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習吳會掀開了台灣的內鬥序曲!

<轉載自2013617日 明報 筆陣版 作者:南方朔 亞洲週刊主筆>  
 
最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了「習奧會」。中方用「新型大國關係」來定義未來的中美關係,美方則稱為「新合作模式」,但雖然名稱不同,但未來中美間非敵對性的競爭合作關係總算是走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因此,「習奧會」可算是習的重大功績。

而「習奧會」後,613日上場的,則是習近平和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的「習吳會」,這次「習吳會」和稍早前的「習連會」不同,「習連會」沒有馬英九的授權,而吳伯雄則有馬的充分授權,他一字一句都有馬的授意,因此表面上是「習吳會」,事實上則是隱性的「習馬會」。這次「習吳會」,雙方都高來高去,沒有談到任何具體問題,但儘管如此,習卻可說是一面倒的大獲全勝!
 
雖無談具體問題習卻大獲全勝
 
(一)以前的兩岸關係,只是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曖昧口號下逐漸前進,但這次「習吳會」,吳伯雄終於首次用了「一中架構」來回應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中所提出的「一中框架」,這顯示了中方多年來所堅持的「一中原則」已取得了上風,因此在台灣已有人認為是馬英九投降的開始。
 
(二)吳伯雄在「習吳會」上,提出了7項主張,第一項就把「反對台獨」列入,對於台獨問題,美國的立場只是「不支持台獨」,而今馬英九已變為「反對台獨」,中方即可以台灣的這種改變,反饋回美國,要求美國也明確的「反對台獨」。因此這次「習吳會」,等於是中方在內政和外交上的重大勝利,台獨的空間已被大幅壓縮。
 
(三)馬英九在第一任時,為了要獨派的選票,一再公開的表示,「台灣前途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而這次他透過吳伯雄,在「習吳會」吳所提的「7項主張」第七項,已正式表示﹕「增進民族認同,祖先無從選擇」,正式表明了他的中國認同,這顯示出中國已透過各種運作,迫使馬英九改變了他的模稜兩可的投機態度,近年來中國一直在打「民族認同牌」,它在台灣已被證明有效。
 
(四)馬英九和國民黨一直要求中方讓台灣能有參與國際活動的空間,來強化台灣的國際人格,北京對此十分慎重,深怕這會為「一中兩國」開啟了後門。稍早前,台灣已向美國表示有意參加「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TPP)」,這次「習吳會」上,吳伯雄又表示希望加入中國主導的「區域性全面經濟伙伴關係(RCEP)」,而習則以「兩岸減少涉外事務的內耗」,將此問題輕輕帶過。習並未做出任何妥協。
 
最近,美國哈佛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剛出了一本李光耀的言論集。李光耀表示,隨着中國經濟的成長,中國以它龐大的市場,即可決定一個地方的興衰,可以用市場力形成亞太的秩序。李光耀的觀點對其他地區如何尚難斷定,但它對台灣的影響則是明顯的事實。「習吳會」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剛好在台灣有一場演講,他即表示,「習吳會」已證明了中共對台灣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等到兩岸服務業的協議再一簽訂,台灣將會更被納入中國的經濟圈內。
 
因此,「習吳會」可以說是中方的重大全面勝利。不過,台灣乃是個政黨民主的社會,台灣的問題並不能馬英九或國民黨說了算,台灣的在野黨和知青,一向有極大的發言力量。就以這次「習吳會」為例,就在台灣受到了極大的抨擊,近年來的台灣,對馬英九和國民黨的不滿日增,台灣的許多知青並不一定主張台獨,而是對民主的價值堅持,並因此而「疑中」,他們對「習吳會」形同投降,都至為反對。這也是吳伯雄回台後已被人罵翻的原因。由台灣的大趨勢以觀,目前台灣似乎已到了政權再輪替的時候,「習吳會」北京面對馬英九可以大獲全勝,但北京面對民進黨,是否還能大獲全勝呢?就在「習吳會」後,台灣發生了幾件很有指標性的事件﹕
 
(一)當今台灣年輕輩的學者組成了一個「守護民主平台」論壇組織,這個組織不能說是獨派,而是新興的民主派。這個組織即對馬吳大力抨擊,認為他們的所為已傷害到了台灣的民主價值。
 
國民黨或失政權習終極對手是民進黨
 
(二)從去年第四季以來,台灣的國民黨及民進黨勢力消長已極明顯,由於馬政府治理無能,民進黨的勢力已開始超過國民黨,今年第一季差距已達2.7%,估計國民黨的行情還會下跌。習近平也知道,國民黨有失去政權的可能。這也顯示出馬英九不是他的對手,他終極的對手其實是民進黨。
 
(三)615日,新北市市長朱立倫的岳父、前台灣省議會議長高育仁重炮轟擊馬英九無能,這已被人視為國民黨內亂的開始,國民黨的次級強人已開始要搶佔位子。高育仁出道極早,曾任台南縣長、省議會議長、國民黨中常委,他現在挺身而出指摘馬英九,不可能是沒有意義的,極有可能是朱立倫要和馬劃清界線的先聲。

此,「習吳會」其實已等於掀開了台灣朝野互鬥,以及國民黨內鬥的序幕。習近平任內想要贏得台灣的人心,還有很多挑戰要面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