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中日關係 柳暗花明?

<轉載自2013128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學者)>  
 
日本公明黨黨魁山口那津男日前訪華,並將安倍晉三首相的親筆信遞交給習近平。信中安倍提議兩國盡快舉行首腦會談,習近平也積極回應。自從去年9月因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後,兩國關係急速惡化,釣魚島更是危機四起。因此,山口這次訪華為跌到谷底的中日關係「打開了一扇門」。
 
中日是世界第二大及第三大經濟體,國際社會對中日高層的這次會晤都給予高度的評價,不過中日兩國輿論並非一片叫好。中國許多媒體懷疑安倍的誠意,對山口與安倍在「雙方飛機都不進入釣魚島領空」的說法不一,也揶揄為「唱雙簧」。
 
在日本,幾大報章紛紛在26日發表社論談及山口這次訪華。偏左的《朝日新聞》以〈與習氏之會談——融雪的第一步〉為題,強調雙方高層會晤的積極意義,不過也質疑山口提出「交給後代解決是避免當前不測事態發生的方法」是與迎合中國的「擱置爭議」論。而偏右的《讀賣新聞》則以〈要展開首腦對話中國的自我克制必不可少〉為題,嚴厲批評過去4個月以來中國常態化入侵日本領海、侵犯日本領空,稱「要防止不測之事發生,要改善中日關係,首先是中國必須收斂如此威壓的行動」。可見雙方將責任推給對方的思維模式並沒有改變。
 
話說回來,「雙方飛機都不進入釣魚島領空」的確是目前化解擦槍走火的可行建議,即使是日方在唱雙簧也沒關係。在日方不承認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的前提下,這種建議難以在談判桌上達成共識。不過,這種思路可以在雙方經過不斷對話而建立信賴後,透過非正式溝通達成某種默契,仍是可以期待的。事實上,過去40年來日方不在釣魚島駐軍、不作島上開發及海底資源的開採,也是基於雙方非白紙黑字的默契而成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