地作一些公關手段.

在可見未來獅子銀行仍然會成為行內領導,暫時看不到具實力的挑戰者.

銀行是一把太陽傘,好天時(經濟好)便笑容可掬,陰天時(經濟差)便馬上關遮. 大家不要過於依賴銀行的放款. 人的自制能力有限. 大家在接受銀行服務時先停一停想一想.

期望銀行服務有更多競爭. 期望不會再有保險箱毀於垃圾管理.

我曾在獅子銀行兩上兩落,人一走,茶就涼.

今天偶爾會想起當日專心打拚的片段, 離開時交出了一張亮麗的成績表,亦得到人生最美麗的禮物.

空中飛女,一起向大富翁之路進軍.

2007年8月28日 星期二

選擇航空公司

今日同大家談一談選擇航空公司.
相信大家都知道空中飛女是我的女朋友. 作為空姐的男朋友,大家都會認為我有較多的飛行機會. 對,上半年便曾跟飛女機去悉尼及杜拜 (詳情請看飛女的Blog). 因利成便, 我坐得較多的航空公司便是CX(多謝空中飛女).  我也坐過其他航空公司,包括KA,OX,JAL,CI,TG,BA,CZ,大韓,國航,亞細亞(己停飛香港)及毛里裘斯航空.
作為旅客,我首重航空安全. CX的安全記錄一向名列前茅,反而最近聽過一些KA的安全問題. CI最近幾年的安全記錄均不錯,可惜上星期一於琉球發生了嚴重事故而斷送良好勢頭.
服務是另一個選擇因數. 我欣賞CX及KA的專業服務,同聲同氣令人倍感親切. CX亦提供我閱讀的報章及雜誌.若選乘其他航空公司便較少這些合胃口的精神食糧.上次跟飛女機便免費看到"志雲飯局".其實多采多姿的娛樂設施非常重要,特別是長途機,乘客在自得其樂之餘對空中服務員的服務要求亦相應減少.
談起視聽娛樂,不得不說毛里裘斯航空.它的特別之處不是法文報紙,而是精彩的印度電影,令我耳目一新.其實毛里裘斯航空的食物及空中服務員服務態度俱佳,希望將來有機會再次乘搭.
我對飛機餐的main course沒有甚麼期望,不是Fish or Beef便是Pork or Chicken(Business Class 另當別論),反而對甜品有所期望.
除了考慮上述因素,我相信大部份旅客在選擇航空公司時亦同時考慮所需航程,航班班次及另一重要因素-價錢. 大家不妨在不同的因素下作出精明選擇,讓自己有一個舒適的航程.
至於我則會繼續與空中飛女飛到西飛到東,希望與她在將來一起以乘客身份乘搭不同的航空公司環遊世界. 空中飛女,約定你雙翼齊飛.

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回家吃午飯

回家吃午飯對一般打工仔來說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

想一想,公司就在屋企附近有多好? 每天可晚一點起床,節省交通費及下班便可快速地回家......(下刪二百字).

香港的主要商業活動集中於港島. 記得我第一份工便是在上環上班, 其後分別在灣仔及鰂魚涌工作. 現在的工作則在中環甲級商業大廈.

從未想過能在屋企附近上班, 更沒想到公司會搬到屋企附近. 幸運地公司於三個月前宣佈:由於租金上升及公司的發展,一些部門要搬到葵涌的新寫字樓. 這真是好消息. 想不到我會成為租金上升下的得益者, 現在每天中午還可以回家吃午飯.

雖然少了與同事一起的午飯時間,但可以與母親一起午飯. 我認為得大於失. 你又點睇?

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

一千六百萬元的警告!

<轉載自2007424 信報 理財投資 欄名:時勢微觀 撰文:畢老林>

你需要儲多少錢才能無憂無慮、優哉游哉地享受退休生活?最新的答案是一千六百萬﹗友邦保險最近以一名三十八歲、育有兩名子女、月入三萬八千元的男子為例,假設他六十五歲退休,往後二十年過得舒舒服服,有閒錢去旅行及聽音樂會,計算通脹及投資回報等因素後,就得出這個驚人數字(見《信報》417日第六頁)。

閣下若一直擔心強積金及私人積蓄無法讓自己安享晚年,看完這則報道,恐怕會徹底崩潰!它甚至會令你「自暴自棄」,興起既然節衣縮食也換不了安穩的退休生活,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極念頭。

財務顧問不時提醒我們要為退休生活未雨綢繆,記得去年7月另一項調查估計,退休人士需要九百萬元流動資金;不出一年,退休開支已漲近一倍(通脹?什麼通脹?)!

財務顧問不斷拋出高不可攀的儲蓄目標,無非「靠嚇」,閣下愈是擔心老來貧病交迫,無依無靠,就會把愈多收入交給他們管理投資。到底要多少錢才能安樂地退休,因每個人的壽命及退休生活要求不同而異,不能一概而論,但老畢幾可肯定,理財顧問建議預留相當於目前收入八成的資金作退休之用,遠超實際所需。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懷德納大學財務策劃學者塔奇諾(Kenn Tacchino1999年進行的研究發現,雖然老人家病痛多,退休後的醫療開支較退休前平均增加三分一,但花在食物、衣服、交通、房屋方面的支出卻會隨年齡上升而下降。

這還不是重點,老畢認為,許多財顧對退休前後生活開支的比較,有意無意間總是不提樓按、退休金供款、子女供養及教育費,以及與工作有關的開支應酬……。不過,一般人在退休後,樓已供完,兒女債亦還清,更加毋須經常外出應酬,許多在職時避無可避的開銷,退休後一概不必操心。

財經雜誌《巴隆氏》最近一篇有關退休儲蓄的文章就指出,為口奔馳的夫婦為了爭取時間休息,不介意出錢找人替自己煮飯洗衫做家務(與港人聘用菲傭印傭道理一樣),但退休後有的是時間,家頭細務不須假手於人,省下的錢數不在少。即使不計退休後毋須繳稅,以上種種已足推翻退休後生活費要多達今天收入八成的說法。

金融服務業「誇大」退休所需金額,最近成為美國部分經濟學家的研究課題。威斯康辛州大學經濟學家肖爾茨(John Karl Scholz)以生於19311941年的美國人為對象,發現超過八成人的儲蓄足夠保證退休後生活質素不變;即使未達標的二成人,亦離安穩退休的目標不遠。雖然嬰兒潮世代及XY世代不在研究之列,但肖爾茨相信結果相差無幾。

相信不會有人嫌退休後積蓄太多,但為了「誤導性」指標刻薄自己數十年,豈不冤枉?有美國財務策劃專家坦言,三分一客戶其實可以儲少點錢,只是他們放不下心而已。在最極端的例子中,一對五十多歲的夫婦擁有一百四十萬美元儲蓄,每年向退休計劃供款五萬美元,但仍擔心七十歲還得營營役役,退休後要在斗室鬱鬱終老。

為何我們總是對退休生活如此焦慮不安?大概是聽得太多一千六百萬元的警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