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加薪不可輸打贏要

<轉載自201366日 頭條日報  欄名:中環High Tea 撰文: 黃麗君>
 
行政會議周二確認公務員來年的加薪方案,幅度介乎2.55%3.92%,追不上通脹。公務員工會對此再次表達不滿,認為政府不合理,沒有考慮公務員苦況,也指出薪酬趨勢調查機制有問題,希望政府會改變主意。工會為公務員出頭,理所當然,但他們要求政府不跟調查機制加薪,值得商榷。
重點不能只看通脹
政府的薪酬調查機制包含幾個重要考慮,包括薪酬趨勢調查、香港經濟表現、政府財務狀況、生活費用的變動、職方對薪酬調整的要求,以及公務員士氣。在這些考慮因素當中,相信薪酬調查機制是比較客觀的指標,也會是主要的考慮因素。然而,多年來,公務員工會的着眼點與私人機構僱員一樣,機制都在加幅是否能追及通脹,可以的話,很多人都會接受,不可以的話,總會有工會或職方代表公開批評僱主,這種做法見於私人機構,大家可以理解,但見於公務員隊伍,則未必會贏得社會人士的同情。

自今年薪酬趨勢調查結果公開後,市民從工會接收到的訊息,似乎只是加幅追不上通脹,所以政府應調整幅度跟隨通脹走勢。這一論調,表面上有道理,但如果政府看加薪重點只看通脹,為何還要有機制,並且在機制中要有薪酬趨勢調查?假設薪酬趨勢調查數字高於通脹率,公務員工會又會否要求將加薪幅度跟隨通脹、減低加幅呢?

上述加薪幅度高於通脹的情況事實是存在的,在二○○七至二○○八年財政年度,通脹率是2.72%,但結果是公務員薪酬調整幅度都超過5%。公務員加薪幅度高於通脹率在過去三個財政年度都有出現,工會今天聲稱薪酬調整比率要與通脹看齊,絕對予人有輸打贏要的印象。

事實上,過去六年中低級公務員加薪幅度的累積加幅達21.7%,較同期累積通脹率的19.06%高逾2%,工會今年仍然要求上調加薪幅度是很難引起社會共鳴的。

通脹影響每一個人生活,一般家庭捉襟見肘是事實,但飽受通脹之苦以致難以養家的主要是在私人機構工作的基層人士。公務員稱加幅低於通脹,難以維持購買力,但事實是香港公務員所得的整體待遇較私人機構僱員好得多。

政府工仍有吸引力

高薪養廉一直是香港政府奉行的政策,現時公務員總薪級表第一點的入職薪酬每月約一萬元,這類職位的資歷要求是毋須香港中學會考五科合格,擁有高級文憑、文憑和學位資格者的入職薪酬逾二萬元。整體而言,不計首長級公務員,隸屬總薪級表的公僕的月薪由最低的接近一萬元,至最高超過十萬元。公僕們還有標準工時,超時工作會有補水。薪優、糧準、假期多、福利好仍然是加入政府工作的吸引點,私人機構僱員工作朝不保夕的困擾,也不會是公務員的憂慮,是以經濟差時,申請公務員職位的人會上升,足以反映公務員工作,在很多人眼中仍然是筍工。公僕幾乎年年有薪加而今年因幅度不及通脹率而高呼影響士氣,在私人機構工作的僱員相信不會認同他們這種說法。
薪酬趨勢調查行之多年,公務員不能輕言背棄機制,若工會認為機制有問題,可在明年檢討,完善機制,否則便是輸打贏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