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新防衛大綱的日本對華危機意識

<轉載自20181223 明報 加東版 國際版 撰文:張望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副教授>

2018年,一部講述中日海軍衝突的漫畫《航母伊吹》(日語︰空母いぶき)熱銷日本。據稱,日本電影公司正把該部作品拍攝成電影,預計將於2019年在日本全國公映。也許是巧合,1218日,日本安全保障會議對外公布了醞釀已久的新《防衛大綱》及《2019-2023年度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正式計劃組建日本的航空母艦部隊。

戰後日本防衛政策的制定,主要建基於日本國憲法、日美安保條約和聯合國憲章。在這三大法律基礎之上,《防衛大綱》和《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分別代表了日本長期國防規劃的綱領和中短期的防衛規劃。在本次大綱中,日方花了一定篇幅提到來自中國的威脅,隨即引來北京批評。在今年中日關係大幅改善之際,日方加強防衛力量的意圖為何?

日本防衛的兩大軟肋

安倍目前的對華戰略,是典型的現實主義避險(hedging)策略,即尋求在中美兩強之間的平衡點,保持外交的靈活度,兩面下注。和北京改善關係,是安倍的一面,而另一面,則是加緊時間強化國防。本次新防衛文件的公布,就是防衛一面的具體表現。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日方本次調整防衛政策是因應東亞勢力平衡變化,特別是應對中國崛起。其本質與其說是攻勢,倒不如說是守勢,因為當前日本自衛隊正面臨兩大問題困擾。

一是裝備老舊,兵員不足。裝備方面,以空自為例,雖然已步入21世紀,日本目前卻仍在使用1960年代製造的美製F-4戰鬥機。據日經business雜誌早前刊出特輯指出,就算是目前擔負日本空防主力的F-15戰鬥機,也是上世紀70年代中的產物,日本空自不少飛行員是父子兩代都在駕駛這一款飛機。由於技術能力有限,日本的國產隱形戰鬥機遲遲無法誕生。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當時日本裝備200多架F-15J戰機,面對中國空軍老式的殲87戰機勝券在握,老神定定。如今,包括蘇30,蘇35,殲10,殲11的中國第四代戰機已經飆升至700多架,但日本空防所依靠的卻依然是那200多架F-15J。今年2月,中國宣布自主研製的殲20隱形戰機列裝部隊,更給日本空防帶來極大壓力。在兵員方面,由於少子化的影響,部隊士兵的滿員率只有74%,形成軍官多士兵少的現象。

二是自衛隊學歷不高,影響軍方理解和打贏下一場戰爭的能力。慶應大學學者部谷直亮早前撰文指出,51%的自衛隊幹部的學歷在高中以下,是日本國家公務員中少有的低學歷集團。和美軍41%的幹部擁有碩士學位相比,自衛隊幹部只有5%擁有碩士學位。據美軍透露,美日交流新作戰理論時,日方往往不能準確理解美方意思。在以人工智能和無人機為主的新時代,這樣的弱點將令日本面對中國毫無還手之力。

因此,本次中期防的具體改革中,日方特別注重武器系統的更新換代和創立新概念部隊。例如,空自將部署無人機中隊,並開始大量換裝F35A隱形戰機(增購至147架)。配合「出雲」 號航空母艦的誕生,海自也決定引進F-35B短距起降隱形戰機。此外,新的宇宙部隊、網絡部隊和電磁作戰部隊都是因應近年世界軍事信息革命的新單位,以彌補自衛隊的弱點。

2010年釣魚島撞船事件以來,日本國內對中國就已萌發受害者意識,因此對於中國的海洋進出極為敏感。由於90%的石油進口是經海路運回本國,日本是一個對海上生命線極為敏感的海權大國。中國在崛起過程中擴充海軍,勢必會引來日本的強烈關注。日本大學學者勝股秀通在20191月號的《世界艦船》雜誌指出,海自9月公布潛艇在南海巡防,其實也是對之前中國海軍頻繁出現在日本附近海域的回應(如過去3年中方曾派艦船出現在釣魚島和津輕海峽)。日方認為,面對北京進取的姿態,東京覺得有必要適當顯示肌肉,以免被認為軟弱可欺。

出於民族自豪感和解決台灣問題的需要,中國近年大規模建立航母編隊,推動中國邁向海陸複合型崛起大國。在中美角力日益嚴峻的未來,北京有必要考慮日方在海洋問題上的敏感傾向,在對美大戰略下區別對待美日,靈活思考日本的安全訴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