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竊聽分化德美 助華拓歐關係

<轉載自20131111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竊聽風波 撰文: 袁彌昌 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

自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斯諾登洩密後,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簡稱NSA)的竊聽醜聞進一步擴大,甚至有失控的趨勢,開始對美國的外交及國際聲譽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害。
美監聽案鬧大 損美德關係

由於最近竊聽風波鬧大,使得美國國務卿克里也不得不發表聲明,承認監控計劃的部分個案確實做得過分。該聲明首次明確承認美國情報部門的越權行為,但奇怪的是,奧巴馬和有關官員至今還是毫髮無傷,國內的批評聲音亦未見高漲,令人大惑不解。
至於事態較新且重要的發展,則有兩方面:一是斯諾登揭露美國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手機及竊聽德國大型企業;二是美國情報機關在駐外使領館內,設立電子通訊監聽設施,甚至連與美國在二戰後組成「五眼聯盟」的英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這幾個美國的「友邦中的友邦」,也被指高度參與美國監控計劃,利用她們在駐外使領館的監聽站,協助美國從事監控。

這些發展對中國今後的外交路綫與戰略,均有着重要啟示,並肯定會為中國帶來新的外交機遇。
雖然德國和美國關係緊密,甚至今年六月默克爾趁奧巴馬到訪時,曾向他提出簽訂互不進行間諜活動和互相分享機密情報等協議,但監聽曝光後,德國的政界、民間和企業必不會就此罷休。現時已有德國議員期望斯諾登在俄羅斯就監聽活動作證,亦有超過50名德國政界及社會知名人士要求德國為斯諾登提供庇護,這肯定已對美德關係構成相當的損害。

國際問題 中德多共識
此外,是次監聽項目,竟是由英國政府通信總部所執行,監聽站就架設在英國使館的屋頂上,監聽德國聯邦議會和默克爾辦公室,令英德也直接受損。就此英國首相卡梅倫卻警告英國傳媒,認定繼續刊登機密文件是「不顧社會責任」,並表示不排除會採取法律行動,完全無視處理手法已侵蝕了人權和新聞自由,使西方的偽善更表露無遺,讓世人眼界大開。

從是次監聽行動,亦可見美國對德國還是一萬個不放心,皆因德國對美國來說還是「太難理解」。在歐債危機後,德國已儼然成為歐洲最具支配性的國家自不用說,她是不少問題上,也敢於不與美國同一步調,例如在2011年利比亞危機,竟在聯合國安理會中投棄權票,不支持對利比亞動武。
此外,除了德國一直在能源和其他範疇上與俄羅斯有着一定默契之外,近年來德國與中國在貿易和投資上的關係日益深化,甚至已快到了組成「協約」(entente)的地步。事實上,不少評論人士已發現德國與中國在不少國際問題上也存有共識,北京甚至視德國為中國在西方最可靠的戰略夥伴,雙方合作漸漸從經濟領域伸延至戰略領域,這樣怎叫美國不去重點監聽德國?

瓦解大西洋聯盟 阻美戰略
因此,北京必須把握這次美德關係出現裂痕的機會,進一步分化美德兩國。當然,只要德國一日不正式投向美國的懷抱,美國一日也須防避她,甚至有意無意將矛頭指向她,所以機會還會陸續出現的。不過,只要打開德國這個突破口,便有望在大西洋聯盟中打開一個缺口,期望最後能將美國與歐洲分隔開,終結美國在二戰後所建立的秩序。

同時,繼美國在阿富汗的幻想破滅後,美國藉北約聯軍轉戰全球這如意算盤已再打不響,但如果能夠瓦解大西洋聯盟的話,便等於連北約這個美國出兵的跳板也被奪去,進一步剝奪美國的戰略選項。
既然美國以「五眼聯盟」來合作監控全球,並抗拒其他盟友加入,那麼在竊聽風波鬧大後,各國更應將「五眼聯盟」當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讓她們自食惡果。

以澳洲為例,澳洲政府被指涉利用其駐亞洲區的外交機構,協助美國從事監控。《衞報》報道,澳洲及美國曾於2007年峇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聯手監控主辦國印尼。這足以令澳印關係大幅倒退,同時亦使亞洲各國看清澳洲的真面目——中國要阻止澳洲插手亞洲事務,已不再是奢想。
故此,中國國內的自由派不能只考慮到國內改革的情況,有時候還要為國家的大戰略設想,為中國打造一個日後有助與歐亞大陸各國接軌和融合的政經制度,將目前的中國模式,逐步發展成一個歐亞大陸模式,進一步在制度上孤立以美國為首海權勢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