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6月17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學者)>
這次「習吳會」的重要性,在於兩岸能否在可預見的未來,在深化經貿關係的基礎上,開啓政治談判。筆者以為這直接關係到習近平能否在胡錦濤開啓的兩岸和平發展新道路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為習近平時代實現「中國夢」中的「民族大業」掀開新的一頁。
其實習近平甫上台,已就對台工作定調:加快推動兩岸向前走!這次在較早的階段安排吳伯雄一行來訪,也彰顯了習對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視。一方面是過去江澤民和胡錦濤都是在上台半年後才着手處理兩岸關係,習近平則走快了一步;更重要的是,兩個月前簽署的「台日漁權協定」讓北京異常惱怒,國共互信出現裂痕。這次吳伯雄能成行,突顯了習近平富有遠見的魄力。
不過,已進入「深水區」的兩岸關係要如何開創歷史新篇章,並非易事。胡錦濤能在馬英九沒有允諾朝兩岸統一邁進的條件下,大膽推動兩岸經貿關係與人員雙向交流的正常化,習近平如要「更進一步」,目標顯然已鎖定在「政治談判」上。面對北京的壓力,這次吳伯雄訪京雖然重點在於修補關係,卻也有備而來。
在與習近平會晤時,吳伯雄一方面提出「一中架構」,善意回應北京的「一中原則」;另一方面則大膽說出「馬英九主席是中華民國的總統,當然忠於中華民國憲法」,這是自從2005年連戰首次訪問北京,開啓國共邁向和解以來,國民黨高層首次在北京提到「中華民國」。
其實,兩岸政治談判能否啓動,習近平能否開創兩岸關係的歷史新頁,關鍵就在於北京如何處理作為台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中華民國」存在於台灣的現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