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華府應以實際行動證明「不支持『台獨』」

<轉載自2021929 大公報 欄名:隔海觀瀾 撰文:朱穗怡>

1010日即將到來,以往台當局駐港機構及本港一些有臺灣背景的團體和人士在期間搞所謂“慶祝中華民國國慶”、“升中華民國國旗”等凸現“中華民國國格”的活動,在香港國安法出臺後,已涉嫌違法。根據香港國安法第二十條“任何人組織、策劃、實施或者參與實施以下旨在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行為之一的,不論是否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脅,即屬犯罪。”而“旨在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行為”包括:(一)將香港特別行政區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任何部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分離出去;(二)非法改變香港特別行政區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任何部分的法律地位等。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時呼籲市民切勿趁著“雙十”,意圖做出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行為,或鼓勵甚至煽動其他人做這些行為,全屬嚴重罪行,警方定會嚴正執法。台駐港機構、相關團體及人士應遵守香港國安法,不要以身試法。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年多以來,一些反中亂港頭目和骨幹分子先後落網,香港告別動盪不安的局面,社會已恢復安定。香港國安法震懾效果立竿見影,與香港特區相關的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組織實施恐怖活動,以及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等犯罪行為,最高刑罰可判處終身監禁。該法不僅針對“港獨”,也適用“台獨”等其他分裂國家行為。

也許有人會認為,慶祝“雙十”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然而,以往在這些所謂“紀念辛亥革命”的活動中,有人唱“中華民國國歌”、升“中華民國國旗”,台駐港機構人員帶頭高喊“中華民國萬歲”,現場佈置“反攻大陸”政治標語,政治意圖不言而喻。由此可見,“慶祝‘雙十’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的說法是混淆視聽。鄧炳強近日接受媒體時表示“任何人有意圖想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是嚴重罪行,你首先要問清楚自己,你有否這個意圖,如果你無這個意圖,為何要慶祝這個日子(‘雙十’)呢?”

台當局亂港謀“獨”種種行徑仍歷歷在目,其駐港機構相關派駐人員雖然已全部離港,但仍有意利用相關團體和人士作為“代理人”,實現其未竟之政治功能。而本港一些團體和人士尚不自知,仍盲從配合。香港國安法第四十三條實施細則附表5“關於向外國及臺灣政治性組織及其代理人要求因涉港活動提供資料的細則”指出:臺灣代理人指在香港活動,並符合以下兩項條件的人──(a)受臺灣當局或臺灣政治性組織直接或間接指使、直接或間接監督、直接或間接控制、雇用、補貼或資助,或收受臺灣當局或臺灣政治性組織金錢或非金錢報酬;及(b)為臺灣當局或臺灣政治性組織的利益而進行其全部或部分活動。不論是台駐港機構剩下的本港雇員,還是本港一些有臺灣背景的團體如果搞所謂“雙十慶祝活動”,不禁令外界質疑其是否為“臺灣政治性組織代理人”。

另根據香港國安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為所謂慶祝“雙十”活動提供場地,明知“雙十”等活動違反香港國安法而繼續為違法活動提供場所,可能被視為參與實施或提供協助,也涉嫌違法。

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而所謂慶祝“雙十”其實是“慶祝中華民國國慶”,具有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意圖。

香港市民應認請慶祝“雙十”的本質,不要參與違法活動。香港國安法不是用來擺設的花瓶,不少違反香港國安法的人士已被檢控、判刑。台當局駐港機構及本港一些有臺灣背景的團體和人士切勿以身試法。

2021年9月28日 星期二

港台新編輯政策:「一國兩制」屬凌駕原則 須確保沒同情罪行 學者:不信任員工如「再教育」

<轉載自2021929 明報 加東 港聞>

香港電台昨向員工發出《香港電台編輯政策及流程》文件,列明港台作為政府部門履行公共廣播機構的公共目的和使命,須尊重並維護憲制秩序和「一國兩制」,並稱是「凌駕性原則」,另列出多項「必須上報」事項。記協認為《流程》中部分措辭含糊,籲管方與員工真誠交流釋疑慮;有學者稱文件反映管方不信任員工,猶如對員工「再教育」。

對於政府2月公布《香港電台的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的建議,港台昨發《香港電台編輯政策及流程》,文件達99頁,適用於港台員工、第II類服務提供者、合約或外判服務提供者,並列明港台編輯的凌駕性原則是必須尊重並維護憲制秩序和「一國兩制」。

「不得讓人有破壞國策觀感」

就「一國兩制」的指導原則方面,文件列明港台不能只局限於從香港特區角度,而須同時考慮香港是國家一部分;節目製作人員處理與內地事務及台灣有關節目,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應把台灣稱為或視作一個國家;港台須緊記者國家就國防及外交關係的立場,製作可能觸及有關範疇的節目時,不得破壞或讓人有破壞該等國家政策的觀感。

文件提到,不可將犯罪塑造為「光榮的英雄事蹟」,不得把罪犯描繪成受害者,須確保敘述沒有同情、合理化或英雄化犯罪行為。製作人員不得披露內部資訊,如製作中內容及尚未公開材料,編輯決定,行政、財務及人事管理決定,否則等同違反專業操守及政府規則,須紀律處分。

廣播處長顧問蔡潔如昨接受港台訪問提到,港台要推動和培養國民身分認同、對國家和一國兩制的認識等,而國家利益是公衆利益的重要部分,港台製作節目時須注意和考慮,有關「國家利益與公衆利益有衝突」的二元對立看法太簡單化,當討論國家利益事宜時,員工可按上報機制尋求編輯委員會指引。

蔡潔如:員工可按上報機制尋指引

對於文件稱製作人員須嚴格遵守今次政策和指導原則,蔡稱文件告知員工有何依循和要注意的誤區,非「捉同事去犯規」。被問到會否擔心窒礙員工創作自由和影響節目質素,蔡稱不擔心,又指港台方針是製作有創意和負責任節目,編輯自主讓員工無懼無私製作。而港台仍能否做調查報道揭露政府不當,蔡稱只要報道和分析有證據支持就無問題。

記協稱措辭含糊 恐變流水製作

記協認為「流程」中部分措辭內容含糊,如訪問犯罪者闡述其動機、信念等,會否被當作「塑造為光榮的英雄事蹟」。記協稱單向「上而下」發布指令,往往適得其反,令講求靈活變通的新聞機構變成照本宣科的流水式製作機器,令製作人員因擔憂違反指引而採消極態度,影響節目質素。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稱,文件重新定義公共廣播,言明港台首要任務是維護國家及特區利益,細至視聽效果、燈光亦提及,反映管方不信任員工,「覺得員工未有一國概念,所以要不斷提醒,猶如『再教育』」。

港台顧問委員會主席林大輝喜見文件吸納顧委會意見,亦知港台會向員工提供相關培訓。

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

陸委會斥朱迎合大陸主張 籲掌握民意

<轉載自20219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針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賀電提「為國家謀統一」(圖),國民黨主席當選人朱立倫回覆電文稱,深盼今後兩黨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基礎上,求同尊異,加強交流合作。台陸委員會批評,朱立倫更應充分掌握台灣主流民意,不應昧於事實、迎合對岸主張。

據《聯合報》報道,陸委會表示,政府重申唯有透過政府處理涉及公權力與政治議題的兩岸事務;在野黨任何交流事項必須合於政策與交流法規,並與政府共同團結捍衛主權尊嚴與台灣整體利益。

民進黨:未為台灣發聲令人遺憾

民進黨亦透過新聞稿表示,朱立倫回覆習近平電文的說法,絲毫沒有為台灣主流民意發聲的勇氣,且將兩岸情勢嚴峻問題完全歸咎於民進黨,公開與中共唱和,令人遺憾。民進黨稱,朱立倫只在乎能否符合北京當局期待和肯定,卻不在意台灣主流民意對國民黨的觀感。這樣的國民黨領導人注定無法帶領國民黨開拓新局,難以令人期待。

民進黨又指出,國民黨這種只檢討自己人、被害人,卻不責怪加害人的作為,十分無理;「沒看署名,還以為是中共的附隨組織發的文」。對習近平賀電的「兩黨共謀統一」說法,朱立倫也絲毫沒有為台灣主流民意發聲的勇氣,令人遺憾。



習賀電提國家統一 朱:兩黨求同尊異 江啟臣去年沒賀電 學者:朱態度明確

<轉載自20219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朱立倫再度當選國民黨主席,外界高度關注中共是否向朱立倫發賀電。朱立倫昨晨在展開全台謝票之旅時,證實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循往例」發賀電祝賀,呼籲兩黨為台海謀和平,為國家謀統一。朱立倫則在回覆電文中表示,深盼今後兩黨「求同尊異」 ,加強交流合作。

朱立倫在國民黨主席改選中獲得8.5萬張選票,以45.78%得票率當選,繼2015年之後,將重掌黨中央。他昨天展開全台感恩謝票之旅,在前往國民黨桃園市中壢區黨部時表示,在上午9時許接獲習近平賀電。賀電指出,當前台海形勢複雜嚴峻,全體中華兒女要和衷共濟、團結向前。期望兩黨登高望遠,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守民族大義,戮力合作,為同胞謀福祉,為台海「謀和平」,為國家「謀統一」,為民族「謀復興」。

習稱「台海情勢複雜嚴峻」

比較歷次習近平致電國民黨主席當選人,對於台海兩岸關係的描述不斷惡化,從2013年馬英九當選時的「面臨重要機遇」;2015年朱立倫的「發展充滿期待」;2016年洪秀柱的「面臨新的局勢」;2017年吳敦義的「發展面臨挑戰」;直到本次朱立倫收到的「台海情勢複雜嚴峻」。

朱立倫覆電向習近平表示,兩岸關係30多年來,在貴我兩黨不斷的努力推動下,各層面的交流合作獲得相當良性的進展。兩岸人民同為炎黃子孫,深盼今後兩黨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基礎上,求同尊異,增進互信融合,加强交流合作,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前行。

由於去年補選現任黨主席江啟臣當選後,習近平卻沒有依循往例發出賀電。但如今朱立倫才當選,習近平就立即恢復對國民黨新當選主席發賀電的慣例,對江、朱的差別待遇明顯。

廈門大學台研院副院長張文生向本報表示,這種差別對待主要源於朱、江兩人對「九二共識」堅持「一中」、反台獨的態度,朱立倫比較明確、積極、不模糊,即使前天當選沒有直接提到九二共識,但提到一貫遵守黨章、黨綱,實際上也打包、包含了這個意思。而江啟臣雖然不排斥「一中」、兩岸交流,但在這方面不敢表態,「在這個背景下大陸沒有發賀電,從江啟臣、國民黨本身而言,也未必想收到賀電」。

張文生:對國民黨更明確要求

習近平的賀電為近年來首次提到「謀統一」,張文生稱在台灣現有環境變化之下,對國民黨有更明確、更高的要求,「希望他在謀求統一、謀求民族復興方面能跟中共相向而行,能夠共同努力,在穩定兩岸關係方面,要發揮更積極、正向的作用」。而朱立倫回覆賀電用了一貫提到的「求同尊異」,考慮到有意參選2024年選舉,因此比較強調「求同」同時要「尊異」,來回應雙方對「中華民國」的意見和政治分歧。

藍營解讀:對朱信任與期待

熟悉兩岸事務的藍營人士對習發賀電解讀稱,一方面是表達對國共恢復往來的善意;另一方面也是對曾赴陸與習近平舉行「朱習會」的朱立倫,有不同於江啟臣的信任與期待。

兩岸同申入CPTPP 紛爭蔓延國際經貿

<轉載自2021927 明報 社評>

就在中國大陸向《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提交了申請加入書面信函6天後,台灣亦於上周三申請加入CPTPP。雖然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聲稱,台灣的申請與大陸的申請沒有直接關聯,但輿論普遍認為,台灣此時提出申請,是有意與北京一別苗頭,背後或有國際政治背景。而作為CPTPP最大經濟體兼今年輪值主席的日本,對兩岸的申請表現出不同的態度,令此事成為國際上對「一中」原則的新挑戰,CPTPP將成為台灣與大陸對抗的又一新的角力場。

兩岸經貿都有誘因 惟難避免政治干預

國際經貿從來擺脫不開政治,CPTPP的前身,是美國奧巴馬政府發起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旨在經濟層面抗衡中國。2017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後,其他11個談判國於2018年達成了沒有美國的CPTPP,抗中色彩轉淡。目前成員國包括澳洲、日本、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越南、墨西哥、秘魯、智利、文萊、馬來西亞,覆蓋近5億人口,為全球第三大自貿區,經濟總量佔全球GDP13.5%

從經貿角度,大陸和台灣都有加入CPTPP的需要,對大陸來說,CPTPP不僅涵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的7個伙伴國,還多了4個美洲國家,加入有利於打破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CPTPP准入門檻較高,啟動相關談判,有助倒逼國內在知識產權、勞工標準、環保、數據安全、國企等方面的改革,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對台灣來說,近20年來全球區域自貿協定(FTA)新增600多個,台灣卻只有4個象徵式、佔其貿易總額僅0.4%FTA協定,隨着2013年兩岸服貿協定在立法院被卡後,台灣的FTA協定就再無進帳,加入CPTPP,可追搭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時代列車。

不過,當今的世局演變,難免令兩岸加入CPTPP變得政治化,首先,CPTPP中的主導者日本和澳洲,目前的對華關係都出現嚴重倒退;其次,兩岸關係近年也高度緊張,各種協商管道全面中斷。對於中方入會,日、澳或持消極態度,但由於中國大陸擁有廣闊誘人的龐大市場,阻攔中國入會或會影響其他成員國的利益;而台灣的入會申請,懷疑背後有美日等國的影子,用來對冲中國大陸入會案。由於CPTPP吸納新成員需要「共識決」(consensus mapping),任何一國反對都無法成事,所以兩岸入會之事,背後政治角力難免。

兩岸就申請入會已經隔空「開戰」,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堅決反對台灣地區加入任何官方性質的協議和組織。」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則表示,台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必須以「一個中國」原則為前提。台北則譴責大陸「霸凌台灣」,稱北京「無權置喙」。

對於中方的申請,星、越、大馬等國已表達歡迎的態度,作為CPTPP今年輪值主席國,日本對兩岸申請案態度迥然不同,對於北京的申請,副首相兼財相麻生太郎質疑,「(中方)真的能遵守規則嗎?真的能嗎?」而在台灣提出申請後,外相茂木敏充第一時間表示「歡迎」。

台灣今次申請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TPKM)」、副名「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義加入CPTPP,與加入世貿組織(WTO)的名稱一致,表面低調務實。但台灣當年加入WTO,以及後來加入亞太經合組織(APEC),背景都是兩岸達成某種默契,並獲得國際認同,這就是北京所說的「一個中國」原則。而且,WTO也好,APEC也好,成員都不全是主權國家,香港作為地區或單獨關稅區,也是成員。日本官房長官加藤勝信日前就聲稱,CPTPP規定新加入者為國家「或單獨關稅區」,故台灣加入「在協定上是可能的」。中國駐日使館隨即敦促日方,「慎重妥善處理CPTPP涉台問題」,避免給中日關係帶來進一步損害。

台灣成對華要價籌碼 一中原則再面臨考驗

近年由於中美關係惡化,歐美日的「一中」立場出現鬆動。今次台灣的入會案,很可能會被拿來作為對中國入會要價的籌碼,也是「一中」原則在國際上再度面臨考驗。美國雖不是CPTPP成員,但對成員國影響力很大,今次也不會放棄打「台灣牌」的機會。

申請加入CPTPP,現在兩岸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單從入會標準看,台灣似乎更接近達標,但無論從市場規模、經濟體量,還是與成員國之間的經貿關係緊密度來看,大陸都具有更多優勢。儘管兩岸任何一方,入會都要經過漫長的逐個會員國談判過程,但正如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所說,若大陸先入會,會對台灣入會案形成相當風險。至於會否如WTO般,兩岸幾乎同時入會,則要看幕後的博弈。如果說大陸入會的主要障礙,是國內的經貿制度和政策的話,台灣入會,則需翻越「一中」這座大山。

Application to join the CPTPP

SIX DAYS after the mainland Chinese authorities wrote to the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 to apply for its membership, Taiwan followed suit last Wednesday (22 Septembe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have never been free from politics. The predecessor of the CPTPP was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initiated by the US's Obama administration, which was aimed at countering China on the economic level. In 2017, Donald Trump, the then US president, withdrew the US from the TPP. The remaining 11 countries originally in talks over the TPP created the CPTPP without the US in 2018. The new club displays a less intense anti-China quality. Currently the CPTPP consists of Australia, Japan, Canada, New Zealand, Singapore, Vietnam, Mexico, Peru, Chile, Brunei and Malaysia. Comprising nearly 500 million people, it is the third largest free trade zone in the world, its total economic volume accounting for 13.5% of the global GDP.

From an economic and trade perspective, both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need to join the CPTPP. To mainland China, the fact that the CPTPP consists of not only the seven member countries of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but also four more American countries will help its efforts to shatter the US's trade protectionism. Furthermore, the CPTPP has a higher entry barrier, meaning that the initiation of the related talks can ''inversely promote'' domestic reform in areas such 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bour standa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ata security,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us accelerating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o Taiwan, while the world has seen the addition of more than 600 new regional 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Taiwan has only added four symbolic FTAs that account for only 0.4% of its total trade. Since the Cross-Strait Service Trade Agreement was blocked by the Legislative Yuan in 2013, Taiwan has not added another FTA. By joining the CPTPP, it can jump on the bandwagon of global trade liberalisation.

However, the global situation as it is today has inevitably politicised efforts to join the CPTPP by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First, both Japan and Australia, the dominant players in the CPTPP, are in much worse relations with China then before. Seco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have been very tense in recent years, and all channels of negotiations have been suspended. While Japan and Australia might not be very enthusiastic about China's membership, the huge and enticing market of mainland China means that the obstruction of China's membership might affect the interests of other member states. As for Taiwan's membership application, it is suspected that Taiwan's move is orchestrated by the US and Japan to counter mainland China's membership bid. Since the addition of a new CPTPP member state requires ''consensus mapping'', any country's opposition will be sufficient to torpedo a membership bid. Therefore, political struggl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are inevitable.

It will take a long process of negotiations with each member state for any side of the Taiwan Strait to join the CPTPP. However, as John Deng, a Minister Without Portfolio of the Executive Yuan, has said, if the mainland joins the CPTPP first, it will pose a considerable risk to Taiwan's membership. As for whether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will join the WTO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depend on the manoeuvre behind the scenes. If the main obstacle to mainland China's membership is the domestic economic and trade system and policies, Taiwan's difficulty will be the obstacle of ''One China''.

兩岸同申入CPTPP 紛爭蔓延國際經貿

就在中國大陸向《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提交了申請加入書面信函6天後,台灣亦於上周三申請加入CPTPP

國際經貿從來擺脫不開政治,CPTPP的前身,是美國奧巴馬政府發起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旨在經濟層面抗衡中國。2017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後,其他11個談判國於2018年達成了沒有美國的CPTPP,抗中色彩轉淡。目前成員國包括澳洲、日本、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越南、墨西哥、秘魯、智利、文萊、馬來西亞,覆蓋近5億人口,為全球第三大自貿區,經濟總量佔全球GDP13.5%

從經貿角度,大陸和台灣都有加入CPTPP的需要,對大陸來說,CPTPP不僅涵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的7個伙伴國,還多了4個美洲國家,加入有利於打破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CPTPP准入門檻較高,啟動相關談判,有助倒逼國內在知識產權、勞工標準、環保、數據安全、國企等方面的改革,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對台灣來說,近20年來全球區域自貿協定(FTA)新增600多個,台灣卻只有4個象徵式、佔其貿易總額僅0.4%FTA協定,隨着2013年兩岸服貿協定在立法院被卡後,台灣的FTA協定就再無進帳,加入CPTPP,可追搭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時代列車。

不過,當今的世局演變,難免令兩岸加入CPTPP變得政治化,首先,CPTPP中的主導者日本和澳洲,目前的對華關係都出現嚴重倒退;其次,兩岸關係近年也高度緊張,各種協商管道全面中斷。對於中方入會,日、澳或持消極態度,但由於中國大陸擁有廣闊誘人的龐大市場,阻攔中國入會或會影響其他成員國的利益;而台灣的入會申請,懷疑背後有美日等國的影子,用來對冲中國大陸入會案。由於CPTPP吸納新成員需要「共識決」(consensus mapping),任何一國反對都無法成事,所以兩岸入會之事,背後政治角力難免。

儘管兩岸任何一方,入會都要經過漫長的逐個會員國談判過程,但正如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所說,若大陸先入會,會對台灣入會案形成相當風險。至於會否如WTO般,兩岸幾乎同時入會,則要看幕後的博弈。如果說大陸入會的主要障礙,是國內的經貿制度和政策的話,台灣入會,則需翻越「一中」這座大山。

2021年9月24日 星期五

3個途徑重塑港人價值觀

<轉載自2021924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周永新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上篇論及如何重塑港人價值觀,筆者提出了兩個觀點:

一、港人必須認真的認識「一國兩制」,因為《基本法》制定以來,港人的關注,集中在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港人的生活方式,對於國家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不是缺乏認識,就是只有負面的印象。關於「一國」的理解,港人認識的更少,只知香港回歸祖國,但國家與香港特區的關係,港人明白的不多。

二、港人成為中國公民後,這並不單是國籍改變的問題,而是他們持守的價值觀念,也隨着新的國民身分而有不同的解釋。以民主訴求為例:港人追求民主並沒有問題,但如果目的是叫行政長官下台或令政府瀕臨崩潰邊緣,這樣的民主訴求,顯然違反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公民責任。也就是說,當港人成為中國公民後,他們持守的價值觀念,也應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得到新的理解。

筆者循着以上思路,在重塑港人價值觀方面,建議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參考國家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一,是參考國家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於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及在全國提倡的。核心價值觀共12個,分3個不同層面:國家層面方面,目標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方面,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個人層面方面,準則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國家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港人持守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價值觀念,字面上可說十分相近、分別不大。港人感到較為陌生的,可能是富強和愛國兩個觀念。港人本來就沒有什麼國家觀念,對國家的發展,過去也缺乏認識,並不了解國家怎樣從一窮二白到今天的「小康」社會。所以,對於國家以富強為發展目標,其背後的原因和理據,港人多沒有好好掌握。

這欄過去討論「愛國」時,曾引起一些人的疑問:港人怎會不愛國?九成以上的香港人都是中國人,他們怎會不愛自己的國家?現在問題弄清楚了!愛國並不是抽象的觀念,國家領導人清楚指出:愛國就是愛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實實在在管治中國這個地方的政權,而建立和掌握這個政權的是中國共產黨。所以,愛國就必須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管治這個國家的中國共產黨。

總括而言,國家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業、誠信、友善,看來港人不會因為這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抗拒;當然,港人不會輕易接受這些價值觀念就等同自己的價值,因為字面上雖然相近,在兩種不同的制度下,兩地居民的理解總有差異,例如對於民主的意思,香港居民與內地居民的看法並不一樣。所以,筆者建議的做法,是多了解國家提倡的核心價值觀,尋求共通之處,這也可幫助兩地居民的溝通。

承襲華人社會傳統價值觀

第二,香港是華人社會,九成以上住在這裏的都是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的「龍的傳人」;所以,要重塑港人的價值觀,也不能忽視傳統以來中國人信奉的價值觀念。政府在宣傳短片中,也一再重申,一些傳統觀念如孝敬、勤奮等,都是值得港人薪火相傳的價值。筆者過去談論港人價值觀時,有以下的看法:「我認為在這些『核心價值』(作者按: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背後,港人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價值……包括誠信、廉潔、仁愛和克制。」(《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頁130

承襲傳統價值觀念,並且應用於今天的香港,有兩點值得注意:

一、香港是多元化社會,港人對價值觀念的看法並不一致,以「孝敬」為例:30多年前,我問學生是否有責任供養自己的父母,當時八成以上的同學表示認同;幾年前,我問學生同一條問題,40多位同學中只有兩三位舉手同意,並表示到他們年老時,他們不會期望子女的供養。換言之,孝敬包含的意思,是隨時代而改變的,表達的方式也因應不同環境而轉變:今天看來沒有多少已婚子女願意與父母同住。

二、我們得承認,傳統價值觀念也有本身時空的限制。例如,傳統以來,中國人講的是「中庸之道」,但今天港人追求的,尤其是年輕一代,是自我的滿足和理想的實現,對他們來說,社會和諧和穩定並不佔重要地位。因此,以社會利益來壓制個人自由,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總言之,傳統價值觀念雖有可用之處,但必須賦予適合現代社會的意義,否則只會給人「老套」和過時的印象。

重新演繹「自由」「民主」

第三,是重新演繹港人價值觀念中一些關鍵詞語(key ideas),其中以自由和民主最難取得港人共同接受的解釋。「完善選舉制度法例」出台後,政府解說此舉是令選舉制度更有代表性,避免選舉對社會帶來破壞;不過,民間卻有不少聲音認為,這樣的選舉安排是民主倒退,香港居民的選舉權受到嚴重傷害。事實是怎麼一回事?政府需要澄清,市民多不明白完善後的選舉制度的意義和目的。

《港區國安法》訂立後,港人對自己享有的自由和權利,也有不少迷惑。政府雖然一再強調,港人不做危害國家和特區政府的事,港區國安法對他們的生活不會有影響。但港人安心嗎?還是心中仍有疑慮?筆者講過,港人移民原因之一,是他們不相信香港是他們可以安心居住的地方。港區國安法的制定,自有其必要性,否則2019年下半年出現的暴力和破壞不會得到遏止,香港或許真的會「粉身碎骨」,不再有什麼「打不死」的精神。但現在社會穩定了,港人的自由和權利是否完全沒有改變?看來限制是有的。這些限制是否有清晰的界線?政府有責任保護港人的權益。

「法治」「公義」意思需澄清

最後,還有兩個觀念需要澄清:一是「法治」,二是「公義」。港人對「法治」的理解一向以來並不複雜,簡單來說,法治就是依法辦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近年,不同人士對法治有不同說法,港人開始迷惑了。同樣,公義與否從來沒有單一的標準,「行公義」雖是十分崇高的理想,但公義不是一己的私見,唯有以謙卑的心,理解和容納別人的意見,公義才會彰顯。

我們得承認,港人向來持守的價值觀念,今天出現了無比的混亂,如何重塑港人的價值觀,看來港人必須加倍努力,尋求共識,否則互不相讓,各走極端,香港不會是公平和關愛的社會,更可能返回上世紀6070年代的情况——港人的價值取向,一切以金錢(搵銀)為準,所謂香港精神,離不開個人的財富和享受。

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稱如無分裂意圖 為何慶祝雙十 鄧炳強雙十論後 港人停紀念辛亥革命

<轉載自2021923 明報 加東版 港聞>

下月10日「雙十節」將至,保安局長鄧炳強警告市民勿於當日意圖做出「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行為,強調台灣是中國領土,警方一定嚴正執法。有多年籌辦紀念辛亥革命活動的港人稱,因政治環境及《港區國安法》風險,今年會停辦。台灣陸委會重申台灣非中國一部分,並稱孫中山推翻滿清、成立中華民國的革命與香港關係密切,故香港各界辦慶祝活動,呼籲港府「正視歷史事實,毋須過度解讀」,保障民眾言論、集會等自由及權益。

台陸委會籲港正視歷史

鄧炳強接受《星島日報》訪問表示,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港區國安法目前涵蓋分裂國家罪。

鄧:你心想分裂 我們一定找到證據

被問高舉或掛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叫相關口號是否違法,鄧炳強稱會按個別情况處理,「如果你心裏真的想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我們一定找到證據,證明你心裏所想及你所做的事」。至於慶祝雙十節是否違法, 他說重點在於是否存在意圖,「任何人有意圖想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是嚴重罪行,你首先要問清楚自己,你有否這意圖,如果你無這個意圖,為何要慶祝這個日子呢?」他重申非單從一支旗判斷,亦視乎旗上寫什麼字,附近有什麼人,行為令群眾有何反應,如發現違法,會嚴正執法。

陸委會副主委李麗珍回應稱,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台灣從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孫中山在1911年揭竿起義,推翻滿清封建專制建立中華民國,革命過程跟香港關係密切,故香港各界舉辦慶祝活動,希望港府正視歷史事實,毋須過度解讀,並應保障民眾言論、集會等自由及權益。

去年雙十 市民被拒入紅樓

過往有親台團體在港辦雙十節活動,港區國安法生效後去年有聚餐被酒樓以限聚令為由拒辦,市民被保安拒入屯門青山紅樓紀念辛亥革命。前元朗區議員麥業成自1997年回歸起以個人身分籌辦紀念辛亥革命活動。他說當去年聚餐被拒及未能入紅樓,已相信與國安法有關,鄧炳強今次說法則非常強烈。對於鄧炳強說法,他不願置評,並稱因政治環境惡劣,考慮國安法風險,今年不再辦慶祝辛亥革命活動,對此可惜,「有啲嘢存在心中」。

倫敦大酒樓副總經理蘇萬誠稱,今年沒收到任何團體聯絡訂枱,去年因疫情取消團體預訂聚餐。他說既然政府稱相關活動可能違法,相信不會有人敢聚餐。

台灣稱已申請加入CPTPP 並知會所有成員國尋求支持

<轉載自2021923 明報 加東版 >

台灣經濟部稱,台灣已申請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中國大陸上星期已提出申請,按CPTPP規定,新成員加入要得到全部成員國同意。

台灣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表示,台灣已遞交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的申請,經濟部長王美花周四會交代詳情。

台灣行政院表示,是做好充足準備,按照自身的節奏步調提出加入申請,同時知會所有CPTPP成員國尋求支持,院長蘇貞昌亦已責成相關部會,做好談判前準備工作。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表示,台灣將申請書遞交給CPTPP保存方新西蘭,新西蘭將向其餘10個成員國轉達台灣的申請。

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上周四向新西蘭貿易與出口增長部部長,提交中國正式加入CPTPP的書面信函,兩國部長亦就申請的後續工作舉行電話會議。

CPTPP前身是美國主導成立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被視為是為了抗衡中國,但2017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退出,之後協定談判便由日本主導,並在2018年與其餘十國達成協議,新成員加入CPTPP,必須得到成員國一致同意,成員國當中,新西蘭及新加坡都與台灣有自由貿易協議。

台灣蔡英文把加入CPTPP,視為任內其中一個重要目標。中國大陸一直反對其他國家與台灣有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現時兩岸都提出加入,預料CPTPP成員國之間要取得共識困難重重。

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堅持「九二共識」的國民黨主席選舉

<轉載自2021920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關仲然 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師>

台灣的最大在野黨——中國國民黨,將會在925日進行選舉,選出第11屆黨主席。這場選舉,原定今年7月舉行,不過因為2019冠狀病毒疫症爆發而延後。

新主席要復興國民黨 以求在選舉捲土重來

這場選舉,將直接影響國民黨在接下來兩場選舉的命運(2022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以及2024年總統、立法院選舉)。2016年起,台灣經歷了兩次總統和立法院的大選,在兩次選舉當中,國民黨都大敗。兩次的總統選舉,國民黨都只是取得三成左右的選票;而在立法院選舉中亦沒法取得過半數的議席。同時失去總統府和立法院的控制權,意味着國民黨的政治影響力跌至谷底。

面對如日方中的民進黨,國民黨似無還擊之力,今次選舉產生出來的國民黨新主席,將要肩負復興國民黨的任務,以求在未來的選舉中捲土重來。在今次選舉,一共有4人報名參選,爭取合共30多萬個國民黨黨員(有投票權者)的支持。4位參選人,除了有現任的黨主席江啟臣,還有前主席朱立倫、支持兩岸統一的孫文學校校長兼政治學者張亞中,以及彰化縣前縣長卓伯源。

選前混亂爭鬥 「深藍」張亞中得同情

在最近舉行的「電視政見會」及「黨主席選舉候選人參選理念及抱負說明會」上,幾位候選人的發言重點,都集中在兩岸關係,目的是希望能夠修補自蔡英文上任總統之後跌至冰點的兩岸關係。江啟臣說,未來兩岸應該破冰互訪,全面恢復交流與對話,並且要正確認識「九二共識」,以「九二共識」作為基礎。朱立倫則表示,要延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精神,做到「求同存異」、「求同尊異」。

至於作為深藍、「統派」代表的張亞中,主張親自到北京協商、跟北京簽和平協議,解決兩岸問題。相較之下,聲勢稍弱、似是陪跑的候選人卓伯源則多次表明,自己當選黨主席的話,肯定不會選總統,不藏私心,影射像朱立倫等有參選總統意欲的其他候選人。

這場選舉,熱門的是朱立倫,江啟臣次之。但統派張亞中立場鮮明,一來得到深藍選民垂青,二來不同媒體的民調結果,容易給非國民黨支持者滲入亂局,令到張亞中的聲勢變大、在民調中急起直追。加上國民黨向來不團結,黨中央在選舉前(913日)將張亞中移交黨內的「考核紀律委員會」,查明有否在競選過程向其他候選人人身攻擊,後來又因為其他候選人對黨中央此舉表達反對,黨中央兩日後撤銷相關決議。國民黨黨內的混亂爭鬥,釀成鬧劇之餘,張亞中也得到不少同情。

中共和國民黨對「九二共識」理解不一

撇除鬧劇,兩岸關係成為國民黨主席候選人的選舉焦點,不算意外,畢竟一直以來國民黨的親中立場都鮮明。但最大問題,是兩岸關係從來都不是一個單方面可以說了算的議題,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北京的態度。近日,國台辦對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為兩岸和平發展帶來積極作用表達鼓勵,但「九二共識」這概念,從來都是兩岸各自表述,實際上的意義也可能南轅北轍,即中共和國民黨對「九二共識」的理解都不一樣。

2019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的講話中,清楚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兩岸關係的基本方針。這跟國民黨幾位候選人掛在口邊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都有不少差距。無論是朱立倫或江啟臣,以至是前總統馬英九,都曾經公開拒絕一國兩制,究竟今天國民黨的親中立場、對「九二共識」的堅持,有多少實際意義?又是否真的可以和北京政府溝通?

盲目高舉「九二共識」 跟選民完全割裂

當我們稍為回到一年多前、國民黨剛輸掉2020年選舉的時候,國民黨一方面補選主席,另一方面檢討選舉失敗原因。當時曾經有過不少聲音,特別是來自國民黨的新世代,討論國民黨應不應該放棄逐漸得不到台灣選民認同、共鳴的「九二共識」。現任主席江啟臣,在去年的國民黨主席補選中、擊敗當時對手郝龍斌,成為國民黨歷史上最年輕的黨主席。那時候,不少評論都認為江啟臣的當選,象徵着國民黨新世代的抬頭,不再是過往幾位「黨內大老」在黨內呼風喚雨,亦是國民黨轉變改革的時候。那「轉變和改革」,正正是國民黨能否用「九二共識」以外的東西,贏回選民的支持。

以往「九二共識」在台灣能夠有吸引力,很大程度是因為兩岸對「九二共識」都沒有清楚說明其意義所在。但近年中共對台灣立場愈見鮮明(這又跟中美關係交惡、民進黨執政等因素有關),「九二共識」跟「一國兩制」也愈走愈近,台灣選民(以至國民黨)對「一國兩制」的反對,變相令到「九二共識」不能再如以往吸引。這種矛盾,正是國民黨最需要處理的難題。仍然盲目高舉「九二共識」,活在自己的世界,只會跟選民完全割裂。

觀乎今次國民黨主席選舉,從去年選舉落敗之後,一年多的時間過去,國民黨主席的幾位候選人,繼續以「九二共識」、兩岸關係作為主打。無論是誰當選,似乎都沒辦法解答兩大問題:一、是否真的有能力解決兩岸關係問題?二、更重要的是,國民黨真的能夠贏回台灣人的支持?

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台駐美辦改名玩火 北京警惕骨牌效應

<轉載自2021919 明報 社評>

就在美國總統拜登上周致電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翌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拜登政府正在認真考慮接受台灣提議,將台駐美代表機構名稱,由目前的「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報道稱,此提議獲得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等美國高官支持,就等總統拜登拍板定案。雖然報道的真確性仍有待證實,但從報道出籠的時機看,不排除是向北京的示警。以美台關係近年的走勢看,台駐美機構改名一旦坐實,意味美國打「台灣牌」已跨越紅線,孤注一擲,北京屆時必有被迫攤牌的舉動,則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勢將「地動山搖」。

習拜通話後炒作舊議題 美兩手策略續打台灣牌

英媒同日還報道,美台官員在離華盛頓不足一小時車程的馬里蘭州首府安納波利斯面對面會談,台灣代表團中包括外長吳釗燮。對於上述報道,美方諱莫如深,國務院副發言人波特(Jalina Porter)只是重申,美國對台的支持「堅如磐石」;台灣方面則故作神秘,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回應此事時稱,「目標與方向是確定的」。

據報道,台灣在約一年前特朗普政府後期就有改名提議,可見這並非新議題。另據台灣傳媒報道,台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和外長吳釗燮上旬訪美,僅是出席美台例行的年度戰略安全會晤「蒙特雷對話」(Monterey Talks),該機制從1997年起就有,只是從不公開報道。據知情人士稱,此次「蒙特雷對話」並不包括改名議題。

由此可見,今次炒作台駐美機構改名之事,時間點是關鍵。中美雖然在多個領域全面博弈,但近期兩國關係出現了一些緩和迹象,在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美總統氣候變化特使克里第二度訪華又空手而回、美國內疫情再度飈升、政府債務面臨違約等背景下,拜登時隔7個月,於911恐襲20年紀念日前夕再度致電習近平,兩人長談90分鐘,都希望中美能避免衝突。中方新聞稿還引述拜登表示,「美方從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白宮的新聞稿中雖無這句內容,但美方迄今亦未公開否認拜登講過此話。

此時此刻,透露美方有意讓台灣駐美機構改名,無非有3種可能,一是台北放料,綁定美國,不排除是民進黨的又一次內宣操作;二是美方玩兩手策略,續打「台灣牌」,以挽回向中方示弱的顏面;三是美政府內親台勢力私下操作,圖牽制拜登總統,阻止中美關係緩和。但無論哪種可能,美國讓台灣駐處改名都是一招險棋,屬鋌而走險,而玩火者必自焚。

美國和西方國家,雖然都聲稱堅守「一個中國」政策,但近年卻逐步掏空「一中」原則的實質內涵,以美國的「一中」為例,是在中美3個聯合公報之上,僭建了「與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六項保證」;對於立陶宛允許台北經文處改名「台灣代表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聲稱,每個國家都應在不受外部脅迫的情况下,「決定自身一中政策輪廓樣貌」。

掏空一中原則引發質變 勢令中美兩岸地動山搖

台灣駐美機構名稱絕不止是象徵問題,改名意味其地方性、非政治性與非官方性質完全改變,也意味着美台關係質變,必然會發引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和台海局勢出現「地動山搖」式的改變。與立陶宛不同,北京更關注的是,一旦美國接力立陶宛模式,將會產生更廣泛的骨牌效應,引發更多西方國家仿效,可能演變成有利「台獨」的「重大事變」。而在《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處理台灣統一問題的幾種情况中,就包括「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 因此,內地輿論對於美國考慮讓台灣機構改名一事,都反應強烈,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美方應慎重處理涉台問題,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有專家預料,如果改名成真,北京會有大動作反擊,不但會召回大使,甚至可能關閉大使館,甚至在國際空間與台海的軍事行動上「懲罰台灣」。

正因為如此,改名的消息傳出後,除民進黨當局沾沾自喜外,台灣輿論反應卻更多是戒慎恐懼,認為此舉勢必惡化兩岸關係,後果將由台灣承擔。藍營名嘴趙少康就指出,若北京因此「遷怒於台灣」,美國有責任為台灣「善後」,「不可以拍拍屁股跑掉」。但從美軍高級將領最近表態,不希望與中國開戰來看,美軍似乎並無為台灣與解放軍兵戎相見之意。

不過,由於阿富汗撤軍拆穿了美國承諾的西洋鏡,美國高官最近在竭力設法挽回盟友信心,為此,拜登竟將台灣與北約等盟國相提並論,國務卿布林肯也口不擇言地稱台為「國家」,急迫之情溢於言表。因此,儘管美國知道台駐美機構改名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出於打「台灣牌」牽制中國的需要,或作為與北京談判的籌碼,相信改名之事還是會不時被拿出來「討論」的。

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

擴散核潛技術禍害深 美英澳助長文明衝突

<轉載自2021918 明報 社評>

美英澳締結新同盟「AUKUS」,聚焦海事軍事合作,首個公布的項目,是協助澳洲組建核潛艇艦隊。3國堅稱同盟並非針對第3方,劍指中國的戰略意圖卻是明顯不過。美英向澳洲輸出核技術作軍事用途,除了刺激軍事競賽、損害亞太安全穩定,還開了極壞先例,不排除俄羅斯伊朗等國家仿效,觸發連鎖效應;澳洲踏出軍事「核子化」危險一步,不引入核武的承諾是否靠得住,同樣叫人關注。「AUKUS」本質是準軍事同盟,美英澳作為「盎格魯-撒克遜」英語圈國家,另起爐灶前沒有諮詢其他盟友,惹來歐洲反彈,加深美歐裂痕。「文明衝突」並非無可避免,美英澳製造文明壁壘,只會將國際格局推往危險方向。

核潛為攻擊非防禦 AUKUS升級軍事競賽

澳洲與很多亞洲國家一樣,長期奉行「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外交方針,然而隨着美國愈益擔心「世界一哥」地位有朝被中國取代,亞太區形勢亦出現變化。部分亞洲國家一再表示,不想被迫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澳洲卻選擇一面倒傾向美國。

過去兩年,中澳關係急速惡化,由南海、台海到疫情溯源,澳洲不僅站在美國的一邊,還高調為華府助拳,澳洲防長甚至一再揚言,不排除要跟中國作戰,前總理基廷最近便公開批評,現任莫里森政府為取悅美國,對北京採取挑釁態度,事事以美國馬首是瞻,對華外交政策喪失獨立自主性。「AUKUS」標誌澳洲已將所有注碼全押在美國,再無回頭路。美英澳本來就是「五眼聯盟」成員,共享情報,「AUKUS」將3國進一步綑綁在一起,英國官員明言,新同盟較「注重」海事和軍事方面的合作,澳洲則宣布購入美國「戰斧」巡航導彈。「AUKUS」雖未提及軍事協防,然而視之為「準軍事同盟」亦不為過。

AUKUS」甫成立,美英即宣布協助澳洲部署核動力潛艇,預料至少有8艘。3國領袖聲稱,這是為了3國都有最現代的能力「抵禦威脅」,然而眾所周知,潛艇是進攻型而非防衛型武器,核潛艇的最大特點,是能夠長期隱匿深海,隨時發射導彈奇襲,英國的核武震懾力,就是透過任何時候都有一艘攜帶核彈的核潛艇在外巡航來體現。澳洲組建核潛艇艦隊,表面說是「抵禦威脅」,實際明顯可以用來威脅攻擊別國,對象可以是中國,也可以是其他東南亞國家,澳洲此舉必然刺激區內軍事競賽。印尼與澳洲曾有不少齟齬,面對澳洲擴軍,印尼有何反應,需要長期留意。

澳洲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下稱《條約》)和《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的締約國,莫說核彈,連民用核能設施也沒有。現在澳洲忽然要引入核艇潛,南太平洋國家和反核組織普遍不滿。「AUKUS3國企圖淡化爭議,強調澳洲並非要部署核武,而是在潛艇配備「核能推進系統」,他們已就合作一事,告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云云。

根據《條約》,無核武國家承諾不接受其他國家轉讓核武器(核彈),又或接受製造核武援助;與此同時,條約支持「和平使用核能」,容許締約國在民用核能計劃發展方面,轉讓核技術作和平用途。現在美英澳的做法,其實是在鑽空子。核推進系統當然不是核彈,可是將之用在核潛艇上,明顯涉及軍事用途,與民用核能發電設施是兩回事。3國跟IAEA「打招呼」,將軍用核推進器技術,當成是民用核設施處理,混淆視線,若考慮到核潛艇長期隱匿不知其蹤的特性,IAEA也不可能定期檢查核燃料棒處理情况。

盎格魯撒克遜同氣連枝 製造文明衝突人類不幸

核推進器是極敏感技術,華府只曾在1958年跟英國分享過,當時還未有《條約》。放眼世界,目前只有中英美法俄及印度擁有核潛艇,它們全是核武國。美英向澳洲輸出核技術作軍事用途,讓澳洲成為「核武國俱樂部」以外首個公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將開極壞先例,其他國家可能有樣學樣,伊朗可以找俄羅斯協助建核潛艇,沙特等國家也可以找門路。美英澳做壞規矩,可引起蝴蝶效應,令其他衝突熱點的軍事競賽升級,後患無窮,IAEA不應做美國的應聲蟲。

澳洲多年來高舉無核旗幟,站在道德高地,組建核潛艇艦隊一事令反核人士質疑,澳洲「不求核武」承諾是否可靠。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can)便認為,澳洲引入軍用反應堆,「一隻腳已踏進發展核武的大門」,「為核武擴散帶來明顯風險」。澳洲為了今次決定,撕毀與法國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常規潛艇合約,法國大為光火,直斥美澳「背後插刀」。法國不滿與錢有關,惟這並非全部原因。法國和歐盟對美英澳未有諮詢其他盟友便另起爐灶,同樣非常憤怒。歐洲外交界形容,美英澳的做法,形同將歐洲當成局外人,事件將令歐盟更決心將「戰略自主」放在首位。

已故美國政治學者亨庭頓的「文明衝突論」,認為冷戰後的世界秩序,可能演變為不同文明陣營的對立,不少學者反駁,文明衝突是自我實現預言,不同文明絕對可以避免衝突。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本已帶有「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同氣連枝色彩,「AUKUS」進一步將這種文明壁壘軍事化,以中國為假想敵,實際就是給文明衝突推波助瀾。倘若中美競爭由「修昔底德階阱」,演變成兩個文明的衝突,這將是人類歷史的不幸。

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特別行政區?

<轉載自2021917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曾鈺成 立法會前主席>

(系列作者林朝暉、林緻茵按:本系列中除了我倆,榮幸邀請到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參與筆耕,一起探討香港不能迴避的政治問題)

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和《中國共產黨章程》(「黨章」)都說,「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黨章更聲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理應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但是,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其他地方的方式,並不在香港實行。

共產黨領導 有組織保證

一般香港人都知道,內地每一個省,在省長之上有一個省委書記。「省委」是中國共產黨省委員會的簡稱。根據黨章和《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省委由共產黨的省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主要實行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具體職責包括制定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和黨的省代表大會決議、決定的重大措施,以及討論和決定本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省委設書記、兩名副書記和若干名常務委員,人選由省委全體會議選舉產生,報中央委員會批准。省委書記主持省委的全面工作;兩名副書記中有一名擔任省長,負責主持省人民政府的全面工作。

另外,根據黨章和《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的規定,省人民政府裏成立「黨組」,在其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省長兼任黨組書記,政府裏的主要領導都是黨組成員。省政府處理重大問題,都要由黨組討論和決定,而黨組必須服從黨中央和省委的領導。

黨委和行政機關黨組的設立和職能,適用於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縣和市等各級地方行政區域,在組織上和制度上保證了共產黨對地方行政區域的直接和全面領導。香港特別行政區雖然也是國家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但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特別行政區並沒有和內地各省市一樣,設立保證共產黨領導的黨組織。如果特別行政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怎樣領導呢?

只說領導事業 未提領導特區

今年612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4個中央駐港機構聯同特區政府舉辦了「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主題論壇。這是官方首次公開討論共產黨在香港的地位和作用。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論壇上發表《百年偉業的「香江篇章」》主旨演講,他說:「中國共產黨是憲法規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者,也是當之無愧的『一國兩制』事業的創立者、領導者、踐行者和維護者。」

關於共產黨怎樣領導香港的「一國兩制」事業,駱惠寧主任說:「回歸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香港『一國兩制』事業在探索中不斷前進。政治上,正確處理維護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關係,就基本法5次釋法,頒布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香港『一國兩制』的憲制基礎愈加完善。經濟上,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出台系列政策惠港惠民,支持香港抵禦兩次金融危機和兩次重大疫情,使香港在各種風雨來襲時始終堅挺不倒。文化上,鼓勵香港發揮國際大都會中外文化交融的優勢,擴大深化與內地交流合作,廣泛參與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香港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

駱惠寧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是「『一國兩制』事業」;他沒有說共產黨領導香港特別行政區或者特區的政府和人民。至於他列舉的共產黨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對「一國兩制」事業的作為,似乎是補救、支持和鼓勵多於「領導」。

視為重大課題 未見完善機制

黨章的序言,列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各項事業,包括:「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這些社會主義事業,在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特別行政區裏應是不會進行的。至於共產黨與特別行政區的關係,黨章裏是這樣說的:「(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強全國人民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團結。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這段文字放在黨章談「愛國統一戰線」的一段裏,只講「團結」,不提「領導」。

如果中國共產黨認為特別行政區不應排除在「共產黨領導一切」的範圍之外,那麼黨的領導在特別行政區裏用什麼模式實行呢?20049月,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的決定說:「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嶄新課題。」保持特區繁榮穩定是特區政府施政的目標和責任;共產黨指出這是治國理政的嶄新課題,似乎可理解為:第一,共產黨認為,黨對特區政府的施政負有領導責任;第二,如何有效履行這責任,尚待研究。至200710月,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作報告說:「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重大課題。」由「嶄新」發展為「重大」,但依然是須進行研究的「課題」。中共十九大(2017年)以來,「一國兩制」已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和「顯著優勢」;然而時至今日,除了《基本法》裏規定的「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之外,中央未有就黨對特別行政區的領導提出一套完整有效的制度和機制。

維持有效管治 須有政黨領導

環顧世界各地的政府,不論是中央抑或地方政府,不論實行什麼制度,很少是沒有政黨領導或者主導的。香港是罕見的例外:政府沒有政黨領導,甚至立法規定行政長官不得屬於任何政黨。特區的管治團隊沒有一套共同的、清晰的政治理念;特區歷屆政府施政缺乏延續性;行政長官提出任何一項超越自己任期的經濟社會發展計劃,沒有人會把它當認真。這是特區政府不能推行有效管治、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長期不能得到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央最近兩年對香港採取的舉措,反映中央過去一直對「一國兩制」持有的某些觀念,現在改變了;因為實踐證明,這些觀念——例如香港政制要不斷增加普選成分、中央對特區高度自治範圍內的事務不加干預等——不能推動「一國兩制」成功向前發展,反而給特區帶來一次又一次政治危機,對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以及特區繁榮穩定造成威脅。

「特區政府不需且不應由政黨領導」這個觀念,是否也應該改變呢?

如果特區政府要由政黨領導,這政黨可以不是中國共產黨嗎?可以是「土生」的一個政黨嗎?如果是,它和中國共產黨應是什麼關係?

如果領導特區政府的只能是中國共產黨,那麼第一,共產黨對特區的領導應採用什麼模式,讓人們看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變形、不走樣?第二,善於搞社會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對怎樣管好資本主義的香港,是否已找到了竅門,確保這個特別行政區不但維持繁榮穩定,而且成為「全世界都為之心馳神往的新的東方明珠」?

 

(「香港10個不能迴避的政治問題」系列之四)

2021年9月12日 星期日

華府擬准台駐機構更名「台灣代表處」 FT披露美台官員在美會談 華使館:堅決反對

<轉載自202191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總統拜登上周五(10)致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重申從來無意改變「一中」政策,昨日(11)即傳出消息稱,美國政府正認真考慮將台灣在美代表機構「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TECRO)更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TRO)。外媒稱,若更名案得到確認,將是美台1979年斷交以來關係「最具象徵意義進展」。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稱,中方「堅決反對」美國與台灣的任何官方互動。有台灣政界人士指出,拜登政府此舉具安撫意味。

台外長國安會官員 赴美「特殊管道」會談

據英國《金融時報》昨日披露,拜登政府正考慮允許台灣更改其「駐美國代表處」名稱,將「台灣」一詞納入其中。多名了解內幕的人士透露,美方正認真考慮台灣方面的要求,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報道稱,美國和民進黨當局高級官員10日在距離華府約80公里的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舉行「特殊管道(Special Channel)」會談,台灣出席官員包括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和外交部長吳釗燮。由於訪問受限,二人無法前往華盛頓。

報道引述兩名知情人士消息披露,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表示支持更名主張,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內部以及國務院亞洲事務官員亦對此廣泛認同。知情人士透露,更名最終決定尚未做出,並需要拜登簽署行政令方可正式生效。一名參與會談的人士透露,在特朗普政府任期結束時,台灣民進黨當局曾與美方討論更改代表處名稱的問題。今年3月,民進黨又向拜登政府提出正式請求,此後一直在催促美方作出這一改變。

據中央社報道,台灣外交部昨日未回應事件,僅指出全面強化及提升台美關係,一直是政府努力目標,將持續深化台美在各領域合作。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表示,台灣人的代表處本來就叫台灣代表處,這樣符合事實、方便辨識,也容易區隔。國民黨則說,如果駐外機構存在更名的可能性,「首選將是中華民國」。

蘇貞昌:名稱符事實便辨識

《金融時報》引述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稱,中方「堅決反對」美國與台灣的任何官方互動。該發言人表示,「美國必須停止與台灣的任何官方往來,不向『台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訊號,不挑戰中國底線,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兩岸和平穩定」。

立陶宛7月允許台灣以「台灣」之名在當地設立代表處之後,官方8月宣布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華大使。

民眾黨立委稱有安撫意味

中評社引述曾任台灣中山大學社科院長的台灣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說,在習拜二次通話後,美國此舉「有安撫台灣的味道」,不想又讓台灣覺得美國承諾不保;但中美大概不脫「衝突、妥協、更進一步」的螺旋進程,有時候把衝突、美對台承認規格拉高一點,但大國本身還是知道須節制。












台美官員在習拜通話後會晤,消息稱拜登政府考慮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台灣代表處」(TRO),外界認為更名案若成真,勢必衝擊中美緊張關係。圖為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在代表處門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