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剛一年的台灣總統馬英九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現任黨主席吳伯雄以「我無所求,我無所爭,只要對大局有利都會配合」姿態讓出其位。看來,馬英九勢將在下月的投票順利勝出,9月就任並接管黨務,從此身兼執政黨統帥和行政首長兩職,台灣也正式進入馬英九時代。
馬英九兼黨主席 胡馬會成未來焦點
馬英九參選國民黨主席,早在他正式宣布前已傳出風聲,消息隨即引發島內議論﹕人們再要等多久,才可看到「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這一幕。2005年4月,連戰以國民黨主席身分訪問大陸,這場破冰之旅的最高潮是連戰與胡錦濤兩手相握泯恩仇,冰凍一甲子的兩黨關係從此常態化。自此之後,國民黨要員訪問大陸日益常見,現任黨主席吳伯雄上月亦曾訪問北京,因此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後,下一個焦點便是「胡馬會」,一旦成事,這將是海峽兩個執政黨的領袖兼政府最高領導人60年來的第一次握手,極具象徵意義,也為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變相政府直接對話」空間。
今天國共正面互動頻繁,這是去年台灣大選前難以想像的;馬英九上台,兩岸交流範疇愈趨廣泛,既有兩岸直航,亦有開放大陸旅客赴台旅遊,甚至一度傳出大陸資金可以進入台灣,令當地股巿熱炒多天。最新的熱話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這個類似「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架構,目前仍在磋議具體內容,但總其而言,簽署ECFA,必定有助促進兩岸經貿關係。
但是,誰都能看出,兩岸經貿關係是在大陸主導之下發展,這是經濟實力強弱懸殊的必然,如今連美國高官也得去中國推銷債券,台北很難抵擋北京的經濟攻勢,况且台灣經濟長年凋敝,北京之水越海來正是求之不得。然而,經濟攻勢有其客觀局限,不可能長年累月都有新政策,一般估計,到明年,首階段兩岸經貿交流已出台得七七八八,到時很可能便是政治階段的來臨。
事實上,一年來兩岸關係的階段性轉變甚速。去年底,台灣民眾眼中的兩岸關係焦點仍是直航細節,但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30周年大會發表的講話,通篇多講政治少談經濟。胡錦濤的講話和《告台灣同胞書》一脈相承,俱是強調「先政治,後經濟」,北京認為目前大陸與台灣的經濟及民間交流走在前頭,政治嚴重滯後,因此最近的連串舉措,看到的是北京急於在兩岸政治交往加把勁。上月,胡錦濤在北京會晤吳伯雄時再談到兩岸政治,並引用唐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呼籲緊握歷史機遇,採取措施推動兩岸關係取得進展。胡錦濤的話講得很清楚,兩岸關係的論述,至此已經不可能脫離政治。
撤導彈允擴空間 大陸應讓小弟台灣
可是,台灣對大陸急於把政治放到兩岸關係日程,現階段未必完全受落。先不說綠營人士抗拒甚力,連藍營也沒有作好準備。兩岸在過去60年的相當長時間內大軍對峙,如今只是冰釋前嫌,但要台灣此時放下幾十年的敵我意識,敞開心胸全面擁抱中國大陸,此舉並不現實。不錯,台峽兩岸再也不是炮來槍往,但台灣民眾的心障卻遠遠未放下。從台灣目前的選舉政治來看,中國大陸因素是毒藥多於靈藥。去年總統大選,最後雖是馬英九勝出,但綠營得票亦逾四成,今年底台灣舉行縣巿長選舉,馬英九肯定不會讓中國大陸成為國民黨被指「賣台」的彈藥。北京此時若想力推兩岸關係,從經濟層面轉入政治層面,說不定會在選戰中幫國民黨一個倒忙。
毛澤東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在兩岸關係裏並不合用,姑勿論北京急於與台灣討論政治關係的出發點為何,但欲速則不達應是北京對台工作負責人的座右銘。北京要贏得台灣民心,更多的善意和誠意是必須的,例如朝向台灣的眾多導彈,是不是可以單方面宣布不再以台灣為目標,就像30年前《告台灣同胞書》發表時,時任國防部長徐向前宣布解放軍停止向大小金門等島嶼炮擊;在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基礎上,允讓台灣有更大的國際空間。台灣方面近年來與大陸的爭吵,離不開導彈和國際空間這兩條,於日益強大的中國大陸而言,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讓步,換來的極可能是台灣島上的千百萬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