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5月25日 明報 中國版 作者:金柚子>
習近平掌權後,一如預料地對台灣展現強大的政治攻勢,急切之情溢於言表。新任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前日說,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商簽和平協議等,是遲早要面對的問題,但不談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至少要坐下來交流探討,才是正確途徑」。
北京推動政治談判目的是多重的,但造成這種急迫感最主要的還是國際環境因素,亦即要對兩岸在國際上的主權關係作制度安排,簡言之就是訂下「名分」。
習奧會增台灣壓力
近期北京推動兩岸政治談判攻勢凌厲,從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到張志軍、再對台研究的智囊與宣傳喉舌,幾乎同時啟動,其政策內涵有二:「商簽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這個基調在胡錦濤時代訂下,到習近平任內不僅要落實,更加上了緊迫性。尤其習近平最近將往美國與奧巴馬會面,兩岸都估計應會談及台灣問題,這更對台灣產生了現實壓力。
和平既是習主政後的兩岸基調,台灣歷屆領導人也曾表態支持和平協議,推動起來順理成章,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安排雙方的名分。過去國民黨對共產黨的架構已不適用,如何建立一個不違反「九二共識」的架構,並以此安排兩岸在國際上的互動關係,正是兩岸共同面對的政治難題。
欲於馬卸任前談妥
時間上的緊迫性,也來自北京希望在馬英九卸任總統前完成,令和平協議可以帶進下一屆無論是藍或綠的台灣政府。未來對於愈來愈難壓制的台灣參與國際社會要求,北京可用和平協議確立的主權關係建立制度化安排,以減少困擾,並防止出現「兩個中國」或「台獨」風險,在南海與東海領海領土主權議題上,亦能據此合作或要求台灣配合。
軍事互信機制牽涉中美
北京體會到在兩岸關係改善後無法持續在國際上打壓台灣,在與某些周邊國家主權爭議時也需要台灣,可說是一種務實的心態。推動和平協議與兩岸主權關係制度化的核心在於足夠的政治互信,這有賴未來良好的互動。
至於軍事互信機制,則牽涉到中美兩國的互動,問題更加複雜,急也急不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