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

城市之間的瑜亮情結

<轉載自2019228 明報 加東 >

粵港澳大灣區被欽定了4個中心,港澳深穗各自攀比,出現各種暗中較勁比併,昨日財政預算案公布香港去年的經濟數據後,深圳馬上宣布去年GDP已超越香港。其實,在內地,類似的城市間瑜亮情結不勝枚舉,在中國特色的政經環境下,這種較勁不僅為爭奪資源,還反映在官級、權限、政治待遇等多個方面。

「副省級市」書記市長屬「中管幹部」

內地政府架構為中央—省(直轄市、自治區)—市(地區)—縣()—鄉()5級,但在一些省內,還有「副省級市」,這類城市雖仍屬省轄,但其黨政首腦級別卻是副省級(副部級),其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市長、市政協主席職務屬於「中央管理的幹部」(中管幹部),任免須中央審批。現有15個副省級市為廣州、武漢、哈爾濱、瀋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這些城市又稱計劃單列市,即在中央各類計劃中將其單獨與各省並列。

廣州深圳爭龍頭多年

設立副省級市,當初的本意是有意更好地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故這些城市的多為經濟較為發達的省會或港口城市。但也製造了很多省份在發展重點、資源投放、官員晉升方面的矛盾,例如廣東的廣州和深圳,多年來就被誰是廣東的龍頭老大所困擾,深圳自成為特區外,在資源和政策上就獲中央額外關照,但廣州市在政治上卻總是力壓深圳一頭,廣東省長葉選平、朱森林、黃華華、朱小丹等都是廣州書記或市長出身,直到馬興瑞,才終於有深圳市委書記出任廣東省長,現在廣東本土勢力已經式微,穗深兩市首長都由中央空降,廣州的經濟發展水準也與深圳叮噹馬頭,瑜亮情結仍未稍減。

馬興瑞任深圳書記時,廣東省委副書記(僅次於省委書記、省長的第三把交椅)由他兼任,馬升任省長後,由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兼任,任調走後,現在又由深圳書記王偉中兼任。在大灣區內,穗深之爭還會持續。

類似的雙城記,在遼寧省的瀋陽與大連之間、山東省的濟南與青島之間、江蘇省的南京與蘇州之間、浙江省的杭州與寧波之間,都在上演。除寧波外,大連、青島、蘇州的經濟實力都把省會比了下去。在只有一個副省級市的省份,也並非沒有競爭,例如,陝西省會西安的龍頭地位無可置疑,但延安因屬革命聖地,政治待遇與其看齊,兩市書記都是省委常委。

最尷尬的是福建,廈門是副省級市,省會福州卻不是,這與廈門是經濟特區有關,但福州的經濟實力卻遠超廈門,而福建省經濟的龍頭卻既非廈門亦非福州,而是泉州。但在福建省委常委班子中,福州和廈門兩市書記都是當然成員,泉州書記卻極少入常。近年,福州政治地位已凌駕廈門,近兩年福建省委副書記都由福州書記兼任,大概也與習近平曾任過該職務有關。

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

越南模式還是中國模式


<轉載自20192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特金會將在越南首都河內登場,吸引全球的目光,西方輿論眾口一詞地認為,今次美方同意在越南舉行美朝峰會,有意以越南模式吸引朝鮮改革開放,令人誤會越南背靠美國與中國對峙成為越南經濟成長奇的動力。其實大謬不然,越南除了在南海與中國有主權紛爭外,其他內政外交與中國幾乎是亦步亦趨,越南模式除了「反華」這一點外,其實就是中國模式的迷你版。

越共中共密不可分

中越兩國都實行一黨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越共從出生之日起就與中共密不可分,越共的創黨會議1930年在香港九龍召開,其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35年在澳門舉行。蘇聯和朝鮮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都是待1950年中國與北越建交後,才與北越建交。

越南從國旗國徽到政治體制都是模仿中國建立,憲法第四條寫明越共「是擔負領導國家和社會的力量」。越共中央黨報叫《人民報》,比中國的《人民日報》只少一個字,國營電視台也叫「中央電視台」,越南警察也叫公安,越南也有政協,叫祖國陣線。胡志明之後,越共原本實行黨總書記、國家主席、政府總理的「三駕馬車」集體領導體制,但越共十二大黨總書記阮富仲連任,原國家主席張晉創、原總理阮晉勇退休,加上去年國家主席陳大光病逝,阮富仲兼任國家主席,越南模式向中國模式再靠攏了一步。

越南的抗法、抗美戰爭,中國曾傾力援助,當時中國不僅向越南派出軍事顧問,更派出經濟顧問和黨務顧問,至今中越兩黨還有定期的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會。由於長期受中國影響深遠,中國的歷次政治運動,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了越南,如土地改革、反右派等。即使是中越交惡的1986年,越共也決定仿效中共的「改革開放」,開始了自己的「革新開放」。

美國力量可借用 政權安全靠北京

1990年,在六四後蘇聯東歐風雨飄搖之際,中越領導層在四川成都秘會和解,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會後引古詩詞曰,「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時任越共總書記阮文靈則賦詩,「兄弟之交數代傳,怨恨頃刻化雲煙,再相逢時笑顏開,千載情誼又重建」。而5年後越南才與美國重新和解。

平情而論,與中國和解為越南提供了和平的外部環境,與美國和解為越南引進外資增添了動力。近年,中越因南海糾紛時有齟齬,美國自然借機牽制中國。但河內深知,美國力量可以借用,政權安全還要靠北京。因此,對於反華示威活動視為異見,嚴厲打壓,深恐美國借煽動反華情緒之名行顏色革命之實。

與美國一笑泯恩仇的國家不止越南,諷刺的是,中國當年的懲越戰爭就被視作與美建交的「投名狀」。金正恩從越南模式看到的,究竟是中國模式的又一次展示,還是與美國交好就可發達的樣板,相信他並不傻。

「一中各表非九二共識原意」


<轉載自20192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國台辦前副主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周日表示,多年來國民黨把九二共識解釋為「一中各表」,扭曲了其本來意義。王在希認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的講話,對九二共識作了新的、明確的詮釋,「恢復了九二共識原貌」。

王在希說,九二共識不僅包括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還包括謀求國家統一;如果只認同一中,不謀統一,就不是真正的九二共識。

王在希又稱,對於習近平提出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他認為儘管台灣當局目前反對商談,但「民間可以先談起來」。

撥款3億保護布達拉宮文獻

<轉載自2019227 明報 加東版 國版>

西藏布達拉宮管理處透露,自今年起,內地官方將投資3億元人民幣,啟動迄今最大規模的布達拉宮古籍文獻保護工程, 為期10年。

布達拉宮文物總量達10萬餘件,宮藏在冊的漢、藏、滿、蒙、梵等多文種珍貴古籍文獻近4萬函。中新社報道,保護工程包括古籍文獻的數碼化,整體實施方案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承擔,主要分為古籍文獻可預防性保護、搶救性保護修復、數碼化保護、展示利用四個部分,目前已開展前期普查登記工作。

西藏區內已完成古籍普查

布達拉宮距今有1300多年歷史,是西藏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堡式建築群,被譽為「藏民族歷史文化藝術寶庫」,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近年,中國官方為宮內所有可移動文物普查、登記及建檔;西藏古籍普查亦於2009年正式啟動,至本月19日,西藏古籍保護中心表示,已完成區內包括布達拉宮古籍文物的普查。

《中國文化報》報道,西藏保存的藏文古籍總數約佔全國2/3,主要以寺院收藏為主。在前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西藏先後有291(217)成功入選;74函古籍已申報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2019年2月25日 星期一

紅藍綠「兩岸和平協議」攻防戰

<轉載自2019225 明報 點版 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習近平於元月2日發表的對台「習五點」談話,受到海内外高度關注不在話下,重點是能否獲得台灣社會的積極回應。從最近國民黨及新黨一大一小兩個藍營在野黨的表態來看,似乎可以解讀為北京的壓力一定程度上已初步奏效。正因爲「習五點」獲得台灣社會某種程度的反響,也因此引發綠營的執政民進黨政府的强力反制。新一輪圍繞「兩岸統一」的攻防戰,正在揭開另一個序幕。

兩岸 「民主協商」能否開啓?

作爲「統一台灣」的必要步驟,習近平的講話明確指出「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針對此一呼籲,新黨主席郁慕明一馬當先,表示「願意率先與大陸協商,尋求邁向統一的和平發展機制,確保台海和平安定」,對此北京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於日前的記者會上,予以高度贊賞,稱展現了「民族大義和使命擔當」。

對北京而言,向來支持兩岸統一、在藍營的意識形態中屬性深藍的新黨,其積極態度自然是贊譽有加,但也沒有太多驚喜。加上新黨對台灣政治與社會的影響力極小,目前在台灣的立法院並未占有任何席次。簡言之,北京的統一呼籲,倘要在台灣發揮較大的影響力,關鍵是要得到有能力讓台灣變天的中國國民黨的積極呼應。

然而,自從經歷了1990年代台灣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全面「本土化」之後,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不再支持「兩岸統一」,也迫使力爭繼續左右台灣政治的國民黨不得不調整兩岸政策。2007年總統大選選站期間,候選人馬英九在綠營媒體《自由時報》刊登廣告,闡明「獨立」也是台灣社會的未來選項;又在成功入主總統府後,打出任内包括「不統」的「三不政策」,雖説是基於選戰策略及政權穩定的言不由衷,卻也折射出台灣主流民意對「兩岸統一」漸行漸遠的客觀現實。

馬英九下台前國民黨上演的「換柱」戲碼,儘管涉及黨内權鬥,大背景也仍是洪秀柱滲透到骨子裏的「一中同表」不僅難以獲得選民支持,甚至得不到黨内主流派認同的緣故。敗選後,基於黨内對「換柱」的虧欠氛圍,柱柱姐得以當了一任的黨主席,然而也正如筆者一早在本報指出一樣,洪不過是「過渡人物」,事實上的確也成爲國民黨黨史上唯一一位無法成功連任的黨主席。

藍營本土派的心房已被攻破

當「本土派」的吳敦義接下黨主席後,北京並沒有如對洪秀柱一樣的「熱情擁抱」,而是對吳的本土路線充滿戒心。儘管北京別無選擇,推掉吳敦義並非上策,近兩年來與國民黨的關係卻仍是若即若離,怎麽也熱不起來。

然而,「意外」的是,近期吳敦義卻擺出一副讓北京眼前一亮的姿態。

吳敦義在214日接受電台專訪時,無預警地拋出國民黨如果重返執政,將與北京「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震撼彈。不止於此,217日吳在出席國軍海軍陸戰隊校友會致詞時明確表態:「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也是中國人!」。吳敦義接二連三地發表有異於過往「本土派」形象的言論,就時間點來看,正是作爲黨主席欲代表國民黨出戰2020總統大選,卻苦於民調低落,以及國民黨初選方式的議題正在熱炒之際。

吳敦義在台灣坊間素有「白賊義」之稱,所謂「白賊」,是台語(閩南語)「説謊」的意思。換言之,吳基於爭取深藍黨員包括具軍方背景的「黃復興黨部」的支持,以及爲了贏得「習五點」發表後來自北京的信任,包括520之後訪問北京的可能性,而作出策略性調整,即藉此表態而欲獲得「通關密語」的解讀,誠然是有相當的合理性。然而,「洽簽兩岸和平協議」並非可以鬧著玩的玩意,一旦出自黨主席之口,是有可能形成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政策綱領,並影響後任黨主席的政策方向。

其實,「兩岸和平協議」在國民黨内並非新鮮的議題,只不過礙於社會主流民意並不認同的壓力,而使其迄今在黨内兩岸政策的主張上時隱時現。

八年前的201111月,時任總統馬英九在競選連任期間,就提出了勝選後將推動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政見。然而,當時此話題一出,台灣輿論譁然,儘管馬附加了需具備「國家需要、民意支持與國會監督」三項前提,社會仍不叫好,美方也在背後表達不滿。最後鑒於勝選考量,馬英九放棄硬推的做法,不僅加碼即必須要有「公投」的背書,其後又承諾不會在任内推動該項協議。至此,曇花一現的「兩岸和平協議」議題,最終胎死腹中。

2016年,前述的「過渡人物」洪秀柱擔任國民黨主席後,曾制定了「和平政綱」,並將兩岸和平協議納入。然而,次年吳敦義接任黨主席後,其推動的新政綱又將此項目移除,改以「和平論壇」及「和平願景」代之,顯示當時代表本土派的吳敦義並不認同推動「兩岸和平協議」的正當性,也意味著吳也視之為「選舉毒藥」。

此次,不論是基於何種考量,吳敦義抛出過去自己否定過且吃力不討好的「兩岸和平協議」的議題,似乎也是看到了社會氛圍在「九合一選舉」後的變化。無獨有偶,國民黨內另外兩位有意參選總統的王金平和朱立倫,也先後直接或間接表示,兩岸和平協議是需要處理的議題。

換言之,「習五點」發表後北京對台統一攻勢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已經相當程度攻破了部分國民黨本土派的心房。

綠營强勢堵截「紅藍聯手」

以吳敦義爲首的藍營對「習五點」後北京統一攻勢的「迎合」舉措,在執政民進黨的綠營眼裏如何刺眼,不言而喻。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221日在記者會上明確警告新黨主席郁慕明「不要以身試法」,稱倘在沒有台灣官方授權下,執意去大陸參加「民主協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可能觸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79條之3,情節嚴重者將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針對吳敦義的國民黨再度抛出「洽簽兩岸和平協議」,陳明通也表示在新的立法院會期,要求優先處理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明確規範簽訂該協議前必須先通過全民公投這一關。

筆者近期的文章《2049年實現「統一台灣」可能嗎?》(24日本專欄)及《習近平「統一台灣」路線圖(上、下)》(《明報月刊》20192月號、3月號)均論及習近平新時代設定以2049年為兩岸和平統一的年限,爲了達到此目標,北京最晚必須於2044年與台灣官方簽訂《兩岸和平統一協定》。而在此之前,北京與台灣各黨派透過不斷的協商,凝聚統一的共識則是必經之路。

如今民進黨政府,「先下手爲强」,透過修法,以「國會雙審議,人民雙公投」反制在「兩岸和平統一」議題上北京與國民黨、新黨「紅藍聯手」。

能否擺脫民進黨雙管齊下的掣肘,無論對北京還是國民黨而言,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在明年的總統及立法院大選中把民進黨趕下台。然而,台灣社會的氛圍是否已經到了接受了兩岸得以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階段,在即將到來的大選選戰中,國民黨恐怕難免又要一番琢磨與踟躕了。

廈門聘台籍「助理」 陸委會轟破壞兩岸關係


<轉載自2019225 明報 加東 >

福建廈門市海滄區政府日前發布增聘8名台灣籍「社區主任助理」的公告。台灣陸委會24日對此發表聲明表示,台灣人赴陸任職社區主任助理,原則上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內政部已對在任社區主任助理人士進行行政調查。

台人任職大陸行政組織屬違法

據台媒報道,陸委會的聲明指出,社區居民委員會是大陸基層行政組織,而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3條第2項規定,「台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不得擔任經陸委會會商各該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之大陸地區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團體之職務或為其成員。」違者處10萬新台幣以上50萬元新台幣以下罰款。

陸委會稱內政部已發函給赴任社區主任助理的台籍人士要求說明,表示會結合當事人陳述及調查事證的結果,並注意對當事人有利或不利事項等相關程序下,再認定個案是否違反法律規定。陸委會還在此次聲明中表示,大陸利誘招聘台灣民眾參與基層治理工作,屬逼迫台灣民眾「屈從」其政治主張和意識形態,「破壞兩岸交流秩序」,無益於兩岸關係。

試用期月薪1 轉正年薪15

綜合媒體消息,海滄區目前有35名台籍青年出任社區主任助理。去年,該區一共招聘了43名台籍助理,8名於年後離職。

海滄區政府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每月向赴陸任職的台籍人士支付諮詢費,三個月的試用期間每月約1萬元(人民幣,下同),轉正後年薪約15萬元;但該職位不屬於海滄區政府公務員編制。

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

日本不再值得中國學習了嗎?

<轉載自2019222 明報 加東版 國際版 撰文:張望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副教授>

日本,對中國人來說,永遠是繞不開的話題。

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着國力迅速提升,中國人開始關心日本人如何看待自己。媒體的對日論述經常不自覺地強調中國經濟規模已是日本數倍,期待中國經濟實力轉强能贏得日本尊重。同時,涉日評論也漸漸瀰漫着一股「輕視日本」的風潮。人口老化,無緣社會,隱蔽青年,數落日本的文章在網媒隨處可見,彷彿這個島國已無藥可救,日本模式不值一提。

然而,有趣的是,今年春節長假,日本依然是中國遊客海外度假的首選之一。一個真實的日本,在國人的印象中是:面向大海的無人小站,大雪飄揚下的溫泉足浴,精緻可口的新鮮料理,安全舒適的住宿環境。「日本是否值得中國學習」這命題的答案,在民眾層面似乎早已不言自明了。

社會穩定 再分配制度減貧富差距

不可否認,即將送別平成時代的日本面臨諸多嚴峻問題。少子化,老齡化,制度僵化,都是一時難以解決的老問題。但是,審視他國,不能總盯着別國的短處。多關注他國優點,有助於本國發展過程中少走彎路。更何况,當前日本面臨的問題,不只是日本的問題,而是所有發達國家在經歷了爆發式經濟增長後必然面對的困境。日本,作為最先面對後物質社會的國家,值得耐心觀察。

常年研究中國和日本的美國哈佛大學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教授數年前來早稻田大學訪問,曾經不只一次提到:相比美國,日本社會的一大魅力,就是社會穩定,貧富差距小。在當今因財富分配不公而出現政治動盪的歐美國家的角度來看,日本並沒有出現嘩眾取寵的排外右翼政客上台,是一個例外。重視平等的日本社會,本來就極為注重通過社會再分配制度控制貧富分化,保證社會發展的整體穩定。如果我們用測量社會貧富分化狀態的基尼系數來標準看(低於0.4屬於社會穩定),日本長期處於0.3的狀態,遠遠低於中國的0.462017年數據)和香港特區的0.5392016年數據)。難怪不少人戲稱,日本才是接近社會主義的國度。今年10月,日本將正式實施幼兒教育和高等教育免費,又是一新例。

學日本低調不當頭 着重軟實力

在外交方面,日本刻意低調的姿態,也值得中國參考。由於二戰慘敗,日本在戰後一直唯美國馬首是瞻。這個戰略有其無奈之處,但真真確確也是日本政治菁英的主動選擇。日本,可以說是最早實踐韜光養晦的國家。主張輕軍備,重經濟的「吉田主義」,就是日本版的不當頭,但這並不是說日本無所作為。我們可以看到,戰後日本的軟實力,例如流行文化與和平主義形象,在許多國家深入人心。2017年以來,在鼓吹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入主白宮後,日本意識到對美一邊倒的侷限,在短短一年間調整戰略,構建了「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和「日歐經濟伙伴關係協定(EPA)」兩個自由貿易陣地,即維護了自身經濟利益,也避免直接挑戰美國。同時,也正是由於日本國內治理的出色表現,日本的形象在國際間評價甚高。在全球護照排行榜上,日本護照可免簽進入190個國家和地區,名列前茅。

需構建各國共鳴核心文明價值

當然,中國和日本各有各的國情。中國是東亞的核大國,而日本是二戰戰敗國,中國不可能如日本般過多考慮美國的感受。但是,中國,仍是一個將強未強的國家。在自身尚未足夠強大的情况下貿然向守成大國(status quo power)發起挑戰或引起守成大國的猜疑和圍堵,不利於中國的和平崛起。自鴉片戰爭以來,我們的文明的確遭到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和侮辱。然而,作為崛起中的大國,中國不能總懷著受害的心態來看待世界。

近幾年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較多地強調軍事和經濟崛起,但卻忽視了以外部世界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解釋我們的文明可以提供何種藥方來醫治當前困擾世界各國的管治危機。一個國家真正的崛起,不能僅僅強調政治和軍事力量,更需要構建一個能夠激起普世各國共鳴的核心文明價值。從這一點來看,在中美角力不斷升溫的今天,「日本經驗」,無疑仍值得中國謙虛地學習。

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美智庫指百船包圍中業島 華官媒:移花接木


<轉載自2019218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智庫機構「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簡稱AMTI)早前發報告,指菲律賓在中業島填海造地期間,遭近百艘中國船艦包圍,引起外界關注;惟菲律賓軍方其後否認報告內容,更有中國專家在官媒撰文批評報告有「移花接木」之嫌。

報告指大量中國船艦從去年7月起,在中業島與旁邊的渚碧礁一帶活動,更從渚碧礁出動漁船、海警船和軍艦,層層包圍中業島;另報告更援引衛星圖片,指包圍中業島的中國船艦在高峰時達95艘,這些漁船沒有漁具,且關閉船舶自動辨識系統,猶如「海上民兵部隊」。

惟有專家在中國官媒撰文指出,該報告中上傳的衛星圖像,並無出現中國船艦包圍中業島的場景,在其最完整的一張衛星圖中,拍攝區域主要是中業島所屬中業群礁的潟湖,位於其北方的是鐵線礁(屬中業群礁西環礁),中業島並未出現在圖像上;由於菲律賓主要通過由巴拉望島出發的船隻和飛機對中業島進行補給,而巴拉望島位於中業島的東南方向,故衛星圖像裏的中方艦船並未干擾乃至截斷菲律賓對中業島的補給通道。

對於報告聲稱一艘疑似中國護衛艦和一艘海警船,與菲律賓軍艦對峙,菲律賓官方予以否認,菲律賓總統發言人更指報告「純屬猜測」。另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馬德里加爾(Benjamin Madrigal)接受當地傳媒採訪時亦指,並無收到任何關於中國漁船在中業島附近海域數量增加的報告。




















專家指,衛星圖拍攝區域主要是中業島所屬中業群礁的潟湖。

2019年2月14日 星期四

美AIT表態不支持台獨公投

<轉載自201921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在台協會(AIT)213日明確表態,「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公投」,明顯是針對民進黨側翼陣線「喜樂島聯盟」而來,喜樂島近期揚言要在今年發動台獨公投,其效應卻直指台灣2020大選,美AIT實則也給近期走深綠路線,「擁獨抗陸的蔡英文」畫下紅線。而府、院、外交部全部都噤聲,不予置評,媒體也對此事發表相關分析。

據港媒《中評社》報道,AIT前理事主席、布魯金斯研究院東亞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卜睿哲日前發表《給郭倍宏及其同事公開信》,提到台獨公投事件涉及美國國家利益,美國立場兩岸任何一方不應企圖片面改變現狀。

深綠卻直指卜睿哲為過氣政客不代表美國,表示不以為然。美官方透過AIT聲明,「明確表態美國立場,不支持台獨公投」。AIT的表態,表面上是針對喜樂島聯盟的台獨公投發聲,兼具為蔡政府緩解獨派壓力功能。實際上更是針對民進黨及蔡政府,防止蔡英文為了拚連任有太過激進行為。

醫護疲於奔命 醫管局急須改革

<轉載自2019214 經濟日報 國是港事 撰文 :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課程(IBCE)聯席主任及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近日流感大爆發,醫管局各醫院內的醫護人員疲於奔命,從管理的角度來看相當奇怪。

因為醫管局在201718年度接受了政府的經常性資助達554億港元,而當計及收費及其他收益時,醫管局的收入達633億元。這水平的收入足以令其媲美於恒生指數成分股的一員(新地的收入為856億元,中電為921億元)。

醫管局收入633 問題在管理

此外,香港兩間大學的醫學院收了公開試最好成績的學生,他們的排位皆在全球前50名,而香港醫生的水平也在世界的前列,但萬事必有因,有了龐大的資源及精英的人才,並不代表萬事大吉,因為要有好的管理才可以把資源發揮出來。

醫管局最大的開支是員工成本,佔451億元,其次是藥物的67億元,至2018年,醫管局有醫生6,000多人,護理的接近2萬人,專職醫療約7,800人,護理支援接近1.5萬人,但其他支援人員──文員、秘書、工人、運作助理、行政助理等卻有接近19,000人,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今天,實在可以有更多的空間來減少這方面的人手,令有更多的資源來聘請醫護人員。

醫管局的成員(即董事會)內有29人,包括醫護界內外人士,兩間大學醫學院的院長,立法會議員等,他們當中包括財務及會計的專才、醫生、人力資源專家、律師等。201718年度開了大會15次,從企業管治的角度,董事會內的人數及開會的次數過多,我以兩間香港成功的企業為例,中電控股董事會內有15人,而開董事會的次數是6次(2017年),新地董事會內有19人,開會的次數是4次。

董事會臃腫頻開會 增成本

當董事會內的人數多時,效率一定降低,而一年開15次會議是過多,即差不多3星期開一次會,究竟有甚麼事情要開那麼頻密的會議?為甚麼不可以把權力下放?再者,當會議開得頻密時,行政人員要準備文件,準備這些文件需要大量的時間,變相加重了各醫院的壓力。

開會次數多也令一些成員的出席率低於平均的水平,有6位的出席率是9次或以下,其中立法會議員盧偉國更在15次大會會議中只出席了3次,令人費解,是不可以接受的水平,有必要更換另一位成員。

除了醫管局大會外,下面有13個委員會,包括行政委員會、財務委員會、區域諮詢委員會等,各醫院也有管治委員會,醫管局年報內沒有報告開會的次數,但究竟每一間醫院是否需要這些管治委員會,同樣值得商榷。多一個委員會,多一次會議便大大增加了行政成本,畢竟開會需要時間,而醫生的時間成本相當昂貴,有些委員會有必要,有些卻未必,而現時的情況是醫管局內在年報看得到的大大小小委員會多得很,即使各委員會每年開會1次,也令管理層難於招架,以醫管局是「開會的局」來形容實在並不過分。

管理層醫生太多 欠新思維

從納稅人的角度來說,政府給了醫管局八分一的經常性開支,但得來的卻是漫長的等候時間,在非常時期如流感高峰期時,各公立醫院瀕臨瓦解邊緣,人口政策、老年人口、醫院認證、上國情班可能是原因,但我更認為是醫管局管理層內太多醫生,如資訊科技及醫療信息主管、人力資源主管也是醫生,無疑他們的醫學知識相當淵博,但論管理卻不可以只拿着他們是香港精英的一群,畢竟現在的環境相當複雜,不可能以單一的思維來管理及作決定,而醫生只是在醫學方面相當能幹,不代表在管理上、財務效益上也是萬能的。當有些職位不是醫生時,他們更能think out of the box來提供更好的答案。

有曾經得到醫管局服務的病人皆對醫管局讚不絕口,他們得到服務之前,當然是漫長的等候時間。最值得我們驕傲的是一班默默耕耘的前綫醫生,他們大可以到薪金更優厚的私人市場執業而不用整天在寫報告。

在我看來,兩間公營機構包括港鐵及醫管局都是企業管治的問題,前者董事會內太多財金人士,事事向錢看,後者卻太多醫生,萬事想不出更好的管理思維,甚至在這資訊科技的年代落後於大市,有了好的管治架構,才能把資源有更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