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廉航雖惠旅客 持續經營成疑

<轉載自20131122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講師>

星航子公司酷航(Scoot)上周啟航,興起坊間對廉航的討論。
同時,捷星香港亦在香港申請空運牌照,期望以便宜價錢,向一些不太着重時間及只要基本服務水平的消閒旅客,提供多一個選擇。

廉航在香港並非新鮮事,如內地的春秋航空,日本的Peach,韓國的Jin Air等。廉航一般多以較次等的升降時間,細小的航機,頻密的來回班次及在二三綫的機場作營運。因為在較差的時間升降及在較次的機場營運,收費會較低,而細小的航機會令載客率上升,減少固定成本的壓力(如燃油),因這基本是減無可減,每小時要付10萬港元,所以高負載率是成功的關鍵。
航空公司利潤低 好看不好做

很多朋友對廉航甚有期待,因為可用較便宜的機票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很多人認為香港的機票價格昂貴,但如果熟悉航空公司營運情況的人應該知道,航空公司不是經營地產發展,利潤不高。如國泰航空在2012年的收入為993.8億港元,燃油開支已是404.7億港元,利潤率少於1%,反而賣咖啡的星巴克,它的收入與國泰差不多,但利潤率卻有11.56%,所以航空公司真的是好看不好做。
據國際民航組織的收費,在香港國際機場降落一班777客機,收費約為2萬元,如果航班是由香港往大阪的關西,降落費為5萬多港元,降落費加上油費,兩程成本已接近90萬元,此外,很多機場有徵收旅客使用客運大樓的費用。可見機票昂貴與營運成本有莫大的關係,不能說是航空公司賺取暴利。

有新的廉航營運,尤其是來往港人常朝聖的旅遊熱點如曼谷、大阪等,市場普遍歡迎,但這只是從顧客的層面而言。但月前有報道,捷星日本因為有七架A320的航機沒有妥善地作例行檢查,令930日當日有18班航班要取消。而因為在首年的營運有虧損,載客量未如理想,捷星日本的母公司又要再為其注資6,000萬美元。
廉航的安全本應不成問題,因安全是航空公司的首要要求。但在惡劣天氣或經濟下滑時,情況會否有不同?昔日的甘泉航空,失敗主因是營運長程的航綫,而不是一般廉航的短程航綫,加上在金融海嘯前油價升近150美元一桶,當時強者如國泰航空也有達83億港元的虧損,沒有強大的財政實力,航空公司在困難關頭容易沒頂,令受影響的海外旅客可能因沒有航班回到原來的出發地,要政府及其他航空公司幫助,這相信是社會成本之一。

此外,新廉航捷星香港要成功申請營運,恐怕也要經過法律這關。有外電甚至報道它可能是非法的,因為香港的基本法134條有規定,航空牌照申請人必須以香港作為主要營業地點。
捷星申請港營運 法律爭議大

據報道,捷星香港的管理層是香港人,董事局大多是香港人,理應是香港的公司,但這只是從管理層結構而言。捷星香港的三大股東為東方航空、信德控股及澳航。而在2012628日由澳航呈交給澳洲「競爭及消費者委員會」的報告中卻顯示,澳航是以合作經營的形式,在日本、新加坡等地營運,給予澳洲消費者多一些低票價的選擇,加上捷星與澳航是以雙品牌的形式來營運,因此有理由相信,澳航對捷星香港有相當的影響力。
這是一個法律的爭議點:究竟董事局及管理層內大部分人是香港人的公司,但如果它的重要決策如航班及人手的編配、飛機的調配不在香港進行,它的主要營業地點是否仍在香港?

在會計及財務界,影響力一直被用來界定公司之間的關係。奇怪的是為甚麼澳航不用上較複雜的企業持股,令別人發現不到其對捷星香港的影響力?或找來一位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澳洲人來擁有捷星香港,以避免法律爭議。航權從來有如主權,是重要的資產,如澳航擁有捷星香港,在香港與澳洲的航權談判中有雙重身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須頻用小型飛機 港跑道難容

另外,廉航為了令成本減少不會用大型飛機,而多用上較細小的如A320之類,也要頻密的班次。但香港機場的航班在繁忙時間已很擠迫,不容易加入新的航班,即使退而求其次用上較次等的時間,載客量又是否理想?香港的機場及跑道又可容許多少廉航的頻密班次?小型飛機會否用盡航權上的載客上限?因為小型飛機的載貨量甚低,大大減少了航權為當地帶來的利益。又如在較少人使用的清晨或深夜時升降的噪音問題、乘客是否適應餐飲、娛樂、窗口位也要按項收費等,都是一大堆要面對的問題。
對由香港出發的旅客來說,廉航是絕大的喜訊,但廉航用上的是航權、航班時間、機場設施等社會成本,持份者不只是本地旅客,還有接近三分一機場旅客數目的過境客、貨運、機場商店營運者,及本地的航空公司。近日政府在發出電視牌照時考慮了持續經營這因素,廉航能否持續地提供便宜的價格也是一個問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