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專家:未富先老 倒逼制度完善 中國十年國情演進

<轉載自2012年11月2日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據新華網報道﹕「人口多,底子薄」是對中國國情的經典概括。在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看來,這六個字十分深刻。「從這個切入口可以看出十年來中國國情的變與不變」。針對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姚景源。

人口壓力仍非常大

「首先要說的是,國情是一個綜合概念,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中國擁有13億人口,這是最大的國情。這十年,沒有變的是人口的壓力仍然非常大,總量世界第一,且仍在持續增長。」姚景源說。

「變的是什麼?一個重要表現就是人口素質大大提高。」曾擔任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的姚景源介紹,這十年,中國大學生在校數量和畢業數量世界第一,這是過去沒有過的,九年義務教育體系現在遍佈城鄉,科技人員比重迅速提高等等,十年前這些難度是很大的。

「不僅如此,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表現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這十年是向全面小康邁進的十年,是打基礎的十年,中國從消滅、擺脫貧困,到實現溫飽,到實現小康,再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我們國家、民族將走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姚景源還說。

人均佔有量仍很低

「決定一個國家國情最根本的是什麼?是人和土地。」姚景源說,糧食和土地緊密相連,13億人吃飯一直是大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中國完全實現了糧食自給,糧食總產量不斷提高,不僅解決了種糧不交稅的問題,走到今天,種糧還有各種各樣的補貼,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

「底子薄的重要表現還包括資源等人均佔有量很低,這沒有變。」姚景源說,改變的是中國的經濟總量增長到世界第二,諸多領域達到世界第一,有量才能實現趕超,為縮小差距打下基礎。

「底子薄,還包括解決城鄉、區域的不均衡問題。」姚景源指出,這十年,中國城鎮化速度加快,城鎮化率已過半,而在十年前還只是40%左右,十年來超過10%以上農村人口成為城市人口,人口流動性不斷提高,這都推動解決貧困問題、縮小地區差距,比如近兩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超過了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長速度。

要看到進步也要看到新挑戰

「中國經濟總量是第二,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在百位左右,切不可忘記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看到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是不斷提高的。看到進步,也要看到很多新挑戰,比如高樓大廈建起來了,但城市的管理還有待提高,很多方面中國需要在新的增長平台上繼續不斷邁進。」姚景源說。

「過去十年80歲以上老人數量翻一番,這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但帶來了老齡化問題。」姚景源還說,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問題擺在面前,老齡化速度太快,以至整個社會還沒有做好準備,中國「未富先老」,十年前沒有這個挑戰,所以中國需要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等來應對。

「老齡化到來的同時,人口紅利也在急劇減少,現在中國14歲以下孩子的數量佔人口總數的比例比十年前下降約6%,用工難問題已經凸顯,傳統增長方式不合理性凸顯,這恰恰反映出轉型的迫切性,加快步伐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姚景源指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