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7日 星期一

菲議員促政府加強護主權 中國網民籲勿縱容菲侵佔

<轉載自202388 明報 加東版 國際版>

針對中國海警對前往仁愛礁的菲海岸警衛隊船隻發射水炮一事,菲國多名參議員前日敦促政府要求中方解釋,並加強維護和保障菲律賓主權。另邊廂,中國網民則在「中國海警」等官方微博帳號留言,希望中方不要縱容菲律賓試圖侵佔仁愛礁,設法盡快拖走菲方軍艦。

據《菲律賓商報》昨報道,菲參議員們還要求菲國政府,提請國際社會關注中國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騷擾菲漁民」的行為,並利用國際場合為執行海牙裁決爭取多邊支持。參議員洪智維洛斯斯說,中國海警絕對沒有權利阻攔菲補給船,更不用說發射水炮了。參議員伊赫斯道表示,中國海警表現出的粗魯行為是侮辱性的,令人無法容忍。參議員黎維惹則認為,中國應該對最近發生的事件解釋。

另邊廂,中國網民紛紛留言支持中方的舉措。有網民指,「菲律賓以及西方媒體對此大肆宣傳,無非是想營造菲律賓『弱小無助』的形象,但是並非誰弱小誰有理。」另有網民稱,菲方軍艦坐灘仁愛礁24年已經太久了,「早點(把仁愛礁)收回來就沒有什麼事了,我們退一步,他們會進兩步的」,「每次都慣着菲律賓,以至於菲律賓敢在中國身上蹬鼻子上臉!」

中通社昨引述海南師範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副院長彭念認為,預計事件短期內不會平息。倘若美國派船艦為菲船護航,這種情况非常棘手,將使南海發生衝突的風險急速上升。

仁愛礁紛爭升級 中國促菲拖走廢艦 馬尼拉:永遠不放棄 北京反對美為侵華主權撐腰

<轉載自202388 明報 加東版 國際版>

今年歷經數次衝突後,中菲就南沙仁愛礁紛爭近日逐漸升級。中國海警局、外交部昨(7日)重申,仁愛礁歷來是中國南沙群島的一部分;中方敦促菲律賓從仁愛礁拖走「坐灘」(在海灘擱淺)軍艦,恢復原狀;同時堅決反對美國為菲方挑釁行為站台背書。菲律賓則傳召中國大使發照會,菲外交部昨並舉行聯合記者會,菲國家安全委員會助理主席兼發言人馬拉亞表示,馬尼拉當局將「永遠不會放棄」仁愛礁。

仁愛礁(菲稱第二托馬斯淺灘)距離菲巴拉旺島約200公里,距離中方美濟礁人工島約30公里。1999年,菲方一艘軍艦在仁愛礁擱淺,中方當即提出嚴正交涉。本月5日,菲方向仁愛礁坐灘軍艦運送輪換人員和補給物資的船隻,在附近海域遭中國海警船攔阻並使用水炮攻擊。

菲召見華大使發照會

針對仁愛礁紛爭,中國海警局昨再次在官網發表聲明,表示仁愛礁歷來是中國南沙群島的一部分,菲方多次明確承諾拖走坐灘軍艦,但24年過去了,菲方不但未拖走該軍艦,還企圖對其大規模維修加固,實現對仁愛礁的永久佔領。聲明強調,菲方此舉嚴重侵犯中方主權,違背了自身承諾,違反了國際法和中國與東盟國家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海警發言人指出,中方敦促菲律賓從仁愛礁拖走軍艦,恢復仁愛礁的原狀,中方多次通過外交渠道向菲方表達嚴正關切,建議雙方商談如何管控仁愛礁局勢,但菲方對此拒不呼應。中國海警船的行動,現場操作專業、克制,無可非議。

菲總統稱面對挑戰續護領土

法新社報道,菲總統小馬可斯昨針對事件表示,菲外交部長馬納洛當天召見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向他發出普通照會,以及提供相關事件的照片和現場片段。小馬可斯說,「我們繼續維護我們的主權。面對所有這些挑戰,我們繼續捍衛自己的領土權利。」據指菲方正等待中方回覆。

昨日,直屬菲總統府的「西菲律賓海國家工作小組」召開記者會。菲海岸警衛隊和武裝部隊發言人分別講述5日遭中國海警阻撓船舶情况,展示中國海警船除了射水炮,還以危險動作行駛到菲海岸警衛隊船隻的前方攔阻。菲國家安全委員會助理主席兼發言人馬拉亞(Jonathan Malaya)在會上強調,馬尼拉當局將「永遠不會放棄」菲國在南海控制的仁愛礁。

在美國國務院發言人5日發表聲明表示支持菲律賓盟友後,中國外交部昨就此發聲明,指美國務院罔顧事實,發表聲明攻擊中方正當合法海上維權執法行動,為菲方非法挑釁行為站台背書,中方堅決反對。

外交部稱,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慫恿、支持菲律賓維修加固仁愛礁「坐灘」軍艦,甚至派軍機軍艦在海上配合支持菲方,並動輒以履行《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來威脅中方。美方這一做法是明目張膽地為菲方侵犯中方主權撐腰打氣,其圖謀是注定不能得逞的。


 


賴清德:兩岸講台獨 基本上是不同東西

<轉載自202388 明報 加東版 國際版>

台灣三立新聞台昨晚播出台灣副總統賴清德的專訪,他對「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做出闡述,表示「務實就是根據事實,事實上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闡述「務實台獨工作者」

賴清德問主持人知不知道「土豆」這個名稱,大陸是講「馬鈴薯」,而台灣講土豆是指「花生」;大陸講台獨、跟台灣講台獨,基本上是不一樣的東西。賴清德稱,現在講台獨,就是指台灣社會的共識就是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台灣這塊土地所有權是屬於台灣人民全體共有。

對於被稱為「台獨金孫」,賴清德說很多藍軍政治人物喜歡用「台獨金孫」貼標籤,他指出「當然不接受、也沒有這個事實」,因為台灣政治只有政治金童,沒有台獨金孫這個事情;在台灣民主運動參與者面前,大家都是小孩。

至於藍營聲稱「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賴清德認為禁不起檢驗,因為民進黨還沒執政前,兩岸就發生過戰爭,包括八二三炮戰、古寧頭戰役等,「中國要併吞台灣不是最近的事、不是民進黨執政之後的事」。

2023年8月6日 星期日

水炮射菲補給船 華:依法驅離仁愛礁 菲律賓批中國海警行為「危險」 籲「謹慎行事」

<轉載自202387 明報 加東版 國際版>

菲在南沙群島再起爭端,菲律賓指摘中國海警前日在仁愛礁(菲稱第二托馬斯淺灘)鄰近海域向菲船發射高壓水炮,譴責有關行為「非法和危險」;中國海警局昨日隨即發聲明回應事件,批評菲4船艇非法闖入仁愛礁海域,強調中國海警「依法驅離」。

該事件是繼202111月後,中國海警再次在仁愛礁海域對菲律賓補給行動使用水炮。菲律賓武裝部隊、海巡隊、外交部和國防部今天將罕見地舉行聯合記者會;美加日的駐菲使館也發表聲明批評中方。

美國國務院在一份聲明中譴責中國的行為,稱中方這些行為是由海警和海上民兵實施的,直接威脅到地區和平穩定,「不僅無視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船員和補給船的安全,而且違反了國際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表示,面對中國在仁愛礁附近的「鹵莽行動」,「我們跟我們的菲律賓盟友站在一起」。

美斥中方「鹵莽行動」威脅穩定

仁愛礁在中國人工島美濟礁東南約30公里處,菲律賓軍艦1999年坐灘仁愛礁,並安排軍人在艦上駐守至今,今年以來菲方多次譴責中國阻撓菲船補給仁愛礁駐軍。法新社報道,菲律賓昨稱事發時菲律賓海岸警衛隊正護送船隻,為駐紮在仁愛礁的菲律賓軍事人員運送食物、水、燃料和其他物資。

菲方指出,中國海警封鎖菲律賓包租的一艘補給船,並發射水炮。菲軍方發言人阿吉拉爾(Medel Aguilar)上校在一份聲明中說,由於中方「過度和攻擊性」的行動,第二艘包租船無法卸載貨物以進行例行部隊輪換和補給行動。阿吉拉爾說:「我們呼籲中國海警和中央軍委謹慎行事,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以防止危及人民生命的誤判和事故。」

中國海警局網站昨發聲明回應事件,並附上現場執法圖片。海警局發言人甘羽表示,菲律賓兩艘運補船和兩艘海警船前日未經中國政府批准,非法闖入仁愛礁鄰近海域;中國海警依法實施必要管控,對菲搭載違規建材的船隻進行攔阻。甘羽稱,「我們敦促菲方立即停止在該海域的侵權活動」。甘還強調中國對包括仁愛礁在內的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海警將依法在中國管轄海域持續展開維權執法活動。


 








202385日中國海警船在南沙仁愛礁鄰近海域阻擋菲律賓補給船,其間使用高壓水炮,引起菲方提出抗議。

2023年7月29日 星期六

韓戰停戰70年 陰霾重臨東北亞

<轉載自2023730 明報 社評>

上周四(27日)是韓戰停戰協定簽署70周年,平壤高調舉行連串紀念活動,包括展示先進導彈和無人機的盛大閱兵式,並邀請了中俄兩國代表團出席,是疫情封關3年多後首度邀請外國訪客;韓國方面則高調紀念韓美結盟70周年,並邀20國參戰老兵舉行追思儀式,朝鮮半島新冷戰格局隱然成形。朝鮮半島近年的緊張局勢持續升級,既有70年前朝韓內戰的遺緒,又與近年中美博弈的大背景有關。平壤利用國際變局強化與中俄的傳統關係,美方則意圖拉韓日兩國上印太戰車,構造亞太版北約圍堵中國,令朝鮮半島的平衡局面更加脆弱,可能再成中美對抗的角力場。

出兵維護國家安全 抗美援朝有別韓戰

韓戰是冷戰時代兩大陣營對抗的縮影。二戰結束後,按照「雅爾塔協議」(Yalta Accordance),美蘇兩軍以北緯38度線(三八線)為界,分別佔領朝鮮南北方。因對統一選舉方案爭持不下,南北兩方先後成立各自政府,蘇美先後撤軍後,內戰於1950625日爆發,朝方稱之為「祖國解放戰爭」,美方翌日即派兵援韓,9月登陸仁川逆轉戰局,中國直到1025日才參戰,稱為「抗美援朝」。

當年中方參戰固然有意識形態理由,但更多還是出於國家地緣安全利益考量。在韓戰爆發前半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曾聲明,美國無意在台灣獲取特權,亦不打算干預中國局勢。但韓戰爆發翌日,美軍第七艦隊戰艦即巡弋台灣海峽,杜魯門627日發聲明稱,已下令「阻止對台灣的任何進攻」,又指台灣的未來地位,「須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和約簽訂或經由聯合國考慮」,為「台灣地位未定論」之濫觴。美軍在仁川登陸之後,北京曾透過多個管道向華府傳遞信息: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中方不會坐視不理。但被勝利冲昏頭腦的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將軍和美國政府,都無視中方警告,揮軍直逼中朝界河鴨綠江畔,最終導致中國以「志願軍」之名入朝參戰,戰爭持續兩年半後,雙方才重以三八線為界簽字停戰。

可見,「抗美援朝」不等於韓戰,只是韓戰的一部分。韓戰始於三八線,「抗美援朝」始於鴨綠江畔。經此一役,中共鞏固了國內政權,消除了地緣安全威脅,在社會主義陣營贏得與蘇聯比肩的地位,令斯大林放棄在東北的特殊利益,更在國際舞台崛起,一年後與美蘇英法一道,出席朝鮮半島和印度支那議和的日內瓦會議。「抗美援朝」後,中國再無大規模外敵入侵、又無大規模內戰,贏得了70年長期和平發展時期。

但是,停戰協定並非和平條約,依國際法看韓戰並未正式終止,三八線仍是不定時火藥桶,70年來不時有小規模軍事衝突。冷戰結束後,韓朝兩國都加入聯合國,卻一直未結束敵對狀態。解體前的蘇聯與中國1990年代分別與韓國建立邦交,美國卻一直不承認平壤政權,並長期在韓國駐軍威懾朝鮮,這也是朝鮮全力發展核武與導彈自保的原因。用中方的話說,美國等國家長期執迷於制裁施壓,使朝鮮面臨巨大安全威脅和生存壓力,朝方合理安全關切始終未得到解決。

多年來,韓朝與美朝雙方多次接觸,幾次都功虧一簣。中方堅持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透過對話政治解決問題,曾透過主辦六方會談等努力,調解斡旋,亦都無功而返。近年在中美地緣博弈加劇的大背景下,美方更刻意將朝核問題當成對華施壓和挑撥中韓關係的籌碼,更想復活70多年前聯合國軍司令部,來作為圍堵中國的新武器。

美有意復活冷戰殭屍 須警惕引日本入半島

韓戰爆發伊始,美國就利用蘇聯代表缺席安理會會議之機,操控成立「聯合國軍司令部」,參與韓戰。1971年,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後,即要求解散該司令部。到1973年,「聯合國軍司令部」僅剩美、英、泰、菲4國代表,加拿大、澳洲等國只有聯絡員,功能已為「美韓聯軍司令部」取代,但一直未除牌。20181月,美國召集20個當年參與過韓戰的國家開會,有意復活這一冷戰殭屍,但會上大多數國家對此不感興趣。中方當時曾直斥,該會議「沒有任何代表性和合法性」。

韓戰是二戰後影響最為深遠的局部戰爭之一,遺禍至今,在美國國內卻是「被遺忘的戰爭」,與越戰相較,反思不多。近年朝鮮利用中美矛盾,大力發展核武與長程導彈,去年一年,發射了70多枚長、短程彈道導彈;美國出於對華施壓的戰略目的,頻頻在朝鮮半島玩火,令半島緊張局勢螺旋式上升。兩周前,載有核導彈的美軍戰略潛艇「肯塔基」號(SSBN-737 駛入釜山港,為42年來首次,美軍核潛艇「安納波利斯」號(SSN-760)上周又停泊濟州海軍基地,有美國會議員明言,此舉主要是威懾中國。

隨着尹錫悅政府上台,韓國積極參與美國的印太戰略,對朝政策也趨強硬,更與日本一道,出席北約(NATO)峰會,有意將此冷戰殘存勢力引入東北亞。在韓戰停戰70年後的今天,東北亞又再戰雲密佈。美日韓下月將在美國舉行三國峰會,中國更要警惕美方拉日本介入半島危機的圖謀。

2023年7月23日 星期日

中美角力 星學者料港或變「區域樞紐」 應拓東盟

<轉載自2023724 明報 加東版 港聞版>

香港與新加坡一直被為競爭對手,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中美角力下,香港長遠或會變成「區域樞紐」,反而新加坡能成為「國際樞紐」,同意香港開拓東盟市場。《港區國安法》實施3年,吳木鑾認為香港在政治上不能「太左」,維持自由開放形象,才能維持對外資吸引力。他舉例早前本港公共圖書館將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所著關於六四的書下架,在當地引起輿論關注,他形容事件恐怖,因李在該書對內地的評價其實正面,「如果你比內地還左,我為什麼不去上海?因為香港還有言論自由」。

指港政治不能「太左」 下架李光耀書惹關注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曾形容本港資金、人才和企業外流,星洲可受惠510年。香港近年致力開拓東盟市場,吳木鑾指出除了新加坡,香港在東南亞也面對中東挑戰,舉例迪拜正積極發展為金融中心,部分東盟成員如印尼同為穆斯林,兩地文化較接近,不少東盟企業樂意赴中東發展。

與星及中東相比,吳木鑾認為香港目前優勢在於可以作為東盟企業通往內地的大門;不過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他指新加坡在中美之間走務實路線,在打「國際牌」,反之香港不得不跟隨北京路線,部分企業因應制裁風險會傾向赴新加坡發展。「背後有很大問題,就是中美關係緊張後,新加坡變成國際樞紐,香港會變成區域樞紐。」

料中國牌優勢僅維持10 看好東盟潛力尤其印尼

吳木鑾指出,「中國牌」對香港仍然重要,需多利用,但估計優勢僅能維持約10年。他說中國長遠面對貧富懸殊、人口老化等問題,對內地發展信心不大,反而東盟尤其印尼發展潛力大,10年後全球或將重心放眼東盟。

對於香港未來定位,吳木鑾認為要增強與東盟國家聯繫,他說新加坡近年更重視在東盟發展,認為兩地可加強溝通合作;指新加坡並不視與香港競爭為「零和遊戲」,兩地有力一同「做大個餅」。

今屆特區政府積極發展創科產業,吳木鑾說香港在創科落後星多年。相比下他說香港「高才通」僅為應對移民潮問題,沒有針對性吸引香港需要的人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回望香港發展步伐,吳木鑾說早於曾蔭權年代已重視中東市場,曾蔭權2008年已訪中東,惟之後政府未見實際行動。他指香港核心問題之一是缺乏像新加坡政府的遠見和政策延續性,未來不能再朝令夕改。

2023年7月16日 星期日

美通過「誠實地圖案」 禁用台納華領土地圖

<轉載自2023716 明報 加東版 國際版>

美國眾議院13日通過2024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當中包含一則涉台修正案,禁止美國國防部採購或使用任何「將台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地圖。

美國之音引述NDAA這項修正案提到,「授權發放的任何資金都不能用來製造、採購或展示將台灣、金門、馬祖、澎湖、烏坵、綠島或蘭嶼描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一部分的地圖」。修正案由威斯康星州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Tom Tiffany提出,他把這一修正案稱為「誠實地圖」案。

去年三月,美國國會通過一項由Tom Tiffany提出的類似修正案,禁止美國國務院使用任何將台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地圖。拜登簽署法案後不久,北京立即表達強烈反對,批評此法案製造「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將給美方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