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台灣人幣清算 與港模式之別

<轉載自20121019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撰文:顏劍文恒生銀行人民幣業務策略及計劃部主管>
人民銀行與台灣央行在8月底簽訂了備忘錄,同意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在簽署日60天內各自完成準備後生效。917日,台灣央行公布由台灣銀行擔任內地的新台幣清算行。市場正期待監管機構落實台灣的人民幣清算機制。
筆者早前出席一個台灣人民幣業務發展的講座。有些問題可以和大家分享。
香港經驗在前 加快台灣步伐
1. 人民幣業務在台灣的起步點
2003年開始,香港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配合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建立起離岸人民幣業務。現在台灣開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其中一個關鍵是她有沒有需要跟隨香港過去的步伐,先以個人業務為起點,再逐步發展其他業務?
有香港經驗在前,加上近年人民幣國際化的快速步伐,按理說台灣開展業務的時間是可能縮短。不過台灣業界能否一次過準備好香港目前的人民幣業務(包括零售、企業、資本市場等),是另外要考慮的問題。
2. 台灣的DBUOBU分工
台灣銀行業有分DBUDomestic Banking Unit)和OBUOffshore Banking Unit)。OBU是服務台灣以外的客戶,而DBU是服務台灣本地的客戶。所有新台幣的交易只能在DBU帳上發生,不過DBUOBU之間可以進行非新台幣的拆借。
在目前清算機制還沒確定的情況下,台灣銀行OBU是可以進行離岸人民幣業務的,但必須通過離岸人民幣市場(CNH市場)或跟內地的代理行和香港清算行簽訂清算協議進行(CNY市場)。當然,這種安排在意義上並不符合台灣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概念。至於在未來台灣的清算機制下,DBUOBU能以甚麼模式進行業務,目前還是未知之數。
發展CNT 抑或參與CNH
3. 台灣離岸人民幣CNT市場的可能性
業界之前出現了有一個關於將來會不會出現台灣CNT市場(類似香港CNH市場)的討論。筆者認為這將取決於台灣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法規安排。
如果台灣本土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是以封閉式操作,例如只限於DBU進行,這就可能會造成一個獨立於如CNYCNH等其他市場的操作環境,以至產生不同的產品報價(例如滙率和利率)。這樣台灣成立的就會是類似香港CNH市場的CNT市場了。反之,如果業務框架傾向於對外開放,台灣銀行(不管是DBUOBU)自然會變成CNH市場的參與者,而不會發展成CNT市場。
4. 發展CNT市場抑或參與CNH/CNY市場
如果只是發展人民幣業務,台灣銀行直接參與現有的離岸CNH市場,再加上通過清算協議參與CNY市場便可。若希望同時促進當地業務和加強市場獨立性,發展台灣CNT市場是比較合適的方向。
然而必須考慮到,封閉式操作雖然能加強CNT市場的獨立性,但如果這個市場是完全對外分割的話,它也必定會碰上CNH市場早期面對的問題,那就是資金不能循環和再創造的現實。所以無論最終採用的是封閉式還是開放式,抑或從兩者中間落墨,將會是一個要選擇的問題。
5. 操作監控的複雜性
香港沒有DBU/OBU的區分,離岸人民幣業務已經要以CNH/CNY的分帳模式去管理。台灣特殊的DBU/OBU管理要求,將會令業務的操作和監控變得更為複雜。如果真的出現CNT市場,台灣市場將會為離岸人民幣業務而面臨龐大的資源壓力。試想像一下,單是一種人民幣就要以CNYCNHCNT作三種分帳管理,還要滿足DBUOBU的要求,到底需要多少資源去處理,實在是難以估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