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1日 星期三

稱港青需時適應新選制 「一人一票有不好」

<轉載自2024731 明報 加東版 港聞>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崔建春昨在上任首個記者會上,大談內地及香港政治制度,稱2019年後香港正處於過渡期,年輕人對新選舉制度需時適應和建立認知。他以英文發言表示,相信香港政制510年後會成為國際社會的例子。

崔建春表示,香港年輕人有別內地,自回歸以來習慣享受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工作之一是與年輕人溝通,令他們理解目前情况。崔形容年輕人還需要過渡期,認為建立認知需要時間,「什麼時候真正從困難中恢復過來,看清自己的優勢」。他建議年輕人建立全球視野,到內地看一看,又慨嘆港人有時身在福中不知福,「今天我們有和平的環境,你到中東、戰爭的場面看一看、到非洲甚至拉美、東盟看一看,他們過不上我們的生活」。

他提到有人質疑國安法嚴苛,但重申相對世界其他地方,該法是「良法、善法」,也適用香港。

崔建春又說,他曾向外國駐港領事解釋香港的政治制度,有司法獨立、權力制衡及權力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

至於何時實現特首普選,他無正面回應,稱香港雖非一人一票,但一人一票也有不好,民主不單純是普選。他認為本港可向其他民主制度學習,但不同國家在不同階段和文化下都需要不同制度,不點名批評有國家的制度淪為只為政黨利益,舉例早前他曾與新加坡駐港總領事討論民主制度,並說新加坡與中國在投票選舉前「想方設法selection(篩選)」,「如果你的身體不可以,怎能服務國家?」

中國選舉前「想方設法selection 「身體不可以,怎服務國家?」

崔建春說,中國沒有反對黨,但有政協制度及其他民主黨派可提出建議及監察。他再不點名舉例,有國家在中國製造商華為等議題將國家安全「泛安全化」,認為中國人要在此議題「做老師」,「不能用(制裁)這種方式,是兩敗俱傷」。

2024年7月29日 星期一

助老兵就業 感黨恩跟黨走

<轉載自202473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自古以來,軍人在國家的地位相當重要。《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新中國對退役軍人工作的高度重視,自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執政後愈加突顯。他昨在指示要求把退役軍人接收安置好、服務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發揮好、權益維護好,可見首要是老兵就業問題。

官方新華社昨披露十八大以來安置老兵的情况,兩萬家簽約企業接收130萬老兵,舉辦6萬餘場招聘會讓270萬老兵就職,組建1.3萬導師隊伍推動老兵創業,34.8萬多名老兵成為村社「兩委」幹部,部分地區「兵支書」佔比達近三成。

報道指出,「來自黨和政府的關心溫暖、來自社會的尊重關愛,化作老兵們奮力前行的力量,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用實際行動讓軍人品質在新時代閃閃發光」。在「江(澤民)(錦濤)時代」,隨着經濟發展及社會結構演變等原因,內地出現長達十多年的「權利覺醒」時期,各類維權運動風起雲湧。

據社科院研究員于建嶸等學者分析,在中國維權運動,退伍軍人屬抗爭主體之一。數千萬老兵有不少在工作、生活受不公對待,由此走上維權之路。若老兵權利凋零,在當局推進實現強軍夢、強國夢的路上,勢必是極不和諧的畫面。建立退役軍人事務部,正是為解決相關問題。

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

中菲新協議後 菲首獲准補給仁愛礁軍艦

<轉載自2024728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和菲律賓月初達成南沙群島仁愛礁補給臨時協議後,菲方昨日(27)首次補給「坐灘」軍艦。中國海警船在一旁密切監視,未予干涉。中國外交部表示,運補是在中方得到告知情況下進行的。中國外長王毅籲菲方履行承諾,不要出爾反爾,否則將予以堅決回應。

路透社引述菲律賓外交部聲明指出,菲方當天派出一艘民船,在菲海警船護衛下,對「坐灘」軍艦執行物資運補及人員輪換任務,期間「並未通報發生意外事件」。

過去幾個月,中菲屢在仁愛礁發生衝突,事後雙方展開副外長級談判,並達成臨時協議。

中國海警局發言人甘羽昨證實,菲律賓「按照中菲雙方達成的臨時安排」進行運補任務,中國海警對此加以確認並全程監管。

王毅籲菲勿出爾反爾 勿引入美導彈系統

王毅前天在萬象和菲律賓外長馬納羅會晤時表示,中菲關係正處於十字路口,對話協商才是正道。他說,中方近日就仁愛礁人道主義生活物資運補問題同菲律賓達成臨時安排,以維護海上局勢穩定;關鍵是菲方要履行承諾,不要再朝令夕改、出爾反爾,不要再反覆倒退、節外生枝。王毅警告,否則中方必將予以堅決回應。馬納羅也回應表示菲方願落實好共識,改善雙邊關係。

同一場會晤中,王毅還指出,菲律賓不要引入美國中程導彈系統,否則「將製造地區緊張對立,引發軍備競賽,完全不符合菲律賓人民的利益和願望」。

2024年7月22日 星期一

中美外長將會晤 料談仁愛礁爭議

<轉載自202472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57屆東盟外長會議明天(24)將在老撾萬象舉行,中、美、俄等非東盟國家外長亦將出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周五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表示,將在老撾與中國外長王毅見面,雙方保持定期通話,中美在南海、台海等有分歧的議題上保持溝通事關重要。外界預測,布林肯與王毅的對話可能提及中菲仁愛礁爭議。

王毅上一次與布林肯會面是在4月下旬,當時布林肯赴北京訪問。據「美國之音」報道,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布林肯重申美國關注南海議題,稱最近仁愛礁附近海域發生的碰撞,令中菲緊張局勢不斷升級。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論壇上則表示,已向中方表明《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適用於坐灘軍艦,美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菲律賓能夠向「馬德雷山號提供補給」,當務之急是為局勢降溫並恢復補給。

另據「上觀新聞」報道,據越南外交部官員介紹,東盟外長會期間,各國將於明日圍繞海洋權益、地區穩定和《南海行為準則》等問題展開討論。

華稱有君子協定 斥菲背信棄義

<轉載自202472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4月曾表示,菲律賓一再對中國無理指摘是為了掩蓋其在南海問題上背棄承諾、侵權挑釁的事實,菲方依仗外部力量支持背信棄義、一再挑釁是導致海上局勢緊張的根源。

中方表示曾與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達成「君子協定」,菲方承諾不加固仁愛礁「坐灘」(擱淺)軍艦、不增派人員、不渲染炒作,且在運輸補給前同中方溝通;中方則允許菲方運送必要生活物資。

菲總統小馬可斯、菲律賓國家安全顧問阿諾以「上屆政府通過秘密協議損害菲律賓領土主權」為由否認。

對於坐灘軍艦,中方表示菲方曾承諾將其拖走,但25年過去仍無動於中。中方表示菲律賓違背了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關於「不在現無人居住的島、礁、灘、沙或其他自然構造上居住」的承諾,公然聲稱要在仁愛礁上建造永久建築,又派人登上鐵線礁等島礁。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所所長林勇新5月撰文指出,菲律賓撕毀「君子協定」,在外部勢力鼓舞下侵權挑釁、製造事端,誤導國際社會認知,是「在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菲指仁愛礁臨時協議不準 中方關切 指運補不事先照會中國 外交部:冀信守承諾

<轉載自202472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與菲律賓近日先後宣布雙方就南海仁愛礁「坐灘」(擱淺)軍艦「馬德雷山號」運送補給物資的「臨時性安排」達成一致,但消息昨凌晨獲中國外交部證實後,菲律賓外交部表示中方强調運送補給要事先向中方通報等內容不準確,强調菲方執行例行補給任務不會事先照會中國。外交部昨下午強調,中方基於處理當前仁愛礁局勢的「三點原則」立場,同菲方就運送人道主義生活物資達成臨時性安排,體現了中方善意。「我們希望菲方信守承諾,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管控好海上局勢。」

3原則 要求菲拖走坐灘艦

新華社報道,外交部昨發文表示,中國對包括仁愛礁在內的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强調中國的3點原則立場:

第一,菲律賓派「軍艦」在仁愛礁長期「坐灘」侵犯中國主權,違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特別是第五條關於不在無人島礁採取居住行為的規定。中方仍要求菲方拖走該艦,恢復仁愛礁無人無設施的原狀。第二,在菲拖走「坐灘」軍艦之前,如菲需要對該艦居住人員提供生活物資補給,中方願從人道主義出發,在事先向中方通報,並經現場核查後,允許菲方實施運補,中方將全過程予以監控。第三,如果菲方運送大量建材上艦,試圖建設固定設施和永久哨所,中方絕不接受,將堅決依法依規予以攔阻,以維護中國主權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嚴肅性。

中菲雙方均未披露前述關於該項臨時性安排的更多細節。據美聯社報道,雙方在討論的最後幾天圍繞不運送建築材料,以及提前通報、允許中國海警檢查補給物資的承諾發生爭論,這兩個條件並未寫入最終達成的協議。

菲律賓外交部表示,兩國月初在馬尼拉舉行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第九次會議,雙方經過坦誠和建設性的討論後認識到緩和局勢的必要性,希望通過對話和協商管控南海分歧,協議不會損害各自在南海的立場,敦促中方同樣秉持和平態度。

對於菲方昨表示,中方提及的「事先通報」說法不準確,並稱將維護其在南海海域權利;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強調,中方同菲方就運補人道主義生活物資達成臨時性安排體現中方善意,希望菲方信守承諾,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管控好海上局勢。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昨向國會發表年度國情咨文演說表示,菲律賓在領土爭議問題上「不能屈服、不能動搖」。據法新社報道,小馬可斯在演說中未點名中國,並表示尋求爭議區域局勢降溫的解決方案,但立場和原則不容妥協。

菲律賓1999年將一艘老舊的二戰時期「馬德雷山號」坦克登陸艦坐灘在仁愛礁,並派兵駐守,以強化其對仁愛礁及其海域的主權聲索。事發後,中方強烈抗議此舉侵害中國主權,並要求菲方拖走軍艦。

2024年7月21日 星期日

賴清德全代會促建「國家認同」 凝台人力量

<轉載自202472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民進黨全台代表大會昨開幕,本次會議將改選中執委、中評委、中常委,是賴清德就職後,黨內權力結構首次重新洗牌。賴清德出席全代會時發言表示,現在責任是團結人民,反併吞,確保台灣主權;要建立「生活在台灣的2300萬人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國家認同」。

中央社報道,賴清德全程以台語致辭提及,大家雖然來自不同地方,但無論哪裏出生、什麼時候到台灣,「台灣都是我們的母親」。他稱,台灣人有權根據共同理想,建設民主台灣。他說,「民主台灣,團結向前」是今年全代會主題,這次全代會將改選黨職,代表民進黨正式進入新階段。

賴清德提出三大重要目標,第一,建立「台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要盡力「讓全國人民認識台灣自己的歷史文化」,建立「生活在台灣的2300萬人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身分認同,凝聚每一份力量,「讓國家認同,不再成為外部分化、內部對立的破口,而是團結人民的力量」。第二,深化民主憲政體制。第三,保障自由人權。

台南陳亭妃當選中執委 有望入中常委

民進黨全代會重頭戲是改選權力核心中常委、中執委、中評委。中執委有39人登記參選,全台黨代表617票選出30席中執委;該30席中執委稍後將再選出10席中常委。昨投票結果顯示,台南立委陳亭妃以22票拿下中執委第一高票,有望問鼎中常委。

2024年7月15日 星期一

面對挑戰,中國經濟何以一枝獨秀?

<轉載自2024715 大公報 評論版 撰文:宋魯鄭 旅法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全球矚目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今日召開。此次會議是中國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中國面臨的挑戰從外部講,一是大國政治回歸,大國從合作走向競爭和衝突。像俄烏衝突、美國對中國的遏制都是這個背景的產物。二是民粹主義在西方全面崛起,進而導致全球化和自由貿易逆轉。從內部講,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從過去的兩位數降到5%左右,面臨着轉型升級的重大考驗。同時還有老齡化加劇、人口減少,中國經濟增長的難度加大。這也是近年西方炒作中國「增長到頂論」,認為不可能超過美國的原因。

然而從各個角度分析,中國仍擁有巨大優勢繼續發展和趕超。

第一,中國是唯一一個沒有捲入外部衝突的大國。

中國能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一是中國陸地鄰國有15個,和俄羅斯並列世界第一。另還有6個海上鄰國。有不少國家和中國還有領土爭端。二是東南亞號稱亞洲的巴爾幹,在這裏有6.7億人口,其中穆斯林2.5億、基督徒1.5億、還有佛教徒1.5億。政治制度也不同。三是有不少衝突熱點:朝鮮半島、印度和巴基斯坦、緬甸內戰、南海、台海。另外還有西方眼裏的恐怖組織塔利班。應該說亞洲局勢是全球最為複雜和高風險,但發生衝突的卻是歐洲和中東:美歐俄三方混戰,巴以衝突也令歐美難以置身事外。這和中國長期堅持的地緣政治原則有關:不能生戰生亂。

合作共贏 不斷突破

中國作為唯一一個沒有捲入外部衝突的大國,有巨大的戰略收益。從內部講,確保了物價穩定、各種物資供應充足,這也是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的基礎。歐洲競爭力下降、物價上漲導致民眾購買力減弱、民粹主義崛起都和俄烏衝突密切相關。現在法國的政治亂局也是這場衝突的後果之一。中國全都沒有這樣的問題。

從外部講,美國不得不從中國分散力量,歐洲也更加需要中國,俄羅斯也全方位轉向中國,中國的能源安全也由此大幅提升。中國也是唯一一個可以和世界任何大國領導人對話的國家。

不僅如此,對外經濟上更是受益多多。比如中國2023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這就有俄羅斯的巨大貢獻:俄烏衝突之前中國汽車在俄羅斯的市場份額只有9%,現在則高達50%以上。

第二、從全球對比的角度,中國沒有出現重大失誤。

像英國脫歐、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及選出特朗普、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歐洲一再的地緣政治災難:先有推翻鄰國利比亞政府引發難民危機、後有支持北約東擴的同時強化對俄國能源的依賴,導致歐洲成為衝突的最大受害者。

西方每次重大失誤都令經濟受到沉重打擊,甚至倒退。中國不但沒有這樣的失誤,而且每次都能化危為機,逆勢飛揚。這些世界一流國家反襯了中國的高超治理能力。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優勢。

第三則是科技實力。

澳洲智庫ASPI今年發布大國掌握關鍵技術情況的報告,在具有戰略意義的44個技術領域中,中國在37個領域位居第一。特別是人工智能過去十年全球有54000個專利,其中中國佔38000個。

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比較了美國、歐盟、中國、日本、韓國等過去20年間綠色科技的發展,結論是中國已崛起為一個在綠色科技領域領先的國家。根據芝加哥Macro Polo智庫的研究數據,2022年,中國最好的研究機構現已排名世界第3,清華大學甚至超過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北京大學也排到了世界前6名。

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科技行動委員會」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在對近2000名在教育、醫療保健、商業、軍事、國家安全和科學領域工作的美國人進行的調查中,60%的人認為中國將在5年內成為全球科技領域的領導者,而不是美國。

科技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和軍事能力和發展前景,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所以不難理解,何以美國把中國視為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頭號對手。為此美國不惜放棄道義高地和它制訂的規則,付出巨大代價打貿易戰、寧可失去中國巨大市場也要禁止出售先進芯片。能讓美國如此「看重」,當然是因為中國的實力。

面對內外挑戰,中國能夠勝出的原因可以從文明和制度兩個角度來理解。

中華文明幾千年不中斷,形成了獨特的戰略思維能力。這使中國哪怕處於低谷、乃至生死攸關之際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能做到這一點的僅有昔日霸主英國和今日霸主美國。這個優勢再加上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發展豈能被阻擋?

開放包容 實事求是

其次,中華文明有實事求是、開放包容的特點。它對當代中國政治和經濟上都有重要的作用。政治上體現在善於自我糾錯,靈活變通應對挑戰。經濟上體現在中國總能把發明用得最好,能最大程度發揮發明的價值。也就是說科技發明的最後一里路往往是中國解決得最好。像4G發明之後,中國就開發出了微信、電子支付。當然勤奮、重視教育、節儉等都是優勢。

更重要的是制度優勢,和西方相比,中國有一個堅強的執政黨和中央政府領導;中國也不可能產生特朗普這樣的政治人物,因為中國有一個成熟的人才培養和選拔機制。政治人物必須經歷長期的歷練和考驗。

此外中國可以制訂長遠規劃,並保持政策的穩定性,不受立場不同、意識形態相異政黨更替的影響。同時還能進行痛苦但又必要的改革。這就是面臨挑戰,中國經濟仍將一枝獨秀的原因。

2024年7月9日 星期二

華報告斥菲軍艦坐灘 損仁愛礁生態

<轉載自20247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自然資源部周一(8)發表科學考察報告,指摘菲律賓軍艦非法坐灘南沙群島仁愛礁長達25年,已嚴重損害珊瑚礁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應該消除污染源避免繼續危害珊瑚礁。

《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破壞珊瑚礁生態系統調查報告》指,菲律賓軍艦199959日坐灘以來,仁愛礁礁坪和造礁石珊瑚覆蓋面積大幅下降,礁區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種群結構出現失衡,海水中重金屬、活性磷酸鹽和油類含量明顯高於歷紀錄,礁區散佈魚網等各類人為棄置物。報告認為,軍艦坐灘過程對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致命破壞,長期坐灘又對周邊區域珊瑚生長與恢復產生較大抑制。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航次首席科學家熊小飛說:「只有消除污染源,才能避免繼續對仁愛礁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持續性、累積性危害。」

另外,菲律賓海岸防衞隊日前指中國最大海警船停泊菲律賓專屬經濟區,意在恐嚇菲律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周一強調,仙賓礁是中國南沙群島的一部分,不是菲律賓的專屬經濟區,中方軍警、艦船在附近海域巡航執法符合中國國內法和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

2024年7月8日 星期一

農村學生午餐補貼被挪用 審計應主動出擊單獨發報告

<轉載自202478 明報 社評>

內地媒體報道,1533所農村學校的學生午餐補助費被地方政府挪用,金額達到23億元人民幣,部分用於償還政府債務,部分被截留,還有部分被官員與供應商合謀私吞,用於發放官員福利。資料來源是審計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財政收支審計報告,並「隱藏」在審計查出眾多問題中其中一項。審計是公開公正透明的法定工作,發表報告可以糾正政府執行財政收支偏差,對所有政府官員起到「教育」作用,並成為公眾監督政府的依據,若然能夠主動出擊,就個別問題發表單獨報告,成效將會更加彰顯。

中央政府財政管理五大問題 重點民生資金審計發現違規

審計署就中央政府執行全國人大會議通過的預算案,以及財政收支情况進行審計,發現執行過程中有違紀和偏差做法,向人大常委會報告。每個省的審計廳亦會對各自省份的預算案執行情况作出審計報告。這些年度報告調查範圍牽涉到每一個方面帳目中每一分毫的使用情况,極其嚴謹,否則收與支對不上帳。並且就發現的問題提出審計建議。有關報告公布後,國務院立即回應報告,提出糾正偏差的措施,並承諾處理違紀違法的官員,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起訴。這是每年一度的法定要求的恆常做法。

今年審計署的報告,發現中央政府財政管理有五大問題,包括稅務部門有449.42億元應徵未徵的稅款,也有減稅降費政策未落實,涉及金額達到1273.77億元,令到2.75萬戶企業未能享受稅務優惠。國家發改委在執行積極財政政策的項目中進展緩慢,閒置資金達到413.5億元。19個省市債務風險存在違規舉債尚未全面停止的隱患。有中央部門及所屬單位,投資5.45億元在酒店業務,9年來累計虧損近2億元,等等。

第三大問題涉及重點民生資金審計,其中有關振興農村的問題,包括25個縣的公益崗位,有1893人吃空餉,涉及補貼款280.89萬元,即每一個崗位虛發1483元;21個縣為完成任務湊人數,違規以2167名公務員及學生冒充農戶參與「培訓」,浪費補貼153.39萬元。

最令人震驚的是農村學校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的使用情况,調查範圍涉及13個省159個縣過去兩年的補助資金,發現66縣挪用19.51億元,用於償還政府債務;41縣和1533所學校等通過壓低供餐標準、虛構採購業務等變相截留擠佔2.7億元;5縣教育部門與供應商合謀,套取4216.02萬元,用於發放福利等;147家供應商和學校食堂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供餐;78戶企業涉及以圍標串標等方式,中標35縣的101個營養餐項目;77所學校的工作人員,在供餐監管過程中徇私枉法,謀取個人利益。

學校營養改善計劃關係到萬千農村學童的生理健康及成長,自2012年開始實施補貼制度,由教育部等7個部門負責執行,其間發生過不少食品安全管理、供餐質量和資金使用管理等問題。2022年頒發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辦法》的條例規範管理,涵蓋營養標準、食品安全及招標制度等,在資金使用一項,有「嚴禁剋扣、截留、擠佔和挪用」的規定,也有要求學校定期公開食堂收支情况,接受「師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

縣級政府無王管予取予攜 中央派員審計起監督作用

條例雖然面面俱到,但執行單位「山高皇帝遠」,而利益相關方的學生和家長,沒有知識與能力監督學校,社會則因缺乏透明度而難以監督,學校對於政府的違規做法,也不敢冒大不韙檢舉頂頭上司,地方政府在學童健康餐的問題上,猶如「獨立王國」而為所欲為。由於上級單位有7個「共管」往往等於無王管,審計等外來監督成為唯一的制衡或者糾偏的力量。審計署這次從政府使用資金的角度去審計,發現問題多多,是內部機制起到作用。

然而,審計的功能不止於「確保每一分錢都吃到學生嘴裏」,更不止是「嚴肅財政紀律」,更大的功能在於令到政府善用資源,將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用審計署報告的話來說,是「騰出更多財政資源用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基於這個使命,審計署不但要審查每一筆政府資金的用途和用法,還應該主動就民生福祉問題,展開獨立的審計。

這次審計報告從資金運用的角度發現,17個部門的國有資產少計漏記13.46萬平方米房產,8個部門的19.46萬平方米房產等使用效率低下或閒置,最長達21年。審計建議當然是要求這些部門提高效率。然而,如果能從國民住房難的角度去審計,讓這些閒置的國有資產善用起來,必定可以造福國民。

從改善民生的角度去主動審計,可以起到更高層次的作用,還要善用社會監督的功能。這次農村學童營養餐補助被挪用問題,被「埋沒」在一萬多字的報告中,若不是媒體有慧眼發現問題,社會監督功能就無從談起。獨立審計輔以獨立公開報告,定可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024年7月4日 星期四

仁愛礁衝突 菲索賠800萬歸還7槍

<轉載自20247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菲船隻上月在南海仁愛礁附近海域發生衝突,中國海警首度登檢菲船並收走槍械。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布勞納(Romeo Brawner)周四(4)要求中方賠償6000萬披索(800萬港元)並歸還7支槍械。菲總統小馬可斯同日表示,已下令武裝部隊緩和南海緊張局勢。

據路透社,布勞納當天在馬尼拉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針對中菲船隻617日在南海發生的碰撞事件,菲律賓要求中國賠償。布勞納說,菲律賓只是對財產損失索賠,還不包括對受傷船員的賠償。菲方此前表示,行動中有7名菲士兵受傷,其中一人斷手指。布勞納稱,軍方正在考慮是否向中國收取修復受傷水手手指的費用。

外交部:侵犯主權自食其果

對於菲方索賠,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表示不了解具體情况,強調菲律賓非法侵闖中國南沙群島仁愛礁海域嚴重侵犯中方主權;中國海警依法採取執法措施是正當、合理、合法的。「菲方應為其侵權行徑承擔後果。」毛寧表示,中方敦促菲方停止侵權挑釁,回到通過對話協商、妥善管控分歧的正確軌道上來。

小馬可斯周四表示,在碰撞衝突之後,他已下令其武裝部隊緩和南海緊張局勢。對於菲參議員、小馬可斯姊姊伊梅日前在社交媒體稱,中國在菲律賓劃定了25個高超音速導彈襲擊目標,毛寧昨回應指,不知道消息從何而來。

2024年7月3日 星期三

南海衝突升溫 中菲磋商同意管控 雙方重申主權 菲擬促華歸還繳獲武器

<轉載自20247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菲上月在南沙仁愛礁發生船舶碰撞,海上衝突持續升溫。雙方周二(2)首次正式對話,在馬尼拉舉行磋商會議,同意保持對話協商,管控矛盾分歧。中方重申對包括仁愛礁在內的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菲外交部也強調將不遺餘力維護其在南海主權。會議前,據報菲律賓計劃正式要求中方歸還在617日衝突事件中繳獲的菲方武器,並賠償損失。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陳曉東周二同菲律賓外交部副部長拉扎羅(Theresa P. Lazaro)在馬尼拉共同主持召開中菲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BCM)第九次會議。兩國外交、國防、自然資源、海警等部門代表出席。

撞船事件後首正式對話 未簽協議

會議是617日撞船事件後中菲首次正式對話,會後雙方沒有簽訂任何協議,各自發表聲明。美聯社稱,這是一次緩和緊張局勢的「關鍵會談」。經過這次會議,雙方均表示希望避免撞船事件重演,降低近期的緊張對峙。一名菲律賓匿名官員透露,此次會議前,菲方計劃正式要求中方歸還此前衝突事件中繳獲的菲方武器,並賠償損失。

華外交部促菲停挑釁 遵南海宣言

據中國外交部昨披露,雙方就南海形勢特別是管控仁愛礁局勢坦誠、建設地交換了意見。中方重申對包括仁愛礁在內的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對相關海域擁有主權權利和管轄權,敦促菲方立即停止海上侵權挑釁行徑,切實遵守《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各項規定,回到通過對話協商妥處分歧的正軌,同中方共同管控好仁愛礁局勢,推動海上局勢趨緩降溫,推動中菲關係止跌企穩。

此外,雙方認為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符合中菲雙方利益,也是地區國家的共同目標,同意繼續通過BCM等機制保持對話協商,管控矛盾分歧。會議期間,雙方還就完善涉海溝通機制,促進兩國海警對話、推動海洋科技環保等合作交流。BCM2017年中菲兩國為解決南海問題,在外交磋商上建立的雙邊磋商機制。

路透社報道,菲外交部聲明稱,菲中就南海問題舉行了「坦誠而富有建設的討論」,雙方同意「在不損害各自立場的情況下」緩解南海緊張局勢,一致認為有必要「恢復信任」和「重建信心」,更好地管控海洋爭端。

聲明指,儘管仍然存在重大分歧,但在控制緊張局勢方面取得了實質進展。聲明也強調,「菲律賓將堅持不懈地保護其利益」。

正在馬尼拉訪問的梵蒂岡外交部長加拉格爾大主教在周二表示,有關各方必須盡一切努力爭取通過和平方式解決任何分歧。

這是羅馬教廷與菲律賓這個天主教徒佔人口多數的國家建交75年來,梵蒂岡外長首次訪問馬尼拉。

617日碰撞事件中,中國海警首次登臨檢查菲運補船隻,事後菲方指控中方發射了催淚彈、破壞設備,並揮舞刀斧等武器,造成菲方人員受傷。



2024617日,中菲在仁愛礁鄰近海域發生衝突,中方發布的圖片顯示,中國海警派出多艘小艇將試圖給「坐灘」軍艦運送物資的菲方硬殼充氣艇圍住。

專家:雙方經濟發展優先 開戰風險低

<轉載自20247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菲近期在南海矛盾升級,外界關注是否會導致地區衝突,菲方官員亦提及戰爭一旦爆發沒有贏家。專家認為,儘管該區域局勢緊張,引發全面戰爭的可能並不高,雙方仍傾向於尋求協商談判解決問題。

稱衝突令雙方立場更堅定 增談判難度

據「美國之音」報道,印太軍事專家、台灣開南大學國家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表示,中菲紛爭涉及國家主權、民族自尊、戰略利益以及經濟資源,兩國在主權爭議上向來不願意輕易讓步,不過畢竟中菲都需要維持穩定的經濟發展,戰爭會對雙方經濟造成嚴重打擊,因此儘管最近南海局勢緊張,引發全面戰爭的可能相對較低。

陳文甲認為,近期的衝突將會讓中菲雙方更堅定各自的立場,增加談判難度。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信賴研究中心主任黃惠華指出,中菲目前處於「低強度的衝突」狀態,沒有出現軍事動員、軍事對抗、或者展示武力的行為,因此並未構成充分戰端。

黃惠華續稱,中菲依然想透過協商及談判解決問題,特別是當俄羅斯在俄烏戰爭遲遲未解時,發展重心被迫從歐洲移往太平洋,促使南海的勢力達到平衡,也同時降低了中菲之間爆發戰爭的指數。

杜特爾特:菲政府任由美利用與華競爭

菲律賓「ABS-CBN電視台」網站周一報道,菲前總統杜特爾特說,菲律賓政府任由美國「利用」其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競爭,導致馬尼拉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

杜特爾特表示,在他擔任總統期間,菲律賓漁民可以自由地在「有爭議」的海域捕魚謀生,直到菲新政府上台後這一切發生了變化。他說,「以前我們並沒有與中國爭鬥。我們(的漁民)可以自由進出那片海域捕魚。」

陸海警扣台漁船 指越界捕魚 台海巡署促放船員

<轉載自20247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澎湖籍漁船「大進滿88號」前天在金門海域作業期間遭中國海警登船檢查並扣押帶返大陸,中國海警昨(3)表示該船違反休漁規定進行非法捕撈,當局依法登檢查扣。台海巡署昨表示,事發地點在中方水域內、台灣限制水域外,會透過陸委會溝通交涉,希望陸方依照往例盡快釋放扣留的船員和漁船。漁業署表示,該海域是兩岸漁民共同作業區域,呼籲大陸務實處理問題,盡快釋放漁船以及5名船員。

國台辦:違休漁規定 執法護生態

中新社報道,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劉德軍表示,福建海警2日於泉州近海依法登檢查扣一艘涉嫌非法捕撈的台籍漁船。該漁船違反伏季休漁規定,在底拖網禁漁區線內違規拖網作業,而且使用的網具遠小於國家規定的最小網目尺寸。台有關船隻試圖干擾正常執法,福建海警予以警告驅離。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昨稱,中國海警正常執法,旨在維護相關海域漁業生產秩序、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

指大陸強勢執法 海巡署增巡護

《聯合報》報道,台海巡署昨表示於前晚接獲船東報案,指「大進滿88號」於金門料羅港東北東方23.7海里遭2艘中國海警船登檢扣押。海巡署增派船艇試圖救援,「大進滿88號」於晚上10時半被帶至福建晉江圍頭港。海巡署副署長謝慶欽稱,自2003年至今共有17艘台船遭陸方登檢,11艘繳清罰款後獲釋,6艘經協商後由海巡署帶回。

謝慶欽表示,大陸強勢執法有別以往,特別提醒台籍漁船或往來台灣附近海域的船隻提高警覺。海巡署會在台灣管轄水域內加強巡護,不因陸方有所動搖。

船員2台籍3印尼 澎湖縣長籲放人

台農業部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表示,漁業署一直呼叫漁船無應答,後來才聯繫上,已知船上有2名台籍船員、3名印尼籍船員。張致盛表示,已提醒漁民注意大陸每年58月休漁期,避免進入大陸海域,會透過陸委會積極向大陸交涉。澎湖縣長陳光復昨表示,漁民謀生艱難,盼大陸盡快送返人船。台陸委會昨表示,相關事件疑涉違反大陸伏季休漁的規定,將透過兩岸管道請陸方盡快說明事件始末及登檢帶回的原因,化解不必要的揣測。陸委會強調,希望大陸主管部門釐清原因後盡快釋放人船,確保人員平安。

滯仙賓礁菲船過駁人員物資 華海警:全程跟監

<轉載自20247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菲近期在南海持續出現對峙情况,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劉德軍昨通報,菲律賓71日派3艘海警船對其非法滯留仙賓礁的海警9701艦過駁人員物資,中國海警全程跟監管控。

劉德軍指出,菲方船舶滯留仙賓礁,侵犯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違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破壞南海和平穩定,中方堅決反對;中國海警將一如既往在管轄海域維權執法,堅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仙賓礁距離有菲艦「坐灘」(擱淺)的仁愛礁約60公里。中方的聲明,也證實了此前傳聞菲方試圖以「半坐灘」方式控制仙賓礁的意圖。外界關注中菲再添「補給與反補給」衝突點。

另據菲海警通報,一艘菲漁船629日在黃岩島鄰近海域爆炸,船上8名漁民受傷,其中兩人燒傷,漁船半沉;菲海警派遣一艘多功能反應船前往施救,中國海警、海軍船艦一度「阻撓」救援,在得知菲方執行救援任務時才停止跟監。不過,《兵器》雜誌社官方帳號在騰訊網刊文稱,中國海警拍攝了全過程,中方當時並非阻撓救援,而是參與救援,卻被菲方反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