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

庫爾德獨立 捲美俄歐入漩渦

<轉載自2017106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大國博弈 撰文:許楨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主席>
過去數周,加泰羅尼亞地區的獨立公投,先引發警民衝突,再導致西班牙國王罕見地走上第一綫、嚴厲批評。與此同時,歐盟亦不承認公投結果。包括自治政府主席在內,約700位加泰羅尼亞地方首長面臨起訴,勢必引發新一輪對立。然而,比起加泰羅尼亞分離活動,數日前舉行的伊拉克庫爾德人公投,對地區形勢的影響,卻要更深遠,也更容易導致戰爭。
香港中學舊課程大綱以民族國家(Nation-State)的興起,作為近代史教學的重心。問題卻在於,國家的定義比較清晰;然而,與血緣、信仰、生活文化、社會特徵相掛鈎的民族,卻是不甚穩定的概念。在西方史學、政治學當中,一度具有支配地位的「民族國家」構想,在現實當中,卻很難放諸四海皆準。
國際慣例 自決權不包括分離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整合,往往以另一個政體的瓦解為前提;同樣以舊中學課程內容為例,相對於尚算順遂的意大利統一,德意志民族先行獨立、繼而統一,其實以普魯士挑起的戰爭為主軸,奧匈帝國解體為代價。最終,欲將奧地利,及其他德語區都統一到第三帝國之下,成為希特拉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其中一個根源。
及至當代,歐洲再度以德國為核心,卻改用和平、漸進的方式整合。有意思的是,作為世界最大超主權組織,歐盟、歐元區逐步成形,卻始終以德意志民族的分治為特徵。除德國外,德語人口甚多的瑞士、奧地利,保持在政經、軍事上的中立、半中立。與德人屬同一語族的鄰國,如荷蘭、丹麥、挪威、瑞典,卻與柏林若即若離;甚或乾脆獨立於歐元區、歐洲防禦體系之外。
經歷過無數統獨戰爭的美、歐,沒有任何國家允許地方州郡以成立新的民族國家為由,而舉行統獨公投。從加拿大到英國再到西班牙,中央政府或主權象徵的首肯,成為主權、領土變更的前提。在國際法律以及慣例上,「自決權」並不包括「分離」。
庫族獨立 恐惹中東更大衝突
就在加泰隆尼亞警民流血衝擊爆發前數天,伊拉克的庫爾德人亦完成獨立公投。國際媒體對後者的注意遠不及前者,然而,庫爾德獨立運動,更可能在後達伊沙(DAESH,又稱伊斯蘭國)時代,引發中東的漣漪效應、更大的血腥衝突,甚或將美、俄、歐捲進去,亦未可知。
除伊拉克外,聚居在土耳其、伊朗的庫爾德人,亦以千萬計;其中,又以土耳其政府對庫族武裝的清剿,至為慘烈。庫爾德武裝,亦對土國軍、民以牙還牙。在民族劃分上,土耳其政府一直認為庫爾德人並非獨立民族,只是居於山區的突厥別種。
安卡拉不止認為庫爾德人沒有獨立的資格,更以「突厥語族宗主」自居;生活在土耳其者稱突厥人,其國境以外者,即為土庫曼人。在達伊沙興起後,安卡拉就無視國際法,直接派出正規軍南下敘利亞,「保護」敘國北部的土庫曼族。在此前更長時間,蘇聯的崩塌、中亞權力幾近真空,讓安卡拉形成「泛突厥主義」的宏願,力求自西而東連結土庫曼、哈薩克等國,甚至介入中國的東突、東伊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可見,除了為北約鎮守南大門,安卡拉在車臣、中亞、新疆的作為,以強烈的民族、語族認同為基礎,已然侵害了俄國、中國的安全與主權。如今,跨境而居的庫爾德人,先獨立後整合;對安卡拉而言,不過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罷了。
庫族問題 加大土國與西方裂痕
庫爾德工人黨,以及該族其他政治組織,素來備有武裝;伊斯蘭國興起後,美軍、德軍更直接訓練、支援相關部隊。有西方國家的軍政領袖直言,相比起伊拉克政府軍,北約組織更應當武裝庫爾德族,該族部隊的戰鬥力比官軍更高、反恐效果更好。數年來,就引起土耳其等國抗議。土國總統埃爾多安更指美、歐做法是武裝一個恐怖組織,來遏制另一個恐怖組織,愚笨至極。
上述變化,甚至直接動搖土耳其與北約反恐、抗俄的聯合陣綫,迫使安卡拉加強與莫斯科、北京展開外交、軍事合作。例子之一,就是向來極敏感的高空防禦系統,年前土耳其宣布由中國的紅旗-9方案勝出;在北約國家諸多抗議、阻撓後,也沒有採購美、歐同類系統,而是選取了俄國的S-300
安卡拉告別了向北約、歐盟、西方一面倒外交方針,開始向北方、東方尋求支持與合作;既與美、歐抨擊埃爾多安走向集權相關;同時,也由庫爾德問題引發土耳其與其西方盟友裂痕加大所造成。如今,伊拉克庫爾德族已通過獨立公投,埃爾多安自然不會坐困愁城。
土俄兩伊走近 不利美國沙特
另一方面,無論是出於遏制國內庫爾德人,還是支持伊拉克什葉政權,伊朗斷無可能坐視庫族獨立運動蔓延。從國家利益、地緣安全考慮,在庫爾德問題上,安卡拉也傾向與德黑蘭合作,意識形態、宗教派別的分歧,畢竟是次要。當「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成為「土耳其——兩伊」新互動的主軸,俄羅斯就在中東找到了撬動北約體系的支點——畢竟,土國是中東唯一正式北約成員,而且是攔阻俄國進出阿拉伯半島的第一綫。
當土、俄、兩伊因為庫爾德問題走近,敘利亞內戰就不會隨着西方的劇本演進;中東的三角平衡「沙特——土耳其——伊朗」,將朝着不利於美國,及其盟友沙特阿拉伯的方向推進。屆時,美國總統特朗普果真要撕毁核協議,親身為沙特出頭、直接與德黑蘭對陣?若如此,豈非在朝核問題一波未平之際,又多生事端?可曾記起,特朗普入主白宮後,首個出訪國,不是英、不是日,而是沙特。在世界的邊緣,一個弱小民族的公投,卻注定會捲起千堆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