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5月31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北京觀察 撰文: 林美芬>
雖然國家發改委否認城鎮化規劃方案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否決了,但是,從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的一再延期來看,推進城鎮化的問題不少,地方與中央對新型城鎮化的理解也存在偏差,搞不好的話,城鎮化可能變成一場災難。
城鎮化未啓 已先吹大樓泡
城鎮化被寄望成未來3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並且被視為是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專家估計,未來20年,城鎮化將帶動4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投資;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傑在《中國金融》撰文稱,按照到2020年實現60%城鎮化的目標和目前近2億「半城鎮化」(在城裏工作但沒有戶籍的農民工)人口市民化測算,需要新增投資超過50萬億元。
也即是說,城鎮化建設的投資規模,將是08年國際金融危機推出的4萬億投資計劃的10倍或以上。這勢必引發投資過熱、重複建設、投資過剩、地方債務及其他諸多問題。
城鎮化不應該被過分規劃,也不應該過分追求速度,否則,它將進一步推高樓價加大樓市泡沫、加劇地方債務危機、激化社會矛盾,以及帶來糧食安全危機,最終演變成為一場災難。
首先,城鎮化成為了今年以來支撑並推高樓價、吹大樓市泡沫的重要因素。在全國城鎮化規劃方案未出台之前,城鎮化的發展已出現不少誤區,不少地方將城鎮化視為房地產項目來發展,與中央政府的理解出現偏差。盲目推進城鎮化,可能將全國變成建築工地,加速破壞環境。
錢從何來? 地方債恐惡化
其次,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將惡化地方債務危機,搞不好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地方政府舊債未還,城鎮化投資衝動又起,但是,城鎮建設的錢從何來?這不外乎是繼續通過地方融資平台舉債,或者依賴賣地收入,使地方債務危機進一步惡化。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早前估計,目前各級政府總債務規模在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至18萬億元;而財政部前部長項懷誠則估計,地方政府負債估計超過20萬億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利普頓5月29日在北京稱,中國地方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達到50%,而去年比例僅為10%。這反映,地方債務在過去一年中急劇惡化。
值得注意的是,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耕地減少,這將對未來中國的糧食安全構成重大挑戰。
地方政府將提高城鎮化率視為政績,過去10年,不少地方併村、撤縣、設市,將城鎮化變成造城運動,大量良田荒廢或變成鋼筋水泥的房地產項目。中國人口眾多,但人均耕地少,如此速度的城鎮化建設,18億畝的耕地的紅綫可能很快被衝破,威脅13億人口的糧食安全。內地人口專家推測,到2030年,中國人口可能達到15億人,未來誰來養活中國人?
耕地紅綫不保 食安現挑戰
資料顯示,過去10年的城鎮化建設就佔用了242萬公頃的耕地,這些土地主要是優質的農地。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3月當選後舉行的記者會上稱:新型城鎮化要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城鎮化進程中要保住耕地紅綫、保障糧食安全、保證人民利益。
此外,盲目推進城鎮化,將為社會埋下不穩定因素。大量農民進城變成為城鎮居民後,他們可能變成失地、失業人士。城鎮化的推進必須與工業化同步,必須要有產業的支撑,才能創造就業機會吸納他們,否則,嚴重的失業問題和社會不公,可能引發社會動盪。
兩億民工無戶籍 礙社會穩定
事實上,新一輪「造城運動」已在「城鎮化」的口號下展開,不少地方繼續強行徵地造城,剝削農民權益,因為強行徵地而引發的暴力衝突事件無日無之。微博上稱,5月27日,四川宜賓江安縣,政府出動特警及徵地人員共400多人進村徵地施工,毆打並拘捕多名抗議的村民。
城鎮化的目的是甚麼?是單純為了擴大內需,拉動投資、消費和帶動經濟增長,還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
城鎮化建設要有目標,但是,「城鎮化」應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政府強行或盲目推進,僅着眼於擴大內需和GDP增長,而無視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農民權益,這將可能造成更大的問題。
目前,內地的城鎮化率達超過了52%,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35%左右。也就是說,當中有2億多人是在城市工作但沒有城市戶籍的農民工。城鎮化是要解決這2億多人和每年新增1,000多萬農民工的市民化問題,任務非常艱巨。
城鎮化建設不是單純的提高城鎮化率,或簡單地推動農民上樓,或讓農民以土地換戶籍,它還涉及土地流轉、戶籍、財稅、金融、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因此,在推進城鎮化進程方面,必須謹慎推進,不宜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