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3日 星期三

大中華概念的破滅

<轉載自2021623 AM730 欄名:戰略論 撰文:袁彌昌>

繼香港政府於518日宣布暫停駐台灣辦事處運作後,澳門政府在619日亦跟進宣布停運駐台辦事處。而隨著香港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7名台籍人員簽證到期,被港府發函要求不簽「一中承諾書」就得在621日前離境,因而7名人員已於20日返台,目前僅剩下7月底簽證才到期的經濟部駐港代表。

眾所皆知,近年兩岸關係急劇惡化,但拜登上任後對台灣仍動作頻頻,近日更向台灣伸出援手,捐贈了250萬劑莫德納(Moderna)新冠疫苗,令台灣人感恩懷德,幾乎快要到「美台一家親」的地步。相反,北京這邊對台只管武力恫嚇,行強硬路線,更指示港澳政府關閉駐台辦事處和不批准台灣人員的簽證,令兩岸關係和台港澳關係不斷倒退,讓親者痛,仇者快,自己卻一點好處也沒有,請問這究竟是哪個門派的戰略?

令人感到無限惋惜的是,一國兩制原本賦予了香港對台灣的示範角色,讓台灣更容易接受一國兩制,實現國家統一。當然月有陰晴圓缺,兩岸關係也有高低起伏,即使台灣不接受一國兩制,但保留香港對台的窗口角色準不會有錯的。現在香港兩個角色與作用都蕩然無存,一國兩制亦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和可能性,又豈會不讓人感到欷歔?

遙想當年香港回歸,國家經濟急速發展,兩岸雖時有摩擦,但交流仍日益增加,因而才出現了「大中華」這概括性概念,令人對兩岸四地邁向一個共同的未來抱有無比信心。但隨著中美和兩岸關係惡化,香港和台灣淪為中美的角力場,大中華地區已面目全非,在概念上不復存在,令人有頓足捶胸之感。

2021年6月22日 星期二

破壞容易建立難

<轉載自2021622 AM730 欄名:夫子自唱 撰文:劉銳紹>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這兩句是李商隱的詩,由唐朝到現在,不少人猜測他的原意,到底是暗示甚麼?後人難知真正的答案。不過,這兩句詩用在今天的香港與台灣關係之上,卻有同樣的苦澀味道。

事源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七名駐港人員,由於未能取得有關工作證件,只好返台。據稱這是因為港府要求他們簽署「一中承諾書」。這對台灣官員來說,就是一個變相逐客令。

港府這個動作,也是兩岸關係跌至冰點的一種反映。原因是甚麼?各有話說。但作為平民百姓,最關心的是香港與台灣的關係愈來愈壞,甚至中斷之後,到底有甚麼影響?

表面來看,諸如學生升學的手續、到台灣公幹或旅遊等民生事項,將受到一些影響,但可以用網絡解決。不過,如果涉及移民等手續,那就涉及面見、答問等程序了,難免多增枝節。

更有甚者,假如發生像當年台灣九份嚴重車禍的緊急事件,到底兩地政府能否為市民提供及時的協助呢?當年台灣方面提供方便,讓港府官員用不敏感的身份赴台協助港人。如今香港和台灣的關係半死不生,肯定會影響突發事件的支援工作。希望這段時候不會發生甚麼重大事故就好了。

如果回顧香港和台灣關係穩定的時候,香港可以發揮兩岸的「潤滑劑」作用。馬英九當選台北市長之後,曾在2000年訪問香港,就是一例。馬英九即時邀請董建華回訪台北,那時候還是民進黨陳水扁執政的時候;假如董建華回訪,加強與國民黨的關係,將對民進黨構成壓力。可惜,這次回訪最終沒有實現。

後來,台灣駐港官員獲批有關證件的時間愈來愈長。張良任前後八個多月,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路平花了十一個月。原定來港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負責人盧長水,更是三年前申請,至今仍在台灣隔海辦公。

北京當然指責這是民進黨政府做成的後果,但為甚麼以前北京那麼重視香港與台灣的「潤滑劑」作用,今天卻是可有可無呢?這完全是台灣的責任嗎?港府只懂按政策辦事,令我忽然想起葉振棠的歌:「努力興建,盡情破壞,彼此也在捱。」實在難為正邪定分界了。

美贈台疫苗 大陸促勿干涉內政

<轉載自2021622 明報 加東版 國版>

美國捐贈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前天下午抵達台灣,受到當局熱烈歡迎。中國大陸外交部昨敦促美國不要借疫苗援助搞政治操弄,干涉中國內政。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在記者會稱,大陸一直明確表示願盡最大努力幫助台灣同胞盡快渡過難關,然而民進黨當局「百般阻撓大陸疫苗輸台,甚至謊稱大陸阻礙其採購疫苗」,為了政治私利而在抗疫合作上搞政治操弄,是「對台灣同胞生命健康的漠視,有違基本的人道主義精神」。

美國務院東亞局:雙方合作抗疫承諾

聯合新聞網報道,台灣總統蔡英文等官員前天紛紛對美國捐贈新冠病毒疫苗表達感謝,台北地標圓山飯店、台北101等當晚亦點燈致意。圓山飯店亮起燈光,表示「美國愛台灣」;台北101的玻璃外牆打出「台美合作抗疫」、「珍惜台美友誼」等文字。美國國務院東亞局昨晨發Twitter表示,美台人民緊密情誼一向是美台關係基礎,該批疫苗將支持雙方合作抗疫的共同承諾。

陸委:逼簽一中承諾 違「不涉政治」原則 港府:干預港事務支援暴力示威者 損關係責在台方

<轉載自2021622 明報 加東版 港聞版>

台灣駐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文辦)7名人員周日離港返台,並需調整服務。台灣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昨召開記者會,批評港府要求駐港人員簽署「一中承諾書」,違反2011年雙方互設辦公室「不涉政治」的原則。港府發言人則表示,堅決反對台方就香港所作出本末倒置、混淆是非的言行,又指台近年多次干預香港事務,為暴力示威者及犯罪分子提供支援,稱台方行徑對港、台關係造成無可彌補傷害,責任全在台方。

稱「一中承諾」要求 擴至民間團體

邱太三昨於網上記者會指出,港府20187月要求台方派港候任處長簽署「一中承諾書」,作為核發工作簽證條件,台方拒絕;再於去年7月在經文辦3名須續簽證組長,以及1名新派秘書的簽證申請中,設置「一中承諾書」障礙。邱指出,除官方機構外,港府於今年34月,將措施擴至台方在港民間團體,包括外貿協會,以及非屬港處編制單位,如觀光局,兩名主任級人員因拒簽「一中承諾書」遭限期離境。至本月7日,港府再通知「經文辦」要續留的駐處人員,必須於本月14日前簽署「一中承諾書」,否則須於21日前離境。

辦公室不續租 在台港生服務網上處理

邱太三稱,台方基於對兩地人民的考量,有持續跟港府溝通,但沒有獲得善意回應,又稱於台港雙方2011年互設辦公室,是本着經濟、文化交流,不涉政治前提為原則,批評港府在北京壓力下加入政治障礙,片面違背當初原則,台方無法接受有關條件,7名簽證到期的員工已於周日(20日)返台,剩1名官員留守至7月底。經文辦會調整服務,其於香港金鐘力寶中心40樓的辦公室於7月底租約期滿後不再續租,但維持同廈11樓的移民署辦公室,台灣人護照補發或換發,以及外籍人士簽證等收發服務維持;港人赴台簽證、內地居民入台證等於網上申辦;而教育招生及在台港生服務亦會透過網上報名機制處理。

邱太三說,港府在台港交流的事情上不能作決定,又稱在北京對台外交及軍事施壓,兩岸關係難以「春暖花開」:「提醒北京,你們最常提的中華文化裏面,以力服人,絕對不是讓人心服的方式,能夠以德服人才是真正中華文化的精粹。」

港府發言人表示,台方近年多次粗暴干預香港事務,推出所謂「援港專案」,單方面設立「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多次強調為暴力示威者及破壞香港繁榮穩定的犯罪分子提供支援,特區政府對此表示極度憤怒和遺憾,又指台方挑釁行徑與促進兩地交流合作的原意背道而馳,對港、台關係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責任全在台方。對於簽證扣連「一中承諾書」,港府發言人表示,入境處按香港法例實施出入境管制,不評論個別個案,並稱在處理每宗申請時會按相關法律和政策,考慮實際情况後才決定。



2021年6月20日 星期日

港府停駐台經貿辦 劉兆佳︰港澳納入反台政策

<轉載自2021621 明報 加東版 港聞版>

港府於上月宣布停止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經貿辦)運作,並表明「與台灣現時的疫情無關」,而澳門亦於剛過去周六(19日)暫定駐台辦事處運作。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香港和澳門中止駐台辦事處運作,反映中央將港澳地區納入反台灣政策。

「不再讓台灣藉港牟利益」

港府表示,該駐台灣經貿辦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促進香港與台灣在經濟、貿易和文化等領域交流。港府上月21日發稿回應傳媒查詢表示,推出「援港專案」支援暴力示威者及破壞香港繁榮穩定的人,又指台方行徑嚴重破壞港台關係,令經貿辦運作環境惡化,決定暫時關閉,所有香港人員已返港。

當時有台灣媒體引述消息報道,台方撤回4名港派官員的簽證。台灣陸委會當時發出「立場說明」,稱經貿辦是依據台港2011年互設辦事處共識成立,對港府單方面決定甚感遺憾,但沒回覆是否曾拒向港方員工發簽證。

另外,澳門亦於周六(19日),以在台人員無法獲簽證為由,暫停澳門駐台灣經濟文化辦事處運作,惟據台灣傳媒報道,澳門當局曾要求台方駐澳人員簽署「一中承諾書」以換取延長工作簽證。

劉兆佳上周接受訪問時提到有關問題時,稱中央現以經濟、軍事、外交圍堵台灣,並已將香港、澳門納入「反台政策」,不再讓台灣藉港、澳地區再牟取經濟利益。

陸委會:拒簽一中承諾 撤駐港辦人員 不獲簽證斥政治打壓 港府截稿無回應

<轉載自2021621 明報 加東版 港聞>

台灣陸委會昨表示,因港府要求駐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下稱「台北辦事處」)人員簽署「一中承諾書」以申請簽證,致令台方人員無法續任及赴任,辦事處會今日起「調整香港辦事處業務辦理方式」。台方陸委會對中共當局及港府提出嚴正警告與譴責。本報昨向港府查詢有關要求台方人員簽署「一中承諾書」,以及事件對台、港人員及商經往來的影響,截稿前沒有回覆。

有本港政界人士早前收到由台灣陸委員主任邱太三及台北辦事處代理處長林振宙名義發出的短訊,稱因港府要求台方派駐員工須簽署政治文件才能核發簽證,台方稱為捍衛國格及台灣人尊嚴,無法接受,因此台北辦事處員工不得已於昨日返台。短訊中表示辦事處仍會維持必要運作,「服務不中斷、不打折」,而辦公地址、電話亦暫不變更。

7人簽證到期昨返台 1人留至下月底

台灣陸委會昨發新聞稿,指港府自20187月起,屢次對台方香港辦事處人員簽證「設置不合理的政治條件」,要求簽署「一中承諾書」,令台方派駐人員無法續留及赴任,因此今日(21日)起,調整香港辦事處業務辦理方式。陸委會強調,自台方香港辦事處成立以來,一切活動遵守法令,從未逾越業務功能範疇,但中共及港府以「一中承諾書」設置障礙,台方堅拒逼使駐處人員簽署「一中承諾書」的無理政治打壓,並對中共當局及港府提出嚴正的警告與譴責。本報昨向陸委會查詢有關辦事處的往後工作,以及港台人員往來及對旅遊業、商務影響,陸委會表示主委邱太三會於今日下午記者會交代。

據台灣媒體報道,台駐港辦8名人員中,有7人因簽證到期昨離港返台,目前只剩7月底工作簽證才到期的經濟部駐港代表倪伯嘉。

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表示,因為香港民主運動,北京和港府持續禁止許多外地人士、媒體、非政府組織進入香港,認為中共用逼台灣撤回駐館的方式孤立香港人,又稱中共的做法不僅讓台港關係倒退,也加深台灣人對內地政府的不信任。

國台辦:駐港機構須守基本法一中原則

本報昨向港府查詢有關要求台方人員簽署「一中承諾書」,以及事件對台、港人員交往及商經往來影響,截稿前沒回覆。就台灣批評港府停止駐台辦公室運作(見另稿),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香港特區和台灣地區交往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上進行,台駐港機構必須遵守香港基本法和有關法律,不能有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任何言行。



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7名駐港員工,包括代理處長林振宙(左三)2021620日返台,在香港機場揮手道別。陸委會稱他們面對打壓忍辱負重,向他們表達感謝。

2021年6月17日 星期四

澳門駐台經文辦停運

<轉載自2021617 明報 加東版 國版>

繼香港之後,澳門昨宣布駐台灣代表機構暫停運作,但未說明原因。港府此前於521日宣布,暫時停止駐台經濟文化辦事處運作,並指稱是因「台方多次粗暴干預香港事務,對港台關係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有澳門學者分析,北京方面顯然在主導事件,港、澳只能聽從。

中央社報道,澳門宣布,駐台經濟文化辦事處將於19日起暫停運作。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表示,在港府公布暫時關閉駐台經貿辦處後,澳門當局在將近一個月之後才採取相同行動,應經過一番思考。

學者料北京主導 港、澳只能聽從

201174日起,台灣與香港、澳門正式互設辦事處,對於港澳陸續停運在台機構,陸委會昨對事件表示遺憾。

但台灣駐澳辦事處將繼續運作,派駐人員會堅守崗位。目前台灣派駐港澳人員簽證將到期,其中駐澳5名人員中,簽證最長者可到明年11月;駐港人員則在今年7月底前簽證全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