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空中服務員因不滿加薪幅度醞釀發起工業行動,引起市民廣泛關注。近年國泰工潮屢有發生,市民不會感到陌生,只是年近歲晚,對打算外遊人士不免構成影響。國泰在過去10年曾三度獲得倫敦顧問公司Skytrax舉辦的「世界航空公司獎項」選為「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分別是2009、2005及2003年),服務質素早獲國際肯定,而優質服務除了靠管理層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文化和管理系統,提供全面專業的人才培訓,也要員工上下一心合力推行。但為何仍不時發生工潮,卻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國泰事件發展至今,仍然處於膠著狀態,有報道指工業行動很可能在農曆年假期前後發生,或會對打算出外旅遊的港人造成影響。據Recruit網上調查所得,在1,571名參與網民中,支持空中服務員的人佔59%,而支持國泰航空的則有41%,顯示以僱員為主的網民較多的支持勞方,但資方仍佔有逾4成的支持。支持勞方的主流意見認為,「每個人都有權為自己爭取權益、增薪點不應與加薪一起計算、公司賺錢應該與員工一同分享成果、打工仔支持打工仔」;而支持資方的主流意見認為,「員工不應趁新年發起工業行動、加薪已算合理、國泰本身待遇已不俗」。從調查所見,市民意見並未有一面倒支持某一方。
事件起因是在去年聖誕假期前,國泰航空宣布所有員工今年的加薪幅度平均為4%至4.5%,並會發放相等於一個月薪酬的年終酬金,以及額外分發不少於5個星期薪酬的利潤分紅。而空中服務員工會則認為加薪把增薪點一併計算在內,實質加幅平均只有1.5%,因而拒絕簽署同意方案。
調整具市場競爭力
國泰企業事務董事莊偉茵認為,對機艙服務員所提供的是公正、合理及具市場競爭力的薪酬調整。所有香港區的員工在今年都享有4.5%的實質增長,無論是月薪制或時薪制的機艙服務員,又或是地面員工。「我們就年終薪酬安排與工會進行多次了會議,並就多項他們提出的議題進行討論。我們樂於與工會在例會上,就同事及公司雙方關注的項目進行磋商。但對於年終薪酬調整,公司已在去年11月向全體員工公布詳細內容,不會再進行討論,大家必須向前看。」由於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工會遂決定將會發動工會旗下空中服務員按章工作。
平心而論,香港經歷「沙士」及金融風暴後,大部分企業也取消雙糧制度,改而是按員工表現發放花紅,劃一加薪劃一花紅已成絕響。「按表現調薪或分花紅」,在充滿競爭的就業市場裡,無疑是較公平的做法。國泰今次發放的年終酬金和利潤分紅可說是相對不俗的條件,相信不少打工仔也沒有這等「回報」。
很多上班族未必有此增幅
資深人力資源專家楊家聲認為,這次事件其實並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只是雙方立場不同。若撇除增薪點來看,加薪4.5%已算不俗,相信很多上班族亦未必有此增幅,問題就在於雙方對增薪點的演繹和理解上出現分歧。「薪點制源自早期港英政府的公務員薪酬制度,一些較大規模的英資洋行也跟隨採用,包括國泰航空的母公司太古集團,其用意是讓員工可以看到一個不受經濟環境影響的固定人工升幅,藉此留住人才。香港近年經歷多次經濟危機,許多公司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都已取消了薪點制。國泰事件問題癥結就在於如何解讀增薪點上,增薪點向來是與加薪分開計的,今次是破格的做法,因此部分員工未能接受。」
薪點制的保障
薪點制對僱員來說其實是一個相當好的福利保障,因為當經濟不景時,即使沒人工加,薪金仍然會按增薪點作出調整。由於現時國泰舊有員工仍沿用薪點制,97年以後入職的則按時薪出糧,如果將增薪點與加薪分開計算,時薪員工與按增薪點出糧的員工薪酬增幅便有很大距離,同樣會引起爭議。情況就如私人機構參照公務員薪酬調整百分比去加薪,但沒計算公務員另有增薪點,例如同樣加薪4%,但若公務員另有4%增薪的話,他的實際增幅便有8%,比私人機構多出一倍。但若私人機構將加薪幅度定為8%,則公務員又有可能覺得比私人機構的加幅少了一半。這就是為難之處。
令人艷羨的工作
就在醞釀工潮之際,1月9日國泰航空舉行的招聘日便吸引了約千人排隊應徵,排頭位的應徵者更在凌晨3時已到場輪候。有應徵者表示,自小已夢想成為空姐,國泰的勞資糾紛,不會影響她應徵的決定。國泰去年全年共接獲2萬宗機艙服務員的求職申請,合共聘請約800人;而今年全年均會招聘機艙服務員,目標約800至1,000人。
從應徵者的踴躍反應來看,空中服務員確實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另一方面,國泰屢獲國際獎項,亦顯示出僱員對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滿足感和投入感,甚至是對公司的歸屬感。僱主品牌是求職者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香港的大型企業之一,從求職者的反應來看,國泰顯然自有吸引之處,否則我們也不會看到招聘日求職者爭崩頭的局面。但為何仍然出現勞資糾紛?
世界航空業工會的普遍文化
楊家聲指出,航空界在假期前後醞釀工業行動在國際間司空見慣。事實上,去年便先後有意大利航空、英國航空、德國漢莎航空、芬蘭航空、法國空中交通管制人員……等等先後罷工,似乎罷工是世界各地航空業工會的普遍文化,因此對今次事件並不覺得意外。「各方都在爭取談判籌碼,今次工會所擬採取的工業行動已相對溫和,事實上工會經常選擇在假期前後發起工業行動,的確會引起市民反感,因此採取相對克制的態度較為理智。」
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及市場學系副教授陳榮照認為,「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擬採取按章工作,比起罷工已好好多,可見工會亦不是想『去到盡』,拖垮公司對員方也沒好處。勞資雙方仍可透過對話解決問題。」至於資方態度亦不算非常強硬。「公司上周仍有同工會開會,只是不談薪酬問題,其他問題仍可談,可見也不是完全關門。」
宜第三方介入
陳榮照認為,勞資雙方顯然都不想將事情鬧大,如欲化解糾紛,宜避免在公開場合表現過於強硬的立場。「強硬立場或會令雙方沒有轉圜餘地,所以盡可能不要在公開場合隨便發表。」他認為,經中立一方介入調解,有助雙方找出解決辦法。
香港和解中心副會長陸庭華亦指出,以調解方式處理糾紛,有助雙方製造資源。「調解員是中立的,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會說誰對誰錯,而是把焦點放於現在如何解決問題,以及未來雙方如何維持關係,集中精神時間來製造良性溝通空間,促進雙方達成和解方案。」他認為第三方及早介入,調解成功機會愈高。「事情發生之後,當雙方發覺有事情需要澄清,而覺得對方未必完全聽得進,這時愈早找雙方信任的第三方介入協助進行調解,成功率會更高。」
經濟好轉 勞資糾紛增
觀乎今次國泰事件,在某程度上可能與經濟環境好轉有關,原因與踏入2011年出現轉工潮同出一轍。由於在金融海嘯後許多公司曾經凍薪減薪或扣減福利,職位亦同時減少,打工仔即使滿腔不滿亦只能默默承受,到現時市況好轉,工作機會增加,不少打工仔都蠢蠢欲動,希望找一份更高薪更好發展機會的工作以追回過去幾年所失去的。而工會的訴求,亦多少與希望追回經濟不景時期被扣減的薪酬福利有關。
陳榮照預計,「今年本港勞資糾紛和工潮將會增加。比起金融海嘯時,勞資(緊張)關係會升溫一些。」事實上香港經濟自去年明顯好轉,工潮消息反而此起彼落。去年8月職工盟屬下4個巴士工會首次同日發起聯合工業行動,同年11月飛機維修員亦一度醞釀工潮,而上周美國聯合航空30名機艙服務員在機場遊行請願,要求加薪兩成八,相信類似情況繼後還會陸續出現。
勞資和諧 持續發展
國泰事件某程度上反映了勞資兩方的期望差距,正如Recruit早前進行的「僱員轉工意欲調查」,652名受訪者中,有8成人不滿薪酬現狀,想跳槽的兩大原因分別是希望尋找事業突破及想找份薪酬高的工作。因此,若要留住優秀的員工,Recruit認為僱主今年須加強力度,除了金錢之外,留才措施要更多花心思。另一方面,無論僱主或僱員,雙方多走一步以維繫良好的勞資關係,是予以企業及員工持續發展的最有利優勢。
調解有法
學者預計今年勞資糾紛和工潮將會增加。香港和解中心副會長陸庭華提出一些調解的要點和原則,對勞資雙方化解矛盾,具有參考價值。
用「我」出發
首先先雙方要避免採用「立場式」思考方法,因這樣很難處理問題。「雙方劃清界線,各主張自己立場,界線愈清晰,大家愈缺乏共同基礎,令談判時間和資源消耗愈多,無助解決問題。」
「立場式談判會經常把『我』同『你』掛在口邊,說我們勞方 / 資方怎樣怎樣,對方怎樣怎樣。這無助解決問題。若雙方從『我大家怎樣』的角度去想,會更為有利。」
擴大「共同基礎」
陸庭華指出,和解不是零和遊戲,處理勞資糾紛先要找出「共同基礎」,繼而放大共同利益。例如糾紛或會影響市民,從宏觀角度看,雙方或更有需要解決事情,也更容易找出「我」的共同空間,像「我們屬於同一機構」,「我們代表香港形象」,這些都是共同語言。陸庭華續指出,勞資關係本身就是共同基礎,因僱主和員工都要相互依賴。
放下「歷史包袱」
勞資集中化解矛盾,宜放下「歷史包袱」。陸庭華指出:「勞資雙方可能把過往的矛盾、歷史、感覺帶進來,令事情不再是單一事件,往往更難處理。」
「製造」選擇方案
談判雙方往往就單一問題爭論,例如加薪幅度多寡,僵持不下。陸庭華指出,在和解的過程中,「製造資源」是很重要的,因這有助雙方考慮不同的解決方案。「從一項選擇變成幾項選擇,製造不同方案,例如雙方商討加薪問題,不單單著眼於加薪金額數目是接受還是不接受,其他方面的考慮和選擇,例如假期、工作安排,以至其他福利待遇等,都可納入方案之內。」
學者:經濟好轉 工潮反增
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及市場學系副教授陳榮照指出,有研究顯示,企業爆發勞資糾紛,跟經濟差沒必然關係,反而當經濟好轉,工潮或會增多。「經濟差個個都顧住份工,較少出來爭取。反而當經濟好轉,打工仔見公司有錢賺,個個知道要爭取,而經濟好公司也不輕易炒人。」
據勞工處數據顯示,在2008年,經該處處理的勞資糾紛有120宗,而申索個案數目則有20,623宗,兩者皆屬近年低位,但2009年則有回升之勢,勞資糾紛升近兩成達143宗,而申索個案數目亦升近一成八,達24,305宗。
陳榮照認為,現時打工仔面對通脹壓力,亦令爭取加薪訴求日強。「打工仔實際感受到通脹,連買菜也貴了,而人工卻沒加,或是加得少。」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自2008年12月起,本港實質工資指數每季皆錄得按年跌幅,而消費物價指數自09年9月已連升15個月。
陳榮照建議,面對員工加薪訴求升溫,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宜主動出擊,透過正式及非正式渠道收集員工情報,也不妨向公司員工的非正式領袖(informal leader)多做些溝通工夫。「informal leader未必是高級人員,卻是員工之間的非正式領袖,多與他們溝通,可了解員工心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