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1日 星期日

美國玩兩面手法 中國不吃這一套

<轉載自2021111 大公報 欄名:隔海觀瀾 撰文:朱穗怡>

俗話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玩兩面手法,豈能騙得了中國?昨天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羅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時強調:「我們要求美方奉行真正的一中政策,而不是假的一中政策;要求美方履行對中方所作的承諾,而不是背信棄義;要求美方把一中政策真正落實到行動上,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在當下中美就台灣問題激烈較量之際,王毅的講話一針見血地戳穿了華府「一中政策」的虛偽面具。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是不可逾越的紅線。然而,美國政府一邊聲稱「遵循一中政策」,一邊卻又提升所謂「美台關係」。這種表裏不一、背信棄義的行徑必然會給中美關係造成顛覆性的巨大風險,嚴重損害台海和平穩定,也必將嚴重損害美方自身利益。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也是國際關係基本準則。1979年發表的中美建交公報明確指出,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基礎上,中美兩國相互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但事實上,美方與中國建交後,單方面炮製所謂「與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六項保證」,嚴重干涉中國內政。

19781216日中美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指出「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美方在「對台六項保證」卻指出「美國對台灣主權的長期立場沒有改變」。1982817日中美聯合公報指出「美國政府聲明,它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它準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但美方的「與台灣關係法」卻聲稱「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人民」,而「對台六項保證」則指出「美國未同意對台軍售設定期限」。這根本就是出爾反爾,明顯違反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這些年美對台軍售的次數越來越多、金額越來越高,甚至還包括攻擊性武器。此外,美國官員訪台的層級越來越高,美國總統拜登竟鼓吹美台官員加強互訪。近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還叫囂「支持台灣積極、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和國際社會」。美方明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才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卻仍炮製「台灣入聯」鬧劇,擺明就是玩兩面手法。

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搞兩面性,是因為美對華政策具有嚴重的兩面性:既想與中國保持關係穩定,又要遏制中國發展;既想好處佔盡,又不惜把壞事做絕。所以,華府一邊聲稱「遵循一中政策」,在一些領域尋求中國的合作,而另一邊又與台當局發展「官方關係」、打「台灣牌」遏制中方發展。可這世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王毅昨天強調,台灣問題一旦處理失誤,將對中美關係造成顛覆性、全局性破壞。這是在提醒美方要好自為之,不要惹火燒身。

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斥美等國圖台海搞突破 王毅:必付代價 稱除統一沒別途 陸委會:不接受專制政體設定路徑

<轉載自202110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美在台海問題上的角力被帶到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作為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代表出席峰會的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就近日美國等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和國際社會表示,台灣的未來「除了與大陸實現統一,沒有其他的前途」。他點名批評近來「美國等個別國家」企圖在台灣問題上搞突破,警告「如果一意孤行,必將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台灣當局回應稱,絕不會接受專制政體設定的路徑。

新華社報道,王毅當地時間上周五(29)在羅馬參加峰會期間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各國共同遵守的國際關係準則。王毅強調,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不容挑戰,14億中國人民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不可阻擋。台灣的未來除了與大陸實現統一,沒有其他的前途。台灣除了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沒有其他的國際法地位。

韓聯社:王毅晤韓外長或曾提台灣議題

此外,據韓聯社報道,王毅與韓國外交部長鄭義溶在上周五在場邊會談時,有可能在討論國際局勢時提及台灣議題等與美國立場衝突的問題,要求韓方予以協助。不過在新華社的報道中,則無有關內容。

對於王毅的說法,「聯合新聞網」引述陸委會昨(30)晚回應表示:「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完全符合國際法有關國家的要件,兩岸互不隸屬更是客觀事實,台灣從未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我方絕不會接受專制政體設定的路徑。」而針對美國政府近期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發表一系列言論,央視新聞報道,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上周五向媒體發表談話,重申「一個中國原則和第2758號決議含義十分清楚,沒有任何政治操弄空間」,警告在台灣問題上玩火注定失敗。

北京促立陶宛勿作不可挽回決定

另外,歐洲理事會主席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日前聯名回覆議員查詢,就立陶宛宣布同台灣互設代表處遭北京批評表達關切,稱此舉沒有違反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30)表示,堅決反對建交國同台當局進行官方往來,敦促立陶宛政府恪守同中國建交時所作莊嚴政治承諾,不要作出不可挽回的錯誤決定。又要求歐方應當採取正確立場,防止干擾中歐關係健康發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上周二(26)表態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同時鼓勵所有聯合國成員和美國一起,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及國際社會,引起中國的強烈不滿,外交部稱已向美提出嚴正交涉。

台陸委會:冀大陸揚棄敵意 共同改善兩岸關係

<轉載自202110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上周五(29)在台北一個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期盼中國大陸早日揚棄敵意,以和平為最高原則,共同改善兩岸關係。他又透露,台灣政府正研議「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趨緩後,逐步放寬交流管制,並願率先提議雙方公權力單位就相關事務互動溝通,以保障人民福祉」。

邱太三指出,兩岸一水相鄰、人民往來密切,期盼大陸在追求現代化及綜合實力同時,除了經濟上的「共同富裕」,更應讓人民「共享權力」,推動民主改革,並讓權力遞嬗制度化,使人民真正當家作主。他也提到,北京當局必須了解總統蔡英文提出的「四個堅持」是台灣主流民意與底線。由於兩岸的制度及價值差異,雙方需要透過平等對話,務實處理彼此關切的問題。

國台辦:統一後台財政收入可用於民生

<轉載自2021103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國台辦副主任劉軍川和龍明彪上周五(29)分別在不同場合公開發言,談及「統一之後台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於改善民生」、「台獨頑固分子將被押上審判台、釘在恥辱柱上」。陸委會則回應表示,對岸蠻橫設定、一廂情願描繪統一後台灣發展路徑,早已被台灣2300萬人民堅定拒絕。

陸委會:一廂情願 已被台人民拒絕

《北京日報》引述劉軍川在湖北舉行的「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研討會上視像致辭表示,未來兩岸統一後,台灣同胞將從中受到莫大益處,「在國際上腰杆會更硬」;台灣的經濟發展將得到充分增進,「台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於改善民生」。

對此《聯合報》引述陸委會昨日回應批評,北京當局沒有認清國際現勢及兩岸關係現况,缺乏反思解決其內部治理困境,其蠻橫設定、一廂情願描繪統一後台灣發展路徑,早已被台灣2300萬人民堅定拒絕。陸委會表示,奉勸北京當局應面向其內部完善治理,正視其人民民主訴求,加速政治經濟改革,放棄對外霸權擴張及挑釁,才能真正謀求其人民福祉。

龍明彪同日在福建「海峽青年節」開幕式視像致辭時,直指台灣總統蔡英文今年雙十講話提出「四個堅持」是「進一步暴露了其謀『獨』本性」。龍明彪說,台獨分裂勢力目前氣焰囂張,實際上反映了其「內心虛弱和末日將臨的狂躁」,「今天囂張作惡的台獨頑固分子,必將被押上刑事審判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美台分進合擊逼紅線 北京不動如山有後着

<轉載自20211030 明報 社評>

周一是聯合國大會關於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2758號決議通過50周年,翌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發聲明,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系統,並鼓勵其他國家一起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及國際社會。這是美國國務卿首次以正式聲明表態,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隔日在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播出的台灣總統蔡英文專訪中,蔡首度證實台灣有美軍存在,並強調「我們與美國進行廣泛的合作,目的在於提高我們的防衛能力」,令她成為40多年來首名承認有美軍駐台的台灣總統。美台的這種「分進合擊」,明顯有踩踏北京紅線之嫌,中國外交部、國防部、國台辦及駐美大使館分別作出回應,雖然短期看北京仍是低調回應,但最近華府與台北頻頻在台海問題打「擦邊球」的舉動,不僅嚴重毒化中美關係氛圍,也很可能在台海引發「擦槍走火」。

布林肯挺台參與聯國體系 蔡英文證實美軍在台存在

19711025日,聯合國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通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的2758號決議,決議要求「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而美軍在台灣最後一支正式駐軍,也於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後撤離,當時華府接受了中方提出的建交三原則,即與台灣「斷交、撤軍、廢約(共同防禦條約)」。

民進黨一直辯稱,2758決議只是解決了中國代表權問題,並未解決台灣代表權問題。在2009年之前,民進黨當局每年都發起所謂「入聯」運動,惟每次都鎩羽而回。當時的美國政府,並不支持台灣「入聯」,1998年,時任總統克林頓曾公開宣布「不支持台灣加入以主權國家為會員的國際組織」。

不過,近年隨中美關係的惡化,美國出於打「台灣牌」的需要,對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態度也發生變化,特朗普的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Kelly Craft)公開會晤台灣駐紐約代表,甚至還計劃訪台。拜登上台後,美方更變本加厲,在2758號決議通過50周年前夕,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華自強(Rick Waters)公開指摘北京「誤用」該決議,導致台灣長年被聯合國排除。

參與聯合國也好,在台駐軍也好,歸根結柢還是對「一個中國」的態度。從中美3個聯合公報看,當年美國無論是「承認」(recognize)還是「認知」(acknowledge),都是接受了「一中」原則,即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說法,否則難以解釋為何在3個聯合公報中,都有涉及台灣問題的條款,也說明美國承認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的一部分。

美台雙方近期雖然熱中於挑釁北京的底線,但始終有所顧忌。布林肯、華自強等人的挺台言論,並非要讓台灣加入聯合國,而是參與「聯合國的體系」(UN system),特別是一些「特定聯合國專門機構」如國際民航組織(ICAO)、世界衛生大會(WHA)等,這顯示華府只是想將台灣問題國際化,來向中國施壓,反映出華府對於近期緩和與北京關係收穫有限的失望。

北京暫無實質回應動作 美台切香腸終自切手指

對於美軍在台的角色,美國官方一直諱莫如深,在蔡英文訪問播出後,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特意澄清,美軍在台灣協訓,屬於交流範疇,和進駐不一樣。台軍武器九成購自美國,美軍派員教授訓練並不出奇,北京對此亦心知肚明,但事實存在是一回事,高調宣揚又是另一回事。蔡英文公開此項信息,既是呼應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所言會保衛台灣之言,亦是借美壯膽,提醒北京,台美已有所準備,同時亦抵消大陸軍事壓力對島內人心的影響。

對於美台默契配合的這種漸進式「切香腸」策略,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的表態都說了一些重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警告,如果美方繼續打「台灣牌」,必然會給中美關係造成「顛覆性的巨大風險」;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警告,若美方頑固抱守「以台制華」幻想,企圖以「切香腸」方式實質性提升美台軍事聯繫,中方將「堅決反制和回擊」。不過,中方暫時還停留在口頭聲討,未有立即的實質回應。

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台的挑釁,是想刺激大陸的民意,來打亂中國的發展步伐,但北京不是易受民粹裹挾的政權,其台海戰略不會輕易隨美台的節拍起舞。不過,若美台逼人太甚,悍然跨越底線,北京講過「不動如山,動如雷霆」,台海戰爭或將成為美台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對美國來說,短期效應就是,拜登企圖以緩和經貿關係換取中方在宏觀政策上配合,讓美國度過債務危機的盤算落空;對台灣來說,則將承受大陸的進一步軍事和外交壓力。近日大陸武裝直升機首次飛臨台灣西南空域,顯示解放軍在該海域的相關訓練已漸掌握主動。美台「切香腸」,最終將切到自己的手指。

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批捷參院「縱容」台外長訪問 華使館:將作必要反應

<轉載自2021102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周三(27日)訪問捷克,引發中方抗議,中國駐捷克大使館當日發表聲明稱,捷克議會參議院等機構和個別政客不顧中方嚴正立場,縱容吳釗燮訪捷克,中方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將作出正當和必要反應。

中央社報道,吳釗燮此訪會晤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s Vystrcil)和布拉格市長賀瑞普(Zdenek Hrib)等捷克政壇的友台人士,並在參院接受表揚。中國駐捷使館發聲明指出,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不容歪曲挑戰。中新社引述聲明強調,捷克少數人卑劣操弄和台灣當局謀「獨」挑釁註定不會得逞。「我們敦促捷克少數人趁早改弦更張,回到恪守一個中國政治承諾上來,以負責任的態度和行動維護和發展中捷關係。」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昨發聲明,指捷克議會參議院和個人公然為「台獨」分裂活動提供平台,嚴重違背捷克國家向中方作出的政治承諾,嚴重損害中捷關係政治基礎,性質極為惡劣。「在台灣問題上搞政治操弄,必將自食惡果。」

捷議長:推動自由民主是義務

對於中國大陸的抗議,維特齊在參院主辦的記者會回應說,推動自由、民主和法治是所有人的義務,人不應該照他人的意願而活。他在布拉格會晤吳釗燮,證明捷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捷克參院外交、國防與安全委員會主席費雪(Pavel Fischer)也指出,歐洲議會20日以580票通過決議,呼籲提升歐台關係,如今捷克深化對台關係,其實是「站在很好的位置」。

此前,台灣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等率領的訪問團25日抵達布拉格,與捷克相關單位就網路安全、智能機械等領域的合作簽署諒解備忘錄。

斥美「切香腸」式與台軍聯 解放軍:將予反制

<轉載自2021102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美加強軍事交往,大陸的國防部昨表示,如果美國繼續頑固抱守「以台制華」幻想,企圖以「切香腸」方式實質性提升美台軍事聯繫,中國大陸將堅決予以反制和回擊,又表示「大義所在、動如雷霆,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大陸國防部昨日例行記者會上,新聞發言人譚克非表示,「一個中國」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中方堅決反對美方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若美方繼續抱守「以台制華」幻想,企圖以「切香腸」方式實質提升美台軍事聯繫,中方將堅決予以反制和回擊。他又強調,「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解放軍「大義所在、動如雷霆,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孫亞夫:蔡英文「四個堅持」挑戰爭

另外,國台辦前副主任、海協會前副會長孫亞夫昨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蔡英文在雙十活動提到「四個堅持」,其中「自由民主憲政體制」,是民進黨拒絕和平統一的慣用手法;「互不隸屬」則是繼承李登輝「兩國論」且升級到空前張狂地步。

孫亞夫稱,「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一說亦立不住腳,強調只有中國大陸才擁有對台灣的主權;至於「中華民國台灣前途,必須要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實際須由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孫亞夫稱,蔡英文「四個堅持」,為應對台海形勢變化所做準備的方向完全錯誤,會挑起台海戰爭,最終可能一個也堅持不了。

證美軍在台協訓 蔡英文:沒想像多 台防長稱交流「沒進駐」 北京:分裂國家沒好下場

<轉載自20211029 加東版 國版>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專訪中首次證實,有美軍在台協助訓練。蔡英文未透露具體人數,僅稱「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多」。台防長邱國正隨即出來解畫,稱台美兩軍在各個層次及領域都有頻繁交流,「美軍只有協助訓練,但沒有部隊進駐」。大陸的外交部指出,凡是數典忘祖、分裂國家的人從來沒有好下場。國台辦亦稱,打擊「台獨」分裂行徑不計成本。

倘解放軍犯台 蔡:信美伸援手

CNN專訪內容,蔡英文在26日表示,她有信心一旦中國武力犯台時,美國會向台灣伸出援手,儘管北京當局威脅與日俱增,但她沒放棄促進兩岸關係的可能,也願意在大陸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意下,雙邊坐下來談。在專訪中,蔡英文首度證實美軍在台協助訓練台軍,並說台灣是必須捍衛的民主「燈塔」,以彰顯全球對民主價值的信任。

CNN指出,華府與台北斷交轉與北京建交時,最後一批駐台美軍已於1979年撤離,蔡英文成為台灣幾十年來首位承認美軍仍在台從事訓練任務的總統。蔡英文沒有說明目前美國軍事人員在台確切數字,僅說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多,「我們與美方大範圍合作,用意是增加我們國防力」。

WSJ曾稱20多人 在台輪調逾一年

《華爾街日報》本月7日引述未具名官員說法指出,美軍特種作戰及支援部隊約20多名成員駐台訓練台陸軍,美軍陸戰隊則與台軍從事小艇訓練。官員說,美軍已在台至少一年,採輪調模式,意味美軍成員不同時間赴台協助訓練。

對於蔡英文證實美軍在台協訓,邱國正昨在立法院備詢前表示,台美兩軍在各層次及領域頻繁交流,任何團隊或友邦的協助一定對台灣有幫助,但守護台灣仍要靠自己,不能完全指望他人。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質詢,稱解放軍對台用兵的七大條件之一,就是有外籍軍隊進駐台灣。邱國正解釋,美軍有到台灣協助訓練,這是屬於交流範疇,但沒有美軍部隊進駐。

國台辦:打擊台獨分裂不計成本

澎湃新聞報道,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主持例行記者會時回應稱,堅決反對美方同台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反對美方干涉中國內政,又敦促美方應該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汪文斌指出,民進黨當局的謀「獨」行徑絲毫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鐵的事實,也撼動不了國際社會普遍認可一個中國原則的穩固格局。「凡是數典忘祖、分裂國家的人從來沒有好下場」。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亦表示,民進黨當局不斷進行「台獨」挑釁,是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升高台海局勢風險的根源;民進黨當局「以武拒統」、「倚美謀獨」,拿台灣民眾的血汗錢購買軍火,只會給台灣民眾利益帶來損害,給島內帶來兵災。馬曉光又稱,打擊「台獨」分裂行徑不計成本。「任何人不要低估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意媒:中國逼梵蒂岡與台斷交

<轉載自20211026 加東版 國版>

意大利最大報《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前天引述教廷匿名外交高層指出,梵蒂岡夾在中美角力間很為難,中國要求教廷與台灣斷交換取梵中建交,教廷則要求「先在北京設使館」再談台梵關係,中國未同意使情勢陷入僵持。台灣外交部昨回應稱,台梵邦誼友好,各項溝通管道暢通。

教廷要求先設北京使館 華逼「選邊站」陷兩難

報道指在中美角力下,教宗方濟各為了台灣問題承受中國很大壓力。梵蒂岡內部近幾個月非常憂慮台海衝突升級,認為局面「非常危急」,擔憂新冷戰一觸即發,台灣恐因此喪失獨立自主地位。

一名教廷核心外交官首度對梵中台關係提出框架,中國向教廷要求關係正常化的前提是「必須與台灣斷交」,教廷則持續回應,稱希望能先在北京設立駐華大使館,再審視教廷與台灣的關係。教廷匿名官員說,因為教廷在中國派駐使節這步一直未實現,只能持續維持現狀,希望局面不要變得更壞。

報道指出,教廷目前處境比3年前簽署梵中協議時更窘迫,因為中國崛起向外擴張,引發國際與周遭國家緊張,美國在各地結盟對抗中國的形勢明顯,讓教廷的「軟實力」外交手段捉襟見肘,教廷傾向與中國維持對話,談判對象卻不斷逼教廷「選邊站」,讓教廷陷入兩難,因為教廷根據傳統從不主動與任何國家斷交。

台灣目前僅存15個友邦,教廷是台灣在西方世界唯一邦交國。中央社報道,台灣外交部對有關報道不評論,發言人歐江安昨強調,台梵邦誼友好,各項溝通管道暢通。

台:決議未授權中國代表台灣人

<轉載自202110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對於聯大第2758號決議50周年,台外交部昨表示,聯合國勿再屈從大陸政府政治壓力,不當擴張解釋第2758號決議的內涵,將台灣排拒在外。不過大陸官方昨公布的習近平講話全文,並無涉台內容,顯示北京邊緣化冷處理美台提出「不當解釋第2758號決議」問題。

據中央社,台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表示,「第2758號決議」只決定聯國內有關中國代表權席位問題,並未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體系,代表台灣人民。她強調,只有台灣的民選政府,才有權在聯合國體系等國際場域代表台灣2350萬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沒有一天統治過台灣,無權在國際上代表台灣人民」。

在中國紀念會議前,美國國務院率先發表聲明,稱美台官員透過視像會議,討論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貢獻專業知識以因應全球挑戰。

較早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華自強亦提出,中國誤用2758號決議施壓聯國阻台灣參與,並呼籲會員國加入美國行列,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稱,50年前通過的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已從政治、法律和程序上解決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台灣當局企圖拓展所謂國際空間,實際上是謀求擴大台獨分裂空間,必將以失敗告終。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中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遵守第2758號決議,停止與台灣官方往來,停止發表不負責任言論,不以任何形式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損害中美關係、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中國高規格紀念恢復聯國席位

<轉載自20211023 明報 加東 >

今年是中共建黨百年,又恰逢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近日,主流官媒相繼開闢專欄刊文,為紀念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這件特殊歷史事件預熱。據外交部信息,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一(25)將在北京舉行的高規格紀念活動上發表重要講話,料會重申中國始終是聯合國憲章的堅定維護者。

19451024日,聯合國正式成立,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並要求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197110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曾經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恢復合法席位後,從規模、組成上看,聯合國方才成為一個世界性組織。」

北京學者認為,50年以來,聯合國成為見證中國與各國開展多邊外交、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重要舞台。這一切源於中國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始終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及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為全球和平發展做出了榜樣。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以行動踐行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樹立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中國是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自1990年以來,中國軍隊累計參與了25項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4萬餘人次。2020年,中國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為世界範圍內消除貧困、實現和平發展作出歷史性貢獻。

月前,習近平在第76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發言強調,世界只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只有一個秩序,就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只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這被外界視為中國對聯合國強有力的支持。

專家認為,在當今全球面臨新冠疫情衝擊和百年未有之變局的情況下,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以偽多邊主義、組織小團體或小圈子,挑戰聯合國和國際秩序,弱化聯合國權威,阻礙了國際社會追求和平發展的潮流,這將促使中國同聯合國的合作更加緊密,也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返聯合國後,19711115日,時任中國副外長喬冠華率領代表團首次出現在聯合國會議大廳,立刻成為26屆聯大的焦點。被記者問心情如何,喬冠華仰頭大笑,說:「我現在的表情不是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了嗎?」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網民諷「綠色價值更血紅」 柯文哲拒絕覆誦「蔡語錄」

<轉載自2021102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蔡英文於1010日的「雙十」典禮中提出了「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以及「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台灣人民的意志」的「四個堅持」,意外成為民進黨用來對付政敵的口號。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簡舒培於當地時間1020日,在台北市議會進行質詢時,要求台北市長柯文哲覆誦「四個堅持」而惹議。

簡舒培在質詢時,逼迫柯文哲一字不漏地念出蔡英文的「四個堅持」,引發柯文哲強烈不滿,爆氣反譏「我不需要當個小學生,讓你當老師來指導我念課文」,並稱蔡英文講的是廢話而不想念,而簡舒培反嗆「你說她(指蔡英文)講的是廢話,你現在又變回小學生」。

簡舒培此一行為遭諷是「綠衛兵復現」。民眾黨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黃瀞瑩1020日在臉書(Facebook)表示,「這樣的行為實在令人不解,也讓人匪夷所思」,民主自由不就是讓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自由?難道對這塊土地的認同,必須通過宣讀蔡英文的理念才能達到?並對簡舒培說道:「你口中的綠色價值比紅色還血紅!」

大型社群平台網民也對此表示不滿,紛紛留言批判「每日研讀蔡主席語錄,給你健康的心靈」、「鄭南榕如果還在,恐怕要把簡舒培燒了」、「不給講話只能讀蔡語錄」、「逼人覆誦蔡語錄官台北市政什麼事」等言論。民眾黨於昨日記者會也表示譴責,稱民進黨默許簡舒培使用這種思想審查的反民主手段,並且未有任何道歉和回應,是違背創黨理想,應向創黨大老道歉。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先搞清楚什麼是「清一色」

<轉載自20211020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陳景祥 資深傳媒人>

民主黨為12月立法會選舉訂出甄選機制,並「開放」讓有意參選者報名,但結果在上周一報名期限結束時,沒有收到黨員提交報名表格。另一泛民政黨民協則決定開放予會員參選。

今時今日還討論民主黨是否應該參選,已經毫無意義,反正大局已定,講多無謂。其實民主黨和其他泛民政黨在《港區國安法》和新選舉制度出台後,參選之路已走不下去,因為新體制的設計本意,就是要清除北京眼中不符「愛國愛港」要求的政黨/團體,要其出局,體制內再無空間給泛民政黨生存,它們能否取得入場參選資格都成問題。

新選制下 民主黨還有否生存空間?

圍繞着民主黨應否參選,其實牽涉到更根本的問題:未來議會的組成會否是「清一色」建制派?議會內沒有泛民政黨成員,對政府的監察力度會否不足?

今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修改香港選舉制度,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形容修改選制是「微創手術」,「中央強調『愛國者治港』,不是說要在香港的社會政治生活當中搞『清一色』」。張曉明還保證,香港立法會未來仍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包括批評政府的聲音。

盧文端先生後來在《明報》撰文,稱民主黨如要求生就應參選,如果強行阻止黨員參選,就等同挑戰及破壞新選舉制度。

民主黨創黨成員李華明在民主黨召開會員大會決定是否參選前夕,公開呼籲民主黨應該參選,又指如果一個政黨不參選就應該解散。

雖然不斷有「民主黨必須參選」的呼聲,但現實卻是,民主黨的區議員因宣誓無效而被DQ的數目頗眾,如上月底公布九龍有10名民主派區議員不符資格,其中5人為民主黨黨員,包括在立法會已20多年的資深黨員涂謹申。事實上,在港島、九龍和新界區議會的宣誓,多名民主黨議員都因不符資格而被DQ,加上今年初47人被控串謀顛覆政權罪(參與2020年民主派初選),其中涉案的也有幾名民主黨立法會前議員。試問,一個政黨有大批議員被捕、被DQ,還說他們「應該參選」,人從何來?有實力進入議會的民主黨成員很多都已經被褫奪資格,還有誰可以在12月參加角逐?李華明說如果一個政黨不參選就應該解散,顯然是強人所難!此外,一個政黨如果有這麼多不符「愛國愛港」標準的黨員,試問在新選舉體制下,民主黨還是否有生存空間?

香港各建制政黨 就是內地民主黨派

要了解民主黨和其他泛民政黨未來在香港政治體制中的角色,除了要看人大3月通過的新選舉制度規定,更重要的,是必須參考國務院新聞辦在625日發表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白皮書》雖然是講述大陸的政黨制度,但其「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絕對是供香港未來重建政治新秩序的指南;中央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要融合的除了是經濟、金融、外貿等領域,政治上也應該要和內地看齊,政黨制度自然也不例外。

我在811日本欄文章〈按「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建立的香港新政制〉中就說過,《白皮書》明確指出中共的執政地位不容挑戰,大陸的政黨制度,就是中共和8個民主黨派(以及無黨派人士)「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形成了「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政治格局。

作為指導原則套用在香港,特區政府就是「執政黨」,地位不容挑戰,特首和問責班子成員雖不是中共黨員,但獲得中共授權認可,地位就如執政黨,其他政黨都是民主黨派,它們要認同及擁護特區政府的領導(在內地就是擁護共產黨的領導)。

至於民主黨派的功能,據《白皮書》所述,「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反對黨,也不是旁觀者、局外人,而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參與國家治理的參政黨」。這樣的「民主黨派」,正是目前香港建制派政黨的定位和角色,它們不是執政黨,但「協助特區政府施政」,和特區政府「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香港泛民政黨過去扮演的,並不是這種「民主黨派」角色。

新選舉制度下香港政治並非「清一色」,現在各建制政黨就是內地的民主黨派,它們不是在野黨、反對黨,而是在特區政府領導下參與管治的參政黨。換言之,過去泛民政黨界定自己為反對黨,這種角色現在已不再需要,也不復存在;但議會內不會「清一色」,因為建制政黨代表了不同利益階層——民建聯走基層路線,是「愛國愛港」陣營最大政黨;工聯會代表工人利益、經民聯代表商界和專業界別、新民黨代表中產階級,它們在議會內為自己的界別發聲、向政府爭取,聲音「多元化」得很。以強積金對冲為例,建制政黨內就有不同聲音,且分歧頗大,絕不「清一色」!

筆者的論說,並非要貶低泛民政黨的地位,而是參政者要明白,北京在香港全面落實管治權之後,議會政治生態今非昔比,泛民要當反對派、不願做政府「盟友」的定位,在新體制下已無立足之地,民主黨黨員沒有人願意參加12月的立法會選舉,其實是明智之舉,何須深責?李華明從政多年,如果仍不明白當前的大變局,卻要黨員頂着風險去參選,是一廂情願兼脫離現實。他既不滿民主黨,何不另起爐灶另立一個政黨,以身作則參加12月的選舉,測試選委會會否給他提名票,選民又會否繼續支持他?李華明說他年紀大,不想再選,其實他只有66歲,跟拜登在77歲高齡選總統仍有一段距離,年齡絕不是問題。

泛民政黨重返壓力團體路線 實際可行

泛民政黨的出路不外兩個選擇,一是另組政黨,改弦易轍,和過去的泛民政治立場徹底「脫鈎」,重新處理和北京及特區政府的關係,如此方能生存。對那些資深泛民成員來說,如此大動作「轉軌」,恐怕非他們所能接受。

不走政黨路線,另一選擇是重返19701980年代,組織各式壓力團體或權益關注組,在特定議題或為某一類弱勢群體發聲,在輿論、民意上監督政府。不走政黨路線,意味着脫離建制,以公民社會作活動舞台,以凝聚民間力量向政府爭取。這種手法和活動方式,是返回過去、走出建制、重新上路,工作難度將會大增,但卻是一條實際可行且能夠生存下去的路線。

民主黨的結局,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反而不解的是,在建制多年的老手,竟然還會認為傳統泛民政黨尚有「剩餘角色」,因而「強迫」民主黨參選!香港未來的「民主黨派」已經就位,它們就是當下的建制政黨,過去的泛民政黨已無任何角色。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從歷史發展角度 看非建制派定位

<轉載自20211018 明報 觀點版 撰文:狄志遠 新思維主席>

香港政制的發展

香港民主運動大約孕育於上世紀7080年代,特別是1982年的區議會及1985年立法局選舉。那個時代,大家都不知民主體制會怎樣的發展。民主派前輩李柱銘及司徒華就這樣參加1985年立法局功能界別的選舉。他們的榜樣定下了民主派要在議會有其位置,或議會成為民主派捍衛市民利益的地方,但也可以說,議會成為民主派和政府互動的地方。很多時候是監察、爭辯,甚至衝突,但有時候也有合作、想辦法解決問題。這種互動,成為日後民主派跟政府互動的模式。1991年立法局的選舉,民主派更以政黨的模式進入議會,也以政黨模式跟政府互動。政黨—議會—政府互動模式從此定下來。

然而,這種政黨—議會—政府互動模式一開始就有個更大背景,就是當時的中英談判,不管如何,中英的談判及角力,也影響着香港的民主發展。不少民主派的前輩亦成為當時制訂《基本法》的草委及諮委。1989年天安門事件,令當時民主派人士跟中國政府決裂,沒法溝通,然而自1991年立法局選舉後,民主派在議會繼續政黨—議會—政府互動的模式,而民主派亦透過這模式,藉着香港政府,跟英國政府及中國政府接觸及互動。

政權是香港民主發展不能排除的持份者

民主派前輩很早就了解,政權是整體民主發展不能排除的持份者,這不止是香港政府,也包括、也必須包括背後不同的宗主國。

回歸後,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一國兩制」一直依賴香港跟中央的互動而慢慢清晰下來;而在政制發展,也在於泛民政黨,透過香港政府,與中央政府的互動。當然,2005年、2010年及2015年的政制安排討論,是泛民政黨跟中央政府互動的高潮。2005年,中央政府還是在後台,而香港政府始終在台前。香港政府不斷游說,最終失敗。在2010年的政制討論中,中央政府已經走到台前,既主動接觸民主黨主席,也打開中聯辦之門,跟香港泛民人士討論香港政制的發展,最後達成協議,推動香港民主發展更大的一步。中央政府作為香港政制的持份者的身分,就更清晰了。

2014年,就特首選舉,中央政府訂下「831」方案,最後,泛民政黨反對有關方案。但部分泛民人士卻認為應該承接2010年的經驗,政制發展有多少要多少,逐步向前。這就成為「中間派」,即今天的「非建制派」。

但自此以後,議會出現極大的變化,政黨—議會—政府互動模式明顯出現很多阻礙,而2019年的修例事件,可說是政黨—議會—政府互動模式失去效能。泛民政黨無意跟政府溝通,香港政府也同樣放棄在議會跟泛民政黨的溝通。

不過,這不止是泛民政黨在議會跟香港政府互動的事情,激進泛民人士(溫和的泛民人士也被「挾持」進去)是要將中央政府作為香港政制發展的持份者身分撇開。中央政府明顯不接受。今天香港政制的新安排,不單是顯示中央政府在香港政制發展持份者的身分,可能更是主導者的身分。

非建制派人士的定位

事實上,泛民前輩為我們留下的兩個向度,在2019年的事件看到,它們其實是「二而為一」的事情,就是(1)政黨—議會—政府互動模式及(2)肯定中央政府是香港政制發展的持份者,是互相影響。

今天不少非建制派人士來自泛民政黨。泛民前輩留下來的兩個向度,值得我們繼承:

1)政黨—議會—政府互動模式

i)這一模式確定了政黨跟議會的關係。非建制派人士應盡力在議會爭取議席,因為在議會,政黨可以跟政府互動。

ii)政黨是在議會跟政府互動,即政黨不是政府一部分。政黨是要將市民意見在議會中表達,跟政府互動,從而改善施政。所以,政黨是要向市民負責及交代——不管議員是透過什麼途徑選入議會。

iii)政黨是要跟政府互動,所以,政府不是政黨的敵人,不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政黨跟政府既是對手(opponent),也是伙伴(partner)。中間有張力,但這種張力就是改善施政的動力。

2)中央政府是香港政制發展的持份者

i)任何香港政制的改變,都不可以沒有中央政府的參與及允許,這也是「一國兩制」的表達。因此,在現今的處境中,非建制派人士既在新選舉的制度下,力爭議席,同時,也可在中央政府公開的承諾下,尋求民主政制發展的可能。

ii)基本法允許全面普選,而「831」方案允許市民直接選舉行政長官。非建制派人士在支持一國兩制的前提、在831方案基礎下,循序漸進推動民主政制進程。

iii)簡單來說,非建制派人士如何幫助及代表香港市民在香港政制發展中,扮演另一個持份者,跟中央政府這持份者對話及互動?若然非建制派人士以上面兩個向度自我定位,他們其實只是繼承民主派前輩留下的榜樣,繼續推動香港民主政制的發展。

立陶宛友台小組12月率團訪台

<轉載自20211018 明報 加東 >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擬今年12月初率團訪台,將參加一場在台立法院舉行、聚焦「民主」的會議。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接受台媒專訪說,「我保證這會是陣容堅強的訪團」。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前日表示,如果有一天大陸方面使用武力方式解決台灣問題,那一定是被台獨勢力和外國干涉勢力逼出來的。

立陶宛允許台灣在首都維爾紐斯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後, 中國認為其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兩國關係如今陷入冰點。中央社昨刊出對馬爾德基斯的訪問,他說,初次訪台,陣容十分重要。他透露,特別邀請政治立場不一的議員參加訪團,要讓包括反對派在內、預計約6名議員「親眼看看立陶宛和台灣可如何達成雙贏合作」。

馬爾德基斯說,他的夢想是為立陶宛企業界找到與台灣密切合作的利基,讓立台雙邊投資貿易總額,能超越立陶宛與中國大陸的合作規模。

孫亞夫:武統是被台獨逼出來

另外,第五屆兩岸關係天府論壇前天(16)在四川宜賓舉行。據《中時電子報》報道,對於近年台海形勢發展愈趨復雜嚴峻,孫亞夫說:「這說明我們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戰略考慮是必要的,是有遠見的,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後盾,是最終完成國家統一大業的堅強支撐」。孫又表示,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有一天大陸方面使用武力方式解決台灣問題,那一定是被台獨勢力和外國干涉勢力逼出來的。

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當辛亥革命也成為禁忌

<轉載自20211017 明報 副刊 欄名:周日話題 撰文:葉蔭聰>

繼「時代革命」成為分裂口號後,連「辛亥革命」亦躺着中槍。

區區一個「雙十」日子,已考起特區管治班子。僅因為過去曾有人拿着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來「挑機」,保安局長鄧炳強煞有介事警告市民:不要以紀念「雙十節」來鼓吹分裂祖國,結果,所有人嚇怕了,不敢舉旗;有市民嘗試進入青山紅樓,竟被警員阻止。十月十日,香港在華人社會裏變得相當怪異突出,台灣的旗海不用說了,北京也有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中山紀念堂如常紀念;澳門早成解放區,但國父紀念館內仍掛青天白日旗,相安無事,國父沒有被DQ。只有香港,所有人談「雙十」色變,但十分矛盾,原來又有「攞正牌」的香港建制社團在慶祝「辛亥革命」,梁振英還是座上客。

今天掌管特區政府的一眾頭目,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在殖民地管理主義教養下,他們不懂歷史,現代中國歷史尤甚,對當代政治有什麼關係,也無興趣。以前英國老闆及回歸初年的北京說要懷柔開明,他們跟着屁股做做樣子,如今習近平說要全面管治,他們順從順勢做個威權政府,更感得意。北京送來國安法,他們在殖民地的老房子裏翻箱倒櫳,找出塵封的法律及行政手段去配合,看到什麼不對路的先禁了再說。可笑的是,多少公務員去清華北大培訓,學到的就是這些?

當然,北京政府負有最大責任,只命令治亂世用重典,國家主權至上,卻提不出任何有說服力的意識形態。結果,留下港產官僚自己做功課,只能交白卷。如今香港為官之道,是把深圳河那邊傳過來的簡體字稿轉成繁體後照本宣科。可笑的是,這樣的功課也隨時會做錯,連「中國人民共和國」、「把台灣從香港分裂出去」的手誤與口誤也能發生,別旨望他們自己會搞好意識形態。香港官大人自命是中央撐腰的悍將,但面對意識形態戰場,只會荒腔走板。

意識形態有兩種。一種是官方處心積累、機關算盡地設計出來的高大理論與口號,但除非在一個封閉的國度裏(例如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否則未必很有效。另一種是比較日常及不經意,夾雜常識與新詞,官府與民間語言,政治與娛樂,扣連搭配起來,讓人自己想像及感受。後一種意識形態未必時刻需要大義凛然、熱血沸騰,只要日常、自然及接受即可。但是,這功夫也不容易;中共在1989年後至今的愛國主義教育,並不單靠學校裏的思想教育,鄧小平以來幾任領導的官方理論,還需要媒體、互聯網、日常生活種種安排,軟硬兼施,上行下效,東補西貼,才能在近十幾年漸見成效。

民國影子存於香港歷史中

以前的港英也很在行第二種意識形態工作,六七暴動後成功打造國共以外的香港本土意識,以及麥理浩以來的良政,蓋過昔日的殖民臭史。特區官僚回歸雖然面對新任務,也懂點皮毛。例如,他們曾經也知道,「中山革命在香港」這主題,對培養愛國主義有利無害,本來就是扣連香港與中國民族主義的一環,不算什麼高招,作用有限,但屬平常、方便與必需。2000年代初開始,中西區有孫中山史蹟徑,本來與孫中山沒有什麼關係的甘棠第也成為孫中山紀念館。大概就是那段日子,陳德森拍了《十月圍城》,故事講孫中山來香港走了一圈引起連番惡鬥,這港式動作片,既有大陸投資、中港演員及市場,兩地也受歡迎。再加上孫中山後人過去幾十年努力在大學裏豎立中山銅像,孫中山、辛亥革命、民國本來就在我們身邊。「國父」已盡力了,愈來愈多香港人對中華民族身分抗拒,不是他老人家的錯。以前本土派、港獨派罵盡中共及香港一眾「大中華膠」,也不太會跟孫中山計較。

其實,中華民國的歷史及意象與香港的國民想像一直有關,只是比較隱晦。香港沒有民國熱,但香港人曾經有的丁點家國情懷裏,永遠模糊的民國影子,一成是歷史,九成是創作虛構。太遠的不說,就以1970年代為例,《精武門》裏李小龍演陳真打破「東亞病夫」牌匾,故事是倪匡回憶及改編民國時期上海的坊間故事,令功夫熱裏的文化民族主義,帶點民國餘韻。1980年代初,中共決定收回香港主權,我剛入讀中學,知道有人恐慌要移民,但我在電視機裏看到的,卻是一股民國風格的愛國熱情:1981年麗的電視台播《大俠霍元甲》以及之後的《陳真》,是《精武門》的翻版;1982年無綫播《萬水千山總是情》,汪阿姐大唱〈勇敢的中國人〉,又是抗日背景;1982年,張明敏穿著中山裝唱〈我是中國人〉,台灣的劉家昌作詞作曲,翌年是〈我的中國心〉,找了黃霑來填詞。這些歌曲既出現在官方宣傳活動,也曾在香港人支援北京學生運動時響遍全城。

民國說不得 革命史觀說不通

在中國大陸,政治思想教育中,除了官方理論,必有近現代史,提供中共的革命史觀:孫中山就是革命先行者,因為他領導的辛亥革命不徹底,民國剷除不了封建主義,抗禦不了帝國主義,才有五四運動,才有中共加入國民革命,以及之後的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達至解放。歷史學家可以對此有爭議,但它勝在故事完整:有開首有中段有結尾。可是,香港辦教育的官僚,一直對提供歷史敘事感到相當恐懼,又自知從大陸照搬過來這個有一百多年殖民經驗、走難華人歷史的香港,必然撞板,左右躊躇。

大部分香港人對民國的認知十分模糊,真假夾雜,在年青一輩裏,大中華認同不受歡迎,但不能說不在人們的常識裏。即使對中共來說,沒有民國常識,連官方宣傳也說不通;沒有清末民國的積貧積弱、軍閥割據、亡國危機、列強瓜分的歷史記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又從何說起?辛亥革命、民國不能說,只會令本來便殘破的國民教育工程更混亂,諷刺的是,北京與建制派卻又以此為由,不斷說香港人缺乏國民教育與認同,結果,不斷製造出更多荒唐的國民教育內容,飲鴆止渴。

許多小學生在國慶周反覆學了一星期國歌及升國旗,朋友的女兒在老師及群眾壓力下參加基本法書法比賽,小孩會更愛國?還是覺得莫名其妙?我女兒讀小學二年級時,平生第一次接觸現代中國歷史,根據那本常識科教科書,孫中山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後,便成空白,直接跳到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毛主席恍似不過是一位司儀)。建立民國不能說,國共相爭也沒有,更沒談中共的革命戰爭,連毛主席革了民國的命也不敢說。有人批評為竄改歷史,我覺得言重了,也太看得起特區官僚及建制派,我女兒寫完填充題後,早已忘記了這兩位偉人或罪人的名字。特區政府的問題是,連簡單的歷史故事也不知怎樣說,只知有些東西不能說,例如「中華民國」。

在香港,認同中華民國的人一直是極少數,大概只有1956年雙十暴動時才成為政治問題,但民國從來都在香港的常識之中。任何意識形態也要建立在常識之上,只有港產官僚才會連這樣小小的基礎也要摧毁,何來人心回歸?除了靠嚇,就靠大灣區讓年青一代為人民幣服務,便可解決意識形態問題?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一中原則已成國際共識 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文權威性不容挑戰(下)

<轉載自20211016 大公報 兩岸版 撰文:楊親華>

1971年是聯合國中“中國代表權”的鬥爭進行決戰的一年。在這一年裡出現了如下新形勢:79日至1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周恩來同他舉行了6次會談。關於臺灣問題和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問題,基辛格表示:承認臺灣屬於中國,不再說“臺灣地位未定”,不支持“臺灣獨立運動”,也不支持臺灣當局“反攻大陸”,希望臺灣問題和平解決;美國不再與中國為敵,不再孤立中國,在聯合國內將支持恢復中國的席位,但不支持驅逐蔣介石政權的代表;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唯一合法政府的問題,留到尼克森總統第二屆任期去解決。這一方面表明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中國的壯大,美國感到它的對華政策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地步了。但另一方面,在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問題上,美國仍然頑固堅持“兩個中國”政策。

反對美方製造“兩個中國”

同年82日,美國國務卿羅傑斯發表《關於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的聲明》,將美國企圖在聯合國內搞“兩個中國”的政策枱面化。聲明稱:美國將支持今年聯合國上要求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席位的行動。同時,美國將反對任何驅逐“中華民國”的行動,或者以其他方式剝奪它在聯合國的代表權的行動。此,820日,中國政府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聲明》,對美國在聯合國製造“兩個中國”的舉措進行了義正辭嚴的批駁。聲明指出“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堅決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類似的荒唐主張,堅決反對‘臺灣地位未定’的謬論,堅決反對‘臺灣獨立’的陰謀。只要在聯合國裡出現‘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臺灣地位未定’或其他類似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堅決不同聯合國發生任何關係。中國政府的這一嚴正立場是不可動搖的。不管任何人,在任何時候,用任何形式推行‘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之類的陰謀,都永遠不可能得逞。”

1971715日,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18國(後增加至23國)駐聯合國代表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吳丹稱:“我們奉本國政府之命,謹要求閣下將題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合法權利’的問題作為緊急問題列入大會第26屆常會的議程。按照大會議事規則第二十條,隨函附去解釋性備忘錄和決議草案。”該決議草案稱:“聯合國大會,回顧聯合國憲章的原則,考慮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利對於維護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組織根據憲章所必須從事的事業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她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920日,第二十六屆聯大開幕。922日,美國夥同日本等國,向聯合國提出同中國在聯合國代表權有關的兩項決議案:(1)關於重要問題的決議草案,其內容為:“在大會提出的結果將剝奪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任何建議都是憲章所規定的重要問題。”(2)關於代表權問題的決議草案(後稱“雙重代表權決議草案”),其內容為: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權,並建議它得到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席位;確認中華民國繼續擁有代表權;建議聯合國一切組織和專門機構在決定中國代表權時考慮本決議的條款。對上述兩項美國提案,925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堅決反對美國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評論員文章,92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佐藤反動面目的又一次大暴露》評論員文章。

"第2758號決議”具深遠意義

1017日起,第二十六屆聯大開始進行“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的專題辯論。約80個會員國的代表在會上發言,對立雙方“旗鼓相當”。19711025日,歷史將永遠記載這一重要日子。當天晚上,聯大在主席馬利克(印尼外長)主持下進行表決。大會首先表決美國和日本提出的恢復所謂“重要問題案”,此案以59票反對、55票贊成、15票棄權遭到否決。接著,表決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出的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提案。此案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獲得通過。這就是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第2758號決議”。這樣,美國企圖製造“兩個中國”所謂“雙重代表權案”未經討論便胎死腹中。歷史終於做出公正的裁決,新中國經過22年不懈鬥爭終於獲得最後勝利!面對聯大這一表決結果,美國首席代表布希不得不承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這樣一個事實──雖然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剛剛投票的結果實際上確實代表了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的看法。”

1026日,聯合國秘書長吳丹致電中國外交部代理部長姬鵬飛,告以“在1025日舉行的聯合國大會第1976次會議上”通過的第2758號決議全文,稱已將這個決議“通知了聯合國所屬的一切機構,並且相信上述決議將迅速得到全面實現”。

台當局妄圖“入聯”是徒勞

1029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聯合國大會第二十六屆會議以壓倒多數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出的要求恢復我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提案。這是美帝國主義20多年來頑固堅持剝奪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政策和在聯合國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的破產,這是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外交路線的勝利,這是全世界人民和一切支持正義的國家的勝利。”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從政治、法律、程式上徹底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問題,充分體現了聯合國所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自李登輝當政以來,臺灣當局完全拋棄一個中國原則,夢寐以求地企圖重新叩開聯合國的大門,以達到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動。從1993年開始,李登輝當局以“聯合國2758號決議”只是解決了“中國代表權”問題,而沒有解決所謂“臺灣代表權”問題為由,連年鼓動其邦交國搞所謂“參與聯合國”活動。2000年以後,陳水扁當政期間,民進黨當局提出“加入聯合國”提案,並推動所謂“入聯公投”,企圖製造“一中一台”、“臺灣主權獨立”的國際視聽。蔡英文當局上臺後,繼續挑戰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權威性,妄稱決議“未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代表臺灣人民的權力”,不涉及由誰在聯合國代表臺灣,企圖借此凸顯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進行“一中一台”的“台獨”分裂活動。臺灣當局這種妄圖割裂中國主權的分裂行徑,無論在法理上還是客觀現實上都是行不通的。第2758號決議的權威性不容置疑。國際社會均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聯合國是一個由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不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在此情況下,臺灣當局向2758號決議提出挑戰完全是徒勞的,它妄圖擠進聯合國的分裂行徑只能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