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一等老公


<轉載自 2010510 頭條日報 慧眼看世界 張慧慈>

香港最近有調查發現,有一成七受訪女性認為老公不愛錫及非常不愛錫自己,有三成二人感到對方普通愛錫自己。香港已婚女性普遍要面對工作及家庭壓力,丈夫要有甚麼表現,才能令太太感到被疼惜?近日看到一個有關好老公的分析,可以讓男士們作為參考,從而了解女性的所思所想。

研究將老公分為七個等級,最低的「七等老公」是那些不思進取,卻又能哄你、騙你,善於控制你的弱處,又能拿你的錢去風流快活,玩弄你於股掌之間的男人。「六等老公」都是不思進取,需要你供養,可是較七等老公多一個優點,就是願意陪伴在旁,帶給你安慰。「五等老公」能和你一起生活,僅此而已。

「四等老公」除了和你一起生活,還能帶給你安全感,有責任心,這是基本的合格老公。「三等老公」有齊四等老公的好處外,還能讓你開心。「二等老公」有齊三等老公的優勢外,還懂得理解你和尊重你,是個難得的好男人。

至於「一等老公」,除了擁有二等老公的好男人強項外,還能幫你發掘自己從未發現的優點,助你克服自身的弱點,努力豐富和提升你,促使你更加堅強和自信,更有女人味。這是理想的男人,夫復何求的好老公,能遇上他的女性,就有如中了彩票大獎一樣。

原來,我十三年前已經中了頭獎。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居有其所」是目標, 居屋是唯一途徑?

<轉載自201054 信報 撰文: 鄭汝樺>

只是十六個月前,房屋委員會出售第四期剩餘居屋三千二百個單位,認購率是出售單位的三點四倍,是出售剩餘居屋單位以來最低,結果只是售出六成。最近,同屬資助房屋、由房屋協會出售的夾屋八百個單位,三萬三千七百人申請,認購比率四十倍,預料全數售罄。市民對住宅房屋的需求,有出於實際需要,也有從保值投資的角度考慮;因此,價高時一樣有「需」,價低時卻也不一定有「求」。

此一時、彼一時的現象,原因雖然錯綜複雜,但基本的規律變化不大。市民對資助房屋的需求,猶如對私樓需求一樣,隨着整體經濟和物業市場上落。市升需求增,市落需求縮,規律素來如是。

其實,市民真正所需的,首要是居住,或租或買,目的是為有一個家。不過,近日社會上的討論聚焦在置業,復建居屋之聲再起,實在與上述規律和近期本地樓價上升有着莫大的關係。

一年光景,本地整體的經濟和物業市場轉到不同的周期,熱錢流入,利率持續處於罕見的極低水平,過去兩年住宅供應相對滯後於需求,還有一些投機活動,都在推動物業價格向上走。香港人對樓市和樓價十分敏感,不但因為逾半數家庭已自置物業,是家庭財富之所繫;另有不少欲置業者,關心着置業的機會和將來負擔。

對有住屋需要的置業者而言,最重要是買到可負擔和實用又有價值的住房,那可以是私人住宅,又可以是資助房屋;一手新樓有之,買二手樓「上車」更多;是大廈或唐樓單位,又或是村屋;在市區、郊區,又或其他地方。

換言之,買到價錢在能力範圍內的住所是目標,居屋只是眾多「上車」的途徑之一。事實上,在住屋需要加入保值或升值考慮之後,居屋很多時已非首選。置業者若然負擔條件許可,又有選擇,通常寧願買私樓,皆因私樓的保值或升值潛力比居屋大,買賣又方便。
故此,對經濟民生而言,需要的是一個平穩健康和市民可負擔的樓市發展,而非大上大落的物業市場。政府房屋政策的理念,在於維持公平和穩定的環境,讓私營物業市場可以持續健康發展,無論是買是租,都讓市民可以物色到自己喜歡而又負擔得來的居所。當然,對於那些沒能力租住私營房屋的低收入家庭,政府會為他們提供資助公共房屋。自二○○二年房屋政策重新定位開始,政府一直把資源集中於供應資助租住公屋。
 
建居屋無助平抑樓價 歷史為鑑

面對目前樓價上升,主張復建居屋者,除了是對樓價急升的本能反應,有些更希望可平抑樓價,方便置業者較易「上車」。但過去的經驗又或學者的研究均得出結論,建造居屋無助壓抑樓價。一九九七年資助房屋出售增至二萬八千個單位,當年樓價同時創了高峰。樓價升跌,歸根到底,取決於供求關係。不少論者清楚指出事實,建造居屋計及平整土地至興建期,需時五至七年,無助及時增加供應;供應到位時,市況可能已變化,效果隨時適得其反。另有倡議說,不必大量興建。但數目太少,又如何拉近供求的差距呢?

促使市民置業 恐防超額負荷

另有倡議者說,樓價升至大眾可望不可即,復建居屋能給置業者(尤其年輕人)多一個較易「上車」的選擇。

確實不時有報道指出,一些收入不太高的市民,包括一些畢業二、三年的年輕人,月賺約一萬元,無法「上車」,購置一個二百萬元的居住單位。

其實,置業向來都是人生大事,也是當大家比較成熟和有經濟實力才考慮的一件事。相信大部分擁有物業的人士都有同樣經驗:「上車」之前經過多年辛勤工作,努力儲蓄到足夠的首期,才實現願望,買的大都是二手中小型單位;待財政條件進一步改善,才換到更新更大的居住空間,置業是這樣穩健地拾級而上。所以,問題是社會是否有共識以公共手段改變這置業階梯?但凡未曾置業人士,都給予公共資源補助,幫他們早日購得自己的住房,或買下一手資助物業?

變幻未定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香港走過升市帶動加建居屋那種不愉快的日子,大大小小的置業傷心個案,令不少輿論再三提醒:「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尤其今天國際間金融和經濟變幻莫測,走勢不定,以香港彈丸之經濟體,港元與美元掛鈎,本地的資金流動和利息走向,都非香港自己所能主導。利息稍後回復正常,又或熱錢流走,都迅速影響樓價走勢和供樓者的個人財政處境。購置物業(不論私樓或居屋),意味增加家庭或個人的負擔和風險,個人和政府今時今日不得不慎而重之,不宜妄動搖擺。

居有其所 政府有責

有調查指出,九成市民想「人人有份工,家家有層樓」。這固然是大多數人的理想境界,大家可以鼓勵人人努力,按各自能力達致,但是否構成政府的責任或社會義務,動用公共資源滿足呢?政府若要提出政策和資源促成市民置業,必須基於很強的理據和廣泛共識。

換言之,政府致力為市民安居樂業,有責任令市民「居者有其所」,但「家家有層樓」卻不是現行政策。政府明白市民置業增加,或許有助社會建立歸屬和認同感,但必須按個人能力為大前提,尤其面對不確定的大環境,不宜由政府提供各種誘因,專門為某些群組多給一個容易「上車」的選擇,從而達到某一置業目標。

置業率乃市場指標 非政策目標

政府過往曾為全港住戶訂下七成置業的水平,卻不合實況。二○○二年後,政府退出私人物業市場,置業率不再成為政策目標。市民的置業率,是反映市場狀況的指標,若然上升,是市民個人能力所及的追求和客觀條件配合的結果。雖然鼓勵置業不是政府政策,但不等於我們不理會市民的置業需要。政府要着力去做的,正正是了解問題真正所在,對症下藥,財政司司長已清楚表明,正循增加供應、壓抑投機活動、加強市場透明度和控制過度按揭信貸四方面推出措施;並積極研究活化現存三十多萬個居屋單位的二手市場,為的就是穩定樓市,增加置業人士負擔範圍內的選擇。

不要忘記,居屋政策目標主要是提供機會,使有經濟條件的公屋居民騰出單位,讓給更有住屋需要的輪候冊上的人士,幫一般置業者較易「上車」是其次。若然能活化目前三十萬個單位的居屋市場,增加其流通,可以是一個適時及有效的途徑。

資助對象如何界定?

政府協助市民「居者有其所」,例如公屋資格,一直以入息和資產作主要準則;長者獲優先,此取得社會輿論認同。至於入住居屋和夾屋,亦是以入息和資產為準則,不是以年齡來劃界。主張訂出政策幫助單身年輕人置業,似乎不是社會主流價值;況且,長者有清楚年齡界線,其他組別的定義則較模糊。這課題同樣需要大眾討論,才有可能產生政策所依據的共識。

也許,除合資格入住公屋外,社會上確實有一批準置業人士,買樓較困難,但若然要選擇性地、實質地幫他們置業,我們必先回答和理清以下四組問題:

對象:幫的對象是誰?如何界定應以公帑資助置業的一羣?有什麼因素令他們需要公帑補助?幫他們置業會否令社會流動階梯更流暢?

公平:幫了某一批人置業,卻沒有幫別的,是否對其他納稅人公平?那會否反添社會不和諧?

公屋供應:若需要騰出原來給公屋的土地,轉撥作興建居屋,是否影響公屋的土地供應?進而影響編配上公屋的輪候時間?

私樓供應:供應更多土地建造更多私人房屋,而非用作復建居屋,甚至規限發展商建造中小型住宅單位的面積和數目,是否更有效令樓價(尤其上車盤)平穩發展?

社會討論 政府聆聽 慎重思量

在升市時,居屋對整體樓價起不到平抑作用,復建引起日後的問題卻不少,社會上辯論熱烈,輿論能否滙聚出主流意見?政府的立場是有根據的。任何改變,涉及上述種種問題,社會上應有空間讓大家理性討論,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應參與,謀求共識。政府亦會小心聆聽,慎重思量研究。

樓價上升很容易觸動市民神經,亦驅動進一步的置業需求。歸根到底,置業者根本考慮的是可負擔的物業,「上車」不一定選擇居屋。

故此,針對樓價上升,政府不同部門分工合作,在多方面下工夫,尤其對症下藥增加供應,包括嘗試提供規限單位數目和面積的中小型物業發展的土地、打擊投機活動、增加市場透明度和控制樓按信貸。運輸及房屋局的工作,除了增加市場透明度外,亦會積極研究活化居屋。政府種種的努力,旨在讓樓市回復到一個健康平穩發展的狀況,那才是市民的基本利益所在。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向3空姐摸臀撞胸 南亞商人囚兩周

<轉載自2010423 明報 港聞版>

斯里蘭卡籍商人「手多多」,在國泰航班先後觸摸兩名正在工作空姐的臀部,及以肘撞另一空姐的胸部。他昨日承認3項非禮,被判囚14天、罰款1.5萬元,裁判官明言前線服務員應受保護。

國泰機上犯案 罰款1.5

被告Wijith Thalis Halpita Acharige47歲),承認本周二在國泰航空由新加坡途經香港航班CX710上侵犯X,在航機着陸香港國際機場後分別侵犯YZ

主任裁判官練錦鴻指出,案件發生於本地公共交通工具,必須嚴正看待。事主為空中服務員,在密閉空間工作無可選擇,必須接近乘客。法庭必須保護前線員工,絕不容忍這類事情。練官又稱,被告雖為訪港旅客,在港坐牢所受困苦較本地人多,但他於短時間內三度非禮3名女子,「必須向香港及世界發出清晰信息,必須保護服務供應者」,若被告不能繳付罰款,須加監21天。

官稱須保護前線服務員

事發的國泰航班由新加坡往日本,在香港過境。X服務兩名乘客時,突然感到有人觸摸左臀,回頭看見被告縮手。X促被告「如有需要可直呼名字,不要觸摸我」,被告雖道歉卻裝出鬼臉。

X
Y提及事件,航機降落後Y亦遭被告以同樣手法「抽水」,其間一名男機艙服務員得悉,遂上前與被告理論,但被告不予理會。5分鐘後,被告離開機艙時與Z擦身而過,又舉起左手肘撞向Z的右胸。YZ及與被告理論的「空中少爺」商量後,偕X向上級報告並報警,被告在警誡下保持沉默。

【案件編號﹕TWCC1165/10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再回興義憶耀邦

<轉載自2010416日 明報 論壇版 撰文:溫家寶>

編按﹕昨日(415日)是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逝世21周年,總理溫家寶罕有地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紀念胡耀邦,提及近日到貴州察看旱情,令他回想24年前隨胡耀邦在該處考察的情形。溫總在文中提及,胡耀邦強調中央和省級領導幹部要經常到群眾及基層做調查研究,溫總又說,他親身感受着胡耀邦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對當年胡耀邦的諄諄教誨銘記在心。本版特全文轉載,小題及黑體重點為本報所加。

前些天,我到貴州黔西南察看旱情。走在這片土地上,望着這裏的山山水水,我情不自禁地想起24年前隨耀邦同志在這裏考察調研的情形,尤其是他在興義派我夜訪農戶的往事。每念及此,眼前便不斷浮現出耀邦同志誠摯坦蕩、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胸中那積蓄多年的懷念之情如潮水般起伏湧動,久久難以平復。

懷念之情 如潮水起伏湧動

1986年年初,耀邦同志決定利用春節前後半個月時間,率領由中央機關27個部門的30名幹部組成的考察訪問組,前往貴州、雲南、廣西的一些貧困地區調研,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耀邦同志想以此舉做表率,推動中央機關幹部深入基層,加強調查研究,密切聯繫群眾。

當時,我剛調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不久,耀邦同志讓我具體負責組織這次考察訪問工作。24日上午,耀邦同志帶領考察訪問組全體成員從北京出發,前往貴州安順。由於安順大霧,飛機臨時改降貴陽。當天下午,耀邦同志又換乘麵包車奔波4個多小時趕到安順。晚飯後,耀邦同志召開會議,把考察訪問組人員分成三路,分頭前往雲南文山、廣西河池和貴州畢節地區。

第二天清晨,耀邦同志帶着我和中央辦公廳幾位同事從安順出發,乘坐麵包車,沿着曲折的山路在黔、滇、桂交界處的崇山峻嶺中穿行。耀邦同志儘管已年過七旬,但每天都爭分奪秒地工作。他邊走邊調研,甚至把吃飯的時間都用上,每天很晚休息。離開安順後的幾天裏,耀邦同志先後聽取貴州鎮寧、關嶺、晴隆、普安、盤縣和雲南富源、師宗、羅平縣的匯報,沿途不斷與各族群眾交流,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况。他還在羅平縣長底鄉與苗族、布依族、彝族、漢族群眾跳起《民族大團結》舞。27日傍晚,耀邦同志風塵僕僕趕到黔西南州首府興義市,入住在州府低矮破舊的招待所。

「記住,不要和地方打招呼」

時已立春,興義早晚的天氣仍然陰冷潮濕。由於沒有暖氣,房間裏冷冰冰的。我們臨時找來3個小暖風機放在耀邦同志的房間,室溫也只有攝氏12度左右。經過幾天馬不停蹄地奔波調研,耀邦同志顯得有些疲憊。我勸他晚上好好休息一下,但他仍堅持當晚和黔西南州各族幹部群眾代表見面。

晚飯前,耀邦同志把我叫去:「家寶,給你一個任務,等一會帶上幾個同志到城外的村子裏走走,做些調查研究。記住,不要和地方打招呼。」

「看看你們沒有準備的地方」

到中央辦公廳工作之前,我就聽說耀邦同志下鄉時,經常臨時改變行程,與群眾直接交流,了解基層真實情况。用他常說的話就是,「看看你們沒有準備的地方」。所以,當耀邦同志給我佈置這個任務時,我心裏明白:他是想盡可能地多了解基層的真實情况。

天黑後,我帶着中央辦公廳的幾位同志悄悄離開招待所向郊外走去。那時,興義城區只有一條叫盤江路的大路。路旁的房子比較低矮,路燈昏暗,街道冷清。我們沿着盤江路向東走了10多分鐘就到了郊外。這裏到處是農田,四周一片漆黑,分不清東南西北。看見不遠處,影影綽綽有幾處燈光,我們便深一腳淺一腳摸了過去。到近處一看,果然是個小村子。進村後,我們訪問了幾戶農家。黑燈瞎火的夜晚,淳樸的村民們見到幾個外地人感到有些意外,但當知道我們來意後,很熱情地招呼我們。

領導最大危險是脫離實際

晚上10點多,我們趕回招待所。我走進耀邦同志的房間,只見他坐在一把竹椅上正在等我。我向他一五一十地匯報了走訪農戶時了解到的有關情况。耀邦同志認真地聽着,還不時問上幾句。他對我說,領導幹部一定要親自下基層調查研究,體察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掌握第一手材料。對擔負領導工作的人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實際。多年來,耀邦同志這幾句語重心長的話經常在我耳旁迴響。

28日是農曆大年三十。耀邦同志一大早來到黔西南民族師範專科學校,向各族教師拜年並和他們座談。接着,他又興致勃勃地趕到布依族山寨烏拉村看望農民,並到布依族農民黃維剛家做客。黃維剛按照布依族接待貴客的習俗,把一個燉熟的雞頭夾放在耀邦同志的碗裏。就這樣,耀邦同志和黃維剛全家有說有笑地吃了頓團圓年飯。

隨後,耀邦同志又乘汽車沿山路行駛100多公里,趕到黔桂交界處的天生橋水電站工地,向春節期間堅持施工的建設者們致以節日的問候。當晚,耀邦同志在武警水電建設部隊招待所一間簡陋的平房中住下。不久,他開始發燒,體溫升到38.7度。事實上,從午後開始,耀邦同志就感到身體不適。不過,他依舊情緒飽滿地參加各項活動。

除夕之夜,辭舊迎新的鞭炮在四周響個不停,但大家沒有心思過年。我和耀邦同志身邊的工作人員一直守候着他。29日,初一早晨,耀邦同志的體溫達到39度。這裏遠離昆明、貴陽、南寧等大城市,附近又沒有醫院,大家都很着急。好在經過隨行醫生的治療,耀邦同志到晚上開始退燒,大家的心才放了下來。

210日上午,身體稍稍恢復的耀邦同志不顧大家的勸阻,堅持前往廣西百色。經過320多公里的山路顛簸,耀邦同志於晚上6點多到了百色。在百色期間,耀邦同志帶着我們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舊址,並與百色地區8個縣的縣委書記座談。211日晚,我們趕到南寧。隨後兩天,耀邦同志在南寧進行短暫的休整。我根據耀邦同志的要求,又帶着幾個同志到南寧市郊區就農業生產、水牛養殖、農產品市場等問題進行調研。每次回到住地,他總是等着聽我的匯報。14日和15日,耀邦同志經欽州前往北海市,先後考察了北海港和防城港的港口建設。216日,耀邦同志又折回南寧,與三路考察訪問組人員會合。接着,他用兩天半的時間聽取了考察訪問組和雲南、廣西、貴州的匯報。

領導要經常到基層調研

219日下午,耀邦同志根據自己13天沿途調查的思考並結合有關匯報,在幹部大會上作了即席講話。他特別強調,中央和省級領導幹部要經常到群眾中去,到基層去,進行調查研究,考察訪問,密切上級與下級、領導機關同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繫。這樣,不僅可以形成一種好的風氣,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實現正確的領導,減少領導工作的失誤,提高幹部的素質,促進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健康成長。

1986220日下午,耀邦同志率領考察訪問組回到北京,結束了歷時半個多月的西南貧困地區之行……

時光飛逝。耀邦同志當年帶領我們在西南考察時的情形歷歷在目,彷彿就在昨天。今年43日,當我再次來到興義市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先低矮落後的小城已發展成為一個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興義城區現在的面積比1986年拓展了4倍多,城區人口增長近3倍。

大公無私的高尚品德

睹物思人,觸景生情。耀邦同志派我夜訪的情景又在眼前,一股舊地重尋的念頭十分強烈。當天晚飯後,我悄悄帶了幾個隨行的同志離開駐地,想去尋找那個多年前夜訪過的村莊。燈火輝煌的盤江路上,商舖林立,十分熱鬧。原先那個村莊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我堅持要再夜訪一個村莊,仍然只帶隨行的幾個工作人員來到郊外。在遠處幾片燈光引領下,我們走進永興村,敲開農戶雷朝志的家門,和他及他的鄰居們聊了起來……

耀邦同志離開我們21年了。如今,可以告慰耀邦同志的是,他一直牽掛的我國西南貧困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竭盡畢生精力為之奮鬥的國家正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行。

行事風格對我很大影響

198510月,我調到中央辦公廳工作後,曾在耀邦同志身邊工作近兩年。我親身感受着耀邦同志密切聯繫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的優良作風和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親眼目睹他為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夜以繼日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忘我情景。當年他的諄諄教誨我銘記在心,他的言傳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他的行事風格對我後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帶來很大的影響。19871月,耀邦同志不再擔任中央主要領導職務後,我經常到他家中去看望。198948日上午,耀邦同志發病搶救時,我一直守護在他身邊。415日,他猝然去世後,我第一時間趕到醫院。1990125日,我送他的骨灰盒到江西共青城安葬。耀邦同志去世後,我每年春節都到他家中看望,總是深情地望着他家客廳懸掛的耀邦同志畫像。他遠望的目光,堅毅的神情總是給我力量,給我激勵,使我更加勤奮工作,為人民服務。
再回興義,撫今追昔,追憶耀邦。我寫下這篇文章,以寄託我對他深深的懷念。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80後買樓的故事

<轉載自香港討論區>

一直以黎,我係discuss都係「塘邊鶴」,好少發post.但呢排睇到唔少人講80後買樓問題,令我有感而發,同大家分享一下。

我係80後,都係大學生,仲要係三大其中一間既畢業生。一直以黎,我都係屋企既希望。一家住公屋,一家五口只有老豆萬多元收入,所以屋企都好想我大學畢業,可以改善家庭環境。但好不幸,畢業時正值03年沙士,當時大學畢業生既起薪點大概係60007000蚊。同年我老豆又退休,兩老都需要我份家用,真係屋漏更兼逢夜雨。

03
年我寄左差唔多二百封信,見左幾十份工,都無一份請。我第一份見既工係同我本科完全唔相關既物流文員,人地問我「你咁既學歷做文員,會唔會有0的委屈?」,當然最後佢都無請我。果陣見工行到腳都損,有一次忍唔住係街度喊左出黎,問自己點解會咁慘? 最終幾經辛苦終於搵到一份同本科有關既工作,月薪8000,對當時既我,已經係欣慰。不過睇住人地學歷同我差唔多,人工高我咁多,真係覺得好唔抵。

我好記得自己第三個月出糧,係1月份,亦係第一期grant loan還錢既時候。8000蚊月薪,4000蚊俾屋企,4000幾蚊還grant loan,一出糧乜錢都無洗過就嘔突,真係心傷。果陣唔好話買樓,開飯都有問題。

果時我不時思考自己既出路,終於有一晚俾我諗到: 我成日以為自己係名牌大學畢業好叻,但諗深一層,我毫無經驗,而比起同屆畢業生,我又無過人之長,咁人地憑咩請我呢? 記得果份物流文員,人地要求我打字,但我打左老半天依然未打完,仲要錯字連篇,人地又點請我呢? 於是,我努力做資料搜集,知道原來香港有好多只需花幾百蚊去考,但政府認可既資歷、證書。我係半年間,放工後隔晚去上堂,再返屋企溫書,雖然辛苦,但考到唔少資歷、證書。

重新裝備後,我再去搵工。結果僱主睇到我呢半年不斷進修,覺得我努力、肯學,終於請左我。我終於做到自己想做既工作,人工亦加左一倍,到約16000蚊,不過之後就減薪,減左千幾蚊,但對於當時既我,好似中左六合彩頭獎咁。

多左人工,但我無亂洗錢,第一個目標唔係買樓,而係還GRANT LOAN。由於我係大學時拎到相等於一年學費既獎學金,再加上我一直以黎既儲蓄,同埋慳慳埋埋既GRANT LOAN餘款,我終於係05年,比還錢期限早三年一次過還哂GRANT LOAN。雖然無債一身輕,但荷包亦輕到飄起,又要重頭再儲。

還哂GRANT LOAN,我終於可以計劃一下自己既財政。06年我同男友計劃結婚。佢同我都係公屋妹、公屋仔,無咩家底,於是要一齊儲錢,亦計劃買樓。我地都係慳家一族,環境最差既時候兩個人分一個美X快餐食,但日子就係咁過。而我係一年半以來努力做資料搜集,睇下有咩適合既樓盤。

係努力之下,08年我地終於係市區買左一層約200萬既樓。好多人都要求買新樓,但我卻只求安樂窩。雖然樓齡10多年,只有約五百呎,但兩口子已夠住。最開心既係單位兩個房都向海,真不枉我做左咁多資料搜集,去左咁多區睇樓,終於有自己既安樂窩。單位做九成按揭,首期都係20萬,連雜費約三十萬。由於我鎖定已裝修單位去睇,連裝修費都慳返。層樓按30年,月供都係8000幾蚊(連管理費),對而家家庭月入約4-5萬蚊既我地,負擔不重。就算上年金融海嘯,我男友俾人裁員,靠積蓄都依然供得起。

而係呢幾年,除左買樓,我地仲係早幾個月前結左婚,婚禮所有洗費由我地負責;我仲係兩年前開始讀MASTER,今年結婚兼畢業。

係咁多年黎,我都無點投資股票,但依然可以做到結婚、買樓同埋讀書,同時每個月都俾家用屋企,一切全靠儲蓄同埋財政規劃。

係呢幾年,我放棄去買名牌、買貴衫、幾乎無去過旅行。可能你會覺得好難,但如果你真係想買樓,你就會放棄得到。到而家我結左婚、買左樓,有唔少朋友羨慕,而我而家仲有大把時間可以搵錢去買呢0的奢侈品,何需急於一時?相反我有唔少朋友成日換電話,又i phonei pad,一年去幾次日本,但就歎樓貴買唔起,我真係愛莫能助。

大學生,其實就算唔係大學生,係出黎社會工作頭幾年一定係要捱,買唔起樓係必然既。係我打8000蚊一份工仲要還grant loan既時候,我絲毫無諗過要買樓。無咁大個頭,何解要戴咁大頂帽? 如果一畢業/畢業頭幾年就個個可以買得起樓,咁即係代表樓宇已經無價值,不買也罷!而家唔少同我同齡或者年紀比我小既80後大學生,拎住學位打份萬幾蚊既工,好似我當年咁怨天怨地。少不更事固然係原因,你當然可以繼續怨,而討論區都係俾你怨既地方,你無唔0岩,但世界唔會因你怨而停住,樓依然咁貴,或者更加貴,倒不如想想點樣可以裝備好自己,搵一份人工高0的既工作啦!希望睇完我既分享後,會幫到你。

當然,我都唔認同發展商起縮水樓,同埋認為政府應該復建居屋,等人地有多0的選擇。但經我呢幾年不斷搜集資料,其實港九新界都真係有唔少百幾萬既細價樓可以買架,你去中原地圖查下各區成交就一清二楚。所謂"上車盤",即係樓既入門階,層樓買左係可以賣架嘛!暫時住住先,待價而沽,就可以換另一層大0的既樓啦!唔需要一買買成千呎新樓呀!如果幾年都唔將就,咁就真係到頭髮白都無辦法買喇!又前年、上年既價都唔高,咁點解之前唔買,今年貴先黎話買呢?簡直違反投資原則。而家每幾年就一次調整,想買樓既無需急於一時,可以儲多兩年錢,等平0的再買啦。如果你又嫌舊樓舊,又嫌面積細,但自己又係洗慣玩慣、講求生活品味既"月光族",咁呢個應該係你既錯,而唔係社會既錯!

社會從來分等級,安居從來唔容易,唔係都唔會有「安得廣廈千萬間」之歎。我從小就係窮人,出世時住木屋,跟住係公屋,我唔會睇唔起窮人,我而家都只不過係個草根中產。窮人安貧樂道,要比富翁無病呻吟幸福得多,你睇不時有富豪自殺既新聞就知。6070年代既窮,係指無飯開,就餓死;80年代打後既窮,卻係指買唔起樓,買唔起i phone、電腦。

如果我到今日都買唔到樓,仲係8000蚊人工,我依然會檢討自己有咩做得唔好,繼續努力。如果自己日日係個網罵人"xx",但寫篇文章又白字連篇、文句不通,咁點叫人俾高薪請自己呢?人貴自知,我知道自己無能力買樓,就唔會買,而唔係怨政府、怨社會唔幫自己。細個既時候見到0的零食貴,買唔起,大人都會教細路儲錢買或者睇下第二度會唔會平0的啦!唔通走去同人嘈,叫人減價咩?不過話時話,而家0的家長又真係會自己自動幫細路俾錢,或者走去話人地,真係好笑!

為咩政府一定要幫我呢?人從來都係要為自己既生活負責架啦!政府真係要幫既,就係發展經濟、創造職位,而唔係派糖!你俾條魚人,不如教人捉魚,而家政府就係成日俾魚人,好多人唔識捉魚,就問政府拎,仲要埋其他野,我睇下點收科!一個乏善足陳既政府,搞到百姓無哂志氣,一味祈求幫助,悲哀!

我會繼續為自己既生活努力,我會繼續儲錢,但今次會儲黎投資,希望有第二、第三間物業,希望各位80後大學生都唔好再自怨自艾,繼續努力,希望你地都好快有自己既物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