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分裂難抵鐵票 泛民不容樂觀

<轉載自2012821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立會前哨戰 撰文: 陳曙峰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應用社會科學課程講師 (作者曾任立法會議員辦事處政策研究員,及任教多間大專院校與政治學及政策研究相關學科))>
梁班子上任以來醜聞接二連三,今年「七一」上街人數又創0304年後的新高,國民教育更把9萬中產父母及青年學子推上街頭,再加上建制派內梁唐陣營分裂,有輿論認為建制派在九月的立法會選舉存在隱憂,將重演2003年區議會選舉大敗的一幕。然而,對現今香港政情稍有了解的人,都不會得出以上結論。
建制派在2003年區議會選舉重挫,但在翌年的立法會選舉不但能「止蝕」,佔直選議席的比例更由2000年的三分之一,上升至2004年的四成。結果除了反映建制派面對危機,更着力拉票外,亦顯示出兩種選舉制度產生不同的後果。
固守三成鐵票 醜聞影響輕微
區議會採取「單議席單票,勝者全取」的制度,一般是泛民與建制派的對決,那怕建制派候選人取得49%選票,對手只要多一票便能贏得議席,如果全港各選區得票比例相同,建制派即使坐擁40%選票,可能一席也得不到。
然而,立法會地區直選自回歸以來採取比例代表制,政黨在一個選區取得一定選票,便可以獲配議席。因此,建制派的選情即使被各種負面因素拖累,流失所有游離票,只要固守本身的約三成鐵票,仍可以保住直選及超級區議會功能組別的三、四成議席。那麼,又怎能算是危機呢?
或許,有評論認為建制派,特別是在特首選舉中高調支持梁振英的工聯會及民建聯會受梁班子的醜聞拖累,而得票減少。然而,選舉期間政府醜聞纏身已非首次,建制派早已從中汲取教訓,與政府劃清界綫,甚至「大義滅親」,倒轉槍頭,以贏得「幫理不幫親」的形象。
觀乎2000年的選舉有董建華涉嫌干預學術自由事件;而上屆則有「梁展文事件」,涉及其中的新世界集團高層鄭家純當時更是民建聯成員,但最終他們的議席都有增無減,只是在選舉論壇上多了一個吵鬧的議題而已。甚至2000年的選舉,民建聯港島區名單排首位的程介南官司醜聞纏身,仍然可以得到足夠票數取得兩席。
梁班子的醜聞對建制派的組織票影響輕微,唯一變數是醜聞動員更多反對力量積極投票以沖淡建制派的鐵票,但此情況在過去的立法會選舉並不明顯。
反國教支持者 早為泛民人士
至於最近熱烘烘的國民教育事件會否動員更多市民投票,從而抵銷建制派的組織票,筆者認為直至現在,仍未見此勢頭。因為反對國民教育仍未發展到2003年「七一大遊行」的跨階層運動。
反對國民教育被動員的主要是青年人、中產家長及教師。這批人大部分是關心政治,早已是泛民的支持者,而非新增的選民力量。反國民教育若不重塑其主調,實難動員更多其他階層的人士,進而衝擊建制派選情。
此外,在泛民陣營中,較有議題設定能力的激進派,是否願意以梁班子醜聞及國民教育為選舉主題亦存疑。這些有關政府誠信、社會自由人權的議題正是主流泛民一直捍衞的核心價值,激進泛民哪會這樣設定選舉議題,這樣既不能與主流泛民分辨開來,反而幫了競爭對手一把。綜觀剛開始的選舉論壇,激進泛民仍是針對民主黨2010年政改的立場作攻擊,反而建制派卻可以隔岸觀火。
唐梁分裂影響小 協調勝泛民
最後,梁唐分裂延續會否衝擊建制派的選情?梁唐的矛盾主要在精英階層,所以集中反映在功能組別選舉。相反,在地區直選方面,一般被理解為唐營的只有參選港島及新界東的自由黨,至於鄉事勢力及經濟動力,已漸被認定為「淺梁」人士。
既然唐營的名單不多,實力亦不強,其即使分裂,對建制派影響亦不大。況且,建制派最後亦會聽取最高指示,以大局為重,最明顯的例子是原擬參選九龍西的工聯會周聯僑。在報名前,工聯會的頭頭信誓旦旦,必定不會被協調掉,結果為免攤薄同區建制派候選人的票源而不參選。這樣的協調能力,並不見諸於泛民。相反,各區皆有一些當選機會極低,卻能動員數千甚至上萬選民的擬似泛民候選人參選,其是否受某方「勸進」來搶票雖無從稽考,但實際的後果卻已寫在牆上。
當然,建制派亦有一些不受協調的參選人,但其左右大局的能力則成疑。就以超級區議會功能界別為例,原來泛民/建制三對三的對決,一般認為各贏兩席,餘下一席由兩派相爭,結果殺出一位非泛民陣營的第七位候選人,令形勢看似對建制派不利。然而,只要進一步分析票源,結果卻與預期不符。
激進拒投票 泛民超區難奪三
首先,在未出現第七人前,兩派爭取最後一席的假設是否成立?泛民/建制的所謂「六四黃金定律」在超級區議會中是否存在?超級區議會的選民須扣除原有功能組別的二十多萬選民,他們大部分是支持泛民的專業人士,如教育、社工、衞生服務、資訊科技及法律等(2008年泛民代表在全體功能組別得票超過7萬,再加上政府日前公布28千多人放棄第二票,假如他們是因為反對功能組別而刻意放棄的,泛民在超級區議會共失10萬票,相等於地區直選最終投票人數的約7%),這些投票率高及多傾向支持泛民的人士未能在超級區議會中投票,令六成比率打了折扣。
再者,泛民分裂,部分激進泛民人士表明不會在超級區議會中投票,以最極端的情況推算,泛民在2008年直選中得到約88萬票,若2010年五區補選中支持泛民候選人的50萬人全部不投票,民主黨及民協實質只有約38萬票,只能穩奪一兩席,更遑論爭取第三席。所以,有沒有非泛民的候選人出現,對建制派的影響沒有想像中的大。
建制派的選情明顯未存在危機,泛民支持者不要那麼樂觀,還是做好心理準備,面對即將到來的政治寒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