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承認「九二共識」歷史事實 就有助兩岸關係恢復?

<轉載自20171023 明報 觀點版 撰文: 邵宗海 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習近平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讀報告中,曾強調「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其中又特別提到,「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

這一句要台北「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然後就有機會恢復兩岸已經凍結一年多的會談,自1018日以來曾被外界一部分關心兩岸關係發展的觀察者為之動容。這個之所以會產生聯想的原因,當然是因為蔡英文在就職前後,曾經多次提及「九二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一時間可能讓外界以為兩岸領導人已有了共識的重疊。

筆者設法收集這一年多以來蔡英文是如何陳述這個「歷史事實」,並希望再釐清她的「歷史事實」與習的「歷史事實」到底有何異同,以便為這個可能的「共識的重疊」作說明。

首先,是標出蔡英文到底是如何提及這個「歷史事實」?早在2016年台灣大選前,蔡英文在20151225日舉行的總統大選電視政見會中,就開始說:不需在「九二共識」議題上繼續內耗,應回歸到「九二兩岸會談」的基本事實和「求同存異」精神。民進黨沒有否認19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也認同當年雙方都秉持相互諒解精神,求同存異。

蔡對「歷史事實」只有尊重沒說接受

接着在勝選之後,透過2016520日就職演說,蔡英文再次強調:「兩岸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我們也將努力維持現有的機制。1992年兩岸兩會(海協會、海基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這段話當然非常重要,而且重點是蔡說出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已不像過去只單說「歷史事實」。不過對「歷史事實」,也只有「尊重」,而沒有說「接受」。

2016年「雙十」演說,蔡英文還是這樣說:「我們會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也主張兩岸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1992年之後,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並在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看起來,蔡英文應是非常執著這個說法。至此,她還是一樣堅持說「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但是卻始終沒有把這句話與「九二共識」劃上等號。

事實上在2016629日,北京早就已經正式宣告停擺兩岸官方與兩會的溝通及協商機制。國台辦發言人提到:由於台灣新執政當局迄今未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其核心意涵,動搖了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導致了國台辦與陸委會的聯繫溝通機制、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商談判機制的停擺。其實,這裏已經充分說明了北京對蔡英文的「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一直不認為是等同於北京提出的「九二共識」。

至於蔡英文提出「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的動機,筆者認為,首在蔡認為「九二共識」一直沒有存在過,所以她才多次否認。在2016722日報道蔡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對於「九二共識」,蔡就再次否認,但這次她把「九二共識」是設定在「有前提」及「有時限」的條件下的「不接受」。蔡英文說:「台灣已經是一個非常民主的地方,民意的走向其實非常重要,所以設定期限,要求台灣政府違反民意去承受一些對方的條件,其實可能性是不大。」

其次,蔡英文認為1992年已有會談事實,就不希望再接受一些前提條件。譬如說在2016104日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她也重申「不希望在雙方有意義地會談時,受到政治框架的影響」。這就是間接回答北京,台北將不會再接受「九二共識」的要求。

缺核心意涵 北京不會認可

可是重要的是,蔡英文「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的內涵,只有模糊地說「求同存異」,並沒有習近平所提到必須「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而缺少這個核心意涵,蔡英文的「歷史事實」,北京就不會認可。而且更嚴重的是,早在2011108日蔡英文在高雄演講時,她曾說出「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這段話,認為「台灣」不止是個地理名詞,而是經過許多年民主洗禮跟總統直選後,這個「中華民國的政府」事實上已經變成是「台灣人的政府」,所以蔡英文說無論是叫「中華民國」或是叫「台灣」,都是「我們台灣的政府」,都可以包容。

這樣說法卻讓蔡英文的政策底線露底,原來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並不是在「有沒有存在」有所爭論,而是她仍然在民進黨的傳統思維下,以「兩國關係」來檢視兩岸關係。如果「1992年歷史事實」是基於這樣論調,當然就不會引發北京的注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