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專訪蔡子強﹕寫作題材變化 spin doctor不再

<轉載自2012827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10多年,蔡子強坦言,寫作風格與心態也有很大變化。
 
蔡子強承認,2003年是人生的最低點,當時在城大任職,有傳聞指城大會取消副學士部門,面臨失業困境,當時收到讀者來信,說不論他轉到哪家學校,都很希望他可以寫下去,蔡子強承認,這事令他明白:「Title是身外物,機構也是身外物,很容易就會失去,但能構成蔡子強本身的,就是自己的文章自己的政見,獲得別人認同,說出別人的心聲,這樣才是真正的『蔡子強』。」

後來轉職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蔡子強明言很感謝中大現時的制度,職位的研究壓力並不大,他承認當時也需要抉擇,究竟應從事研究撰寫學術論文,還是主力教書並繼續撰寫傳媒文章,結果他選擇後者。蔡子強承認,若選擇學術道路,相信自己對社會的貢獻跟其他學者分別不大,於是決心走另一條更適合自己、更獨特的路線,既可專心教學,又可繼續撰寫報章評論。

分析選舉制度 開始廣為人知

至於寫作風格與重點,蔡子強承認經過了多次變化。香港的立法會(局)選舉制度曾經多次改變,由1991年的雙議席雙票,到1995年的單議席單票,到回歸後的比例代表制,當時的社會討論集中於此,故當時他撰文的重點,亦在於分析選舉制度轉變所引起的不同後果,以及相關的國際經驗,這系列的文章亦令他開始廣為人知。

回歸後選舉制度穩定下來,但社會卻遇上另一挑戰。蔡子強指出,董建華年代甚少人質疑董建華不是好人,但政治領袖技巧卻甚為拙劣,當時有人指出,在SARS這麼重大的事故中,在傷痛的時刻社會最需要領袖,但董建華連一篇可以流傳下來的演說也沒有。

蔡子強回憶道,回歸後港人治港是新鮮事物,政治領袖學就成為當時的寫作重點,加上當時的閱讀興趣,研讀了大批外國spin doctor的知識,詳細了解過spin doctor的由來,就有了「新君王論」這個專談政治領袖學的系列出現。蔡子強承認,有人批評這系列等同教人不幹實事只靠政治化妝,但他並不認同這說法,強調自己從來沒有教人低劣的政治化妝術,從來沒有教人講大話出陰招害人,更多次撰文批評外國的dirty spin,嚴辭批評美國的Karl Rove等專出奸招的化妝師。蔡指出,目前他在大學的教學與報章撰文工作是相輔相成的,過去撰寫的不少領袖學、政治演說的文章,現時都變成教學材料,變成大學課程之一了。

讀者也留意到,蔡子強近年已減少了撰寫spin doctor的題材,蔡子強承認曾蔭權上場後政治技巧根本不缺,梁振英年代也一樣,故近年的文章重點較多轉為指出事情的是非對錯,政治環境不同了,文章的重點也不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