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 星期六

人代倡避戰禍台少年赴閩教育免費 江蘇台聯:台胞對陸認知偏激 最礙統一

<轉載自202431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團」昨(9)開放團組會議,全國台聯副會長陳雲英表示,要讓台灣民眾認識到大陸最安全、最有利,建議福建先試先行,接納「避戰禍」台灣青少年,提供6年免費教育。江蘇省台聯會長鄒振球也說,許多台胞目前對大陸存在偏激認知,是阻礙兩岸和平統一最大的問題。明報記者 劉曉宇

昨日的團組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一樓的「台灣廳」舉行,會後多名代表圍繞兩岸議題答問。由於現場媒體眾多,原定上午9時的會議提前在845分開始。陳雲英會上重申,1月的台灣大選是地區選舉,「在我們看來不代表主流民意」,台灣選後走向三黨共治,「社會在弱化,分離主義的活動非常猖獗」。陳稱經過煽情的選舉造勢動員和「去中國化教育」,每年增多幾十萬人加深自己不是中國人的認知,她評價「台胞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是個悲劇」。

稱每年增幾十萬「不認同是中國人」屬悲劇

陳雲英是經濟學家林毅夫之妻,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她今年提出的建議是圍繞加強對台灣青年實施愛國主義教育。

「我接觸的(台灣)同胞們就希望把自己的子弟、小孩子送過來,問我怎麼送,送到哪裏就學?我覺得最近的距離就是福建。」陳雲英解釋,因為台灣的全民防衛動員令規定,一旦台海進入戰爭狀態,對島內滿16歲青少年實施戰時動員造冊納管,參與執行作戰任務,引發民眾對戰爭的恐慌。陳雲英希望中央能撥款,讓福建試行接納12歲以上台灣青少年實施6年免費教育。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顏珂則指出,目前兩岸關係面臨嚴峻複雜形勢,祖國大陸對此意志、信心堅定,始終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

全國台聯副會長、江蘇省台聯會長鄒振球說,許多台灣人目前對大陸存在偏激認知,這也是阻礙兩岸和平統一最大的問題。他喊話台灣同胞「不要過於擔心,(對於統一後的安排)我們會有充分的尊重和考慮」。他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應把大陸的誠意、善意多向台灣同胞傳達。

今年共13名「台灣省人大代表」出席兩會,多為大陸出生的台籍人士。現年71歲的陳雲英則出生於台北,1987年隨丈夫林毅夫(1979年擔任台軍金門軍官時泅水至廈門)定居北京。

昨日同一時間召開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大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台盟中央副主席符之冠發言表示,「融合增福祉,枝葉總關情」,要以網絡空間共享促進心靈相通,打造兩岸共同生活圈,共建兩岸精神家園。

他建議推進城市直航、客貨港口和物流基地建設,以行業標準共通牽引能源資源互通,擴大兩岸資質資格、檢驗檢疫、資信資訊互認,推動兩岸能源資源及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更高質量流通。

2024年3月8日 星期五

人大台灣團今罕派6代表受訪 北大台研院長:金廈水域邁新治理秩序

<轉載自20243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今天將舉行開放團組會議,並安排6名代表會後受訪,情况罕見。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金廈水域事件仍未降溫,話題成為媒體追訪焦點。身兼台灣問題專家的人大代表李義虎昨表示,214日的金門覆艇事件已導致兩岸關係惡化,福建海警在金廈水域執法巡查的動作,意味着今後該水域會「形成新的治理秩序」。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昨早在人民大會堂出席全國人大會議前表示,金廈覆艇事件已導致兩岸關係惡化,「在台海區域本來就有一些緊張動作,又發生了這個事。傷害了大陸同胞的感情,傷害了兩岸同胞的感情。」他也強調,大陸國台辦已經明確宣布,台方所說的禁限水域是不存在的,「沒承認過」。

李義虎關注520提文化台獨否

李義虎批評台灣方面「沒誠意,也拿不出合理的解決辦法」,他對這件事以「真相、道歉、賠償」3個關鍵詞回應,強調這才是解決該問題的應有之道、正確之道、人道之道,「因為出了兩條人命了」。

李義虎稱,目前福建海警已經在金廈水域執法巡查,且登臨往金門方向的一隻遊艇巡檢,「應該說這個動作意味着今後金廈水域會形成新的治理形態和新的治理秩序」。他另提及,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是否在「520」就職講話中推動「文化台獨」值得注意,「因為他在競選政見中特別提及要推文化基本法,要以此為中心有一套論述」。

報告:推中美洲議會撤台地位

全國人大會議昨舉行全體會議,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向大會報告過去一年工作,其中亦有提及台灣。在「積極開展人大對外交往」部分,報告提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參與推動中美洲議會取消台灣地區『立法院』、『常駐觀察員』地位,接納中國全國人大為常駐觀察員」。

此外,就加強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設部分,過去一年常委會組織港澳台人大代表,赴粵甘津浙閩等地視察調研。

全國人大新聞中心昨公布台灣代表團今日舉行開放團組會議,是本次兩會最後一批開放團組之一,也是2019年兩會後首次。往年的台灣團開放會議,均備受媒體關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及國家主席習近平均有涉台發言。習近平6日參加政協民革聯組會時提及壯大反「獨」力量,是2019年至今再次在下團組時提及台灣問題。

王滬寧前日下午參加台灣團審議表示,要堅決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推動兩岸融合發展走深走實,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台灣大選後美國對台軍售持續,被外界認為加緊武裝台灣。對於美國軍售會否影響大陸統一台灣的形勢,全國人大代表、海軍政委袁華智昨在人民大會堂回應本報時不以為然,他笑笑回答:「這個問題,你看國務院的報告就行了」。

駐法大使盧沙野:中國不能再韜光養晦

<轉載自20243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駐法國大使、全國政協委員盧沙野稱,中國不能夠再像過去那樣韜光養晦了。盧沙野強調,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不能夠像過去那樣一味地韜光養晦了。「這光也韜不住了,晦也養不住了,你是成為一頭大象了,你不可能再躲在樹後面。」

稱一國盼擴國際地位 需積極參與多邊事務

盧沙野周三接受《中國青年報》旗下媒體平台「青蜂俠」專訪時說,如果一個國家要擴大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就要更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多邊事務。他稱,過去比較貧窮的時候,西方國家和中國打交道是俯視,但現在基本上是平視,「個別情况下可能更是仰視」。

「韜光養晦」的方針源自鄧小平。1989年發生「天安門事件」後,中國面對西方國家的制裁和壓力,當時的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定下了「冷靜觀察,韜光養晦,決不當頭」,以及「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等外交戰略方針。直到中共十八大前,中國雖然在國際舞台上漸趨活躍,但整體上被認為還是遵循了這個大方針。

2012年底召開十八大後,中國外交風格發生轉變,外交官員、新聞發言人等比以往更咄咄逼人,在西方媒體平台主動出擊,搶佔輿論陣地,捍衛中國立場。北京稱之為「有所作為」,一些外媒則形容為「戰狼外交」。

今年59歲的盧沙野畢業於外交部直屬高校外交學院,精通法語,從事對非工作長達25年,2019年擔任駐法大使,成為副部級官員。盧沙野風格鮮明,曾發表過不少強硬言論,被外媒形容是「戰狼」大使。


國民黨改組老兵黨部惹反彈

<轉載自20243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國民黨通過組織改革整併「黃復興黨部」,黨部主委季麟連、副主委張大鈞7日宣布請辭。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彥秀表示黃復興是組織轉型而非裁撤,黨組織改革是為了應對未來的挑戰與契機,透過內造化、年輕化、輕量化,擴大國民黨的支持基礎。國民黨6日通過修正中央委員會組織規程,將黃復興黨部改為退伍軍人服務工作委員會,新設數位黨部、青年部。1956年成立的黃復興黨部正式名稱為「國軍退除役人員黨部」,其代名寓意「炎黃子孫,復興中華」。

2024年3月5日 星期二

南海衝突 華海警船水炮射菲補給船

<轉載自20243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菲在有主權爭議的南海再起衝突。菲律賓政府昨(5)表示,菲方船舶在南海執行補給任務時,遭中國海警船用水炮射擊,導致4名船員受傷,又指中國海警船碰撞菲方船。菲律賓外交部傳召中國駐菲大使館首席館員周志勇抗議,稱中方的挑釁行為不能接受。中國海警局則稱只是對擅闖中國南沙群島仁愛礁的菲船採取管制,並指對方故意衝撞海警艇;中國外交部昨表示,已經就菲船非法侵闖仁愛礁一事,向菲方提出嚴正交涉,表達強烈抗議。

菲指挑釁 華斥擅闖

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兩艘船昨奉命支援軍方租用的兩艘補給船,在南沙群島仁愛礁的士兵輪調和補給任務。西菲律賓海國家工作小組發聲明稱,中國海警船和中國海上民兵船對菲方船作出騷擾、阻攔、射水炮,並執行危險動作。聲明又稱,兩艘中國海警船同時向「Unaizah May 4」號補給船射水炮,擊碎擋風玻璃,又指中國海警船與「Unaizah May 4」號輕微碰撞,後者被迫掉頭回岸。

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甘羽昨表示,菲律賓刻意派船擅闖中國南沙群島仁愛礁鄰近海域,向其非法坐灘軍艦運送物資。中國海警嚴格依法管控,在現場的處置合理合法及專業。甘羽指摘菲方船無視中方一再警告,以不專業和危險方式,故意衝撞中方海警艇,導致發生輕微刮蹭,責任完全在菲方。




2024年3月1日 星期五

中國公布南海北部灣領海基線

<轉載自20243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昨(31)發表聲明,根據1992225日《領海及毗連區法》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灣北部領海基線。消息令內地網民議論會否有涉台、涉南沙的領海基線消息。

新華社報道,中國北部灣北部領海基線為海南峻壁角、神尖角、兵馬角,廣西斜陽島、潿洲島、白鬚公礁和中越北部灣分界線第1界點等各相鄰基點之間的直線連線。

中越20001225日簽署《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確定了中越在南海北部灣的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分界線,也是中國第一條海上邊界線。

公布領海基線是宣示主權之舉,明確該海域領海和內水的範圍,為海洋管理提供法律基礎。中國確定,從領海基線往外延12海里範圍即為中國領海。

金門翻艇起波瀾 兩會表態受矚目 學者料陸對台更強硬 方針不改

<轉載自20243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全國兩會也是窺見大陸新一年對台工作主軸之窗,適逢台灣大選後、新一屆政府5月上任之際,金門水域大陸快艇「214」翻覆事件亦持續發酵,會議是否釋出涉台新信號值得關注。兩岸學者均認為,大陸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將更堅定,措辭更強烈;但在中美關係趨穩的大框架下,方針路線暫不會出現調整改變。

國務院總理李強和分管對台工作的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今年將在兩會發表任內首份工作報告,往年報告涉台內容及篇幅均是焦點,每逢台灣大選年前後更加吸引外界關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曾在201520162019年兩會參與代表團審議時談及兩岸關係,今年是否也會發表談話值得關注。王滬寧照例將參加人大台灣代表團審議,而兩會結束當天的總理記者會,通常會有一兩個和台灣相關的問題。

中美達共識 不易改台海現狀

決策室外,金門覆艇悲劇發生,台學者指屬研判兩岸關係時「超出可預計範圍的意外」。事件令官方切斷往來多年後首次「被動式半直接」接觸(陸方派至金門協商的人員具有地方台辦背景),雙方無政治基礎及互信的情况下,協商十餘次未有結果,大陸民間情緒亦圍繞事件不斷發酵,難斷言對官方的處理方式全無影響。

台灣學者認為,大陸利用金門事件進一步宣示一中,「無效化」台灣在金門海域的管轄權,並製造海警、海監船在相關海域行動的新常態。王滬寧日前在2024年對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強調要堅決打擊「台獨」分裂、遏制外部勢力干涉,「進一步掌握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往年的「遏制」台獨升級為語氣更加嚴厲的「打擊」,並且未有提到「兩岸一家親」,被解讀為對台立場「愈來愈強硬」。

東亞國際關係學者林泉忠則研判,今年兩會對台不會出現亮眼新政策,表述上將重複對台工作會議用語。他對本報指出,在中美關係去年11月「習拜會」後趨於穩定的大框架下,中美雙方已就管控台海危機達成一定共識,雙方都不會輕易採取措施改變現狀。

此外,美國今年11月即將舉行大選,「若北京對台採取嚴厲打擊措施造成影響,相當於給美國的選舉製造話題,對自身無利」。不論台灣新一任總統「520」上台前或後,預測台海都不會出現大的波幅。

不滿賴講話或採更多行動

林泉忠指,雖說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已被北京定性為獨派,大陸仍會觀望其就職演說時,就兩岸部分進行什麼樣的陳述。另邊廂,賴清德的演說亦會「非常謹慎」,以柔性措辭形容兩岸,並表達期待恢復交流;演說預料將不再提及「九二會談」,而是用其他方式向大陸表達善意,比如此前暫停的台灣赴陸團,或許在「520」之後會恢復。他也提及,金門事件解決的根本還在於「雙方要接觸」,「先對話、然後徹底調查,再根據過往的經驗處理」。雙方就事件均表現低調謹慎,是否願意各退一步,台灣道歉「能否換來大陸海警海監船退出禁止水域?」

中新社引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指出,反台獨反分裂議題將是今年兩會涉台議題關注焦點。「對於台獨冒險行徑,大陸不會留任何妥協空間,將予以堅決回擊。」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也指出,大陸未來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和態度將愈發堅定,面對民進黨「倚美謀獨」的挑釁不會讓步。

台灣政大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對本報表示,從兩三年前大陸外交部進一步強化「一個中國」論述、否認存在「海峽中線」以來,就可以見到中共涉台表述趨勢是用詞更強烈,包括這次對台工作會議上強調打擊台獨。預計對民進黨政府的譴責也會加強,他認為如果北京對賴清德「520」講話不滿意,預料會採取更多行動,「如海警、海監船到時候可能不止在金門馬祖水域活動,會到更近台灣本島的地方來」。

丁樹範直言金門事件談判失敗「是正常的」,民進黨當局雖願意承認疏失及作出妥協、賠償,亦希望在事件中呈現主權,及宣示在該海域的司法權,即對「三無漁船」有權進行海巡和驅逐。因此在至今尚未作出道歉的情况下,相信是雙方在道歉的用詞部分,如何表述有所爭拗。

低階層接觸低調啓動

另一方面,兩岸在官方層面切斷往來8年後,近日有迹象顯示,低調的低階層接觸已經啓動。包括台北燈節217日正式點燈,上海訪團於1720日抵台低調參訪。

另邊廂,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吳峻鋕,225日受邀線上出席一場由兩岸及海外華人學者共同與會的講座並發表演講,是民進黨2016年執政以來,首見綠營黨務人士與大陸學者交流。

與會者指,雖然雙方各自有宣示立場,現場並無火藥味,大陸學者對吳峻鋕的發言,也未表現出敵意或不屑。吳峻鋕會上表示台獨黨綱「已是歷史文件」,不必再另宣布。在場大陸學者雖不接受民進黨的「兩岸互不隸屬」說,但最後各方都同意民進黨與大陸溝通對話「實屬必要」。

而過程中,亦有談及近日的金門覆艇事件。丁樹範認為,「這一舉動說明,大陸認為在民進黨下一屆繼續執政的事實面前,雙方有必要嘗試對話接觸。」民進黨方面也在會談後指出,對於兩岸互動保持善意,願意與大陸更多的溝通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