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6月11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莊園外交 撰文: 袁彌昌 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
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為期兩天的習奧會終於圓滿結束。
是次「非一般」中美元首會晤給予世人的印象,普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急需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討論當前政治、經濟、安全、軍事等一系列議題,以便處理雙方分歧及這些問題。無論事實是怎樣,撇除目前的東亞亂局不談,奧巴馬在國內外戰綫均失血嚴重,急需藉習奧會轉移國民以至世界的視綫,如果能夠與習近平達成一些共識,助他度過難關就當然更好。
從中方這一方來看,習奧會堪稱是北京長久鋪排的傑作。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前的訪美之行,不但已令奧巴馬和美國大眾留下較正面的印象,並且讓奧巴馬認為他是個可以打交道、建立個人關係的人。而所謂「新型大國關係」,更可能是特地創造出來引美國上釣的,驅使奧巴馬在無計可施時向中國問計。
美國內外失血 圖以會晤掩飾
至於「中國夢」任誰也知道早晚會與「美國夢」拉上關係,所以習近平在會晤時劈頭就為中國夢「正名」,說中國夢和美國夢是相通的,就這樣在會晤初已先馳得點,達成一重要目標。
不過,筆者依然認為舉行習奧會的主因,是美國的「亞洲軸心戰略」已嚴重失靈,並出現重大破綻,因此企圖以習奧會來掩飾該戰略的破產及終結。波士頓大學中國問題專家Robert S. Ross(下稱羅氏),近期撰文評論美國大戰略及其東亞戰略,文章把奧巴馬的戰略批評得一文不值,卻是有的放矢。
東亞亂局再惡化 恐損美威望
羅氏指出,美國自1776年建國以來的大戰略,只須確保亞洲和歐洲的權力平衡,而非主動衝擊當地霸權,所以即令在冷戰初期美蘇雙方寸土必爭,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Dean Acheson)已宣稱美國在東亞大陸上的戰略存在,卻不應構成重大國家安全利益。換言之,美國沒有將勢力伸延至東亞大陸的必要性,否則就會偏離原本平衡的目的,甚至為美國帶來挫敗,韓戰和越戰就是榜樣。
奧巴馬的亞洲軸心戰略卻與建國以來的戰略背道而馳,主動在印度支那半島及朝鮮半島這些中國周邊地區展示實力,並大力援助當地國家以抗衡中國——這無疑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試問早在韓戰和越戰時期,美國也未能收拾中國,現在單憑「空海一體戰」便能成功嗎?
更重要的是,面對美國在中國周邊地區的攻擊,中國只須動用其廉價、陸基(land-based)的武器平台,便能有效擊退之,反之美國須動用其脆弱且昂貴的武器平台,如航空母艦群,來突破中國的「防盾」,如要進一步對其「真身」進行打擊,則必須付出更高昂的代價——怎樣看這也是一戰略誤判,更何況目前美國根本沒有足夠的財政實力,來支持這戰略。
如果再加上對中美關係的損害,以及當前東亞的亂局,這戰略明顯是宗賠本生意,完全沒有維持下去的價值,特別是東亞亂局如繼續惡化,只會對美國的威望造成損害,並把它拖到戰爭邊緣,所以化解東亞亂局才是奧巴馬當務之急。
小國兩面下注 前提中美「敵對」
而一場非正式的中美元首會晤就恰恰能夠為中美雙方解決目前困局。只要大家回想美國重返亞洲後的情況,便會發現,亞洲各國都採取經濟依賴中國,安全依賴美國的兩面下注策略,以求取得最大利益。而當前的亂局很大程度是日本、菲律賓這些國家看穿了美國需要他們來圍堵中國,因而不能對他們怎樣,而其大前提是——中美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可是明眼人一眼便看穿亞洲各國的兩面下注策略,只是表面聰明,一旦中美合作的話,不單不能防止損失,其如意算盤更會被徹底打破,所以中美只須合作,便能夠在這「遊戲」中穩贏。
當然,中美雙方也不能太明目張膽去「支配」這些國家,何況美國也可能只視之為權宜之計,未必想長期與中國平起平坐,所以一場非正式的會晤正好就為整件事提供了必要的隱密性,使得一切盡在不言中,讓各國自己去想想不斷為中美添煩添亂的後果——這種中美兩國說了算,帶點秘密外交味道的G2模式,非但為中共領導人所熟悉,而且更可為雙方達致雙贏,為兩國在全球帶來更多機會和將來性,實在值得兩國在其他範疇中使用。
美棄霸權舊概念 競爭中合作
故此,我們不應忽視是次習奧會對國際關係及全球管治的重大意義。奧巴馬舉行習奧會背後的一大前提是美國單以自身的力量,未能進行有效的全球管治——這意味着今時今日大國再追求全球霸權已沒有意義,因為一國獨霸已行不通,連最強的美國也必須找另一強國來分治,所以日後中國亦毋須再走全球霸權這條老路。
只有在這種識見中,中美才能建立一種「在競爭與合作中實現最佳平衡」的大國關係,「合作共贏」才不會是空話,而歷史上後興大國與守成大國走向衝突這一難題亦有望迎刃而解。正如希拉莉所說:「這是沒有先例可循的。」我們現在就正處於一個這樣的歷史轉折點,如今就且看兩國領導人能否訴諸於戰略邏輯,而不被全球霸權這古舊概念所蒙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