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8日 星期二

中國智庫:中美經貿「再掛鈎」空間大

<轉載自202211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2022宏觀形勢年度論壇昨在京舉行,會上發布報告指出,當前中美經貿關係正處於脫鈎與「再掛鈎」的轉折點,認為兩國合作性「再掛鈎」空間巨大。

副外長樂玉成在開幕活動上稱,比起GDP超美,「我們更看重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

副外長:中國對經濟超美沒興趣

中新社引述該報告稱,中美兩國經貿合作仍在提升,兩國仍互為對方最大貿易伙伴國。中美經貿關係支撐美國260萬個就業崗位,年均為每個美國家庭節省850美元的生活成本。同時中國是美最大大豆進口國,美國許多半導體科技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都在50%以上。

報告建議,中美兩國建立雙邊經貿「再掛鈎」體系;開展抗疫合作與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加快兩國及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復蘇;加大在氣候變化和能源領域的合作力度等。

樂玉成在開幕活動上發表講話,外交部網站報道,樂玉成稱,中國對經濟超美不感興趣,目前中國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2億多家庭沒有抽水馬桶,中國人獲得大學本科以上教育的比例僅4%,而美國卻有25%。「這才是我們應該高度重視並努力去改變的」。他說,比起GDP是否超美,讓14億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才是中國共產黨的奮鬥目標。

斯洛文尼亞總理:與台洽互設代表處

<轉載自202211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歐洲國家斯洛文尼亞的總理揚沙(Janez Jansa,小圖)透露,正與台灣商討互相設立代表處,但強調並非大使館的層級。台灣外交部表達高度歡迎與誠摯感謝。

據中央社,揚沙接受印度國營電視台訪問時,被問到有無打算提升對台關係,他指斯洛文尼亞與台灣保持正常關係,去年就曾與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通話,交換防疫經驗;同時表態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組織。他又透露,斯洛維尼亞正與台灣洽談互設代表處,級別與大部分歐盟國家設在台灣的機構相同。他指出,兩岸之間的生意人有着密切往來,北京無道理阻止其他國家與台建立經貿關係。對於立陶宛因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遭中國經濟報復,他認為中方試圖孤立小國是「駭人聽聞」的(terrifying),長遠對各方都沒好處。

樂玉成:台灣邦交國早晚清零

揚沙去年9月曾以歐盟輪值主席國身分致函27個成員國,稱歐盟必須與立陶宛一起抵制中國的壓力,不能向貿易威脅屈服。台灣外交部昨表示,揚沙是台灣多年好友,並稱將持續與包含斯洛文尼亞在內的全球民主伙伴深化各領域交流,共創互惠互利且具韌性的緊密伙伴關係。

另外,大陸副外長樂玉成昨在北京出席2022宏觀形勢年度論壇時提到,大陸在反對台獨的問題上沒有任何退讓和妥協餘地,堅信中國必將統一,台灣所謂的「邦交國」清零是早晚的事。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上月與台斷交,與北京復交,台灣剩14個邦交國。

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台對陸出口額2500億美元創新高

<轉載自202211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兩岸關係緊張,但經貿往來卻持續升溫。雖說大陸限制部分台灣水果進口,但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卻再創新高,大陸海關總署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台灣對大陸出口總額達到2,499.79億美元(19,464億港元),較前一年增長24.7%;台灣自大陸進口總額則為783.64億美元(6096億港元),增長30.4%

去年全年台灣對大陸享有的貿易順差達1,716億美元(13,360億港元)。若按台灣財政部的數據,去年台灣對大陸與香港出口達1,889.06億美元(14,706億港元),增24.8%;自大陸進口為841.71億美元(6548億港元),年增29.9%

2022年1月9日 星期日

海協會孫亞夫:料二十大提對台新主張

<轉載自202211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近日接受訪問時表示,「『九二共識』這一頁翻不過去」,又說,中共二十大有可能會提出一些新的主張與部署,「會對推動對台工作、對台海形勢產生積極影響」。

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前日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看台海」專訪時表示,2022年中國的綜合能力將愈來愈接近美國,但還沒達到「整個改變」台海力量對比的狀態,因此台海形勢基本格局未會有根本變化。

孫亞夫指出,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提到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包含解決台灣問題」。孫亞夫說,不認同民進黨所指「『九二共識』這一頁已經翻過去了」,而國民黨「現在還表示它認同『九二共識』,那就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是很重要的」。

談及2022年台海形勢,孫亞夫認為中共二十大會提出未來5年對台工作的指導思想,做出新的決策部署,也有可能會提出一些新的主張,稱這會對推動對台工作、對台海形勢產生積極影響。孫又認為,美國和其他國家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感到焦慮與恐懼,因此在南海和台海為中國帶來挑戰,使「解決台灣問題的進程、推動國家統一的進程也會遇到新的困難,我們的工作實際上還會很艱苦。」

2022年1月5日 星期三

台灣設2億美元基金 投資立陶宛經濟科技產業

<轉載自20221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周二(4)受訪指,允許台灣以「台灣」之名設立代表處是一個錯誤。台灣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周三(5)表示,國發會將設立2億美元的中東歐投資基金,投資在對雙方具經濟和科技發展戰略意義的產業,協助雙方產業共同提升競爭力,立陶宛外交部表示歡迎。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舉行線上記者會,黃鈞耀指基金初步以立陶宛為優先實施對象,預計幾個月後運作,將投資於半導體、生物科技、鐳射等領域,具體細節將由雙方相關部會商討。他稱,台灣將積極推動雷射、技術合作等關鍵產業的對接及合作。台灣政府及民間亦持續協助立陶宛遭受北京打壓的消費性商品,可盡快轉移到包括台灣在內的新開發市場。

台灣的外交部次長曾厚仁重申,台灣是立陶宛可信賴的堅實盟友和互惠共榮的商業伙伴,台灣將持續與立陶宛深化合作,共同打造強韌的民主供應鏈,增進全球民主陣營的團結與韌性。他指出,美國與歐盟也以「台灣」作稱呼,卻未遭大陸制裁,顯示北京當局選擇性欺侮較為弱小國家。

另一邊廂,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周三與立陶宛外交部長蘭斯柏吉斯通話,表達美國對立陶宛遭受北京外交和經濟脅迫的支持,又承諾與歐盟及其成員國加強合作。兩人指,美國和歐盟共同擁有一些需要在國際上捍衛的核心價值和原則,同意持續解決北京的經濟脅迫問題。

此外,瑙塞達一改早前說法,指對台灣設立代表處是一直支持且不變。他強調,支持設立「不具外交地位的代表處」來促進經濟關係,並認為代表處不違背「一個中國政策」。



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立總統:允以「台灣」名稱設處是錯誤

<轉載自20211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周一(3)與北約內9個成員國外長通話,再次關切中國脅迫立陶宛的問題。

北京昨日回應,美方此舉絲毫動搖不了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只會向「台獨」分裂勢力釋放錯誤信號,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美國伙北約9國撐立 北京不滿

立陶宛因親台立場近月與北京交惡,並稱對華貿易頻受阻礙,布林肯周一再與北約組織內保加利亞、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及立陶宛等9國外長通話。中央社報道,美國國務院發布的通話摘要稱,布林肯與9國外長強調在中國對立陶宛政治施壓、經濟脅迫升級之際,他們聲援立陶宛。

對此,中通社昨引述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美方不僅一再為立方錯誤言行辯解、幫腔,還以支持立陶宛為幌子,試圖拉攏縱容「台獨」勢力的小圈子,這能讓國際社會質疑美方聲稱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誠意,以及美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真實意圖。

另據波羅的海通訊社(BNS)報道,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昨日說,政府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稱在該國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是個錯誤。「我不認為台灣開設代表處有錯,但是這個代表處的名稱並未徵詢過我的意見。」

台外交部昨晚稱,「針對中國政府以各項卑劣手段,對立陶宛進行政治壓迫與經濟杯葛,外交部予以嚴正譴責;在立陶宛政府及人民亟需國際社會支持的關鍵時刻,我方深信,民主團結的力量終將戰勝專制獨裁的霸凌」。

2022年1月2日 星期日

台學者張榮豐憶90年代對話 許家屯:中共講一套做一套 簽約也沒用

<轉載自20221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前台灣國安會秘書長張榮豐撰文回憶90年代與新華社前香港分社長許家屯對話,談到和平協定時,許家屯表示,若和中國大陸簽訂白紙黑字的協定,中共會設計框住台灣,讓台灣難以掙脫。

涉及主權 不能低估鄧小平決心

中央社報道, 張榮豐昨在媒體撰文,文中回憶他和前新華社香港分社長許家屯90年代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場對話。張榮豐轉述許家屯表示,有關和中共當局簽訂白紙黑字的協議,例如「和平協定」之類的想法,「中國人對政治不是這個玩法,不是西方人『契約』的概念」。

張榮豐在文中稱,許家屯認為,和中共打交道,就算把一國兩制具體內容寫清楚,簽下協定也沒用。公開宣稱的是一套,真正執行的是一套,鄧小平心裏想的可能又是一套。和中共簽訂任何協議,會涉及到劃框框與面子的問題,尤其涉及民族主義和主權時,絕不能低估中共尤其鄧小平的性格與決心。

文中說,為了印證上述說法,許家屯舉了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談判香港主權、懲越戰爭發動,以及天安門事件後,美國秘使到北京,被鄧小平罵了兩個鐘頭等3例子。

稱中共會讓台灣難以掙脫

許家屯說,若和中共簽訂白紙黑字的協定,中共會劃一個高標準的框框把台灣框住,一旦框住台灣就很難掙脫;中共後面的接班人,也沒有人敢打破。

張榮豐在文中表示,「從30年前許家屯的這段談話,再看香港今日的處境,可真一語成讖!」

許家屯先後任福建福州市委書記、江蘇省委書記,1983年出任中共駐香港最高機構港澳工委書記和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1989年北京爆發「天安門事件」,許家屯突然於19904月出走美國,令各界震驚。許家屯2016629日辭世,享壽10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