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6月19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莊園外交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中美關係無疑乃當前最重要的國際雙邊關係,故全球對習奧莊園會的關注及期望也很高。
莊園會的主要促成原因是美國「重返亞洲」政策引發的東亞危局,令美國不得不採取緊急措施,以防止東亞以至中美矛盾失控。故莊園會是一次應急性國際風險控制行動,效果如何尚待觀察。另一方面,如處理得當,這也可成為中美發展新型大國關係的契機。
歷任企硬均碰壁 讓步換契機
習近平去年初訪美時提出了建立中美間的「新型」大國關係。這次奧巴馬邀習赴莊園會,實際上是反映了美國已認識到對「重返亞洲」策略必須作出調整,也就是默認了要更新中美間的關係。中美間自然會對新關係的具體內容有很多不同構想,但這正是要加強協調溝通的理由;雙方必須通過商談而使各自對新關係模式的構想趨同,由磨合令新關係成形及穩定下來。
發展至今,奧巴馬當政下的中美關係,亦經歷了傳統的「不打不相識」周期。當年克林頓初上台,立即把最惠國待遇等經貿議題與人權掛鈎向中國施壓,後因中國「企硬」而碰壁,終於要改弦易轍,中美關係亦由是顯著改善。
其後的小布殊政府,一上台便對中國氣勢洶洶,其後發生了海南撞機事件,再加上9.11恐襲令美國外交重心轉向反恐,中美關係才得以穩定下來並繼續發展。
奧巴馬上台後外柔內剛,表面溫和卻繼承了小布殊政府後期的策略,全面落實「重返亞洲」的圍堵中國行動,結果又碰了壁要調整政策。這種美國歷任政府對華的「施壓>妥協」周期,看來奧巴馬政府亦依循行事,並將要由「施壓」轉向「妥協」階段,從而給中美關係發展帶來新機遇。
助中國和平崛起 有利美經濟
無論「重返亞洲」策略會否作出調整,大形勢的發展已迫使美國從長遠看不得不重訂對華政策。就此事一位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傅立民,最近有很詳細及相對客觀的論述。他在美國國防學院的演講中指出,過去70年來美國對華政策因應形勢曾有四次框架調整,到今天正面臨第五次,並全面批評「重返亞洲」策略。
在經濟上,以泛太平洋夥伴關係(TPP)來孤立中國,及迫使中國跟隨美國政策是行不通的。中國GDP很快便可超過美國,是世界供應鏈滙聚地,和很多區內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經濟模式在許多地區的評價比美國的還高。何況沒有中國的TPP,也不可能全按美國的要求實現。
在軍事上,轉向亞洲問題更大。美國沒有財力與一個經濟規模相若或更大的中國進行軍事競賽,特別是在目前財政困厄之時。在中國門口維持軍力優勢代價很高,更須問是否值得。在中國門口解放軍的陸基系統將佔有防守優勢。
展望將來,傅立民還提出了一些對華政策「第五次調整」的基本認知及取向,包括:(一)美國無法孤立中國。相互關係日增令中國衰落將拉美國落水,沒有所謂和平紅利。且中國已融入世界秩序,有時比美國更堅定地維護這個秩序,雖然中國也不允許西方主導秩序的演變。
(二)中國軍隊主要是為了保主權及領土完整,與美國過去的對手不同。美國還要接受中國已建立了「二次核打擊能力」(Secondary Strike Capacity)。
(三)美國在亞洲應起穩定及潤滑劑作用,協助亞洲大國如中國等在崛起中妥協。美國可為盟友提供支持,但同時要避免無謂地激怒中國,更不要激化已有的爭端,阻礙中國和鄰國妥協不符美國利益。美國要利用亞洲的發展來拉動經濟創造就業,而不是去分裂或搞亂這個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
美國須先讓步 G2才可成真
這些看法基本上與澳洲國立大學Hugh White教授的「平等分權論」脗合,且傅立民還有些具體的建議,如在朝鮮半島問題上,釋除中國疑慮,和鼓勵兩岸間選擇談判來達致某種統一性新組合。傅立民等代表了美國內部對華政策較為客觀務實的一派,但能否出現第五次對華政策調整,從而讓中美間建立良性互動關係,則不宜盲目樂觀。即使奧巴馬有此傾向,但美國內部的反華反共鷹派保守勢力仍不容輕視。
或許俄國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主任洛馬諾夫的判斷,看到了問題的根本點。他認為美國雖已很清楚中國正變成超級大國,仍要作出涉及中國在亞太利益的重大讓步後,中美G2式合作才可成真,但美國對此尚未做好準備。無論如何,形勢比人強,美國最好及早準備以免中美矛盾失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