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推動港台全方位交流 需要新思維

<轉載自2013610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學者)>  
 
「台北——香港雙城論壇」日前在台北登場,這是睽違12年後恢復舉辦的港台交流平台,意義非凡。
 
近年來港台兩地的交流有了可喜進展。在兩地共同簡化入境手續措施的帶動下,台灣到港旅客人數在過去兩年都超過200萬人次,去年香港入境台灣的旅客也破了百萬。而在整體經貿關係方面,目前港台都是對方的第四大貿易伙伴,去年雙方的貿易總額超過41兆美元。

港台近年交流進展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兩地官方機構與交流平台的重整與擴大。前年台灣駐港官方機構「中華旅行社」正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同年「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也在台北揭幕。去年兩地更成立了新的合作平台「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與「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加上原有的「台北——香港雙城論壇」,至此,處理港台關係與推動官方及民間合作交流的三大平台總算齊備。

香港和台灣在戰後數十年關係密切。在港英時期,台灣駐港機構的地位高至次外交級別,台灣也視香港為「自由地區」,與大陸有嚴格的區隔。不過,九七之後,特區政府每每唯北京馬首是瞻,在處理港台關係時小心翼翼,造成過去台灣駐港代表赴港就任時障礙重重。董建華主政時期,拒絕香港出生、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到訪也是其中一例。

「上海——台北雙城論壇」已經制度化到一年一次,上海與台北市長也都得以互訪。然而,這次港台雙城論壇,港府只派了第三號人物財政司長曾俊華出席,論壇的主題設為廢棄物的處理與文物保護及再生,也顯見港府的思維仍然過於謹慎保守。

香港的國際化與台灣的人文氣息各領風騷,同時兩地也都在面對「中國崛起」後被「邊緣化」的危機,兩地如何互補與互助,全方位的港台交流需要新的思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