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中歐務實合作 避免不必要分歧

<轉載自2024511 明報 中國版 欄名:北京聞風 撰文:鍾鳴九>

當地時間10日,習近平結束對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等歐洲3國的國事訪問啟程回國。北京學者認為,習近平此次訪歐「成果豐碩」,以務實合作帶動中歐關係穩步發展,成為當前中國對歐外交思路。

本次習近平訪歐期間,中法簽署綠色發展、航空、農業食品、商務、人文等領域近20項雙邊合作文件;中塞合作涉及綠色發展、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中匈簽署18項合作協議,將有序推進在清潔能源、人工智能、移動通訊技術、核能與核技術等新興領域合作。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認為,務實合作是習近平本次訪歐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線。當前歐洲有一些輿論強調中歐關係中的「競爭」甚至「對抗」因素,這影響了中歐關係的正常發展。強調務實合作,可使雙方避免不必要的分歧,能夠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合作上。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認為,與中國務實合作也符合歐洲當前需求。

歐盟統計局1月底公布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歐元區和歐盟經濟環比零增長。有分析認為,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貨幣政策緊縮持續、全球需求疲弱等因素影響下,2024年歐洲經濟將持續低迷。

王義桅表示,此訪過後,中國將在匈牙利投資核電項目,寧德時代、長城新能源汽車等企業也將在匈擴大投資。這些項目不但為匈牙利帶來產業機遇和就業機會,也讓更多歐洲國家看到與中國合作是機遇。

一直以來,法國總統馬克龍不斷呼籲歐洲實現「戰略自主」,「不做美國的附庸」,這一觀點近來受到更多歐洲國家的認可。據相關統計,去年是歐洲國家媒體討論「戰略自主」最多的一年,相關報道量是5年前的近10倍。

戰略自主要靠產業支持

「如果沒有產業支持,歐洲的戰略自主是不可能實現的。」王義桅認為,中國在歐洲投資,使新興產業、先進產能實現歐洲本土化生產,為當地提供產業機遇和就業機會,使其競爭力得到提升,歐洲不少國家已意識到與中國合作符合歐洲的現實需求。

當前,歐洲多國對所謂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的話題高度關注。崔洪建認為,從法國到匈牙利,「產能過剩」等話題經歷了從克服分歧到凝聚共識的過程。受美國影響,歐洲內部持中國「產能過剩」論調者不少。在該問題上,除了應指出歐洲內部的一些錯誤輿論、認知誤區,也應讓歐洲意識到新一輪產業升級和調整是中歐雙方要共同去應對的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