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中國西進南下 突破美國圍堵

<轉載自2013109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最近習近平頻繁外訪,9月西出中亞,10月又南下東盟,掀起了一陣外交上的「習旋風」。
在出席雙邊及多邊峰會上,他力促加強中國與各國及區域的合作,從而令中國與中亞、東盟的關係更為緊密。然而他行程中的最大亮點,就是為達到上述目標提出了具體而有實效的合作宏圖:建設現代絲路。這還將具有超越中國、中亞及東盟地域的劃時代深遠意義,從長遠看更可能成為人類文明歷史發展的重要事項。

建新絲路成亮點 打通「四流」
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時,在大學的演講中提出了建設絲路經濟帶的構想,建議以點帶面,從綫到片來逐步形成區域合作,具體行動上則由「五通」起步: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等,希望能由此打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等「四流」,從而為建設絲路奠基。

隨後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中,習近平又再鼓吹把絲路精神傳承發揚,希望做到道路運輸便利化及貿易投資便利化,和設置上合開發銀行、能源俱樂部及糧食安全合作機制等。這些都可視為推行「五通」、「四流」的一些實質措施。
習近平在印尼這個南下行程的首站時,獲邀到國會演說,乃罕有的最高榮譽禮待。演說中他呼籲建立更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此有必要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共同建設新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他還指出東南亞是海上絲路的重要樞紐,可利用中國——東盟的海上合作基金來投資於有關的建設項目。

海陸互動 加強中亞東盟交往
由此可清晰見到習近平的外交新宏圖,西進的「絲路經濟帶」和南下的「海上絲路」,實行海陸兩綫互動互補相得益彰。「習旋風」背後並非空洞無物的外交辭令,而是具有實際宏圖及物質基礎的行動。當然,絲路宏圖的最切身最直接目標是經濟合作,由此加強中國與中亞、東盟的交往及共同利益基礎,將可由穩定周邊來維持較好的近鄰國際環境而有利中國發展,特別是西面及南面的沿邊開放與邊區開放。

在這基礎上,還可借用中亞、東盟作踏腳石,把中國對外經貿拓延到更廣闊的地區。陸上絲路以中亞為首站,可聯通西亞以至歐洲;海上絲路則可由東盟接連澳洲、南亞、中東以至非洲。例如在上合峰會中,習近平便談到了開闢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和從中亞到印度洋、波斯灣的橫貫東西、南北的交通運輸走廊。這顯然是以絲路連通中國與世界的壯麗圖景,所建基的是高瞻遠矚氣魄宏大的構思。
當然,絲路宏圖遠不止於經濟交流及促進國際合作,還有符合中國和新興經濟崛起需要的地緣政經戰略作用。從中國目前情況說,這主要是以「西進」、「南下」兩招並發,來反制美國「重返亞洲」的圍堵,兩邊同時牽制美國和爭奪影響力。中美之間的做法也有重大分別,美國是拉幫結夥以圖建立政治、軍事聯盟,更挑撥各國關係以製造動亂不安。相反中國是通過經貿及其他交流來推動和平與發展,並促進互利互補共同富裕。中美哪一條路向符合各國人民利益、願望和歷史潮流,自是不言而喻,故從長遠看中國的路向必將勝出。與中國合作可帶來實際利益,一是貿易上的,習對中亞及東盟等都提出了增加貿易額的計劃。二也更重要的是投資,在中亞四國便達成了逾500億美元的項目協議,在印尼也有200餘億。這種財大氣粗式的實惠,是當前的美國難於攀比者。

推動和平發展 制衡最佳武器
還有一個深層意義是,建設現代絲路所帶來的國際經濟融合,實是中國最佳的反制美國武器。最近常有評論談到美國正以洽談「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和「泛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等區域協作安排,來作為經濟上遏制中國的工具。姑勿論美國這種做法是否有效,中國的最佳反制就是另類的區域協作,而絲路建設正是此種反制的有效模式。模式的好處在於有實際項目及實際收益,不如協作安排只是合作框架,要費很多爭論才能達致協議。到洽商有成開始落實協議時,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已前進了好一段路。

當然,反制美國只是中國推出絲路建設宏圖的近期原因之一,其長遠的根本意義更在於推動中國及沿路地區的和平與發展,而這將是中國成功現代化的有力保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