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賴稱陸「非民國祖國」 國民黨批挑兩岸紛爭

<轉載自202410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領導人賴清德上周六(5)晚在雙十節晚會致辭稱,就年紀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絕對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並指若有人要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快樂,「祝賀詞要精準,切勿用『祖國』二字」。有關發言引發熱議,國民黨方面批評,賴在雙十致辭挑起政治對抗、兩岸紛爭,無異引戰。台國防部昨偵測到解放軍20架軍機出海,16架次踰越中線,台媒稱疑似回應賴的「祖國論」。

賴:共和國75 民國113

綜合台媒報道,雙十晚會在台北大巨蛋舉行,賴清德在眾人唱完「三民主義歌」後現身,隨即上台致辭說,中華人民共和國101日剛過完75歲生日,再過幾天,中華民國就要過113歲生日。「因此,就年紀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絕對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反倒是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以上民眾的祖國。」

賴清德還表示,慶祝各項活動時,「一定要銘記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如果有人要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快樂,特別祝賀詞要精準,切勿用祖國兩字」。

此番言論一出,引起廣大網民熱議。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昨表示,賴清德「言簡意賅、精準到位,為我們上了一課」。

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則批評,賴「跳過唱國歌及國旗歌環節,看不到身為元首對於中華民國的尊敬與愛護」。他並稱,全民慶祝中華民國113年生日快樂,賴在致辭硬要提「中華人民共和國」及「祖國論」挑起政治對抗、兩岸紛爭,無異引戰;國民黨立委李彥秀則說,照賴的邏輯,「難道80歲以上台灣人的祖國是大日本帝國?」

16軍機越中線 台媒指回應賴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昨也批評賴的說法根本是「不倫不類」,並表示賴清德的「新兩國論」已引發國際普遍疑慮,造成台海不安,嚴重違反台灣人利益。

中國大陸適逢國慶假期,不少在大陸演藝圈發展的台灣藝人祝賀中國國慶,包括吳慷仁、王心凌、安溥等17名台灣藝人,101日當天都在微博發文慶祝,受邀參加國慶招待會的伊能靜更發長文祝福「祖國生日快樂」,楊宗緯也表示「必將回歸祖國的懷抱」等。

台國防部昨表示,昨陸續偵獲解放軍軍機與軍艦計20架次出海活動,其中16架次踰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台灣北、中部及西南空域。台媒認為有關行動是對賴清德發表「祖國論」的回應。

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王毅重申兩岸必將統一 台:互不隸屬

<轉載自202493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於28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79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就台灣問題闡述中方立場。王毅說,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既是歷史,也是現實。他還稱中國必將實現完全統一,台灣必將回歸祖國懷抱,這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的歷史大勢。另邊廂,台外交部重申,只有台灣民選政府才能代表台灣。

新華社昨報道,王毅表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確規定把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包括台灣、澎湖列島歸還中國,構成了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毅稱,「53年前,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台灣地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

這一決議徹底解決了包括台灣在內全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明確不存在『兩個中國』,不存在『一中一台』」。他續稱,「在這一原則問題上,沒有灰色地帶,沒有模糊空間」。

對此,台灣外交部昨發布新聞稿稱,兩岸互不隸屬才是台海客觀現狀,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內容不涉及台灣。

王毅28日另會見韓國外長趙兌烈。王毅強調,美國在本地區部署中導破壞地區和平穩定,不符地區國家利益。朝鮮半島不能生戰生亂,維護半島和平穩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方將繼續勸和促談,為實現半島長治久安發揮建設作用。

2024年9月24日 星期二

斥民進黨當局謬稱「聯大第2758號決議與台灣無關」 國台辦:中國在聯合國代表權包括台灣地區在內

<轉載自2024925 大公 兩岸>

據中通社報道:第79屆聯合國大會10日開幕,針對聯大第2758號決議,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陳斌華24日指出,第2758號決議解決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代表權是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中國的代表權。

近來,民進黨當局及某些西方國家一再鼓噪聯大第2758號決議只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的問題,「與台灣無關」,「中國無權在聯合國體系代表台灣」。

對此,陳斌華表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在中國這一國際法主體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的政權更替,中國的主權和固有領土疆域沒有改變。台灣問題只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中國擁有對台灣的主權從未改變。聯大第2758號決議體現了聯合國憲章和宗旨,從政治、法律和程序上明確、公正、徹底地解決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同時也明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只有一個,不存在「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問題。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當然是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中國的代表權。

從國際實踐層面看,聯合國官方文件對台灣稱謂為「台灣,中國的省」(TaiwanProvince of China)。聯合國秘書處法律事務辦公室出具的法律意見強調,「聯合國認為,台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沒有獨立地位」。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也是國際大義和人心所向。

陳斌華指出,民進黨當局和某些西方國家惡意歪曲聯大第2758號決議,謬稱「決議與台灣無關」、拿「代表權」說事,是對事實的歪曲、對國際法的踐踏、對國際秩序和規則的公然挑戰,其目的是為了給「台獨」造勢,破壞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失道寡助、邪不壓正,他們再怎麼胡編亂造,再怎麼賣力折騰,都改變不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都動搖不了國際社會堅持一中原則的格局,更阻擋不了中國必然統一也必將統一的大勢。

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

陸撤台34項農產免關稅政策 指台單向限制在先

<轉載自202491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財政部網站昨(18)發布消息,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自925日起,停止執行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政策,相關農產品進口關稅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公告稱,台灣地區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嚴重阻礙兩岸經貿合作。國台辦昨日表示,對此表示強烈支持。昨日,台方暫未就此作出回應。

新華社報道,大陸自200581日和2007320日起,分兩批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

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昨表示,陸方的行為,有力幫助台灣農產品開拓大陸市場,台灣農漁民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但賴清德當局上台以來,頑固堅持「台獨」立場,不斷進行謀「獨」挑釁,升高兩岸敵意對抗,阻礙兩岸交流合作,至今仍單方面限制大陸1000多項農產品輸入,嚴重損害兩岸同胞福祉。鑑此,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發布前述公告,「我們對此表示強烈支持」。

陳斌華表示,搞「台獨」就沒有和平、沒有發展,只會「禍台」「害台」;支持「台獨」就是助紂為虐、自作自受,只會損害切身利益。希望包括農漁民在內的廣大台灣同胞認清民進黨當局推行「台獨」路線的極端危險、危害,積極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大陸同胞一道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

2024年9月16日 星期一

駁美九段線卡通畫論 華促停止挑撥煽動

<轉載自202491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發言人周日(15)回應美國駐菲律賓大使羅美凱(MaryKay Carlson)「九段線是卡通畫」的言論稱,中國政府於1948年公布了標繪有南海斷續線的《南海諸島位置圖》,美國二戰後幫助中國收復被日本非法侵佔的南海諸島,在法理上認同中方對南海諸島主權,批評美方現在出於地緣政治私利,質疑中國的南海主張,敦促美方停止挑撥、煽動,尊重中方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不要做南海和平穩定的麻煩製造者。

據中國駐菲律賓使館官方微博消息,發言人表示,美國不是南海爭議當事方,無權干涉中菲之間的南海問題。發言人反問美國為何不維護在《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基礎上建立的二戰後國際秩序,不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發言人指出,美方上世紀50年代多次派測量船到南海海域作業,也曾在這部「卡通」裏扮演過重要角色。

羅美凱上周四出席棉蘭老島商業論壇時表示,中方所謂「九段線」、「十段線」缺乏國際法依據,美國支持菲律賓,稱菲在仙賓礁的行動不僅關乎國家安全,亦維護漁民生計。

 

 

 

菲學者:外交應循東盟方式 倡南海各國合作

<轉載自202491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北京香山論壇上周五(13)舉行的「東盟與亞太地區安全架構」主題分組會議上,菲律賓新紀元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塔本達(Carlos Tabunda)與菲律賓國際安全研究學會主席羅萬偉(Rommel Banlaoi)均表示,菲律賓作為東盟創始國之一,外交政策必須遵循「東盟方式」而非美國方式,倡導南海各國和平合作,反對美霸權主義及西方反華態度。

綜合中新社、觀察者網報道,塔本達表示,菲律賓曾是美國殖民地,受美國影響很深,但菲律賓仍是一個亞洲國家,與其他亞洲國家文化相近。塔本達說,南海不是地緣政治和衝突的競技場,各國必須認識到合作的必要,各國執法部門應合作而非對立,當前針對南海問題的討論應從社會、經濟、科學、生態及共同利益的角度出發,分享科學數據,允許漁民正常捕魚。羅萬偉認為,東盟在地區架構中處於中心地位,能夠平衡大國關係、避免衝突。他表示,作為南海問題的當事國,菲律賓實際上處於微妙境地。「東盟方式」應該是菲律賓外交政策的基石,提供和平解決南海問題的可能,中國與東盟國家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就是在「東盟方式」推動下取得的重要成果。

中菲表態均强硬 南海角力恐續

<轉載自202491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滯留仙賓礁近5個月的「馬格巴努亞號」已撤離並回到菲律賓本土,菲律賓隨即表示已派船接替,加上中菲雙方圍繞仙賓礁均展示强硬態度,可見爭端終結言之尚早。

國防部曾表示,菲船擅自進入仙賓礁潟湖並長時間非法滯留,妄圖實現在仙賓礁長期存在,打開了惡化南海局勢的「潘朵拉魔盒」。

在仙賓礁的數次衝突中,中菲雙方互相指摘對方故意衝撞,作出危險、挑釁的動作,兩國在近期的會談中均强調對該海域擁有主權。菲律賓國家安全委員會執行秘書長貝爾薩明(Lucas Bersamin)表示,「馬格巴努亞號」遭到更大規模的「入侵者」包圍,在休整好後將繼續與其他菲律賓海警、海軍力量一起「捍衛主權」。菲律賓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馬拉亞(Jonathan Malaya)表示,「馬尼拉方面將維持其在仙賓礁的存在,因為我們正監測可能的填海造地活動。」

另一艦坐灘逾20 菲稱「不放棄」

「澎湃新聞」引述中國南海研究院世界海軍研究中心主任陳相秒分析,菲海警船通過錨泊方式謀求在仙賓礁長期存在,妄圖侵佔中國領海。不過,「中方已經多次表達了明確的強硬的立場。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菲律賓試圖繼續存在,死磨硬泡的幻想破滅」。

菲方在仁愛礁仍有一艘「坐灘」(擱淺)20多年的廢棄軍艦「馬德雷山亞號」。中國多次重申,仁愛礁歷來是中國南沙群島的一部分,敦促菲律賓從仁愛礁拖走「坐灘」軍艦,將海域恢復原狀。菲律賓則表示,「永遠不會放棄(仁愛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