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兩地矛盾深 反自由行主因

<轉載自2012830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港是港非 撰文: 沈帥青>  
深圳約410萬名非當地戶籍居民,將可申請「一簽多行」來港,港人反應強烈,仿如大軍壓境,批評內地旅客「迫爆」香港,但旅遊業界卻又稱配套足夠應付。究竟是實際配套受不了,還是港人心理受不了?
內地客湧港,無可否認會對本港社會設施造成壓力,但兩地矛盾也造成心理上的吃不消!
內地公安局放寬自由行安排,讓非深圳戶籍居民申請一簽多行,毋須再返回戶籍所在地辦理證件,便可一年內無限次往返香港。措施可刺激經濟,但也刺激了港人神經,多個團體昨日到政府總部示威,有北區市民指自由行推高物價。不過,旅遊業議會則表示,今年有不少酒店新房間落成,相信可應付得來。
搶奶粉爭床位 陰影揮之不去
其實,不滿來了太多旅客而影響當地民生,甚至要求限制旅客人數的情況,在外地也有發生(見表),例如在威尼斯,每年湧入2,000萬名遊客,當地居民忍受不了物價升高、人多擠迫,遂於旅遊旺季暫離水城或搬走,常住人口由50年代的17萬人,降至現在不足6萬人!09年當地政府曾建議,限制只讓已預訂當地酒店遊客才可入城,又考慮向遊客收取入城費,可見不是旅客多便必然叫好。
為加強保護,在一些古迹名勝設人流限制無可厚非,但若作為旅遊城市的香港,抗拒有更多內地遊客來港,原因是配套不能承受?還是心理因素居多?
理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助理教授陳永傑指出,從國際研究看來,一個旅遊城市對遊客人數的承載能力有多少,往往不是客觀的配套問題,而是當地人的主觀感受問題。他解釋,以410萬人符合資格計算,或約一半人申請,而部分人會來港多於一次,結果可能是每日約1萬人,預計本港硬件上應可承受。他認為,港人不滿,更大程度是源於心理感受的問題。
事實上,自由行03年推出以來人數不斷增加,最初幾年蜜月期,大家多只看到由此帶來的經濟利益,但之後伴隨而來的,是愈趨激烈的兩地文化衝突:
˙2011年初,不少本港父母為買一罐奶粉,走遍全港大小藥房,弄得狼狽不已,轉頭卻看見內地客買走一箱箱奶粉,紛紛怒哮「我們的奶粉都被搶光了」!
˙自由行中,還有一班來港生產的內地孕婦,與本地孕婦搶床位,在港誕下的子女可獲得居港權,與港人同享教育、醫療、房屋等福利,造成港人有「被侵奪」感覺。
˙部分內地客不文明及不衞生的行為,如內地客讓孩子在商場走廊大小二便、內地小童在港鐵車廂內吃點心麵而與港人掀起罵戰、北大教授孔慶東罵港人是狗等等,均加深了中港矛盾,蝗蟲罵戰便是由此爆發的文化衝突。有港人更以「淪陷」形容,指受不了銅鑼灣、油尖旺等購物區,以及商場店舖滿眼內地遊客,聽到的都是普通話,放假也盡量避開不去了。
中港矛盾,需要長時間磨合,非一時能夠解決,但陳永傑就指出,部分觀感問題有辦法紓緩,例如開發更多購物點,分散內地遊客到各區,避免遊客只集中到廣東道、銅鑼灣等地區,現時港人在廣東道,只見內地人比港人多,感受當然不佳。
硬件配套外 勿忽略港人感受
香港是中西薈萃的旅遊城市,對外地文化不陌生,自由行帶給香港經濟利益,但帶來的問題遠不止旅遊硬件配套,也令港人形成對文化入侵的危機感。當全球也在吸引內地客前往消費,香港也不例外,但放寬自由行之餘,政府也要關注港人的心理抗拒問題,否則中港文化衝突又會一觸即發!

外地限制遊客數目例子。
 

近年訪港旅客數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