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日 星期五

統一台灣只能水到渠成

<轉載自1999101明報 論壇版 撰文: 黃文放 前新華社台灣事務部部長>

台灣的統一﹐拖了整整五十年﹐成為中國人民慶祝建國五十周年的最大遺憾。但是﹐台灣問題還會拖下去﹐而且變得越來越複雜。它究竟還要拖多久﹖十年﹖二十年﹖抑或再拖多一個五十年﹖誰也無法準確預測。

統一台灣最先本是個簡單問題。四九年底﹐解放軍在中國大陸取得了全面性勝利﹐全殲國民黨軍八百萬﹐統一台灣只有一個難題﹐就是如何組織軍力﹐橫渡遼闊的台灣海峽。當時的力量對比﹐是完全可以辦到的。

毛澤東犯錯失統一機遇

但是﹐毛澤東犯了一個禍延半世紀的戰略錯誤。內戰時期﹐美國是支持蔣介石的﹐但蔣介石在大陸的慘敗﹐使美國對蔣絕望﹐因此﹐美國對華政策作了戰略性轉變。四九年﹐美國發表對華政策白皮書﹐宣布停止援蔣﹐期望與新中國建立關係﹐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留在南京﹐準備和新中國談判建交。美國當時的戰略意圖是﹕拉住中國﹐爭取中國在美蘇爭霸中保持中立﹐甚而期望中國能靠近美國一邊。

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如果共產黨當時能夠把國家利益擺在首位﹐採取靈活的外交政策﹐在美蘇爭霸中保持中立﹐中國就非常主動。但是﹐建國前夕﹐毛澤東斬釘截鐵地宣布﹐新中國的外交是一邊倒﹐全面地倒向蘇聯﹐正面與美國為敵。接著又派志願軍入朝﹐與美軍正面作戰﹐美國也就隨即宣布﹐美軍協防台灣﹐在台灣派駐軍事顧問團﹐派駐空軍﹐第七艦隊封鎖台灣海峽﹐對中國全面禁運。這樣﹐就使得武力統一台灣在幾十年內都成為不可能。

和平統一由周恩來提出

和平統一的政策﹐最早是由周恩來於五五年在人大一屆二次會議上正式提出來的。時下一些人把這個政策說成是八十年代鄧小平的發明創造﹐其實是為了吹捧鄧小平而蓄意歪曲歷史。和平統一政策的提出﹐其實質是承認﹕在美國干預和協防台灣的態勢下﹐武力統一已經不可能﹐需要作戰略性的政策調整﹐而統一台灣就成為漫長的目標。

但是﹐和平統一實現的基礎﹐在於中國強大﹑更強大﹐使整個態勢﹐包括中國大陸﹑台灣內部﹐以及整個國際局勢出現根本性的轉變。無奈建國五十年﹐中國波折甚多﹐從五七年的反右開始﹐先是經歷了十年冒進與內鬥時期﹐接著又是十年文革災難﹐整個中國民窮財盡﹐陷入亡國邊緣。最近二十年﹐實行改革開放﹐中國開始出現中興景象﹐但經濟雖然迅速發展﹐政治改革仍然停滯不前﹐中國要真正成為有足夠實力的強國﹐距離還遠。

兩岸距離愈來愈遠

而與此同時﹐蔣介石在台灣的統治逐步穩定下來﹔七十年代﹐台灣經濟高速度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遠遠高於中國大陸﹔九十年代﹐台灣實現民主化﹐兩相對比之下﹐台灣人民也就越來越拒抗中國的統一。不僅如此﹐九十年代之後﹐台灣人民的心態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脫離中國﹐告別中國的心態迅速漫延﹐台獨勢力也急速膨脹﹐這就形成了今天的僵局。

在現時態勢下﹐台灣要獨立是很難的﹐因為中國已經顯示決心﹕一旦出現台灣獨立﹐中國再無迴旋餘地﹐只能動武﹐而且中國也有實力遏制台灣獨立﹐台灣萬難冒這個風險。但是﹐統一的條件卻又遠未成熟。和平統一的前提是台灣人民願意﹐台灣人民不接受﹐用和平手段實現統一就永無可能。

台灣不獨立中國不會動武

武力統一行不行﹖現在內地有些人﹐戰意甚濃﹐什麼長痛不如短痛打完之後再建設等等﹐這完全是對國家﹑對人民不負責任的妄人狂言。實際上﹐現在中國還欠缺武力統一的條件與實力。第一﹐台灣不宣布獨立﹐中國那有動武的必要和藉口﹖第二﹐中國的實力還遠未足以遏制美國的干預和介入﹐中國還不能冒與美國一戰的危險﹔第三﹐中國還不能承受一場大規模戰爭的嚴重後果。中國改革開放正進入最關鍵時刻﹐能夠打完再建設嗎﹖何況一旦爆發有美國介入的兩岸大戰﹐香港的繁榮也就從根本上摧毀了。而且﹐武力只可以收復領土﹐絕不可以征服人心。武力統一的結果﹐台灣問題將會成為中國永久擺脫不了的麻煩。只要台灣不獨立﹐中國就不會﹐也不能動武。

因此﹐維持現狀是兩岸關係的長期態勢﹐北京只能如實地承認和接受這個客觀現實﹐在這個前提下﹐把統一的目標放於長遠﹐分成幾步走。首先要做的﹐是密切兩岸關係﹐建立起一個長期穩定﹑和平﹑合作的新型兩岸關係﹐在這個基礎上﹐爭取台灣人心﹐靜候統一條件的成熟。統一台灣﹐只能水到渠成﹐並不取決於主觀願望。

統一關鍵在中國大陸

中國統一的阻力﹐主要在台灣﹐這是事實﹐但卻非根本﹐決定性的因素在中國大陸。再過幾十年努力﹐中國本身強大﹑再強大﹐強大到足以改變兩岸態勢和國際態勢﹐統一台灣的條件就成熟了﹐中國實現完全統一也就水到渠成。當然﹐這還要取決北京領導人正確的政策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