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老有所養人人想 全民退保怎埋單?

<轉載自20121119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港是港非 撰文: 沈帥青>
立法會還未通過長者生活津貼方案,有團體昨發起遊行要求政府落實全民退保的時間表,指全民養老金才可令全港長者老有所養。老有所養人人想,但全民退休是否唯一答案?當大家憧憬老來有錢派時,有否想過︰錢從何來?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趁昨日是長者日,發動遊行到政府總部請願,有人舉起「小修小補生果金,不及全民養老金」的標語,更有人呼籲立法會議員否決設有資產申報的長津,應要求政府落實全民退保,確保老有所養。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促請立法會盡快通過長津,指不希望外界把長津宗旨及目標複雜化。樂施會總裁余志穩亦指,長津與全民退保的討論不應掛鈎。
事實上,長者生活津貼屬扶貧措施,以公帑資助有需要長者;全民退保則由三方(僱員、僱主及政府)供款的養老金制度,運作理念是由年輕一輩供款支付年長一輩的養老金,兩者不應混為一談。
三方供款 年輕一輩擔子愈重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指,政府要有全民退保時間表及路綫圖,讓長者老有所養。全民退保固然動聽,但豈有免費午餐?養老金制度必須符合可承擔性及可持續性的原則。以現時人口及經濟發展情況,推全民退保是否就等如老有所養?或可從以下兩大迷思中找出答案︰
錢從何來?
全民退保若要確保老有所養,便須確保制度可長遠穩健及持續運作,但本港跟全球其他地方同樣面臨嚴峻的人口老化問題,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將從去年佔整體人口的13%,升至2041年的30%1565歲人口則會從現時75%,減至2041年的61%。此消彼長,屆時年輕一輩如何承受愈來愈重的擔子?
遠至歐洲的希臘、法國,近至亞洲的台灣,長者退休金計劃也相繼爆煲,其中台灣的勞工保險基金,供款者退休後可選擇一次過領款或每月領款;但基金近年面對供款人少、領款人多的問題。加上股市不景氣,基金投資表現欠佳,預告可能15年後破產,消息一出即出現擠提境況,大批快退休僱員到勞工局要求一次過取款!在供款不足情況下,最終也要有一方埋單,向年輕一代加稅?不然也是以公帑埋單。
有團體提出全民退休保障方案,除三方供款外,亦要求利潤逾千萬元的企業,額外交1.9%利得稅作為全民退休金的基金。但本港利得稅現時為16.5%,面對鄰近地區皆減低利得稅,如新加坡前年由18%降至17%;倘本港反而增加,會否影響本港競爭力?
有否其他選擇?
事實上,在近年全球退休金計劃相繼有「爆煲」危機後,外國更積極推動國民儲錢防老,例如德國鼓勵國民購買退休保險,提供稅務優惠,又以稅務優惠鼓勵公司為員工購買私人退休金保險。
退休金「爆煲」 加強儲蓄養老
本港推行的強積金,亦是推動市民加強個人儲蓄作為養老儲備的計劃,問題是現時強積金行政費高,又有回報率未如理想等問題,如何提供誘因令市民投入更多儲蓄?故此政府應該盡快提高計劃效率,變相加強私人儲蓄成為應付日後養老的一大支柱。
新加坡亦設立中央公積金計劃,星政府近年積極拉低公積金的行政費,例如行政費設上限,市民可投資到政府發行的國庫券等投資產品,減低風險。本港積金局將於本月底提交降低基金收費的檢討報告,當局應確保可循這方向作出改善。
隨着人口老化問題嚴重,要老有所養,不止長者要有足夠生活費,更涉及其他社會配套,例如醫療開支大升、醫院床位是否足夠?入住安老院人數不斷增加,資助院舍床位現嚴重不足,未來如何增加等,環環緊扣。
政府不是生金蛋的雞,全民退保固然動聽,但推行是否明智之舉,值得商榷。相比起來,面對人口老化問題迫在眉睫的長遠政策及藍圖,才是確保老有所養的關鍵。


本港未來人口老化情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