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漁民兵團守衛南海防線 捕魚作掩護 偵察菲越異動

<轉載自2013916日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在面積350萬平方公里的浩瀚南海,中國漁民的帆影忙碌穿梭,當中大部分來自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他們世代靠海為生,除捕魚之外,當地多數老船長、有經驗的漁民亦是民兵,主要負責偵察任務,一旦發現菲律賓、越南等國在南海有異動,要隨時報告上級。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4月到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時,曾經接見了當地的「海上民兵連」,語帶雙關地勉勵他們「打大魚」。

「我們開發 部隊後到」

「西沙、南沙、中沙,都是我們漁民先去,部隊後來才去的。」潭門位於海南省瓊海市,距離召開博鰲論壇的博鰲鎮10公里,是傳統的漁業重鎮,現年79歲的老漁民蘇承芬說。說起南海,潭門人都有一種自豪感,覺得這是「我們開發的」海域,「以前漁政船、軍艦,什麼都沒有的,我們每年都去好幾次,而且不是一世兩世,是幾世人都去」,蘇承芬說﹕「我13歲就第一次出遠海,我兩個兒子也是漁民,我們都是大的帶小的」。他說,自己最遠去過南海的最南端,「我們在曾母暗沙幾天就回來了,因為柴油不是很夠了,所以只能往回走」。

對海底、水流及大小礁石島嶼,漁民比漁政船、海軍更加清楚。正因如此,潭門一直有把漁民列入民兵編制的傳統,主要負責偵察任務。據當地老漁民憶述,民兵連在1960年曾經獲發槍,但1963年上繳之後,就再也沒有發過。蘇承芬說,1973年,即西沙海戰前一年,領導曾派他們潭門鎮草塘村及幾個村的5條漁船,到當時被南越軍隊控制的西沙珊瑚島偵察。

屢遇菲槍擊 大米擋彈

「他們當時就佈置,看島上有多少堡壘,堡壘裏面裝了機槍大炮,上面有多少人,手上拿什麼槍……」翌年西沙海戰爆發,中國從南越手中奪回西沙(見另稿),「後來政府就讓我們這5條船,帶其他的漁民到西沙去捕魚」,蘇承芬說到這裏,臉上有一種「開拓者」式的勝利微笑。1984年,蘇承芬再次接到偵察任務,但這次是去南沙。他說,南沙群島分別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佔據,要逐個島了解是被哪一國佔據,地形如何,裝備、人數等等,還要表面上扮作友好,同時照常捕魚作為掩護。在蘇承芬的漁民生涯中,被菲律賓等國執法者開槍射擊已是「無數多次」,雖然一開槍中國漁民會馬上逃走,但仍不免中槍,「我們就用3包大米疊起來,那差不多也有大半個人高了,可以作臨時『防彈』之用」。

有事練槍 無事打魚

50歲的何世軒也自稱是民兵,但已經很久沒有摸過槍,「有槍,都鎖在槍庫裏」。平時如果發現其他國家在南海有異動,要向上級報告。他覺得,如果以後中國與其他國家發生衝突,漁民也可以上戰場,但「現在應該還不會的」。有另一名漁民說,自己到嘉積鎮上受過射擊訓練,「國家需要你的時候就叫你去訓練一下,不需要你的時候就照常打魚」。
潭門鎮「人民武裝部」的牌子就掛在鎮政府門口,今年4月習近平到訪時,特意接見民兵連,對他們維護海洋權益表示讚賞。據資料顯示,潭門海上民兵偵察連成立於1985年,現有編制128人,漁船12艘,休漁期間還要到野戰部隊接受短暫訓練。多年來,該偵察連共蒐集有價值的情報510條,為軍隊開闢航線30條,2011年被評為「全國民兵工作先進單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