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遏樓市難靠魔術棒 辣招更實際?

<轉載自2013118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港是港非 撰文: 沈帥青>
施政報告對高企樓價有心無力,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指,港府沒魔術棒令樓價下跌。樓市如脫韁野馬狂飈,港府雖沒有變出土地的法寶,但是否無計可施?新加坡不斷加碼推辣招打擊炒風,狼牙棒會否比魔術棒更實際?
梁振英拍心口強調,房屋政策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施政報告出台後,被質疑遠水難救近火,土地房屋政策等均未見有可解眼前困局的突破,更被指政府反而「露餡」,自揭「無地」底牌,樓市即見反價潮,部分屋苑反價1成。究竟樓市升勢何時有望稍喘?張炳良昨便指,政府沒有魔術棒令樓價立即下跌,但必要時會加推措施。
星政府出「狼牙棒」 7次出招
觀乎外地樓市,近年樓價也飛升,積累民怨,其中比香港更細的新加坡,其政府屢次出招,一邊填海造地,一邊動用「狼牙棒」,近年7次動用行政辣招打壓樓價,而且出手愈來愈辣。
例如在2011年底,新加坡向海外買家徵收樓價10%的買家印花稅,壓低樓價升幅,但其後效用漸小,至去年第四季,私樓樓價指數再升至歷史新高。
星政府上周四即宣布新一輪打壓樓價措施,包括把買家額外印花稅從10%提升至15%,打擊海外資金流入,另一方面則加強遏抑本地客炒風,新加坡人購買兩套或以上房屋,要交印花稅高達10%,比起原先3%大幅提高。港府去年10月推出買家印花稅(BSD),向非本地或公司名義的買家,徵收樓價15%BSD稅款,便是仿效新加坡的招數。
與其說「沒魔術棒」的消極說話,港府又可否加重力度再出手?可顯示政府打擊樓市決心,贏得市民掌聲,但另一方面,港府上次推出BSD後,業界反對聲音不小,港府可否「撑得住」?
在深圳,政府為了遏樓價,也限制深圳戶籍居民最多只能買兩套房,非戶籍居民更只能買一套房,甚為嚴格。在上海部分地區,若成年的未婚子女與父母同住自置物業,更不能買第二套房,出招更狠。限購令是重典,但亦容易惹來反彈,如上海般限制未婚人士買樓,便備受年輕人批評,香港注重自由市場,單身人士買樓需求大,勢必有更大阻力,但若如新加坡般以稅項打擊炒風,則更實際可行得多。
本港有不少學者曾建議仿效外地如法國等,徵收空置稅,向空置單位的業主徵收稅項,迫使業主放售或放租單位,以增加供應。
現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2011年擔任立法會議員時,便曾提議政府研究空置稅,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亦曾指空置稅建議可以討論。
但空置稅執行上有難度,例如難以定義何謂「空置」單位,一個月住一天是否空置?且找出空置單位的行政成本或不少;梁振英亦指,本港現時私樓的空置率為4%,是15年來新低。但苦苦尋求增加房屋供應方法的大前提下,這些困難又可否克服?
要出招平穩樓價,還要有金管局出手。金管局過去已曾拉低按揭成數,如逾1,000萬元物業最多按揭5成、新造按揭最多只可做30年等,這些措施,曾一度令炒風稍為冷卻。
事實上,政府難以從增加供應入手,辣招可能來得更加實際。政府難遏抑樓價,人人爭上車的恐慌心態,月入沒有兩萬的也要爭買價值400萬、500萬的住宅,如此情況反而更叫人心寒。
去年第三季的供樓負擔比率已增加至50%,業主平均用一半收入供樓,雖然未超越過去20年的平均水平,但現時是超低息環境,若加息3厘,負擔比率便會立時暴升至65%,屆時能否負擔得起便成疑。
置業是港人的夢想,但若沖昏頭腦衝入市場,日後隨時變噩夢,世上沒有魔術棒,謹記量力而為。

政府言論及措施與樓價走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