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禽流感與中國病

<轉載自201349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內地H7N9禽流感病例截至7日晚間已確診21宗,其中6人死亡。目前無迹象表明疫情已度過最危險階段,各地仍嚴陣以待。
 
對比10年前發生的沙士(SARS)疫情,此番危機的應急處理有所進步,官民心態成熟度亦有所提升,這固可圈點,但也實屬應然之事。
 
中國人常講「居安思危」,何况現就處於危中,及時檢討H7N9禽流感疫病及近期一些重大突發公共衛生危機就有十分必要。疾病譜變遷和病毒變異中有自然力的成分,但人為因素也不能忽視。甚至可以說,禽瘟所牽連到的是一個更廣泛意義上的「中國病」。
 
所謂「中國病」,一病在官場。
 
H7N9禽流感疫病爆發迄今,政府在資訊披露和防控資源調動方面基本合格。不過對於首批病例為何公開時間有所遲滯,仍需要給公眾一個合理交代。
 
雖然目前多數結論認為是次疫情不涉瞞報,而是受限於實驗室能力。但考慮到同期「豬投黃浦江」事件中反映出的不作為的官場「醬缸文化」,此番禽流感疫情防控能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範例」還需打上問號。
 
另則與瞞報相反的傾向是,少數政府部門在不經科學論證的情况下,通過販賣抗病資訊以期控制局勢。儘管未必存心欺騙,但以「虛假希望」安撫公眾的手段亦不可取。近期由一些省市級衛生部門發布的點穴、佩香囊等方案,就有商榷餘地。
 
所謂「中國病」,二病在社會。
 
疫情來臨,掀動社會結構的諸多因素,譬如階層差異、資訊流通制度、社會人文水準等等。
 
當年一場SARS,使內地上下一心,人際關係有所改善。而10年之後再遇禽流感時,社會中的同胞信任隔斷似乎反有增加,醫生與病患關係尤其緊張,這大概是社會車輪前進太快而拋下了其他價值觀的緣故。
 
需觸及靈魂的反思
 
社會中的疏離感往往表現為對個體生命缺乏同情心。昔日的SARS「毒王」遭到社會歧視10年,諸多「後遺症」患者的身心復健亦成問題。如今禽流感患者賣房治病,而公共財政袖手,是否會成為另一種人道主義遺憾?
 
有人說,災難有條件成為文明的進階,前提是須有深刻反思。以香港為例,無論政、學、傳媒還是文藝界,對SARS的反思和再認知都在持續進行,形式亦相當多樣,由此才可建構一個「集體記憶的範例」。

而內地,面對重大疫情、災情,也需要這樣觸及靈魂的反思,使之不光停留在媒體和個人的碎片化表達中,而是凝聚成全體公眾的共知與共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