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台北札記﹕兩岸軍事互信是空中樓閣

<轉載自2012年11月10日 明報 中國版 作者:金柚子>
 
胡錦濤將「胡六點」中政治談判與軍事互信內容放入中共十八大報告中,台灣各界已感受到必須認真面對與大陸的政治軍事議題。但政治談判與軍事互信涉及的內部選舉與外部國際戰略因素都極為複雜,台灣可以自主選擇的空間有限。未來只要中美持續在亞太地區爭奪主導權,兩岸關係幾乎不可能跨越政治談判,進入軍事互信;若按中共的兩岸政策進程,和平協議就更加遙不可及。

「和平協議」建基於反台獨
 
胡錦濤在報告中將兩岸未來進程定了三部曲:兩岸政治談判、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兩岸和平協議,三者各有其目標,也存在邏輯關係。政治談判目的是反台獨,將台灣納入「一中」框架,軍事互信等於是分階段解除台灣武裝,和平協議則是作為前二者的誘餌。亦即,不放棄台獨、不先解除武裝,兩岸就談不上真正的和平。
 
台灣對政治談判早有心理準備,海基、海協兩會早已架構未來談判雛型,中共也開始與民進黨接觸,十八大政治報告更運用極具彈性的模糊表述方式,也是為創造與傾向台獨勢力進行政治談判的空間。其中較大的變數是台灣內部選舉,藍綠可能拿中共當選舉議題,加上美國長期對台灣的政治運作,會令情勢變得複雜。
 
中美對峙令兩岸難互信
 
中美在亞太地區爭奪主導權的現實,更加突顯軍事互信是兩岸和平的真正障礙。台灣目前在武器與軍事情報上與美國維持準同盟關係,軍事互信涉及到演訓活動通報與軍事部署告知,若確實執行,美方在亞太的軍事機密就可能從台灣泄向大陸,反之中國也同樣擔心台灣泄露機密給美國。因此,只要中美在亞太戰略對峙的情形不改變,居其間的台灣幾乎沒有可操作空間,兩岸軍事互信就只會是空中樓閣。

因此,台灣勢必持續在兩強之間擺盪。過去台灣親美而遠中,北京試圖把台灣對美國與中國拉成等邊三角型的關係,再以政治、經濟力量逐步解除台灣的美國武裝。此一漫長過程中還可能出現台灣軍事中立的提議,而全球形勢多變,兩岸和平協議云云,也只能把它當政治口號看待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