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2年11月5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港是港非 撰文: 沈帥青>
政府上月出辣招遏抑熾熱樓市,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但已有人要求政府再出招,包括仿效外國以資產增值稅及空置稅,進一步打擊炒風及減少囤積單位,但這些措施有利有弊,出招應講求效率,招式太多亦未必是好。
政府上月底出重手對付樓價過熱問題,即延長額外印花稅(SSD)及推出買家印花稅(BSD),市場消息指推出後樓市成交量降,但究竟確實成效如何?是否令樓價降溫?暫難以有定論,市場消息亦各有說法,有報道指準買家撻訂,也有業主減價求售;但另一邊廂,亦有部分屋苑樓價繼續破頂,有一些內地客無懼BSD照樣入市。
財爺曾俊華昨在網誌撰文稱,如有需要會毫不猶豫推出進一步措施,確保住宅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
英澳實施 不論外地本地買家
若當局再出手,還有甚麼新招?資產增值稅及空置稅均曾有討論,前者向業主的賣樓利潤徵稅,後者則向空置單位徵稅,外國近年亦有採用,但在香港可行嗎?
英國、澳洲皆有採取資產增值稅,假設業主以100萬元購入單位、200萬元賣出,差額是100萬元,若資產增值稅稅率20%,便須繳付20萬元稅金,令業主的利潤減少,自住物業可豁免,只針對投資物業,在澳洲,若持物業1年以上,資產增值稅率為較低(見表)。
英國自1965年首推資產增值稅,但2010年6月英國樓價指數升至高峰的339.4(93年樓價為100),同月政府宣布向收入較高的納稅人,大幅提高資產增值稅稅率至28%,樓價之後回落,半年後樓價指數降至約321,之後略有回升至今年8至10月均維持327至328,至於是否全歸功於資產增值稅則難以確定,亦有外地政治家質疑其成效,例如新西蘭總理John Key便反對資產增值稅,理由是從全球各地經驗看來,該稅未能遏止樓市升勢。
空置稅增供應 惟行政成本高
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亦認為,從行政成本來看,資產增值稅不難實行,但擔心未能遏止樓價,業主即使要與政府分享利潤,只要仍有錢賺便可,此招亦無助增加市場供應。
本港現時已設SSD,不理業主是賺或蝕也要徵稅,比起資產增值稅更辣,不過只針對3年內買賣的物業,英澳實施的資產增值稅則涵蓋所有非自住物業,範圍更廣。
空置稅又可行嗎?政府宣布兩大重招後,有說法指令業主囤積單位,寧願暫時空置,等待高價再賣,供應未必大增而有助樓價降溫,若仿效如法國、美國華盛頓等實施空置稅,積存大量單位又不放售的成本增加,或可助釋出更多單位,增加市場供應。
不過,難題是︰政府如何定義空置單位呢?住多少天的單位才屬於空置,社會必有爭抝;若從單位的用電量判斷,則執行有難度,亦會涉及高昂的行政成本。
其實,據政府統計,2011年本港私人住宅的空置率約為4.3%,低於2010年的4.7%,究竟上月出招後,住宅空置率有否升高?政府宜在未來日子先觀察後才再作考慮。
近年樓價飈升,大幅拋離港人可負擔水平,升斗市民深受其苦,積成民怨,政府不能坐視不理,研究出新招抑或在已推政策上再加重力度,仍有討論空間,但歸根究柢,還須從解決供應問題着手,否則再多幾招,也難以令樓市正常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