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長榮機師擬新春罷工 衝擊美加歐線 爭加薪停聘外籍機長 桃園明出手調解

<轉載自202412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長榮航空機師工會與長榮航空勞資糾紛調解破裂,昨舉行罷工投票取得合法罷工權,不排除在農曆新年前後罷工。長榮航空表示遺憾,呼籲工會優先考慮旅客權益。旅遊業批評,指罷工對業者「很不公平」,希望勞資雙方好好協商,不樂見因此對業界造成傷害。台交通部次長林國顯表示,目前勞資都願再協商,明日會由桃園市政府勞動局再調解。

綜合《聯合報》等台媒報道,長榮航空機師為爭權益,包括調整飛行員結構薪資20%、調漲外站飛行津貼至每小時6美元(47港元)、停止聘用外籍正駕駛員(機長)等。自上月18日工會宣布發動罷工投票,昨結果出爐,會員1398人,其中910人領票,900票同意、10票不同意,取得罷工權。工會表示,將於農曆新年前後發動罷工,往返美國、加拿大及歐洲長程航班首當其衝,罷工前會預告,希望長榮爭取時間對談。

長榮航空發布新聞稿表達遺憾,呼籲工會優先考慮旅客權益,以理性務實態度繼續協商。公司已成立緊急應變小組應對罷工,且不放棄與工會協商。長榮機師工表示對員工訴求均秉持善意以事實積極回應,照顧員工的初心從未改變,強調長榮為自負盈虧的民營公司,但會持續改善員工薪資福利,與員工分享營運成果。

長榮籲考慮旅客 稱不放棄談判

就工會質疑外籍機師聘用問題,長榮航空說,因台灣航空人才有限,才聘用外籍機師,公司也按民航法規聘用並轉訓,取得合格檢定證後才執行飛行任務,台民航局也認為未違法。

台交通部次長林國顯表示,目前勞資都願再協商,明日會由桃園市政府勞動局再調解。台民航局則表示,已分別聯繫勞資雙方,希望雙方考量農曆新年將近,應以旅客權益為優先考量,在桃園市政府主持協商前,能就機師工會所提薪資結構等3項訴求,盡早協商達成共識,共同維護旅客權益。民航局成立應變小組,並要求長榮航空確實掌握運能,避免訂票旅客權益受損,於官網公布旅客諮詢管道、航班異動公告等信息。

台民航局設應變小組 旅業嘆受害不公

就長榮航空機師擬罷工,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博仁感嘆,先前3次台灣航空業罷工,旅遊業估計因此損失數億元,這對旅遊業不公平。他說,罷工對旅遊業影響大,機票都已開售,也跟旅客收費,若航空業罷工,業者難對旅客交代,衍生很多糾紛,希望勞資雙方好好協商,不樂見因此對業界造成傷害。

台灣旅遊品質保障協會發言人李奇嶽指出,「這是旅行社、航空公司跟旅客的三輸局面」,旅遊業是最痛苦的受害者,夾在中間,雖可向航空公司求償,但往往都是較不切實際的補償。他提醒,農曆新年期間常因改航空公司及滯留費用高,若長榮機師罷工,罷工前旅客可盡快投保海外旅遊保險,部分保險公司有理賠,要仔細詢問


 


















長榮航空機師為爭權益舉行罷工投票,
2024122上午完成開票,取得合法罷工權。

維護香港獨特性 不同意見多包容

<轉載自2024123 明報 社評>

藝術發展局終止對「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資助,在文藝界引發激烈迴響。當局的公開解釋,提到上屆頒獎禮邀請漫畫家尊子及記者蔡玉玲任頒獎嘉賓,以及主持人以「紅線」為話題,反映決定帶有政治性,當局若認為當日頒獎禮真的有不妥當之處,可以公開反駁、議事論事,而不是在事發半年後,突然以停止資助的手法「懲罰」主辦方,兼且不給予申辯機會。多元開放是香港獨特性所在,只要不是違法或弄虛作假,當局應該多以包容態度,體待不同意見,不應該將有稜角的觀點,與「軟對抗」混為一談,若連「紅線問題」也成為不能談的紅線,對於維護香港獨特性,並無好處。

劇協頒獎禮惹風波 停資助懲罰理據弱

香港戲劇協會(下稱劇協)主辦的「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過去24年一直獲得藝發局資助,然而劇協上周表示,上月接到局方通知,指上屆(第31屆)頒獎禮內容,對藝發局聲譽「造成損害或不利影響」,扣減未付的最後一期撥款,局方同時又以「競爭劇烈及資源有限」為理由,停止資助今屆頒獎禮。

藝發局公開回應事件,最初僅提到頒獎禮「作出不尋常安排」,「收到不少意見」質疑內容及安排不妥,惟沒有進一步說明,其後才發稿交代「不妥內容」,包括「有別以往」邀請戲劇界前輩、知名藝術家、政府代表、藝發局代表等作為頒獎嘉賓的做法,選擇邀請「當時充滿新聞話題的時事漫畫家」尊子,以及記者蔡玉玲女士擔任頒獎嘉賓;局方又提到,當日頒獎禮主持人以「紅橋」、「紅線」為話題,「意有所指、語帶雙關」,「如果以此手法引起公眾及媒體注意及製造社會話題」,局方不能苟同,決定扣減資助,以示「不能接受」。考慮到文體旅局長公開支持藝發局決定,康文署亦決定不提供今屆場地,外界認為政府在今次事件中有角色,亦屬情理之中。

當局的說法,反映終止資助一事,明顯與政治有關,若不是有人從國安角度投訴頒獎禮,相信藝發局主席霍啟剛日前亦不用提到,需要「盡量降低違反國安法風險」。若有人在公開場合公然違反國安法,當然要依法追究,問題是當日頒獎禮上,是否真的有「涉嫌違反」國安法的內容安排?觀乎已知材料,實在看不出有違法情况。

藝發局質疑頒獎嘉賓安排「有別以往」,劇協會長馮祿德已澄清,以往他們亦曾邀請時裝、體育及新聞界人士任頒獎嘉賓。廣義來說,紀錄片製作人和漫畫家,也跟文化藝術相關,不見得為何不能當頒獎嘉賓。蔡玉玲和尊子是新聞人物,但頒獎禮舉行時,兩人皆屬無罪之身,蔡玉玲剛獲終院裁定查冊案上訴得直;至於尊子的漫畫,雖然一再惹來高官抨擊,但他從未因此被控違反國安或煽動等罪。倘若只因有人視他倆為「逆鱗」,反對他們上台頒獎,當局事後就要「懲罰」劇協,包容度未免太低。

無可否認,上屆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由以「勇氣」為主題、邀請蔡玉玲尊子作頒獎嘉賓,以至主持人以「紅橋」和「紅線」為話題,的確惹來很多政治聯想,但表達對「紅線」的憂慮和關注,本身並不是什麼彌天大罪。現在當局決定扣減撥款、終止資助及拒借場地,怎麼看都是一種懲罰,形同政治施壓,最好連紅線問題也不要談。

意見觀點有稜角 並不等於軟對抗

誠然,頒獎禮不應該過度政治化。1975年荷李活奧斯卡頒獎禮,反戰影片《心靈與智慧》獲頒最佳紀錄片獎,監製台上讀出越共官員致謝信息,即場爭議不絕,奧斯卡主持隨後要急急代表主辦單位讀出聲明,劃清界線;1993年荷李活奧斯卡頒獎禮,影星李察基爾上台頒獎卻無視大會講稿,大談西藏獨立,結果主辦單位禁止他再當頒獎嘉賓20年。第31屆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去年中舉行,倘若當局認為主辦單位真有失當之處,大可發表聲明,就事論事,公開批評,而不是因為有人投訴,多月後突然秋後算帳,過程未予劇協正式申辯機會,中斷資助又說不出具體標準,僅以一句「競爭劇烈及資源有限」帶過。當局指頒獎禮內容對藝發局聲譽「造成損害或不利影響」,然而當局處理今次事件手法粗暴,所造成的「觀感損害」其實可能更大。

港英時代的香港,政治審查長期嚴苛,紅線處處可見。1950年代內地電影《女籃5號》因出現五星旗及中國國歌,遭港英禁播;1980年代初電影《皇天后土》則因為涉及文革內容,港英當局以「破壞本港與其他地區友好關係」為由禁播。港大學者吳海傑便指出,過去百多年本港的言論表達自由空間,其實很受全球政治大勢影響。無論如何,由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30年間,香港所享有的言論及表達自由,確實處於史無前例的高度,成為了香港重要標記。國際新形勢下,香港必須維護國家安全,同時也要維護社會自由開放的獨特性。

近年一系列事件,由圖書館下架風波,到中環食肆外黃帽工人塗鴉被抹等,令人覺得當局有太多忌諱和紅線,收到投訴未搞清楚就從嚴處理。特區當局這兩年常談「軟對抗」問題,有關現象確實存在,但不等於一些有稜角的觀點,又或一些當局不中聽的意見,統統都是軟對抗。當局對於這類觀點和意見,應該多持包容態度,若下下都重手整治,反應過度,將影響社會自由開放氛圍。公權力運用必須時刻保持審慎。今次劇協頒獎禮風波,當局處理是否合理合度,有必要斟酌。

Preserving Hong Kong's Uniqueness

The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HKADC) has terminated its funding for the Hong Kong Drama Awards (hereafter the Awards), triggering a fierce backlash from the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In the Council's public explanation, it mentions the invitation of cartoonist Zunzi and journalist Bao Choy as award presenters at the last awards ceremony and the hosts' conversations on ''red lines'', showing that the decision was somehow political.

The Awards, organised by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Drama Societies (hereafter the Federation), have received funding from the HKADC over the past 24 years. However, the Federation stated last week that it had received a notice from the HKADC last month, saying that the contents of the previous (31st) award ceremony had ''caused damage or adverse impact'' to the reputation of the HKADC, so the unpaid final instalment of the funding had been pulled. The HKADC had also stopped funding this year's awards ceremony on the grounds of ''intense competition and limited resources''.

Responding to the incident, the HKADC at first merely said that the ceremony had made ''extraordinary arrangement'' and it had ''received comments'' question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contents and arrangement, but it did not provide further elaboration. Later it released a statement explaining what it had meant by ''inappropriate content'', which included deviation from past practices in which theatre veterans, renowned artists,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HKADC were invited as award presenters. Instead, the Federation chose to invite ''then-controversial cartoonist'' Zunzi and journalist Bao Choy as award presenters.

The HKADC also claimed that the hosts of the award ceremony conversed on ''red bridge'' and ''red line'', ''making remarks with subtext''. It could not beg to differ with ''the notion of raising public and media attention as well as social topics through this approach'', and this necessitated the decision in funding adjustment to indicate ''unacceptance''. As the Secretary for Culture, Sports and Tourism has publicly supported the HKADC's decision, the 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 has also decided not to provide a venue for the Awards' event this year. It is reasonable for outsiders to believe that the government has played a role in this incident.

The Council's statements show that the termination of funding for the Awards is clearly politically related. Had the complaint against the Awards not been ma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security, Kenneth Fok, the chairman of the HKADC, would not have mentioned the need to ''minimise the risk of violat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No doubt if someone blatantly violates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on a public occasion, this will need to be investig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any content or arrangement at the award ceremony that day could indeed have violated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Judg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t hand, there is no evidence the law has been violated.

The SAR authorities have often talked about the problem of ''soft confrontation''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While this phenomenon does exist, it does not mean that some nonconformist views or opinions that the authorities do not like are all soft confrontations. The authorities should be more tolerant of such views and opinions. If they overreact by cracking down on such views on every occasion, the atmosphere of a free and open society will be affected. Public power must always be used with prudenc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whether the authorities' handling of the incident concerning the Federation is reasonable and appropriate.

維護香港獨特性 不同意見多包容

藝術發展局終止對「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資助,在文藝界引發激烈迴響。當局的公開解釋,提到上屆頒獎禮邀請漫畫家尊子及記者蔡玉玲任頒獎嘉賓,以及主持人以「紅線」為話題,反映決定帶有政治性。

香港戲劇協會(下稱劇協)主辦的「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過去24年一直獲得藝發局資助,然而劇協上周表示,上月接到局方通知,指上屆(第31屆)頒獎禮內容,對藝發局聲譽「造成損害或不利影響」,扣減未付的最後一期撥款,局方同時又以「競爭劇烈及資源有限」為理由,停止資助今屆頒獎禮。

藝發局公開回應事件,最初僅提到頒獎禮「作出不尋常安排」,「收到不少意見」質疑內容及安排不妥,惟沒有進一步說明,其後才發稿交代「不妥內容」,包括「有別以往」邀請戲劇界前輩、知名藝術家、政府代表、藝發局代表等作為頒獎嘉賓的做法,選擇邀請「當時充滿新聞話題的時事漫畫家」尊子,以及記者蔡玉玲女士擔任頒獎嘉賓。

局方又提到,當日頒獎禮主持人以「紅橋」、「紅線」為話題,「意有所指、語帶雙關」,「如果以此手法引起公眾及媒體注意及製造社會話題」,局方不能苟同,決定扣減資助,以示「不能接受」。考慮到文體旅局長公開支持藝發局決定,康文署亦決定不提供今屆場地,外界認為政府在今次事件中有角色,亦屬情理之中。

當局的說法,反映終止資助一事,明顯與政治有關,若不是有人從國安角度投訴頒獎禮,相信藝發局主席霍啟剛日前亦不用提到,需要「盡量降低違反國安法風險」。

若有人在公開場合公然違反國安法,當然要依法追究,問題是當日頒獎禮上,是否真的有「涉嫌違反」國安法的內容安排?觀乎已知材料,實在看不出有違法情况。

特區當局這兩年常談「軟對抗」問題,有關現象確實存在,但不等於一些有稜角的觀點,又或一些當局不中聽的意見,統統都是軟對抗。當局對於這類觀點和意見,應該多持包容態度,若下下都重手整治,反應過度,將影響社會自由開放氛圍。公權力運用必須時刻保持審慎。今次劇協頒獎禮風波,當局處理是否合理合度,有必要斟酌。

2024年1月21日 星期日

央媒:ECFA不排除終止 34產品或撤免稅

<轉載自202412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總統大選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動向備受關注。《人民政協報》指出,不能讓民進黨既享受ECFA紅利又違反ECFA,同時為直接打擊民進黨執政基礎,將不排除ECFA被終止的可能性。

《人民政協報》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的機關報,也是大陸唯一全國性統戰報章。該報上周六(20)以「大陸研究擴大中止ECFA產品關稅減讓」為題指出,商務部本月11日最新表態稱,民進黨當局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陸貿易限制,反而操弄政治,企圖栽贓甩鍋、回避責任。

報道稱,大陸商務部提出,將研究進一步中止ECFA早期收獲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有消息指出,檳榔、帶魚等大陸向台開放的34種零關稅農漁產品都或被取消關稅優惠。

另據新華社報道,多名台灣問題專家受訪時指出,台灣選舉結果顯示,民進黨並不能夠代表島內主流民意,無論台灣方面政局如何變化,兩岸關係基本格局非常明確,時與勢始終在大陸的一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和祖國統一大勢,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觀察此次選舉,專家分析指出,民進黨聲稱將延續「蔡英文路線」,製造兩岸對立對抗,甚至羅織罪名,查辦赴陸參訪交流的基層里長,製造「綠色恐怖」,表明民進黨「台獨」路線不會改變。

澳媒稱島國圖瓦盧擬建交北京 台:續鞏合作

<轉載自202412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澳洲媒體引述台灣邦交國圖瓦盧駐台大使潘恩紐(Bikenibeu Paeniu)表示,有圖瓦盧消息人士稱,圖瓦盧或在本月26日大選後,跟隨瑙魯外交轉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台外交部緊急回應,稱台圖雙方珍惜彼此友誼,未來也將在各領域持續強化合作。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本月13日大選中勝選,不足48小時,太平洋島國瑙魯隨即宣布與台灣斷交。《澳洲人報》引述一名退休外交部官員稱,預料未來數月會再有「一或兩個」台灣邦交國與中國大陸建交。

圖駐台大使料月尾大選後斷交

曾任圖瓦盧總理的潘恩紐則表示,「來自圖瓦盧的消息人士」告訴他,圖瓦盧或在本月26日大選後,追隨諾魯轉投中國,「現在傳言說(圖瓦盧)會跟進」。他呼籲澳洲及其盟友和伙伴密切注意局勢,並加強支援圖瓦盧。潘恩紐稱,難以知道陸方在太平洋地區做什麼,「很多交易不透明,事情都不公開」,表明希望未來新當選的16名圖瓦盧國會議員並非心向陸方。

台灣外交部則表示,台灣與圖瓦盧關係建立在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普世價值之上,雙方珍惜彼此的堅實友誼,未來也將會在各個領域持續強化合作,追求共榮發展。圖瓦盧朝野各界政要,也在台灣選舉後,致賀總統及副總統當選人,並重申持續堅定維護邦誼的立場。

瑙魯議會上周二(16)全票通過決議,支持瑙魯政府與台灣斷交、與大陸復交。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上周三(17)在例行新聞發布會表示,瑙魯是民進黨上台以來第十個與台斷絕所謂「外交」關係的國家,「我們對有關國家順應大勢作出正確抉擇表示讚賞。事實一再證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024年1月20日 星期六

AIT前處長倡華府牽線兩岸溝通

<轉載自202412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美兩國一些專家敦促北京與台北方面重啟溝通管道,避免誤判。前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包道格(Douglas H.Paal)建議,兩岸不妨透過「值得信賴中間人」協助下,恢復官方溝通管道。

據中央社報道,「香港全球化中心」(CGHK)19日舉辦網絡研討會。曾於20022006年擔任AIT台北辦事處長的包道格主張,兩岸可在華府扮演「傳話者」下,展開更多溝通。

包道格認為,從現在起到賴清德520就職總統前這段期間,會是兩岸透過「值得信賴中間人」幫助下重建溝通的「絕佳時機」,把握機會傳達賴清德團隊與北京雙方間的看法。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也敦促北京加強與台灣的人文交流,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缺乏直接溝通會導致誤會、誤解和潛在的誤判」。

對於賴清德曾稱想與大陸「重啟對話」,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17日稱,「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協商的共同政治基礎,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就可以開展溝通對話,否則任何對話交往都無從談起。

2024年1月19日 星期五

九二共識創詞人:兩岸和統靠美中談判

<轉載自202412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九二共識」一詞提出者、台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昨日舉辦新書《美中對抗下的台灣選擇》發表會。書中提到,台灣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兩岸談判」的道路切斷,「和平統一」的最後一線希望就剩「美中談判」;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已做好對美國「能打也能談」的準備。

據「世界新聞網」,蘇起在會上表示「兩岸和戰的主動權,現已完全掌握在北京手裏」,台灣從百分百倒向美國的那一刻起,就必須依賴華府為她定奪。對北京而言,有兩個「和平統一」選項比武統更優先,首先是與台灣協商,次要則與美國協商,類似1984年中英協商香港的回歸。蘇起受訪時表示,「九二共識」本來就是政治符號,時機到了就出來,不到就躲,「要就要,不要就棄」。1992年兩岸香港會談後,國民黨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形容雙方共識,但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2000年民進黨即將執政前,時任陸委會主委蘇起創造出新名詞「九二共識」,用於概括香港會談雙方所形成之見解。另據《金融時報》報道,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印太小組的民主黨領袖貝拉及「美國國會台灣連線」兩名共和黨籍主席巴爾和迪亞斯巴拉爾,下周將訪台與賴清德會面,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緊接訪台。

2024年1月18日 星期四

賴清德當選會引發戰爭嗎?

<轉載自2024119 AM730 欄名:C觀點版 撰文:施永青>

台灣大選,賴清德當選,令民進黨可以接連三屆執政,民進黨的台獨傾向眾人皆見,北京對這樣的選舉結果票當然不會高興。有人擔心這會引發台海危機,甚至觸發北京「武統」。

不過,我覺得出現這種情況的機會很低。民進黨並非首度執政,如果北京之前沒有因為民進黨上台而動武,沒有理由今次會忍不住。

再者,賴清德得票未能過半,令他在任內很難大有作為,大體只能「蔡規賴隨」,沒有條件改變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

民進黨會在台獨的路上走多遠,並非民進黨獨自可以決定,關鍵要看能否獲得美國的支持。賴清德剛當選,美國就第一時間重申不支持台獨的立場,而且還是由總統公開向世界說的。

有人或許會說,美國的承諾是假的。美國既不願意與台灣切斷關係,還繼續賣武器給台灣,支持台獨勢力,分明是說一套做一套。

美國當然不想看到中國統一,而是想利用台灣問題來拖中國後腿。因此,美國不想台灣問題快快脆脆就來一個了斷,而是長期懸而未決。這樣才方便美國侍機打台灣牌,不斷騷擾中國。

這是美國為了自己利益所作的戰略部署,為此是不會理會民進黨的需要的。因此,美國雖然支持民進黨在台灣發展台獨勢力,但民進黨上台的一天起,就已為民進黨劃了三條紅線,因為美國知道,這是北京絕對不會容忍的。

這三條紅線是:一.不會改「中華民國」的國號;二.不會修改憲法,三.不公開宣布獨立。這是台海維持現狀不可或缺的條件,民進黨自己亦十分清楚。所以民進黨未上台之前還會講一些過了龍的話,但執政後就立即收口,不敢再在這方面作挑戰。相信美國在這方面是有看管民進黨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說不支持台灣獨立並非只是說說而已。

另一方面,內地之前雖然有傳言要有打仗的準備,不過近期這方面的情緒已沒有那麼高漲。再者,之前中美兩國領導人會面的時候,習近平否認中國有在2027年或2035年之前向台動武的打算,美方所聽到的消息是錯誤的。如果連習近平都說沒有,那台灣的情況應該不會因賴清德當選而急劇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