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中國爭東海空域 抗美日圍堵

<轉載自20131125 經濟日報 社評>

中國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此應因美日圍堵有增無減,遂以法律戰捍衞釣島權益、力求突圍。此或推高東海緊張氣氛,惟只要中美續鬥而不破,不願翻臉,軍事衝突失控風險仍有限。
由海域到空域 中國增法理籌碼

中國國防部前天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將釣島空域納入。防空識別區有別於國家領空,無主權意義,惟中方可主動識別、追蹤、攔截進入此區的飛機。其劃界刻意避開台灣和南韓,卻和日本識別區重疊,明顯針對日本。除日本向中方嚴重抗議,美國反應激烈,白宮、國務院、國防部齊批中方破壞穩定。
外界關注,東海爆軍事衝突的風險會否大升?中方此舉形同宣示其空防力量,已突破第一島鏈,挑戰緊握區內制空權的美國,勢推高中美日在東海對峙的緊張氣氛。

惟東海的軍事衝突風險,卻未明顯提高。因中方此舉用意,是藉法律戰捍衞國家利益,尤其美日正不斷加力圍堵中國,中方就極力反圍堵,包括藉法律手段和美日角力。
就如中方去年9月將釣島劃進中國領海基綫,為中方船艦在釣島周邊巡弋提供法理依據。今次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就將法律戰綫由東海海域延伸至空域,進一步確立中國在區內「正常存在」的事實,以增加法律籌碼,讓中國在國際社會捍衞東海主權時,具備更有力法理依據。

且今次中方主動出擊,更應是北京預視美日的圍堵,在未來一年勢有增無減。
美國雖在2010年提出重返亞洲,現實上卻深陷中東泥淖分身不暇。惟美國積極從中東抽身,前年從伊拉克撤軍、明年亦將撤阿富汗,且敘利亞化武問題解決,連棘手的伊朗核問題昨亦達階段性協議。美國漸擺脫中東包袱,自可進一步強化亞太部署,加強圍堵中國。

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推「安倍經濟學」,一年以來成效有限,復甦憧憬在明年爆破的機會甚高,右傾的安倍有很大誘因在東海加力挑釁中國,以分散國民對內政的不滿,並不介意和中國爆小規模衝突。
但日本背後的美國僅希望不斷加強圍堵中國,壓制中國發展以利己,無意冒兩敗俱傷的風險,跟中國爆軍事衝突。在此鬥而不破的格局下,美國自難允許日本對中國的軍事挑釁,損害美國利益。

中美不想翻臉 有摩擦難爆衝突
故中國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圖突破圍堵,美日自然反對,區內緊張氣氛料將升高,且中日在東海一帶軍事活動勢增,意外擦搶走火的風險確不得不防。惟本質上,只要中美均不願翻臉,縱有摩擦碰撞,演成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仍不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